保嬰神術 道家小兒推拿
當小兒外感時邪或猝受驚恐,有時會產生全身或手腳等局部的抽搐,嚴重的會出現神志不清,稱為小兒驚風。以前家中若有老人家,遇到這種情況,會說:這孩子被嚇著了,魂丟了。在給孩子吃藥等治療的同時,老人會一邊口裡叫著「寶寶,回家了」,一邊用雙手提拉孩子的雙耳,掐掐孩子的手掌,驚風的孩子往往不久後就好了,當真神奇。這種在我們今天看來很迷信的方式,其實有著醫學底蘊。
提拉孩子耳朵、掐孩子手掌是道家小兒按摩中的「猿猴摘果」和「點按天心」的兩種手法,有幫助小兒安神、定驚、退熱的功效。猿猴摘果用拇指和食指或食指和中指夾住小兒耳朵,向上提20~50次,再向下拽20~50次。點按天心小天心穴在手掌大小魚際交接處凹陷中。此法用手指掐、揉、搗小天心。次數﹕揉100~300次,掐3~5次,搗5~20次。功效:鎮驚安神、清熱明目、利尿。主治驚風抽搐、神昏、寐差、夜啼。
小天心穴
小孩柔嫩之體,氣血未堅,腑臟嬌嫩易傷損。明代張介賓在《景岳全書》中說:「參苓之效殊難所施襁褓,故兒科推拿最為靈妙。」這正是道醫治療小兒病的基本理念。東晉葛洪《肘後備急方》中記有捏脊法治小兒腹痛。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要方》中有「小兒雖無病,早起常以膏摩囟上及手足心,甚辟風寒」的方法。
民間流傳的孫真人古法小兒操,六節,據說是孫思邈傳下的,簡便易學。
孫真人古法小兒保健操●小手洗一洗手指併攏,雙手對掌,然後一前一後像洗手一樣搓洗, 搓到發熱最好;再依次互捏十個手指。●小手摩腳趾左手扶住腳,右手五指對準左腳五指向下搓,按現在流行講的人體反射區理論。腦的反射區就在大腳拇指根部。●手掌摩腳掌左手扶住腳,右手掌對準左腳掌用力搓。右手扶住腳,左手掌對準右腳掌用力搓。●揉腳心手握成拳頭,對準腳心使勁揉。●敲腳跟 左手扶住腳,右手握拳輕輕敲打左腳腳後跟;右手做相應敲打。●搓腳丫最後把孩子小腳上下左右全搓擦,直至發熱。勤摩腹部 百病消散嬰兒不能藥餌,推拿術非藥物,無痛苦,大人推拿按摩中,舔犢情深,是溫馨的情感交流。孫思邈還留下了促進小兒脾胃運動的按摩方法:「兒睡時,以手按其小腹揉摩瘀積,則氣血通暢,臟腑調和,百病消散,去病如神。」具體操作的時候,讓孩子平躺,大人坐在孩子一側,坐在孩子的哪側就用哪側的那隻手。手自然放鬆,輕柔放在孩子肚子上,手心勞宮穴對準孩子的肚臍,跟隨孩子的腹部起伏即可,他上你上,他下你下,他停你止。孩子越小,越要輕,重在輕緩重在意。輕緩、被動、流暢。不即不離,若即若離,隨而濟之。古人形容這個動作「如木浮於水」,家長們要細細體會,切不可用重力、蠻力。小孩子赤條條而來,天真無邪,心、腦有餘而肺、腎、脾胃不足,所以古人育兒,重點放在「醒腦益智」上,養育寶寶的原則是:忍三分寒、吃七分飽;頻揉肚、少洗澡;肚暖、頭涼、心胸涼。現代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們太愛孩子,怕寶寶餓著了、冷著了,兩代人的愛疊加在一起,孩子哪能承受得起呢?小兒的生理特點決定小兒發育過程中是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腎常虛;肝常有餘;心常有餘。道家小兒推拿講究在對孩子的日常保健中,可以常清心經、清肝經、補脾經、補肺經、補腎經。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調理脾胃飲食推板門穴、四橫紋調理孩子的脾胃,可以常推板門穴和四橫紋兩個穴位。板門穴:在大魚際部。操作:指端揉,稱揉板門。自拇指指根推向掌根橫紋稱為推板門。推揉各100~300次。功效:和胃健脾,消食化積,止吐瀉。
板門穴
推板門
揉板門
四橫紋:在掌麵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笫一指節關節橫紋處。操作:拇指甲掐,稱掐四橫紋;或四指併攏,自食指第一關節指紋處推向小指第一關節指紋處,稱推四橫紋。掐5次,或推100~300次。功效:退熱除煩,消積散節,和氣血,調中行氣。調理孩子的脾胃,可以常推板門穴和四橫紋兩個穴位。
四橫紋
推四橫紋
偶感風寒推外勞宮
小兒偶感風寒,可以用推拿的方法溫中散寒,和氣血治未病。《保赤推拿法》說,「運外八卦穴法,此穴在手背,對手心內八卦處,運之能通一身之氣血,開五臟六腑之團結。」這個穴位就是外勞宮穴。
揉手背上的外勞宮
外勞宮穴:在手背上,與內勞宮相對。操作:或掐或揉外勞宮均可。掐3~5次,揉100~300次。功效:溫陽散寒,昇陽舉陷,發汗解表。——編輯:青茶——
推薦閱讀:
※《推拿三字經》
※中醫推拿特殊診斷法
※最全的小兒推拿,不吃藥,解決日常小病!
※盲人按摩是怎麼興起的?
※小兒保健推拿(經常積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