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鑒定篇:老瓷器,底足斷代!

1、清三代官窯瓷格外康雍兩代的官窯器格外考究修足圈邊上的釉。它是在上釉以後在足圈頂部表裡各修一刀使足背兩頭的釉修規整。且只是留下不到一個毫米的胎露出來。規整劃一十分精密,一般民窯品是做不到的。對足背兩頭的釉要用小刀輕輕地修一圈,讓胎與釉處凸出一道白色的胎,且構成凸出(無釉有些)的有些才不到一個毫米。這一道精密的技術,且整規整齊又十分漂亮,是辨別清三代官瓷的一個規範。

2、古代修胎刀多用竹刀,現代修胎多用鋼鋸條,竹刀子修理工後留下刀印成細絲狀,現代鋸條修後留下刀印是粗線條(2至3毫米距離)。這個紛歧樣的當地一看很明顯。

3、調查其露胎的當地胎骨老化及天然磨損情況(偽品之磨損比照平滑,沒有真品那麼天然)。一般來說古陶瓷真品,其露胎骨顯得比照枯燥,而仿品則紛歧樣,顯得輕滑或堅膩。當然也不能肯定而言,有的古陶瓷露胎也很細潤堅膩,可是對比仿品仍是稍顯枯燥;

4、調查其粘沙景象,如明之曾經的器物多有紛歧樣程度的粘沙景象,清官民之窯足內積釉處也有粘沙,而仿品這一點卻極少做到(偽品也有少量粘沙,然不像真品那樣顯得老化枯燥),因其燒造技術高於古時,釉也施得不是那麼厚,不會構成積釉,再加多為模注而過於規整等因素,使之極罕見粘沙;

5、縱觀各個期間的足之做法都有其格外的當地,所以還可鑒察其露胎痕迹之紋理,如南宋瓶腳就有圓圈之旋紋,元之器物也都多有旋坯痕並有雞心點,明時則多有放射狀的跳刀痕,旋坯痕則少(僅前幾朝帶有元朝之遺址),清之民窯大多數能透過釉層看到旋坯之痕,官窯簡直看不到啥痕迹了,而仿品則一般做不到這點,不是過左即是過右。

6、底足老氣天然,無泥漿粉土及其它洗不潔凈的人為物,無人為作舊而被複燒的痕迹。

7、胎骨(底足)洪武前顆粒較粗,胎大多呈白中泛灰,胎骨有小孔隙,而永樂後胎骨相比照曾經的要細白一些,不管胎質如何,看上去絕不僵硬,有天然熟透感,使人感到胎質粗細不枯燥,有無氧化物都天然,手感不重又不扎的那種潤膩不澀的胎質感。

8、胎骨(底足)與器物表裡露胎處的色澤、老氣、用料等要共同,感受要天然。

9、火紅石中的銹黑點,看上去有潤澤感,天然感,不枯燥,在40倍放大器或陽光下能看到有彩色哈蜊光。

10、對於內折角。內折角即是底面與足牆的夾角。這個夾角裡面有積釉,即是上釉的時分積得比照多,多了以後就呈現出一種蝦青色。這是明代中期曾經經常出現的,如今的仿品也留意到了這個疑問。可是仿品的積釉與真品的積釉有兩點紛歧樣。榜首,它不是蝦青色而是淡綠色,即便能挨近蝦青色也是泛綠的。第二,明代蝦青色的線有些窄,而後仿的比照寬。

11、仿品除底面外,別的外表卻沒有多少缺釉的小圓坑,通明釉厚薄也正常。

12、除了餐桌上日用瓷器,古代一般不會對別的瓷器刻字的。但有些古代祠堂用瓷,如無祠堂名號也會加刻的,以避免有人拿回家私用。

13、景德鎮的瓷器多是在掛釉以後方將器足削去。相反,日本瓷器都是在悉數成形後再掛釉。所以細看江西瓷的外足釉與坯的分界,釉是以尖利的切線斷可是止的,這一點與日本成品迥然有別。古瓷中明代成品多留有削足的痕迹,而清代所作除劣等品外,大都在切削過的足端用濡筆或布加以揩拭,因而足底面老是帶有一種柔軟、滑潤之感。試看清代瓷器中有仿明代成品很類似的,但從未見有仿照這種削足之癖。有時儘管很難用肉眼判別,可是假如用放大鏡一看便可大體瞭然。當咱們辨別明瓷與清瓷的時分,當然一般都可由它們的器形、釉色以及圖樣等各方面歸納來看,不過有時也會陷於利誘而莫知所是。此時如能留意一下這種削足之癖,便會變成判定上的一個有力頭緒。

14、護胎釉一般增加芝麻色的植物灰,能夠保護素胎,便於均勻上釉。乾隆和現代偽作天球瓶的圈足處護胎釉不相同很大,乾隆的護胎釉通過高溫氧化,閃閃發亮,而贗品底子不見有芝麻色護胎釉。

15、老的,胎土中有含砂粒的「硬」感受,手拉坯構成巨細、深淺紛歧的旋紋會留在器物的內壁,竹刀修胎的痕迹會留在器物的外壁及底部,竹刀修邊胎的當地會留下「竹刀紋」。新器(贗品):釉薄潤滑,呈賊光,無包漿狀,即便用「氫氟酸」處理過的器物,其光澤不是太亮即是太暗,呈不天然狀,贗品的胎有人工和機制二種:人工拉坯的胎沒有竹刀修胎的痕迹(因是用鐵刀修胎),機制胎的連手拉坯旋紋都看不見,而且胎土嚴密,含粉狀,無含砂粒的感受,呈「軟、濕」的情況。

16、舊器無釉露胎的當地,呈枯燥狀胎釉構成一體的感受。新器無釉露胎的當地呈「濕」狀,胎釉構成二部份的視覺,即便經格外做舊處理過的器物,也無法呈現胎釉連成一體的視覺。

17、舊器的胎腳因時代的風化,紛歧樣程度上會構成凹凸不平的凹凸小坑,全體呈現出一片天然、枯燥、一致的色澤。新器的胎濕現剛出爐狀,或因化學物的造假,變得太黑,太舊的情況,全體無法一致,呈現胎釉分隔的「濕」感受。

18、中低檔仿品為降低成本,都運用機械加工質料出產,其底足露胎胎質不是過白,過細即是過密。

景德鎮仿品

19、現在景德鎮遍及運用石油液化汽窯燒制瓷器。為了避免器物與碳化硅棚板粘連,要在兩者之間撒上石英砂或氧化鋁粉。仔細調查器物的足圈,假如上面粘有上述兩種資料且十分結實,必定是現代仿品。不僅是元青花,明清瓷器亦如此。古代底子不必石英砂和氧化鋁粉作墊料。

20、康熙瓷的胎質是精密白晰又堅緻,但制瓷個性較為粗暴,器底都留有旋痕。因是人工淘胎,再精密也存有雜質,因而,器底釉面上都有點點黑疵。假如你碰到的東西寫的是康熙款,但器底光亮,沒有旋痕和黑疵的話,十有八九是後仿品。

21、胎土與古代瓷胎有別。從胎的質感調查,有機械淘泥、練泥和迅速陳舊的表現。

22、研討瓷片的優點(優勢)之一是能十分逼真地調查古瓷的胎。由所以殘片,其斷面便將器胎的一切信息暴露無餘,包含胎的厚度、呈色、氣孔狀況、顆粒狀況、胎質純度、雜質情況、吸水功能、硬度……等等,這些器胎信息在紛歧樣時代、紛歧樣窯口都有或明顯或纖細的不相同,這是瓷器判定的一個主要視角。而這些信息卻是整器難以完充沛發表的。整器根本為釉層包裹,只在器底接觸面(外底、足端處)及漏釉縮釉處暴露「冰山一角」,且這些有限的「露胎處」發表的一般不是瓷胎的實在信息,而常常是「假象」——一般是陶衣(化裝土)、氧化層(火石紅)、酸鹼腐蝕層、霉斑污染層、污物堆積層等等,不是實在的胎色。而這些「假象」曩昔常被玩賞瓷器的人(包含一些古玩鋪身世的老行家)認定為胎色(胎象),寫入書本,誤人不淺。蓋因他們從不研討瓷片,僅憑「底足」來研討某代某窯的胎色胎象的。(又一般重視官窯器或珍品,怎也許磕下一點來調查實在瓷胎,而又不屑於民窯很多殘缺古瓷,不入他們的視野)所以他們得到的所謂古瓷器胎的的信息既少而不實在。這種把假象當作瓷器胎象的過錯古代也有,比如將汝瓷的胎說成是「銅骨」。實際上「銅骨」是汝瓷的胎的氧化景象,它的確存在,而且遍及,但卻不是實在的胎色,實在的胎色前人也有提到,即是「香灰胎」。但啥是「香灰胎」?你最佳別去焚香爐前找印證,因為古代的「香灰」是與現代「香灰」紛歧樣的,你最佳是直接調查汝瓷瓷片,然後你才會理解啥才是古人說的「香灰胎」。

此圖為景德鎮仿品

23、仿品特徵:底足修胎不規整,鋒芒粗糙,能感到旋痕僵硬的感受。足底為粗砂底,不潤滑。胎釉聯繫也疏鬆,釉面淡薄,混濁。

24、真品的底足內的青花款,放大鏡下肯定能看到氣泡。仿品沒有。

北京翰海拍品甄選範圍:詳情微信:1 3 2 8 5 6 9 3 3 4 9

25、老瓷的胎質是腐熟高齡土製成,加之老瓷時代已久,肉眼觀感干,酥.有老化痕迹.新瓷胎制泥技術與老瓷紛歧樣.一是質料配比紛歧樣,二是瓷土是球蘑機破壞而成,故現代瓷胎可表現為手撫有刺手感,有的儘管不刺手,但觀感發濕,硬.以清代糯米胎舉例說明,拿一粒大米和一粒糯米比照,大米即是濕硬,糯米即是干酥.但請留意,古來窯口甚多,胎質千差萬別,不能夠一蓋全.最簡略的辦法是用一片老瓷,一片新瓷比照,慢慢領會,找出不相同,自可神會.對於釉的玉質感也是相同,南邊人叫肥厚,北方人叫潤澤,表述紛歧樣.鑒瓷用眼學,靠眼力,是長時間訓練堆集的成果,文字永久表述不清.比如說豇豆紅,梅子青是何顏色?只要看到什物,才幹明晰.


推薦閱讀:

都知道毛主席拯救了全中國,但是不知道毛主席讓這個城市起死回生
萬曆青花瓷器具有怎樣的藝術特點
歷史青花瓷器的演變歷程分析參考
釉里紅是個什麼?與郎窯紅,鈞紅的差異是什麼?。
單色釉瓷器

TAG:瓷器 | 鑒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