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降糖葯 避免陷誤區
在介紹完口服降糖葯的治療途徑、原理和作用之後,石勇銓教授向現場居民詳細講解了服藥的原則,常見問題、何時採用胰島素治療、低血糖的危害,以及降糖藥物使用中的九大誤區等,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非常有啟發。
遵守口服降糖葯的原則
個體化治療、小劑量開始、適時聯合、掌握正確服藥方法、嚴格按醫囑用藥、注意用藥安全、注意監測肝腎功能,以上這些是口服降糖藥物的應用原則。石勇銓教授表示:「病人要有個體化的治療,結合自己的生活習慣,從小劑量開始。」
「以前有一個病人,她服用達美康,這個葯需在飯前半個小時吃。我問你怎麼吃的,她說胃不好飯後吃,這一吃吃了八年,其實,飯後吃這類藥物很容易低血糖,所以,我們一定要了解和掌握正確的服藥方式,同時吃藥要注意檢查肝腎功能,另外,隨著時間進展,可能需要聯合用藥。」
為什麼要聯合用藥?隨著時間進展,有時候一種藥物效果比較差,不能控制了,需要有兩到三種藥物才能夠達標。聯合用藥有很多好處,譬如單藥劑量比較大,副作用比較大,聯合用藥就能減少劑量,多種藥物聯合的話可以帶來協同作用,減少併發症。但是,多種藥物聯合也有缺點:既容易忘記,又讓患者心情厭煩或抑鬱。解決這種難題的方法是將兩種以上的藥物製成固定復方,像捷諾達是把DPP4抑製劑和二甲雙胍合在一起,機制互補、療效增強、減少副作用,這類復方可能是未來的主角。
為避免低血糖帶來的風險,老年人的血糖控制目標應適當放寬,應該選擇降糖作用溫和的藥物,服用方便的藥物,能每日服用1次的藥物。老年人要注意一點,安全是最重要的,因為老年人出現低血糖的風險非常大。
服藥後為什麼血糖還是高?
「有時候,在治療過程當中會出現一些問題,病人跟我說,我吃了很多藥物,血糖為什麼還是高呢?這個時候,你不要失去信心,要到醫院跟醫生溝通,去尋找為什麼會出現血糖不好的原因。」
譬如說飲食、運動有沒有配套,是不是患有疾病繼發血糖變化,還有藥物選擇是否正確,有沒有漏服,劑量對不對,有時候老年人視力不好,或者他經常忘記吃藥,都有可能導致服藥後效果不理想。
還有很多病人血糖控制之後就不吃藥了,說「我毛病好了」,或者有的病人會問醫生,我的糖尿病好了沒有?其實,癥狀消失、血糖降至正常,並不意味著糖尿病已經治癒,不能隨便停葯,否則高血糖會捲土重來,造成病情惡化,血糖正常是因為服藥、飲食、運動等作用下的結果,如果停葯後導致血糖起伏會加重疾病。
適時使用胰島素治療
如果飲食、運動、口服藥都已做到,效果還不好怎麼辦?
這個時候,就要適時使用胰島素治療。醫生會告訴你,你口服藥效果不好了,要用胰島素。胰島素可以使血糖得到有效管理。
目前認為,對空腹血糖大於10.0mmol/L、糖化血紅蛋白大於8%的2型糖尿病患者,建議胰島素強化治療,適時使用胰島素可以使糖尿病自然病程倒退到幾年前的糖尿病前期階段,減少各種慢性併發症的發生率。一般來說,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胰島素治療,2型糖尿病口服藥聯合運用時需要用胰島素,出現嚴重併發症的時候也需要用胰島素。
警惕服藥後出現低血糖
在治療過程中,我們一定要注意低血糖。剛才鄒大進教授提到了「健康木桶」理論,就是說低血糖是決定健康的一塊「短板」,糖尿病人發生過低血糖的比例非常高。
當血糖低於3.9mmol/L的時候,就可以判斷出現了低血糖。低血糖很難受,會出現手抖、心跳加快、頭暈思睡、焦慮不安、飢餓、出虛汗、視覺模糊、四肢無力、頭疼、情緒不穩定等一系列癥狀。
據2011年中國低血糖調查結果顯示,在我國,超過1/4的糖尿病患者曾因低血糖而需要他人的幫助,更有近1/4的患者因此接受過急救。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很多患者未對低血糖引起足夠的重視。
「低血糖是降糖治療中最大的絆腳石,一次嚴重的低血糖可能會使之前的降糖治療前功盡棄。」石勇銓教授解釋說,「進食過少、酗酒、過度運動、腎功能明顯減退,特別是不適當應用降糖藥物等都會引發低血糖,長期、反覆地發生低血糖,可使患者出現緊張、焦慮、抑鬱等情況,甚至可能會昏迷或突然死亡。」
當患者出現低血糖癥狀時,87%醫生的首選治療措施是改變藥物治療方案。石勇銓教授表示,「藥物治療方案的改變可以預防低血糖的發生。對二甲雙胍控制血糖不佳的患者可選擇聯合DPP-4抑製劑藥物,尤其在嚴重低血糖風險或磺脲類藥物不耐受時。」
一旦發生了低血糖,需要採取正確的處理方法:
首先應立即進食:兩粒果汁糖或葡萄糖或三分之一罐含糖汽水;
癥狀改善後應進食:兩塊餅乾、一片麵包或一小碗飯或面;
若出現昏迷:切勿強行餵食物,應立刻送醫院處理;
必須注意:代糖不能用來改善低血糖的癥狀。
推薦閱讀:
※抗生素使用的9大誤區
※腰椎間盤突出一定要睡硬板床?這3大誤區早點認清!
※走出偏方誤區(三)
※信用卡免年費有誤區!如何正確免掉年費?你得看一下
※追女生的幾大誤區,你真的還不改正過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