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裡面有個圓,運轉著我們的生機
脾土左升,肝氣和腎水都隨著升;胃氣右降,膽氣和心火隨著下降,這是不是一個左邊升、右邊降的圓圈呢?在這個圓圈裡,脾胃一陰一陽,就是中心的軸,一切都是圍繞著它們來轉。所以,我們說:人體裡面有個圈,水火在中間。
心是火臟,腎是水臟
人是由兩種能量構成的,一種為陰,一種為陽。《黃帝內經》說:「人生有形,不離陰陽。」那麼,陰陽在人體內究竟是怎樣一個狀況呢?它們是如何運動的?有沒有什麼規律?
人們常用水火不容來形容兩個相互矛盾的事物,的確如此:水性寒,火性熱;水往低處流,火往高處躥;水屬陰,火屬陽;火一碰上水,立刻就會熄滅,火大了,水就會被燒乾。水與火是一對矛盾,似乎根本就無法調和。然而,物性並不等於人性。從物性的角度來看水與火是不相容的,但生命是一個奇蹟,生命的偉大之處就在於它超越了物性,調和了水火,所以,從人性的角度來看,生命就是水與火的統一體。因為生命中有火,所以人的體溫能維持在36.5度左右,不會太寒;因為生命中有水,所以人的體溫只能維持在36.5度左右,不會太熱。
那麼,人體中的火是什麼呢?水又是什麼呢?
人體中的火就是心,心是人體的太陽,中醫說:「心為火臟,燭照萬物。」意思是,心就像天空中的太陽一樣,給大自然帶來光明和溫暖,如果失去了它,大地一片黑暗,萬物就不復存在。如果人體中沒有了太陽,血液流動就會停止,身體就會僵冷,生命就會消失。
人體中的水就是腎,腎是人體的水臟。萬物生長靠太陽,雨露滋潤禾苗壯,心像太陽一樣給身體以溫暖,腎像雨露一樣給身體以滋潤。在自然界中,雨水充足,樹木就會生長;在人體中,腎水充沛,肝氣才會升發。
那麼,人體中的水火是如何統一,又是如何運動的呢?下面我們就來具體看一看。
在人體裡面,五臟六腑是上下分布的,首先腎在最下面,屬水臟;心在上面屬火臟。按照物性來說,火應該往上躥,水應該往下流,但人體中的水火卻與之相反,是水往上升,火往下降。《格致餘論》說:「人之有生,心為火居上,腎為水居下,水能升而火有降,一升一降,無有窮已,幫生意存蔫。」
人之所以有生命,就是因為水能上升,火能下降,循環不停,這樣人才有了生命。
在宇宙中,擁有生命的星球並不多,我們地球之所以生機盎然,就是因為它遵循了水升火降的原則。大家看,天空中的太陽就是火,太陽光照射到海面,這就是火在下降;火降之後,陽光的熱能把海水蒸發成了水蒸汽,冉冉上升,在天空中形成了雲,雲降而為雨,水又回到了地面,正如《黃帝內經》所說:「地氣上為雲,天氣下為雨;雨出地氣,雲出天氣。」天地之間,水火就是這樣相生相剋、不斷循環才孕育出了世間限的生機。
人體是個小宇宙,天地是個大人體,天之道也就是人之道。在人體內,心火下降,溫暖腎水;腎水被溫暖之後,就開始往上升,從而使脾得到溫暖;脾溫暖之後,脾氣上升,將一部分營養物質送到肺臟,與吸入的空氣中的精微物質結合,再由肺協助向全身輸布。腎屬水、脾屬土、肝屬木,腎水上承,脾土得到了溫暖之後,肝也得到了營養,它也要開始發展了。
有了水,有了土,有了溫度,就像大地逢春一樣,花草樹木開始生長了。肝屬木,樹木得到營養之後會往上長,肝氣的發展方向也是上升的,它隨著脾土之氣上升,中醫有句話叫「肝隨脾升,膽隨胃降」。
中醫里肝脾之氣都是從身體左邊上升的。有人會說,肝不是在右邊嗎,怎麼又跑在左邊去了?中醫這裡說的是肝氣,指肝的功能,是一個功能系統,不單是那個臟器。所以,人左邊身體有病,常常是由肝脾之氣上升不正常導致的,尤其是肝氣。人的肝氣不舒,左邊胸部會痛。肝屬木,四季配春季,象徵著萬物生髮。當脾臟和肝臟之氣從左邊上升到頂部之時,就會遇到心和肺。
心屬火、肺屬金,心配夏天、肺配秋天,心火的特點本來是向上的,但由於有肺臟的存在,心火被帶著向下行。肺氣的特點是收斂,主肅降,甭管夏天多熱,遇到秋天,氣機就開始往下降了。人體也是這樣,心火遇見了肺氣,就會掉頭向下,一直降到腎中,溫暖腎水,使得腎水不至於過寒。而腎水隨著肝木上承,到達心火的位置,使得心火也不至於過熱,這叫「水火既濟」。
所以,如果這個往下降的過程被破壞了,那麼心火就無法下降,憋在上面,大家就會看到上面熱、下面寒的局面――口渴,眼睛紅,口舌生瘡;可下面的腿還是涼的。
在肺氣下降的同時,人吃入的東西進入了胃,而後也是向下走的,所以胃氣要下降。在中醫里,脾為已土屬陰,胃為戊土屬陽,陽要下降,陰要上承才對。
在胃氣下降的同時,膽氣也隨著下降,這就是我們說的「膽隨胃降」。現在有好多的胃病,就是胃氣上逆,膽汁反流,這都是氣機逆行的結果。
這個胃氣和膽氣的下降,是從右邊下行的。所以,如果人體的右邊有病,就要考慮一下氣機下行是否遇到了麻煩。脾土左升,肝氣和腎水都隨著升;胃氣右降,膽氣和心火隨著下降,這是不是一個左邊升、右邊降的圓圈呢?
在這個圓圈裡,脾胃一陰一陽,就是中心的軸,一切都是圍繞著它們來轉。所以,我們說:人體裡面有個圓,水火在中間。
水屬陰,火屬陽,人體內陰陽的運動也就是水火的運動,我們說身體內陰陽失調,不僅僅是指陰陽在靜態上量的失衡,而更多的是指陰陽在動態上運轉失衡。人們常說生命在於運動,其實,這個運動不只是體育鍛煉,更是身體內這個圓的運動。身體內的圓運動出了問題,人就會出問題,而體育運動的目的就是為了讓體內的圓運動運轉得更好。所以,一切疾病都可以歸因於這個圓圈的運轉失常,任何一個地方出問題,都會把圓圈的運動給「咔嚓」一下擋在那裡,圓圈不能轉動了,身體就會出現問題,怎麼辦呢?這個時候就要使用藥物、針灸、穴位按摩和鍛煉等方法來調暢氣機,讓它們恢復上下運行,這樣人體自己就會恢復健康。
氣血通不通,要看圓運動
五臟六腑的氣血能不能通暢,首先取決於人體內這個圓運動順不順暢。中醫說血為氣之母,氣為血之帥,氣行則血行,氣止則血止。所以,氣機不暢,血液的運動就不暢。肝氣不舒,上升的環節出了問題,會影響人體內的圓運動;肺氣不降,下降的環節出問題,也會影響人體內的圓運動;胃受寒了,胃氣停留在那裡不下降了,圓運動會停止;脾受濕了,脾氣不升,圓運動也會停止。所以,氣不暢,血就不通。圓運動正常了,人體就會一通百通。
圓運動的好壞決定身體的好壞
《黃帝內經》說:「正氣內存,邪不可干。」一個人如果有了充足的正氣,就好比給身體穿上了鐵布衫,戴上了金鐘罩,百病不侵。為什麼有些人三天兩頭生病,就是因為他們的正氣不足;為什麼一些人很少生病,並不是因為運氣好,外邪不進攻他們,而是因為他們的正氣充足。
那麼,人的正氣究竟是從哪裡來的呢?正氣來自於身體內的圓運動。大家知道電風扇之所以能產生風,就是因為它能做圓的轉動,如果它不轉動了,風也就沒有了。同樣的道理,人體之所以有正氣,也是因為身體內部有個圓運動。就像風扇的轉動能產生風一樣,身體內的圓運動能夠產生正氣。所以,一個人身體內的圓運動正常,身體的正氣就足;相反,圓運動出了問題,正氣減弱,許多疾病就會乘虛而入。
圓運動從左邊上升有三個環節:一是腎水上承;二是脾氣上升;三是肝木升發。這三個環節中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會影響身體內的圓運動。
肝屬木,木的特性是調達疏暢。肝木如何才能調達疏暢呢?關鍵取決於水。樹木沒有水,就不會生長,肝陰不足,肝風就會風動,這時人就會肢體震顫、屈伸不利,出現擠眉、齜牙、轉動身體、甩動手臂等現象,這就是我們說的兒童抽動綜合征。具體的調理辦法是滋陰熄風,就像澆灌樹木,水一充足,樹木就會向上生長。中醫一般會用鉤藤、天麻、生地、首烏等葯,其中生地和首烏用來滋陰,鉤藤和天麻用來熄風。
然而,還有一種情況也會影響肝木的升發,那就是水濕過重,陽氣不振。大家知道,沒有水樹木會渴死,但如果給樹木澆水太多的話,樹木又會淹死。肝木被水濕給困住了,不能生髮,這在中醫里叫「肝木郁陷」,肝木郁陷之後,也會產生肝風內動的情況,這個時候的兒童抽動綜合征就不應滋陰熄風了,而應該滋補脾陽。脾屬土,意思就是增加土的含量,用土來控制水,水來土掩嘛!一旦水濕被控制住了,肝木也就正常了。
圈轉不轉,脾胃是關鍵
中醫有句話,叫「腎為先天之本,脾胃為後天生化之源」先天的腎氣,是從父母那裡遺傳來的,一個人的稟賦如何,在出生的那一刻就基本確定了;至於後來長得如何,關鍵要看脾胃,因為我們後天生長的物質來源,主要靠脾胃來吸收。
在人體內,上為陽,下為陰,陰陽之氣上下循環,從而構成了氣機的升降。在氣機的升降過程中有一樞紐,它就是我們的脾胃。脾胃屬土,土居中央,處陰陽之交,清濁之間,所以它又被稱為中氣。中氣是氣機升降的關鍵,在身體的圓運動中,中氣里的脾氣向上升,胃氣往下降,一升一降,一推一拉,這就使圓運動有了動力。因此,如果脾胃虛弱了,水泛土濕,圓運動推動了動力,整個人的氣機升降都會出現問題;相反,只要中氣不敗,身體不管有多少毛病,都能慢慢地調理好。《黃帝內經》說:「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所以,身體的許多問題都可以從調理脾胃開始。
補足了脾胃,補足了中氣,圓圈運動起來,一切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張仲景調理脾胃的方子,桂枝龍骨牡蠣湯。方子里有桂枝、芍藥、炙甘草、生薑、大棗、飴糖,再加入龍骨、牡蠣。就是有酸有辣,還一點甜,所以,我稱之為酸辣湯。在生活中我們有個體會,就是當我胃口不好時,只要喝一碗酸辣湯,立刻就會感覺胃口頓開,食慾大振。這是什麼道理呢?因為酸的力量往下走,辣的力量向上走,兩股力量一上一下一齊用力,圓圈便開始了運動;圓圓一運動,氣機一通暢,食慾就會大開。這個方子里桂枝和生薑是辛辣的;芍藥是酸的;而炙甘草、大棗、飴糖是甜的。其中的道理是:辛味的葯向外發散,是向上升的,《黃帝內經》說「辛甘發散為陽」;酸味的藥性向下,是向裡面收的,《黃帝內經》說「酸苦涌泄為陰」;甘味是補中焦脾胃的。這樣一來,有升有降,有收有放,有陰有陽,氣機一流動,圓運動一正常,身體慢慢就會恢復。
中醫一個非常好的思路,就是當一個人的問題很多,癥候複雜,難以下手時,我們就可以從脾胃入手,因為脾胃屬土,處於中間,我們抓住它,就抓住了氣機升降的關鍵,只要氣機上下通調,陰陽交泰,水火既濟,那麼,身體就會自己恢復,一些細枝末節的問題就會逐漸消失。如果我們不善於解決主要問題,只盯著那些細枝末節的癥狀不放,就會亂了手腳,顧東,就顧不了西,最終在複雜的癥狀面前敗下陣來。
千年養生第一糕:八珍糕
既然脾胃如此重要,那我們該如何來保養呢?在這裡,我向大家介紹一個非常管用,也非常簡單的食療方子:八珍糕。
八珍糕是過去皇帝們常用的食療方。這種糕點由八種東西組成,它們分別是党參(或者人蔘)、白朮、茯苓、薏米、蓮子肉、芡實、山藥和白扁豆。這些東西大多是葯食同源之品,它們組合到一起,就成了調理脾胃的神葯,有神奇的力量,讓我們來看一看。
党參是補中益氣的良藥,常常用於治療脾肺虛弱、氣短心悸、食少便溏、虛喘咳嗽、內熱消渴等證。《本草從新》中說:「補中益氣,和脾胃、除煩渴。中氣微弱,用以調補,甚為平妥。」意思就是,党參最大的作用是調補中氣,一個人如果脾胃虛弱,就可以用党參來補。党參性平,它是這個方子裡面最主要的葯,用以滋補脾陽,一般是三十克左右。
白朮是中醫常用之品,它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的功能。白朮的特點是「守而不走」,意思就是,白朮是守城的高手。如果我們將党參比作開國之君,它的作用是開疆拓土,那麼,白朮就是守城的大臣,國君把脾胃的陣地給攻佔下來後,白朮就可以守住。在八珍糕裡面,白朮和党參協同作戰,共同滋補脾陽,它們是這個方子裡面補中益氣的核心力量,白朮也是用三十克。
茯苓是祛濕的藥物,具有補脾的作用,但茯苓補脾是通過泄濕來完成的。中醫認為脾屬土,土最討厭水濕,茯苓可以幫助脾土清除水濕。八珍糕裡面的食物各有各的力量,各有各的方向,它們調整氣機,有升有降。這個茯苓就是先降後升,它在氣球下面吊著一個氣球,如果氣球下面吊著一個桶水,這個氣球就沒有辦法升空,如果我們把水給倒掉,那麼,氣球就會飛向天空。茯苓就是這樣,它通過祛濕來提升脾陽。在這個八珍糕裡面,茯苓作為一個向上升的力量,主要任務是推動脾氣向上走。用五十克左右。
薏苡仁是一種食物,味甘、淡,性微寒,歸脾、胃、肺經,有健脾利水、利濕除痹、清熱排膿的功效。這味葯最大的本事就是能祛除我們體內的濕濁之物,中醫在治療肺癰,腸癰的時候,往往會用到薏苡仁。值得注意的是,儘管薏苡仁祛濕,但它和茯苓截然不同,茯苓祛濕,藥性是向上走的;薏苡仁祛濕,藥性是向下走的。這兩味葯一上一下,一升一降,一起用力,就會使人體內的圓運轉起來。中醫有一個常識,就是在滋補的時候,先要除掉身體內的濕氣,濕氣不除,會影響滋補的效果,而這個薏苡仁正是祛濕最好的東西。那麼,如何來用薏苡仁?一般看患者的舌苔,如果舌苔厚,薏苡仁的量就用得多,會用到一百克左右;如果舌苔薄,用五十克就可以了。
除此之外,蓮子肉具有清心醒脾、安神明目、補中養神的作用;芡實入脾、腎二經,具有固腎澀精、補脾止泄的作用;山藥有健脾補肺、固腎益精的作用。這三味葯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在補脾的同時,又具有收澀的作用。一般我們在使用滋補藥的時候,最擔心的就是隨補隨散,身體不能真正的吸收,而這三味葯的應用,就使得滋補進來的營養物質,可以被收澀住。一般這三味葯的用量都是五十克。
最後是白扁豆,白扁豆歸脾、胃二經,具有補脾和中、化濕消暑的作用,一般我們用它來治療暑濕導致的腹瀉。白扁豆通常用三十克,如果服用者平時大便乾燥,就不需要用白扁豆來收斂止瀉了,用杏仁五十克來替代,因為杏仁有開肺氣通大腸的作用。
在八珍糕這個方子裡面,山藥、蓮子肉、白扁豆都是滋補脾陰的;党參和白朮是滋補脾陽的;茯苓和薏苡仁是祛濕的;芡實是收澀的。這樣一來,整個方子有陰有陽,有升有降,平和不偏,難怪有人說,八珍糕是千看養生第一糕。
八珍糕的做法是,先把這些葯研成粉末,再把糯米、大米研成粉末,然後和葯末混合,按照我們前面寫的藥量,大米和糯米的重量分別是二百克,然後把這些米粉和葯末放入水中,和成面,可以加一點白糖,然後放在蘢屜內蒸,蒸熟了以後切成糕,烘乾,以便於存放。也可以直接把葯末放在水中熬成糊狀,然後喝下去。
那麼,這個八珍糕究竟有沒有效果呢?應該說效果驚人。許多小孩經常感冒,家長採取了各種辦法,都無濟於事,吃了八珍糕後,脾胃好了,正氣足了,也就很少感冒了。八珍糕不僅對小孩兒有益,對老人也非常好。
做個體檢,就會發現他有脂肪肝、血脂異常、血壓高等問題。這是為什麼呢?原來,這些腦力勞動者,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白領或者是老闆們,大多勞心太過,中醫認為思慮傷脾,因此他們往往脾血不足;同時,他們吃飯不規律,往往飢一頓飽一頓――忙了,就不吃,有朋友約了,就魚翅燕窩大吃一頓,所以一方面傷了脾胃的氣血,一方面又導致了脾胃濕熱嚴重。 脾胃若受傷了,你吃進去多少肥甘厚味都沒用,因為脾胃無力運化了,這樣它們就都成為了痰濕,這就是為什麼一體檢,發兩腳有脂肪肝了,血脂高了,又因為濕熱導致氣血壅滯,所以血壓也高了。
聖體氣機源於你的圓運動是否正常,一切毛病在於推進圓運動運轉起來,你的身體你的機能都會在自我的修復中找到最佳狀態。
2012-7-21
推薦閱讀:
※讓我們去等待那十二下不可逆轉的鐘聲
※培養孩子的數學素養原來如此簡單,我們聽「中國奧數第一人」有哪些小秘訣?| 微課
※希阿榮博堪布:往生極樂凈土應該是我們最好的選擇
※我們是怎樣認出某張臉的
※丁錦昊「到此一游」,我們先於友邦驚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