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解《千字文》:絕妙華章背後的故事共129頁 :作者:望於江湖 提交日期:2009-06-23 22:44 第一百四十四句 趙魏困橫 這句說的是戰國時期的秦國利用縱橫家張儀的連橫策略將趙魏等六國引入困境。 到底替誰說話 按照《史記》的記載,張儀與蘇秦是同學,都是鬼谷子的學生,蘇秦先出道,從燕國開始起步,積極宣傳合縱策略,勸說和組織六國聯合起來對付秦國,獲得成功,蘇秦本人身掛六國相印,風光無限。張儀出道之後,找不到工作,就去師兄蘇秦那裡打秋風。蘇秦用激將法,羞辱怠慢張儀,並暗中資助他去秦國建功立業。但是,根據1973年長沙馬王堆三號墓出土的帛書中記載,蘇秦是在張儀死後第二年才當上燕國國相的,這樣一來,張儀的出道時間應該早於蘇秦。除了將蘇秦的出道時間提前了三十多年之外,《史記》中關於張儀的政治活動時間也不太對頭,這裡我們以學者考證的順序為準。 張儀本是魏國人,在完成學業之後,就想靠自己的舌頭去諸侯那裡某差事,不幸的是,他第一次求職就碰壁了。在楚國,張儀陪著楚相喝酒,席間楚相丟失了一塊玉璧,門客們懷疑貧窮而品行不端的張儀,把他綁起來打了幾百鞭子。好在張儀骨頭夠硬,沒有屈打成招,最終因證據不足被釋放。張儀的老婆埋怨他說:「你要不是讀完書到處忽悠怎麼會受此屈辱?」張儀跟他老婆說:「不要宣揚讀書無用論!我找不著工作的根本原因是鬼谷子老師擴招速度太快、規模太大,導致人才過剩。你看看我的舌頭還在不在?」他的老婆說:「舌頭還在。」張儀說:「這就夠了。」 楚國沒法謀生,張儀於公元前329年就來到秦國,被秦惠文王任用為客卿,負責出謀劃策,他向秦王舉薦了甘茂。同年,本來幹得非常出色的秦國大良造公孫衍在甘茂的排擠下離開了秦國,到魏國為將,他就是張儀日後的主要對手。第二年,秦國設置國相職位,用張儀為相。張儀寫信警告楚國國相說:「當初我沒偷你的玉璧,你卻鞭打我,現在你要好好地守護住你的國家,我要偷你的城池了!」 不過,張儀並沒有急於報復楚國,而是與楚國、齊國談判,想結束敵對狀態,以此向實力比較強的魏國施壓,推行連橫之策。與此同時,跟張儀唱對台戲的公孫衍正在遊說魏、韓、趙、齊四國稱王結盟,以齊國為盟主,致使秦國企圖與楚齊連橫的計劃失敗,張儀因而被秦惠文王罷相,派到魏國去做卧底。魏惠王雖然任用張儀為相,但對於魏國到底應該參見合縱一方還是連橫一方,一直舉棋不定。在公孫衍的努力下,齊、楚、趙、韓、燕五國聯合反對張儀的連橫,並支持公孫衍做魏國的國相,張儀被驅逐,灰頭土臉地回到了秦國。 公元前318年,公孫衍發動魏、趙、韓、燕、楚五國攻秦,經過兩場大的戰役,五國聯軍被秦軍打敗,六國合縱解體。取得了關鍵性勝利的秦國開始考慮如何徹底征服各國,張儀主張進攻韓國,劫持周天子號令天下,而大良造司馬錯則主張討伐蜀國,鞏固後方。秦惠文王讓他們倆各自陳述理由,當場辯論,最後,秦惠文王宣布:司馬錯勝!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派司馬錯、張儀等人出兵進蜀,攻佔了蜀國,順便把巴國也滅了。有了巴蜀這個大糧倉,秦國的綜合國力大大增強。 到了這個時候,張儀已經在秦國工作了十幾年了,基本上是一事無成,他自己都沒臉再秦國混下去了,但是秦惠文王還是十分信任他。張儀越發覺得不好意思,於是主動要求去禍害一下楚國,破壞齊國和楚國之間的合縱。 楚懷王聽說張儀來了,在最豪華的賓館給他訂了一個總統套房,並親自迎接,他問張儀:「您來到我這有什麼指教的呢?」張儀說:「如果楚國退出與齊國的合縱之約,我請秦王獻出六百里的土地,另有美女相送,兩國永遠結為兄弟國家。」楚懷王覺得這筆買賣很划算,而謀臣陳軫則提出反對意見,說這筆買賣不靠譜。楚懷王說:「這是天下掉餡餅的好事,你還不同意,你是準備替誰說話啊?趕緊給我閉嘴!」然後高興地答應了張儀。於是,楚國宣布與齊國斷交,派了一位將軍跟著張儀到秦國去接收土地。 張儀回到秦國,假裝從車上摔下來受了傷,一連三個月沒上朝,交接土地的事情也一直沒法落實。楚懷王很傻很天真地想:「張儀是因為我們與齊國斷交還不徹底吧?」就派勇士到齊國邊境辱罵齊王,齊國一氣之下和秦國結交了。這時候,張儀終於露面了,他對楚國的使者說:「我有秦王賜給的六里封地,願把它獻給楚王。」楚國使者傻了:「不是六百里嗎?咋這麼快就縮水成六里了?」趕緊回報楚懷王。楚懷王這才知道上當了,立刻要發兵攻打秦國。陳軫說:「我可以張嘴說話了嗎?」楚懷王說:「有屁快放,我著急去打仗呢!」 陳軫說:「與其攻打秦國,不如反過來割讓土地賄賂秦國,然後一起攻打齊國,再從齊國奪回土地來補償。」楚懷王根本聽不進去,執意攻秦。秦、齊兩國聯合起來對付楚國,楚軍大敗,丟掉了漢中一帶六百里的土地。楚國只好以割讓兩座城池為條件,向秦國求和。 秦國同意和談,但想用自己的一塊土地和楚國交換黔中一帶的土地。楚懷王說:「我不願意交換土地,只要得到張儀,我就把黔中的土地白送給秦國。」 秦惠文王比較猶豫,他不忍心把張儀送到楚國去等著挨刀。張儀說您就把我交給楚國吧,不用擔心我的安全問題。 天上掉下來的六百里土地沒了,自己的六百里土地被秦國佔領,又得拿出黔中的一塊地來換張儀,把楚懷王給心疼的啊!好在這次秦國很講信用,積極落實「以土地換張儀」的約定,先把張儀送來了。楚懷王把張儀關到牢房裡,琢磨怎樣殺掉他才能解恨。楚國大夫靳尚是張儀的死黨,他對楚懷王的老婆鄭袖說:「秦王為了救張儀,準備用土地和美女賄賂楚國,秦國的美女來了一定會受寵,夫人你就會獨守空房去了。不如你替張儀講情,讓楚王放了他,這樣秦國的美女就不會來了。」於是鄭袖天天給楚懷王吹枕邊,楚懷王這個呆瓜還真不知道愁,居然放了張儀。 張儀被放出來之後,接著忽悠楚懷王,說如果楚國和秦國結盟,好處是大大的,你用來換我的黔中那一塊土地我們也不要了。屈原勸楚懷王說:「張儀多次欺騙大王,大王應該拿他來煮湯,如今不忍殺死他,還聽信他的邪妄之言,這可不行。」楚懷王這個人最大的優點就是不聽忠言,專聽忽悠,他愉快地接受了張儀的建議,和秦國結盟。此後,張儀先後遊說韓、齊、趙、燕與秦國連橫,均獲成功。 在說服燕國加入連橫之後,張儀回報秦王,還沒走到咸陽秦惠王就去世了,即位的秦武王不喜歡張儀,很多大臣也開始說張儀的壞話。諸侯們聽說張儀和武王合不來,都紛紛背叛了連橫政策,又回過頭研究合縱去了。張儀害怕被秦武王誅殺,假說齊王恨自己,如果派他去魏國,齊國必然伐魏,秦國則可趁機伐韓,挾持周天子,成就帝王的功業。秦武王覺得張儀說的有道理,就送他到魏國。張儀出任魏國國相一年,死在魏國了。 對於張儀的功勞,李斯在《諫逐客書》中進行了總結:「惠王用張儀之計,拔三川之地;西並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漢中,包九夷,制鄢郢;東據成皋之險,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國之從,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客觀地說,張儀的連橫策略為秦國的霸業和將來的統一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像張儀、公孫衍這樣的縱橫家,僅憑三寸不爛之舌,巧妙地擺布各方面的勢力關係,把一個個諸侯貴族當權派忽悠得暈暈乎乎、言聽計從,不能不說是高手,在當時就備受人們推崇。《孟子》中記載:「景春曰:「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景春說:像公孫衍、張儀這樣能夠左右天下時局的人,簡直就是男人的心中偶像,女人的夢中情人,老孟你說他們算不算是大丈夫?——「景春」這個人不知道是誰,看名字可能是個楚國人,他的這句問話似乎有點挑釁的意味,因為孟子比張儀還要大十來歲,但在當時卻沒有張儀那麼大的影響力。 孟子怎麼回答的呢?孟子說:「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子未學禮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咋一看,孟子的回答有點讓人摸不著頭腦,讓我們來仔細分析一下。首先,孟子對景春的問話表示不屑,說張儀他們那種貨色怎麼能稱為大丈夫呢?然後,孟子從「禮」的角度來給張儀等人畫像。他說:景春你學沒學過禮啊?男人在舉行冠禮的時候,父親會給他講人生的道理;女子在出嫁的時候,母親要送她到門口,也會給她講人生的道理:「到了你婆家之後,一定要恭敬謹慎,要乖乖聽你老公的話。」以順從為最高原則,這是女人的大道理。張儀他們啊,就跟女人一樣,以順從迎合為生存之道,還大丈夫呢,連大豆腐都不如,簡直就是小婦人!最後,孟子進行了總結:你問我真正的大丈夫是啥樣的?我告訴你,做男人要住在「仁」里,站在「禮」上,走在「道」上,得志的時候呢,要帶領百姓們脫離苦海尋找幸福,不得志的時候,也要堅持自己的原則。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這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按照儒家的標準,大丈夫是應該替老百姓說話的,不能為外物所干擾,但是在那時候替老百姓說話的人是沒有市場的,找份工作都很難。張儀是一個踏踏實實為主子說話的人,到處忽悠,你愛聽啥我就說啥,怎麼對秦國和自己有利就怎麼說,說謊話從來都不用打草稿,而且被識破之後都能夠自圓其說或採取很好的補救措施。直到現在,這種人還是很有市場,比如那位質問記者到底替誰說話的局長大人吧,在領導面前肯定就是張儀這種小婦人型的,只是不知道他能否像張儀那樣,想一個好辦法去補救他那句「大實話」。
-作者:望於江湖 提交日期:2009-06-24 21:27 第一百四十五句 假途滅虢 這句說的是晉獻公時期晉國最具代表性的一場軍事勝利。 為了土地和女人 晉穆侯的嫡長子叫仇,小兒子叫成師。公元前739年,晉穆侯的孫子晉昭侯把曲沃封給叔叔成師,晉國被分成兩個行政區:翼地是晉國合法繼承人統治區,稱為大宗;成師沒有繼承權,曲沃是給他的照顧性封地,稱為小宗。小宗勢力漸強,總惦記取代大宗,不斷進攻翼地。周王室為了維護地區和平穩定,多次派虢公帶兵幫助大宗。 公元前679年,成師的孫子曲沃武公把大宗滅了,把晉國的寶器全部拿去賄賂周天子,周釐王本來想再讓虢公去討伐的,見人家送來了這麼多好東西,就賣了個順水人情,任命曲沃武公為晉國君。 晉獻公是曲沃武公的兒子,秉承他爹的雄心,在上台的第五年(公元前672年)開始了對外擴張,討伐驪戎。晉獻公和很多男人一樣,喜歡土地,更喜歡美女,而且從來不嫌多,這次出兵不僅得到了土地,還俘獲了一對美麗的姐妹花。晉獻公將土地併入版圖,將美女收於宮中,寵愛有加。 雖然大宗政權已經被推翻好幾年了,但是還是有一些殘餘勢力存在,為了防止他們反攻倒算,晉獻公列了個黑名單,派人去挨個誅殺。不料,保密工作沒做好,一部分殘餘勢力聞訊出逃虢國。大宗的同情者虢國又一次派兵攻打晉國,不過沒能取勝。晉獻公想攻打虢國,但在謀士的勸說下,暫時放下這個計劃,等待更合適的時機。 從地盤上看,虢國是個小國,但晉獻公並不敢輕舉妄動,這是為什麼呢?第一,虢國是周文王弟弟的封地,起著周王室屏障的作用,虢國的好幾任國君及高級貴族曾經在周王朝作官,是統治集團的核心成員,因此虢國的政治地位很高;第二,虢國人崇勇猛善戰——這個「虢」字就有與虎搏鬥之意,所以虢國經常奉周天子之命出征,戰績顯赫,軍事勢力不容小覷。對這樣一個上頭有人的拚命三郎,各諸侯國都不敢輕易招惹。 晉獻公十二年(公元前666年),經過七年的不懈努力,晉獻公終於讓驪姬生下了一個大胖小子,起名奚齊。出於對驪姬的偏愛,晉獻公打算讓這個胖小子做接班人,就把太子申生和另外兩個兒子重耳、夷吾都派到外地去守城。 時間轉眼又過了七年,晉國兵強馬壯,晉獻公準備派兵攻打虢國,但是要想去虢國,必須經過虞國,而這兩個小國關係一直很密切。大夫荀息建議賄賂虞國,把晉獻公最喜歡的四匹名馬和玉璧送給虞公。晉獻公腦袋搖得跟撥浪鼓似的:「不行不行,這些寶貝是我的,捨不得。」 荀息說:「您別那麼小農啊,如果虞國借道給我們,這些寶貝早晚都是您的,讓虞公給您當幾年保管員好了。」晉獻公一咬牙一跺腳,戀戀不捨地同意了。虞公收到這些禮物,樂得嘴角都咧到耳朵那去了,當即表示同意借路。晉獻公派里克、荀息率兵討伐虢國,攻佔了下陽城,但虢國人還真不好惹,他們依靠黃河天險展開了頑強的阻擊,晉軍無法繼續深入了,只好收兵回國。 這時候,胖小子奚齊已經七歲了,晉獻公對驪姬說:「我想廢掉太子,讓奚齊代替他。」驪姬一聽就哭了:「您這樣做可不對啊,太子要才華有才華、要威望有威望,您一定要廢長立幼,我就自殺了。」驪姬表面上讚揚和維護太子,暗地裡卻在精心謀劃一條毒計。 晉獻公二十一年(公元前657年),驪姬通知太子說:「你爹夢見你媽了,你應該去祭祀母親,然後把祭祀用的肉帶給你爹吃。」這是那時候的一種習俗,並沒有什麼不妥,太子乖乖的照辦了。驪姬在太子獻給老爹的肉上撒了一些毒藥,並晉獻公要吃肉時及時上前阻止,說應該檢驗一下是否有毒。晉獻公讓人割一塊肉喂狗,狗立馬就死了,又割了一塊給侍從吃,倒霉的侍從也死了。驪姬趕緊哭天抹淚地說說:「太子太狠了,連親爹都想殺!等他當了君主,我和我兒子就沒活路了!」晉獻公火冒三丈,趕緊命人緝拿申生。申生聞訊趕緊出逃,晉獻公就殺了太子的老師。為了不惹老爹生氣,孝順的申生選擇了自殺。重耳和夷吾來見老爸,驪姬對晉獻公說:「申生下毒的事,您另外兩個寶貝兒子重耳和夷吾事先都知道。」嚇得重耳和夷吾趕緊跑回到自己的城池裡堅守不出。晉獻公派人去追殺,二人被迫四處流浪。 公元前655年,晉國暗地裡支持犬戎部落騷擾虢國,吸引其兵力,然後第二次向虞國借路,從水路進攻虢國。虞國大夫宮之奇對虞公說:「不能再借路給晉國了,否則我國也會完蛋。」虞公說:「晉國和我國是啥關係啊?先祖都是姬姓王族,不會攻打我國的。」宮之奇說:「虢國先祖也是你們老姬的啊,晉國要滅掉虢國,又怎麼會放過虞國?別說虞國了,他們晉國君主一家人還自相殘殺呢。虞國與虢國關係,就如同嘴唇與牙齒的關係,唇亡齒寒啊!」虞公說:「沒那麼嚴重吧,上次借道人家晉國還送給我不少寶貝呢,這次說不定還能送一些好東東來。」宮之奇一看,虞國肯定沒救了,便悄悄帶著全家跑路了。晉國順利度過黃河,直逼虢國都城,城中兵力雖然不多,但城池堅固,虢國人又比較勇猛,晉軍只好採取圍困策略,數月之後,虢公偷偷棄城逃走,投靠周王室去了,虢國滅亡。 晉軍佔領了虢國的土地,但因虞國橫在中間,使這一塊新領土成了飛地,於是在回師之時順手一划拉,就把虞國給滅了。本來等著晉國人送禮物來的虞公當了俘虜,上次送給他的四匹名馬也被晉軍牽了回去。晉獻公看到馬之後,說:「馬還是我的馬,可惜也老了!」 晉獻公知道自己老了,在他生命的最後幾年裡,始終沒忘做一件重要的事情:追殺自己那兩個兒子。為了保證兒子總量的平衡,他還抓緊最後的時間創造兒子,經過不懈努力,終於在去世前一年讓驪姬的妹妹也給他生下了一個兒子,《左傳》上說叫「卓子」,而《史記》則上說叫「悼子」——瞧這倒霉名起的。 公元前651年,在位二十六年的晉獻公去世了,臨死前委託自己最信任的大夫荀息輔佐十四歲的奚齊繼位。沒過幾個月,晉國大夫里克殺死奚齊,荀息便立了剛滿周歲的卓子為國君——這個國君可比兩千六百多年之後楚國某縣級市的「全國最年輕市長」要年輕多了。一個月之後,里克在朝堂上殺死了卓子,荀息覺得辜負了晉獻公的重託,自殺了。至於驪姬姐妹後來怎麼樣了,史書沒有記載,估計不會有好果子吃。 里克派人迎接重耳回來當國君,重耳搞不清楚國內的狀況,不敢回來;里克只好又派人去迎接夷吾,夷吾也不敢回來,但在手下人的建議下,從秦國借兵護送自己回晉,他就是晉惠公。晉惠公言而無信,得罪了秦國,打了個不可開交。十四年後,晉惠公去世,兒子晉懷公即位。秦國不喜歡晉懷公,便通知支持重耳的晉國大夫做內應,殺死了懷公,隨後派兵護送重耳回國。經過十九年的流浪,六十二歲的重耳終於回來當國君了,他就是晉文公。 晉獻公為了美女不惜殺掉自己的兒子,浪漫得有點變態了,好在他在軍事上還比較有作為,在位期間開疆拓土,為晉文公稱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他的領導下,晉軍實施的「假途滅虢」這一經典戰例,被秦朝的楊南柯選入了《三十六計》一書,成為中國古代軍事謀略的寶貴遺產之一。
本文由<貼庫網>脫水整理,地址:http://www.tieku.org/199825/104.html
推薦閱讀:
※伊能靜庾澄慶春泥背後的故事 揭二人離婚內幕
※周杰倫:方文山寫詞牛逼,他背後的故事更牛!
※《詩經》背後的故事
※扒一扒溫州幫背後的故事
※漢風物語——文物背後的故事
TAG:故事 | 背後的故事 | 江湖 | 《千字文》 | 背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