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讀片時間】第0781期:多形性黃色瘤性星形細胞瘤

病史:

女性,26歲。入院前2個月無明顯誘因暈倒,意識喪失,伴四肢抽搐、面色蒼白。無口吐白沫、尿失禁等。癥狀持續數分鐘後自行緩解,感疲累、頭暈、反應遲鈍。不能記憶發病時情況。之後上述癥狀多次發作。入院查體及實驗室檢查未見異常。

圖1左顳頂葉多形性黃色瘤性星形細胞瘤

A.T1WI橫斷面;B.T2WI橫斷面;C.FLAIR橫斷面;D、E、F.增強橫斷面、冠狀面、矢狀面;G.MRS;H.HE×200影像學表現:

圖1A橫斷面MRISET1WI;圖1B橫斷面MRIFSET2WI;圖1C橫斷面MRIFLAIR;圖1D?F:增強後掃描T1WI橫斷面、冠狀面和矢狀面;圖1GMRS檢查(PRESS多體素,TE=144ms)。右側顳頂葉交界表淺部見一3.5cm×2.3cm×3.4cm的囊實性病灶,邊界清楚。T1WI、T2WI實質部分以等信號為主,囊性部分T1WI呈低信號,T2WI較腦脊液信號稍低。實質部分見條索狀影,增強後實質部分輕度強化,囊壁及鄰近腦膜無明顯強化。MRS示N-乙醯天門冬氨酸(Naa)峰明顯下降,膽鹼(Cho)峰輕度升高。

術中所見:

右顳頂葉表淺部見腫瘤組織,蒼白色,質硬,無包膜,與周圍腦組織分界較清。術中冰凍切片提示為膠質瘤。

病理結果:

病灶主要位於皮質表層,多形性細胞增生,巨核、多核易見;可見胞漿內空泡,伴星形細胞增生及炎細胞浸潤。未見病理性核分裂。病灶周邊見較多鈣化灶。免疫組化檢查:GFAP(+++),S100(+),Vimentin(+),bcl-2(-),Ki-67(+),EMA(+)。診斷:多形性黃色瘤性星形細胞瘤(圖1-3-1H)。

分析與討論:

  多形性黃色瘤性星形細胞瘤(pleomorphic xanthoastrocytoma,PXA)是一種原發於中樞神經系統的相對少見的腦內腫瘤,占星形細胞性腫瘤的比例低於1%。腫瘤多發生於大腦半球表淺部位,尤以顳葉皮髓質交界區居多,可累及皮層、軟腦膜和硬膜,此外,尚有PXA發生於小腦半球、脊髓、鞍區及視網膜的報道。依2000年WHO分類,多形性黃色瘤性星形細胞瘤屬局限性星形細胞腫瘤(WHO Ⅱ級)。臨床上好發於少年和青壯年,2/3患者年齡在18歲以下,偶見於老年人,無性別差異。癥狀以癲癇發作為主。

  PXA是一種生長較緩慢,可複發且具有侵襲性的腫瘤,死亡率15%?20%。治療以手術治療為主,對放療、化療不敏感。該病預後較好,術後5年、10年生存率分別為81%和70%。現多認為PXA來源於軟腦膜下星形細胞。常為腦表淺部位一局限性、質硬的結節或斑塊,深面是含澄清囊液的囊腫。有時腫瘤表淺部分範圍局限,但深面可向腦實質浸潤生長。鏡下,瘤細胞呈多形性,可見圓形、長梭形、胞核大而分葉、染色質豐富的多核巨細胞。有些細胞的胞質因脂質沉積而表現為空泡化。瘤細胞間充滿豐富的網狀纖維,膠原纖維稀少。有18%病例可見鈣化灶。異形瘤細胞在腫瘤向周圍組織浸潤生長的部分更常見。免疫組化反應腫瘤表淺部和深部的瘤細胞對S-100均為陽性反應,對GFAP呈斑灶狀陽性。該腫瘤可惡變為瀰漫浸潤性星形細胞瘤。

  影像學上早期腫瘤較小時表現不典型。隨著腫瘤的生長,最常見的影像學表現為發生於顳頂葉交界處淺層皮質的腫塊,可有明確邊界,也可邊界不清,1/3?1/2患者病灶有囊變,70%患者病灶以寬基底與腦膜相鄰,但無皮質受推壓等軸外腫瘤改變。出血罕見,偶見有鈣化。注射造影劑後,結節部分明顯強化。腫瘤周圍水腫輕。實質性的PXA少見,MRI表現為T1WI呈等或低信號,T2WI呈高信號。增強後,腫瘤可明顯強化,多伴鄰近腦膜強化。少數腫瘤可侵蝕顱骨。僅見一例老年PXA患者發生瘤內出血並繼發蛛網膜下腔出血的報道。

鑒別診斷:

①胚胎髮育不良性神經上皮瘤(DNET):二者影像學表現非常接近,PXA有寬基底與腦膜相連而無皮質征,DNET與腦膜沒有關係。增強掃描,DNET—般無強化,而PXA增強後實質部分可有明顯強化。

②間變型星形細胞瘤及膠質母細胞瘤:高級別星形細胞瘤患者年齡常較大,病變多位於深部白質,腫瘤內鈣化少見,中心壞死常見,囊壁常不規則,周圍水腫及佔位效應明顯。

③少突膠質細胞瘤:腫瘤常累及皮層,瘤體較大,可有多發囊變。70%?90%的少突膠質細胞瘤有結節狀或團塊狀鈣化,PXA則鈣化少見。

推薦閱讀:

時間是把殺豬刀---獻給自稱「89老女人」的女伴們
時間太短暫,沒有時間恨一個人那麼久
以時間起卦的實測例
為什麼我們要把人生三分之一的時間花在睡覺上?
二十四節氣都吃啥?吃對時間才能長壽!

TAG:細胞 | 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