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破解宇宙密碼的人?

愛因斯坦:破解宇宙密碼的人?2015-06-10 22:22 華夏時報

周江林

長期以來,愛因斯坦被妖魔化,其中包括他被推為聖徒。2015年4月18日是他逝世60周年紀念日。在當下,迫切需要的是將愛因斯坦這個神話打破。

多年來,相對論被神秘化了,「一切都是相對的」成為了時代口號。愛因斯坦作為傳奇人物出現在照片和繪畫中。他的頭像成為大眾文化符號的一部分。他被刻畫成頭髮凌亂、不穿襪子、不拘小節的天才,破解宇宙最終秘密的人。其實,愛因斯坦一生中都不是一個循規蹈矩的人,拒絕接受各種未經思考的社會準則。他尤其嘲諷一切形式的浮華和排場。但他也善於利用媒體來宣傳自己。1922年6月,他寫信給朋友說:「今天被崇拜,明天就會被鄙視,甚至被釘上十字架;天知道,這就是我輩被無聊大眾所掌握的命運。」

1905「愛因斯坦奇蹟年」

就這麼一個並不被人們看好的青年卻創造了我們人世的奇蹟。

1905年,26歲的愛因斯坦寫了6篇論文,在3月到9月這半年中,利用在專利局工作外的業餘時間,在三個領域做出了四個有劃時代意義的貢獻,他發表了關於光量子說、分子大小測定法、布朗運動理論和狹義相對論這四篇重要論文。這些貢獻中的任何一個都足以贏得諾貝爾獎。

在這短短的半年時間,愛因斯坦在科學上的突破性成就,可以說是「石破天驚,前無古人」。即使他就此放棄物理學研究,即使他只完成了上述三方面成就的任何一方面,愛因斯坦都會在物理學發展史上留下極其重要的一筆。愛因斯坦撥散了籠罩在「物理學晴空上的烏雲」,迎來了物理學更加光輝燦爛的新紀元。

「奇蹟年」中的科學成就,在此後的100年間,再沒有一個人能夠在一年中(甚至在許多年中)做出如此集中而且如此革命性的成就。

風流成性的科學大師

1901年,愛因斯坦在大學裡,很快就和奧匈帝國的官宦之家出生的同學米列娃墜入愛河。他在信中寫道:「如果要把相對運動課題做成功,只有你能幫助我。我是多麼的幸福和自豪!」兩人珠胎暗結,米列娃不得不回到父母家生下女兒(後夭折),這使她未能通過畢業,只能補考。

1903年,二人不顧家庭的反對結婚。婚後,米列娃把心思完全放在了丈夫身上,盡一切努力幫助愛因斯坦。她包攬了全部家務活,為了掙錢補貼家用,她還辦了一個大學生家庭旅店,但是這並不能改變丈夫沾花惹草的習性。

1911年,米列娃就已發現愛因斯坦與他表妹愛爾莎的戀情。愛因斯坦稱為了兩個孩子,他不會與妻子離婚,但寫下了一份無理的婚姻誓言。在這份誓言中,愛因斯坦要求米列娃繼續為他洗衣服、收拾房間,每天做好的三餐飯都要送入書房給他吃。但卻拒絕米列娃與他親密相處,他在家時不會與妻子同住,更不會與她外出或旅遊,若妻子被要求閉嘴或離開房間時,她都必須照做,並在孩子面前不得以語言或動作蔑視他。

儘管要求十分不合理,但米列娃最初還是同意了,幾個月後,由於實在難以忍受現狀,便帶著兩個兒子從柏林搬到了蘇黎世,並於5年後申請離婚。1919年,愛因斯坦與愛爾莎結婚,但這段婚姻也不美滿。結婚4年後,愛因斯坦便愛上了朋友的外甥女、女秘書貝塔,還一度想把她帶回家,但因不被家人接受而作罷。

20世紀20年代,愛因斯坦已經取得了讓人狂熱崇拜的地位:1.76米的身高、良好的體形以及極高的智商使中年的愛因斯坦光彩耀眼,而他在女人的圍繞中也感到非常愜意,並對所有的女性都感興趣。他先後有過10個情人,包括物理學家、俄國間諜、社交名媛、花店老闆、圖書館員、演員、舞女和猶太寡婦。最令他感到自豪的是,他曾迷住了性感影星瑪麗蓮·夢露。

喜歡音樂愛泛舟

音樂對於愛因斯坦研究工作究竟有沒有影響,不得而知,但是,它們兩者都是由同一種渴望追求所滋養的,並且它們為人們所帶來的安慰也是相互補充的。愛因斯坦1928年給保羅·普勞特的信中表示出這樣的意思。

在他5歲時, 母親就教他拉小提琴,14歲就能登台演奏了。小提琴伴隨著他的一生。他還會彈鋼琴,特別喜歡即興演奏。音樂成了他生活中一個不可分割的部分。當他開始對某個科學問題進行思考時,他常常將音樂作為一種手段。他最愛莫扎特,也喜歡巴赫、威爾第、舒伯特和貝多芬早期的作品,但不喜歡瓦格納。

泛舟讓愛因斯坦從思考中解脫出來。他並不在意速度或競賽。風停時,船靜時或擱淺時,他最為高興。

在愛因斯坦50大壽時,朋友送給他「海豚」——一艘7米長、2.35米寬的由船舶工程師哈爾姆設計的帆船。「海豚」停靠在滕普林納湖邊,距離愛因斯坦在波茨坦附近的卡普特夏季別墅只有幾分鐘的路程。他很喜歡邀請朋友來卡普特,和他們一起去湖中遊玩。

1933年蓋世太保沒收了「海豚」並將其出售,30年代末它就不見了蹤影。愛因斯坦在戰後試圖找回,但只是徒勞。

在美國時,他常駕駛他的「蒂內夫」在新澤西、紐約和羅得島度過夏天的假期。

愛因斯坦不會游泳,但他固執地拒絕穿救生衣或在船上安裝應急馬達。

真理與美的本質

1922年11月9日,在去日本至中國上海的途中,愛因斯坦通過電報知道被授予19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泰戈爾和愛因斯坦都是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前者是作為唯心論哲學家和神秘主義者的詩人,一位是作為實在論者和自然科學家的物理學家,他們涉及的領域和處理實在問題的方式有著巨大的差異,而對於宇宙的看法更是相互迥異。饒有趣味的是,兩個旨趣非常不同的人卻有過一次面對面的對話。1930年7月14日,泰戈爾到柏林西南郊的卡普特訪問了愛因斯坦,並就宇宙、實在、美和真理等問題進行了一次長談。

關於這次會面,在1930年的《紐約時報》上報道的標題是:「愛因斯坦和泰戈爾探究真理」。他們的首次談話涉及了真理的真實性和自然性,愛因斯坦疑惑是否真理和美可以不依賴人而存在,「如果人類不再存在,」愛因斯坦假設,「貝耳維德勒的阿波羅像也將不再美麗。」當泰戈爾反對此假設時,愛因斯坦則說他同意此假設適用於美,但不適用於真理。泰戈爾說真理只有通過人才能被認知,「如果真理在感官和理性上都不能與人類相連,它對人類來說是沒有意義的。」對此愛因斯坦說:「我比你更虔誠。」

(作者為詩人、《空中生活》主編)

推薦閱讀:

複利是世界的第八大奇蹟——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談人生
愛因斯坦逸聞
信神的愛因斯坦和牛頓
人類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愛因斯坦有著驚人的想法

TAG:宇宙 | 密碼 | 破解 | 愛因斯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