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華人餐館的小算盤

2012年09月04日

趙瑩

21世紀網

我所住過的東西海岸城市和地區,都有著雲集的華人餐館,算是異國他鄉聊以自慰我「中國胃」的一種補償。不過最近我們全家開始抵制之前住過的小鎮上的一家中餐館,原因說起來簡單而無奈,因為某次吃飯時,老闆娘和夥計的對話被我不幸「耳濡目染」——老闆娘說,她要開始只做美國人生意,不做華人生意。

有點「憤中年」的秧媽我,於是決定抵制他們,因為人家都這麼直接明了地開始做「假洋鬼子」了,作為國人,我們為什麼還要替她的如意小算盤買單呢?

況且,將來的菜式,可以想見將會充滿了米國人民熱愛的甜酸醬,無論是雞鴨牛肉,生猛海鮮,美式中餐館都有能力幫你加上甜酸醬,改成「酸酸甜甜好滋味」。再可以想見的是,她領導的服務生,也會很快被訓練成「華人與狗區別對待」的情形。本來我們來中餐館的目的,除了饕餮之外,很多時候也是為了感受下鄉里鄉情的味道。

所以,還是「不持有」

素行優良:碳補償指南

一個印度人的森林

細聞老闆娘的牢騷,起因不過是華人的寶寶在餐館裡打翻了一個花瓶,父母應該也是賠過金錢加上小心了,可是老闆娘的總結是華人父母總是不能管好小孩,在就餐時缺乏禮儀教養。再加上平日里的「給小費太過吝嗇」,「點菜過於挑剔」之類的總結,老闆娘決定把「崇洋媚外」進行到底。

可是這實在有點矯枉過正的嫌疑。沒法在華人中吸引良好口碑的中餐館,精明能幹的美國人,也不會常常光顧的。我的同事們每次去吃中餐前,都會來詢問下我的意見。在他們看來,在大紐約地區,更應該去嘗試地道的中餐,而不是吃舶來品的美式中餐,比如那些爛大街的Panda Express快餐,或者裝修堂皇,味道差強的PF Chang。

很奇怪這種國人相輕,會從國內延續到了海外,這種窩裡斗的方式,也讓美國這個多民族國家的其他民族覺得很奇怪。也許是大家的追求不同,對成功的定義不同,因此生活的方式也就大相徑庭了。

在星羅棋布的華人餐館裡,我們還經常可以看到面目模糊的華人打工阿姨,包括我們之前裝修房子,也經過朋友推薦找了只拿現金報酬的華人裝修工。其實他們每個人都有著遠渡重洋背後的故事,很多人還有家人散落在世界各地,比如我們的裝修師傅,太太在國內,兒子在澳洲,他隻身一人呆在美國。就像不理解華人餐館老闆娘的如意算盤一樣,我也不理解這種家庭分離,牛郎織女的生活。

現代化的進程讓人們離鄉背井,於是有了留守老人,留守兒童,留守一族背後的辛酸是無人問津的。村裡人民喜歡津津樂道的是誰家的房子又多蓋了幾樓,城裡孩子歡呼雀躍的是明天可以去國外留學。

記得很多年前看過的一個紀錄片,一個去美國留學的女生,在日本中轉,見到了闊別多年隻身在日本打工的父親,因為很多年沒見,他們已經有點疏離,但是女生的眼淚里,數不盡的惦念,更是父母的犧牲背後自己承受的沉重壓力。

曾經有國內的朋友炫耀自己的孩子進了最好的寄宿制學校,還有人跟我打聽美國的boarding school,說是寄宿學校管理嚴格,質量上乘。但我對此一無所知,並且我覺得很困惑,我一直以為的,孩子最好的學校就是自己的家,最好的老師便是自己的父母,再多的呵護和條件,都比不上父母的言傳身教。

所以也許網路上瘋傳的小文一語道破了天機,在中國,最不被認可的幸福就是家庭的和睦,人生的平淡。在這種價值觀里,最大的幸福是功成名就,是金榜題名,是高官厚祿,是腰纏萬貫,是錦衣玉食,是飛黃騰達,為此,一家人可以咫尺天涯,愛人可以鴻雁傳書,骨肉可以分散各地。因為無論如何,平平淡淡的相濡以沫,安安靜靜的相依為命,實在是可恥的。安貧樂道,那就更加的不幸了。如果用這種價值觀來審視我的周圍,貌似絕大部分守著「老婆,孩子,小院子」的美國人們,都是不幸的。相關新聞:

  • 了不起的出租司機
  • 以小見大:綜合素養的連續性
  • 我們的幸福構建在什麼基礎之上
  • 推薦閱讀:

    巴倫·特朗普的父親是誰?
    從奧巴馬關心中產看美國經濟
    周敏:從「外來人」變成模範美國人
    安倍政權對華政策強硬中顯混亂 美國「潑冷水」
    2013 年美國結直腸外科醫師學會《直腸癌診治應用指南修訂版》要點介紹及解讀

    TAG:美國 | 華人 | 餐館 | 算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