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約化是農業發展大勢所趨|農業|土地|農民
原標題:集約化是農業發展大勢所趨
作者:周俊生
建立新型的農業生產模式,就是要用市場化的手段,在自願的基礎上建立起集約化的農業生產合作組織,使農業生產走上類工業化、科技化的道路。
城市化、城鎮化大規模的發展,使一些農村地區出現了空心化、老齡化的情況,特別是在農村大量青壯年進入城市打工甚至定居以後,一些地區的農田出現了拋荒現象,誰來種地成了一個突出的問題。
其實,在這個問題的背後,一個無法繞過去的問題是農業生產的收入仍然低微。因此,要回答這個問題,就是要大幅度提高農業生產的勞動生產率水平,讓農業生產成為一個有吸引力的行業。我國農業生產的最大問題是農耕技術水平不高,其生產效率十分低下。而要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對目前的農業組織形式進行改革,農業要走上集約化發展的道路,以此來解放農民,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
我國目前農村普遍推行的是以家庭為單位的土地承包制,這種制度在改革開放初期有效地提高了勞動生產率。但是,如今一些地區的土地拋荒,正是土地承包者進城或從事其他產業後不再願意種地,而且由於制度束縛導致土地難以流轉所造成的。解決這個問題,就要建立新型的農業生產模式,這種模式就是用市場化的手段,在自願的基礎上建立起集約化的農業生產合作組織,使農業生產走上類工業化、科技化的道路。
最近,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完善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辦法的意見》,這是繼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後農業改革的又一重大制度創新,為農業集約化經營提供了制度保障。按照「兩辦」的意見,在實行「三權分置」改革後,建立起「農地農民有,農地農業用」的模式,進城或者從事其他產業的農民可以把承包土地出租、轉讓給其他人,土地經營權得以放活,土地資源也可以實現優化配置。通過這種集約化的模式,農業科技、農業機械化可以得到廣泛應用,農業的勞動生產率可以得到大幅度提高,從而使農業生產經營成為一種對就業和創業者都有吸引力的產業。
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和地區,農業集約化發展早已形成規模。在這些國家,農民已經成為農業工人,中國農業發展也要走這條路。經過這樣的改革,誰來種地這個問題也就有了讓人放心的回答,未來的中國農民不再是面朝黃土背朝天,一身泥一身汗的傳統形象,而是有知識、有技術、會管理、懂市場的現代農業企業家。
責任編輯:魏巍
推薦閱讀:
※拖拉機油浴式空濾技術保養
※檸檬美白季,看明星怎麼坦「白」?
※一個農業項目就能拿上百萬的財政扶持資金!新一年申報又啟動!
※釀酒葡萄基礎資料:赤霞珠 ( Cabernet Sauvignon )
※芒果台播了一檔「農業節目」,收視率還打敗了《歡樂喜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