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典範

光明專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典範《 光明日報 》( 2013年08月19日 01 版)習近平同志提出的中國夢的戰略構想,寓意深刻,內涵豐富,氣勢恢宏,具有極強的親和力、凝聚力、感召力,堪稱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典範,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政治家非凡的理論勇氣和高超的政治智慧,成為當今中國的高昂旋律和精神旗幟,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注入了強大正能量。一、「中國夢」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對人類理想作出中國表達,彰顯了中國道路、中國精神、中國力量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孜孜以求的理想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是人類理想的中國表達。習近平同志指出:「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必須弘揚中國精神,必須凝聚中國力量。」這「三個必須」有機統一於人民立場,明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本要求。中國道路的高度自信。回望歷史,為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人民和無數仁人志士進行了千辛萬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撓的鬥爭。經過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的艱辛探索,我們終於找到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康庄大道,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是一條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國情和時代特徵相結合而探索出的正確道路,是一條讓一個曾經飽經屈辱、深陷苦難的民族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路,也是一條不同於西方卻推動世界上最大規模人口邁入現代化的新路。這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現實的選擇。這條道路來之不易,是無數中華兒女用鮮血、汗水、智慧換來的,是在改革開放30多年的偉大實踐中走出來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多年的持續探索中走出來的,是在對近代以來170多年中華民族發展歷程的深刻總結中走出來的,是在對中華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中走出來的,具有先進的理論指導、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現實基礎,符合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展現出無窮的魅力和旺盛的生命力。列寧說:「重要的是相信道路選擇得正確,這種信心能百倍地加強革命毅力和革命熱情,有了這樣的革命毅力和革命熱情就能創造出奇蹟來。」我們必須有這樣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決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和改旗易幟的邪路,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斷豐富其鮮明的實踐特色、理論特色、民族特色和時代特色,奮力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中國精神的高度自強。「中國夢」不僅是物質之夢,也是精神之夢。一個沒有精神支撐的民族,無論擁有什麼樣的物質條件,都談不上真正的民族復興。習近平同志指出:「把我國56個民族、13億多人緊緊凝聚在一起的,是我們共同經歷的非凡奮鬥,是我們共同創造的美好家園,是我們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而貫穿其中的、更重要的是我們共同堅守的理想信念。」當今中國進入社會轉型期、改革攻堅期,精神懈怠的危險日益加劇,精神力量的作用愈加凸顯。面對紛繁複雜的觀念世界,如何在多元中立主導,在多樣中謀共識?面對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任務,如何以更大智慧與勇氣蹚「深水區」、踏「地雷陣」、啃「硬骨頭」?中國夢的提出,就是向全黨全社會發出高揚精神旗幟、培育中國精神的戰略號召。全體中國人民是中國精神的承載者、繼承者和弘揚者。如果說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將56個民族、13億多人凝聚起來的精神紐帶,那麼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則是中國人民排除萬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精神動力。這既是興國之魂,也是圓夢之魂。大力弘揚中國精神,必須進一步挖掘、詮釋、提升中國精神的豐富內涵,激發隱藏在每個中華兒女身上的潛在精神力量,使偉大的中國精神成為中國人民的集體潛意識,成為推動中國不斷前行的寶貴精神財富。中國力量的高度自覺。中國夢把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命運緊緊地連在一起,中國力量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各族人民大團結的力量,是13億中華兒女的力量。凝聚中國力量,是實現中國夢的堅強保障。習近平同志指出:「只要我們緊密團結,萬眾一心,為實現共同夢想而奮鬥,實現夢想的力量就無比強大。」辦好中國事,實現中國夢,關鍵在中國共產黨。要切實增強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確保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始終成為引領和實現中國夢的「主心骨」。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是中國夢的主體,是實現中國夢的依靠力量,要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發揮全國各族人民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凝聚中國力量,關鍵是把堅持黨的領導核心與堅持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結合起來,把社會各個階層、各個群體的智慧和力量匯聚起來,不斷激發和凝聚實現中國夢的深厚偉力,真正形成實現中國夢的強大合力,不斷把夢想變為現實。二、「中國夢」堅持馬克思主義觀點,對歷史使命作出時代回答,因應了時代需要、時代難題、時代潮流馬克思主義觀點是馬克思主義關於自然、社會和人類思維規律的科學認識,是對自然界規律和人類社會實踐經驗的科學總結,是改造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思想武器。中國夢的戰略構想運用馬克思主義觀點分析和解決當今中國發展面臨的實際問題,進一步明確和強化了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歷史使命。適應時代需要。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切劃時代的體系的真正的內容都是由於產生這些體系的那個時期的需要而形成起來的。」源自西方的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能夠在中國大地紮根、開花、結果,其自身的革命性、科學性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因為適應了近現代中國解決現實問題的迫切需要。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們黨緊緊依靠人民,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徵結合起來,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了在中國這樣人口多底子薄的東方大國建設什麼樣的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取得了讓世界震驚的偉大成就。但國際上各種對中國的誤讀和誤判由此而生,國內思想意識領域的深刻變化尤其是精神懈怠的危險,異常嚴峻地呈現出來。處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再次經受考驗。值此歷史關頭,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集中全黨的智慧,提出了中國夢的戰略構想。這一戰略構想堅持中國向度與世界向度、歷史與現實、宏觀與微觀、一般與個別的統一,運用馬克思主義觀點對中國國情和時代特徵進行深刻分析,科學把握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及其歷史趨勢,以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為基本內涵,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反映了當代中國發展的客觀需要,充分體現馬克思主義隨時代發展而發展的強大生命力,彰顯了馬克思主義的時代價值和世界意義。破解時代難題。「問題」是馬克思主義學說和馬克思主義出場的基本路徑,破解時代問題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的動力。隨著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全球化的深入發展,我國社會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深刻變革。而這種變革的現實進程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複雜性。新舊問題相互交織,長期性矛盾與階段性矛盾相互交織,可以預見的與難以預料的困難和風險相互交織。其中生態問題和安全問題是當代中國最需要破解的兩大難題。中國夢的戰略構想密切結合時代特徵和國內外實際,清醒認識到國際局勢的複雜多變、國內改革和建設任務的繁重艱巨,強調堅持以人為本,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現代化建設各個方面、各個環節相協調,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建設美麗中國;強調把平安中國建設置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全局中來謀劃,緊緊圍繞「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把人民群眾對平安中國建設的要求作為努力方向,堅持源頭治理、系統治理、綜合治理、依法治理,努力解決深層次問題,著力建設平安中國,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國家長治久安。美麗中國和平安中國建設為破解時代難題提供了治本之策。引領時代潮流。馬克思主義時代化,既要「跟著時代走」,又要「領著時代走」。只有始終走在時代發展潮流的前列,才能為世界發展進步提供理論的指導。中國夢的戰略構想站在全球化的高度,對世界變局和人類發展作出清醒判斷,對中國的道路和中國的發展模式作出科學闡釋,首創「世界命運共同體」崇高理念,強調中國夢是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夢,和世界共發展,與世界同分享,不僅造福中國人民,而且造福各國人民;呼籲各國應該共同推動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各國和各國人民應該共同享受尊嚴、共同享受發展成果、共同享受安全保障、共同走和平發展道路;強調致力於促進開放的發展、合作的發展、共贏的發展,做世界穩定的壓艙石、世界和平的助推器。在兩岸關係方面,倡導登高望遠,看到時代發展、民族振興大趨勢,看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組成部分,積極宣導「兩岸一家人」的理念,彙集兩岸中國人的智慧和力量,在共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撫平歷史創傷,譜寫中華民族繁榮昌盛的嶄新篇章。中國夢的戰略構想展示了全球性思維,體現了惠濟天下的大黨胸襟和大國氣概,彰顯出高超的政治智慧和良好的國際形象。三、「中國夢」堅持馬克思主義方法,對共同願景作出大眾闡述,契合了大眾生活、大眾表達、大眾實踐中國夢的戰略構想運用了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對當今中國的共同願景作出大眾闡述,具有濃厚的大眾情懷和大眾品格。關注大眾生活。大眾關注和關心的問題主要是與自己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問題。只有抓住大眾的根本利益,才能抓住大眾心理。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就是要將馬克思主義通過各種大眾化的形式回歸民眾生活的現實場域,關注跟民眾生存與發展息息相關的現實問題。這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走進生活的根本表現。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正是在回答現實問題、釋疑解惑的過程中吸引和掌握群眾的。中國夢的戰略構想堅持走群眾路線,堅持理論邏輯與生活邏輯的統一,高度關注大眾生活世界,把百姓對幸福生活的追求和黨的施政理念有機地融為一體,既喜聞樂見地表達了「國家大夢」,又體貼入微地表達了「百姓小夢」,抓住了普通百姓的心,從而使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深入人心、得到認同,成為回蕩在全體中國人心中的共同旋律,成為超越時空、催人奮進的強大能量。習近平同志強調:「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著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這些論述切實抓住了「民生」這一集中反映當前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現實問題,著眼於人民群眾實際生活水平的切實改善、民生權利的有效落實,從而真正獲得群眾的認同和擁護,真正融入大眾的日常生活,其理論指向、理論創新及其實踐成果皆有大眾品格。運用大眾表達。列寧說,最高限度的馬克思主義=最高限度的通俗化。這正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魅力所在,也是馬克思主義能夠為人民群眾所掌握的根本原因。群眾語言是開啟百姓心靈的金鑰匙。馬克思主義理論如果不能首先從形式上吸引大眾、激發大眾興趣的話,就會「曲高和寡」,降低被大眾感知的機會,更談不上認同。中國夢之所以受到了社會各界的熱烈響應,成了媒體及社會公眾關注的關鍵詞,主要是因為中國夢著眼於增強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說服力、感召力、親和力,把理論之根深植於中國現實的土壤之中,從傳統文化、現實生活和群眾實踐中發掘理論語言的內涵,將邏輯的力量與情感的力量結合起來,用最通俗易懂、最形象化的語言,向人民群眾解讀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解讀了人民期盼的共同富裕,解讀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種表達實現了從政治性的文件語言向日常性的大眾語言轉換,是意識形態話語的大眾形態,是當代中國政治話語體系轉換的科學嘗試,從而達到了政治動員與民眾表達的和諧統一,增強了科學理論的吸引力、感染力和震撼力,讓人民群眾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訴諸大眾實踐。只有大眾實踐才是改天換地、創造歷史的真正動力,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就是要發揮人民群眾的實踐主體作用,把馬克思主義理論融入群眾生產和生活實踐中,逐漸內化為群眾的觀念、意識、素養,變為改造世界的直接物質力量。習近平同志指出,中國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生活在我們偉大祖國和偉大時代的中國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沒有廣大人民群眾主體作用的發揮,夢想不會自動成真。中國夢的戰略構想旨在凝聚13億人民的共識,最大限度地兼顧和包容各個階層、各個領域、各個方面群眾的利益,把全國人民更好地凝結成「命運共同體」,形成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磅礴力量。正在全黨開展的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當前最大的「聚力工程」。要緊緊圍繞「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這條主線,按照「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總要求,深入開展教育實踐活動,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努力提高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能力,始終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鬥,成為堪當重任的「中國夢之隊」,真正使人民群眾衷心擁護、真心支持、熱心參與,爭做中國夢的表達者、參與者、書寫者,共同投身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去,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央黨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執筆:韓慶祥、陳遠章)
推薦閱讀:

對馬克思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新認識
美國:堪薩斯市紅衛兵成立
馬克思主義的核心理論
清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2)
曼德爾經濟學體系(草稿)

TAG:中國 | 馬克思主義 | 時代 | 主義 | 馬克思 | 大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