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帶來了秩序,卻也造成了自我壓抑|書房
書籍和作者簡介
《文明及其內涵》(Civilization and Its Contents)作者布魯斯·馬茲利什(Bruce Mazlish)是當代美國歷史學家、麻省理工學院榮譽退休教授,2016 年過世。他的著述廣泛,在思想文化史、心理史、社會史、科技史和全球史等領域均有涉獵。這本書中他對歐洲「文明」觀念的變遷做了概要性歷史詮釋。
布魯斯·馬茲利什
在馬茲利什看來,「文明觀念興起於啟蒙運動時期,是歐洲人自我想像的一部分,它聲稱為世界提供了一個放諸四海而皆準的衡量尺度。」
雖然不少研究者將「文明」觀念的源頭追溯至古希臘人對城邦之外的野蠻人的自我確證,但是成為世界性議題的「文明」觀念,卻毫無疑問是 18 世紀歐洲啟蒙運動的產物,緊密聯繫著此前發生的地理大發現,科學革命,也與當時正在進行的、指向全球市場的工業革命息息相關。
此後西方人在愈演愈烈的歐洲殖民進程中,此「文明」的認知,為歐洲人提供了合法性。
當一個原本隔絕的世界,首次破天荒地融合為一,正是「文明」觀念,主導這場全球化的變革,也為歐洲人提供了一種看待自我與他者的全新視野。
1775 年,表現啟蒙運動的著名畫作
《若弗蘭夫人的沙龍》
「文明」的興起,不僅與外在的近代歷史巨變有關,在馬茲利什的分析中,更為深刻的則是將它與近代歐洲自身曾經面臨的社會危機聯繫在一起:就和我們當代一樣。
馬茲利什:「文明」觀念興起其實是「一方面在努力理解破裂的過去和新的社會,另一方面又在建構新的社會聯繫。」
當 18 世紀的歐洲對外征服新世界時,歐洲社會內部也因科學革命、宗教革命、工業革命和政治革命,處於分崩離析的邊緣。正是在這種舊有社會結構因面臨政治經濟革命衝擊,變得岌岌可危時,當代「文明」觀念應運而生,啟蒙思想家用道德精神將歐洲人凝聚在一起。
用馬茲利什的話,「文明是一種獨特的秩序和情懷」。
18 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
強調自由、平等
18 世紀的歐洲以一套系統的「文明」論述,應對外部日益擴大的模式。世界與內部日益嚴峻的社會危機,表面上看似乎是提出了史無前例的全新命題,但其實仍不過在重複一個亘古以來的普遍命題:如何尋求一套穩定的秩序,因應人心,外應時局。
人類一部關於「文明」觀念的歷史,就在於不斷否定這個命題,之後再建構新的「文明」架構。歷史一直如此。
對歐洲內部而言,「文明作為一種社會結構形式」,以將內部騷亂者定義為「內部的野蠻人」(如 19 世紀的勞工)的方式,凝聚起了內部成員。對歐洲之外廣大的世界,「野蠻社會」「半文明社會」「文明社會」的文明階段論,則奠定了歐洲在面對他者時的話語優勢地位,反面也催生了作為統一的歐洲認同。
種族歧視造成了納粹集中營囚犯的悲劇
文明所催生的最大問題,在於它與種族主義的結合。
如馬茲利什所言,在十九世紀最初的十年,那時「歐洲文明與其他民族相繼相遇,種族主義崛起並使歐洲文明越來越帶有種族主義的特點」。
馬茲利什以基佐的《歐洲文明史》、戈比諾的《論人類種族的不平等性》、達爾文的《人類的由來》和《貝格爾號航海記》來分析這一歐洲文明的種族主義歷程。對文明的尋求,最終催生了「種族決定位置」的弊端。
如果說文明的種族化弊病源於歐洲文明話語對外的經歷,那麼對文明的另一種批評,則直指文明對歐洲社會內部的自我壓抑。文明話語給了歐洲殖民時代的借口化解了歐洲社會內部的秩序危機,但隨著文明話語的深入人心,卻又弔詭地造成歐洲社會內部的危機。
推薦閱讀:
※「野蠻」和「文明」之爭
※文明比較:中美兩國不同的性與愛
※銀行文明服務禮儀培訓
※揭秘 四大發明 作者:Daozhong99時間:09-08-10 點擊: 16299 中國的四大古發明有,指南針,火藥,活字印刷術和造紙術。 簡介 四大發明在人類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是中國成為文明
※[原創]從提升旅遊文明素質說起 【甜蜜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