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傳世名帖中看古人如何度夏消暑(圖)

【編者按】「晝晷已雲極,宵漏自此長。」夏日溽熱難耐,氣溫直逼40攝氏度,動輒大汗淋漓。如此炎熱,不妨在家中飲茶讀帖消暑。

王羲之《今日熱甚帖》

釋文:今日熱甚,足下將各勿勿,吾至乏,惙力不具,王羲之白。

簡介:《今日熱甚帖》是王羲之寫給朋友的信,大意是:天太熱,咱們各忙各的,你就別來了,我也渾身沒勁,就不接待你啦。眾所周知,夏日在家中,為了方便和涼快起見,大多光著膀子,有外人來就得全副武裝、穿戴整齊,大家都難受,不痛快,所以夏天就該少串門,彼此都方便。王羲之曾經袒腹東床,說出這樣的話,也就不奇怪了,充分展現了魏晉人放蕩不羈的性格。

書法賞析:此貼草書刻本,風格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楊凝式《夏熱帖》紙本,23.8cm×33cm,草書8行,共32字,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凝式啓:夏熱體履佳宜,長□酥密水,即欲致法席,苦非□□□乳之供,酥似不如也。(以下數字殘損難識)病?(下二行殘損)。

簡介:《夏熱帖》是楊凝式寫的一封信札,內容大致是,因天氣炎熱,送給僧人消夏飲料「酥密水」表示問候。酥密水是夏日解暑「神飲」,古時冬日鑿取冰塊,藏於地窖之中,待炎炎夏日取出,「積素冰於幽館,氣飛結而為霜」,既可降暑,又可製造冷飲。這在當時雖是個稀罕玩意兒,但楊凝式當過太子太保,所有他還是享受得起的。

書法賞析:此帖筆勢雄健縱逸,鋒芒灼耀,結體富於變化而不失法度。這是楊凝式唯一的傳世草書作品,書法兼取唐顏真卿、柳公權筆法,體勢雄奇險崛,運筆爽利挺拔,與他的楷書、行書作品相比較,藝術風格迥殊,表現出了書家的豐富藝術變化,為楊凝式書法代表作品作之一,曾刻入《三希堂法帖》。

蔡襄《暑熱帖》行書,紙本,23cm×29.2cm,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襄啟:暑熱,不及通謁,所苦想已平復。日夕風日酷煩,無處可避,人生韁鎖如此,可嘆可嘆!精茶數片,不一一。襄上,公謹左右。牯犀作子一副,可直幾何?欲托一觀,賣者要百五十千。

簡介:《暑熱帖》蔡襄的行書手札。從手札的內容可以看出,蔡襄頗通情理,「暑熱,不及通謁」,不去人家拜望,省得招人煩。炎炎夏日,通情達理的他也不免抱怨,感喟「日夕風日酷煩,無處可避」,但最終上升到人生哲學的高度,「人生韁鎖如此,可嘆可嘆」。唯有喝點清茶,稍帶送友人精茶數片,可解暑熱,感受些人生情趣。

書法賞析:此貼端莊的楷書中夾雜以行書筆法,法度嚴謹,渾厚端莊,淳淡婉美。

米芾《逃暑帖》紙本,行書,30.9cm×40.cm,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藝術博物館藏

釋文:芾頓首再啟。芾逃暑山,幸茲安適。人生幻法,中□為虐而熱而惱。諺以貴□所同者熱耳。訝摯在清□之中,南山之陰。經暑衾□一熱惱中而獲逃,此非幸□。秋可去此,遂吐車茵。芾頓首再啟。

簡介:此帖疑為致章惇書札,共有8個字剝去不能辨識,但尚能辨其文意,大概指米芾因暑熱而逃暑于山,幸茲安適。

還是米芾過得悠遊自在,他前半生在地方做官,此時剛轉任「監中嶽祠」閑職,除了幫皇家看護一下廟產,時間全可自由支配。所以,米芾才能帶著一家老小,躲進深山。為躲避酷暑,他盡情享用「南山之陰」,著一「逃」字則境界全出矣。如楊絳女士所言「城裡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人生的慾望大都如此」。只是人生負累,像米芾這樣瀟洒自若者,能有幾人!大多數人是無處可逃,只能當「沉默的大多數」。

書法賞析:此帖恬淡無華,用筆結字,寧拙毋巧。鋒毫斂放有度,逆鋒明顯,有垂均縮,其掠、磔間露泰和遺意,顯得深沆含蓄,大有「衣冠唐制度,人物晉風流」的氣概,高逸之至。

馬愈《暑氣帖》紙本,行書,23.7cm×38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暑氣初平,頗有涼思。十一日敬潔一觴,敢請移玉過寒舍話舊片時,惟不外是荷。署款:「馬愈奉醫相杜先生閣下。」

簡介:《暑氣帖》是馬愈邀請朋友醫相先生來訪敘舊的書信,其大意不難理解。由此大家也可獲避暑之法:若想暑氣消退,只待傍晚時分稍見涼意,便邀朋友來相聚話舊。暑氣初平,心情舒爽,屆時備上酒菜,三兩知己對坐小酌,共話文章,暢敘友情,那是何等快活。

書法賞析:此貼因系友人間來往信札,書寫時隨意性很大,行筆縱橫不羈,體勢開張而不求工緻。其書體瘦勁奔放,氣息朗暢。陳其錕跋中稱:「此書骨力排奡,縱宕不羈。」

雍正《夏日泛舟詩》軸,行書,絹本,140.3cm×62.2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殿閣風生波面涼,微洄徐泛芰荷香。柳陰深處停橈看,可愛纖鯈戲碧塘。——夏日泛舟舊作。

簡介:雍正《夏日泛舟》七言詩的大意為:涼涼的清風從亭閣吹向水面,泛起的層層波紋回蕩起陣陣蓮荷的香氣,把船停在陰涼的柳樹下,看那可愛的魚兒在碧綠的池塘中嬉戲。

書法賞析:此作品草、行相間,筆墨飽滿勁健,氣韻貫通,其圓熟之體勢可與館閣體高手相頡頏。清世宗雍正皇帝名愛新覺羅·胤禛,康熙皇帝第四子。受其父影響,雍正帝亦喜書法,遠師二王及晉唐諸家,近法董其昌及館閣體,真、行二體頗入規矩,是清代皇帝中書法造詣較高者。

原標題:從名帖中看古人如何度夏消暑


推薦閱讀:

這粥消暑排毒、通腸潤便,正適合這個季節
檸檬生薑冰棍DIY!降溫消暑的美容小訣竅
桑葚冰淇淋
誘人解暑的「橘子花」軟歐包

TAG:消暑 | 古人 | 傳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