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關係實務培訓
一、人際關係概述... 1
(一)什麼是人際關係... 1
(二)人際關係的重要性... 1
二、人際交往的理念/原則... 2
(一)平等待人是人際交往的前提... 2
(二)誠實守信是人際交往的基石... 3
(三)寬容謙讓是人際交往的粘合劑... 5
(四)互利互惠是人際交往的潤滑劑... 7
三、人際關係技巧... 8
(一)尋找共同點,迅速拉近關係... 8
(二)見面時間長,不如見面次數多有效... 8
(三)人未到,禮先到... 8
(四)向對方示弱,讓對方表現得比你優越... 8
四、人際交往中的心理效應... 8
一、人際關係概述(一)什麼是人際關係
人際關係(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是指人與人之間通過直接交往形成起來的較為穩定的傾向性情感聯繫。這種聯繫是交往所產生的情感的積澱,是人與人之間相對穩定的情感紐帶。關係一經形成,就會作為進一步相互作用的背景和導向系統,對後續的交往形成定向性影響。
人際關係也被稱為「人際交往」,包括家庭親屬關係、朋友關係、同事關係、同學關係、師生關係、僱傭關係、戰友關係、領導與被領導關係、日常社會交往關係等。
(二)人際關係的重要性倫敦有位年輕的小夥子,是一家大學裡的學生,租住在一家公寓。他租住後不久,來了一位年輕的姑娘,就租住在他隔壁。那姑娘長得天姿國色、閉月羞花,深深地打動了小夥子的心。他每次上樓下樓都能遇見她,在不知不覺中,他愛上了那姑娘,可他一直找不到借口與她相識,因而他覺得很痛苦,鬱鬱寡歡。聖誕節到了,小夥子一個人呆在房間里,舉目無親,寂寞難挨。忽然,他聽見隔壁房間傳來了床架的咯吱咯吱聲和姑娘的陣陣喘息聲,連續很長時間。
小夥子想到自己正在孤獨悲傷,而那姑娘卻在男歡女愛,這深深地刺傷了他那顆沉浸在沮喪之中的心,使他感到人生徹底地絕望了。最後,他找了一根繩索,自懸於樑上,告別了人世。第二天,人們發現,就在那個聖誕節之夜,不僅那個小夥子,那個姑娘也自殺了,是吃砒霜死的。小夥子聽到的那些響聲,是砒霜毒性發作姑娘掙扎時發出的,他完全誤解了那些聲響的性質。姑娘的桌子上有一份遺書,遺書上說,她實在忍受不了這份孤獨,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關心她,尤其是在那個美麗的聖誕節之夜。
可憐兩個人互相傾慕卻竟然都未能跨入認識這一步。哪怕只是一個友好的微笑、一個善意的搭訕即可解決的問題,對於他們來講,竟比登天還難,這不得不讓人扼腕喟嘆!我們無法去考證這個故事的真假,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培養人際交往的功夫,是多麼的重要。
人類自遠古以來就過著群居的生活,因此,良好的人際關係是一個人在社會上能夠立足的必要條件之一。與人相處的學問,在人類所有的學問中應該是排在前面的。
卡內基理工學院分析了10000個人的記錄後得出結論:15%的成功者是由於技術熟練、頭腦聰慧和工作能力強;85%的成功者是由於個性因素,由於具有成功地與人交往的能力。反之,在生活中失敗的人,90%是因為不善於與人展開有效交往而導致的。
阿爾波特·維哥姆博士在自己的聯合報業專欄「探索你的心理」中提出自己的研究成果:4000名失業的人中,只有10%,即400人是因為他們不能幹這種工作,90%,或者說3600人,是因為他們還不曾發展自己與人成功相處的良好品質。
科學研究已經證明,如果一個人學會了如何與他人打交道,不管你從事什麼工作,不管你的職務是什麼,你都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走完了85%左右的行程,而在取得自己的幸福方面,已經有了99%的把握。
二、人際交往的理念/原則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錯綜複雜、微妙多變,捉摸不透,就像天氣一樣,像霧、像雨、又像風。剛才還卿卿我我,一會兒卻反目為仇;昨日還纏綿於小橋流水、花前月下,今天卻揮手拜拜了。有的人人際關係如魚得水,和誰都能和睦相處;有的人人際關係卻一塌糊塗,處處與人結怨仇;這都是為什麼呢?我們將從下面四個原則來解開人際關係的神秘面紗。
(一)平等待人是人際交往的前提1、平等即交往者要懂得自尊與相互尊重
蘇聯十月革命勝利後,英國著名作家蕭伯納前往蘇聯考察。一天,他在大街上同一個可愛的蘇聯小女孩相識,兩人玩了半天,很開心。分別時,蕭伯納覺得應告訴孩子自己是誰,於是問小女孩:「小姑娘,你知道今天同你玩的是誰嗎?」小姑娘答:「不知道。」蕭說:「告訴你小姑娘,回家也告訴你媽媽,今天同你玩的是英國著名作家蕭伯納。」
小姑娘聞之不悅,回敬說:「你回家也告訴你媽媽,今天同你玩的是蘇聯小姑娘瑪沙。」聽了小姑娘的話,蕭伯納為之一震。孩子單純幼稚,不識名人,頭腦中沒有世俗的等級觀念,在與成人交往時,幼小純潔的心靈同樣渴望一份平等。蕭伯納為自己不經意間流露出的以名人自居的不平等態度而深感內疚。為此,他回國後專門寫了一篇文章反省自己,並提醒世人與他人交往時一定要相互尊重,平等待人。
平等原則即交往者要懂得自尊與相互尊重,這是正常人際關係建立的基礎之一。交往者的自尊體現在不卑不亢,這是首先贏得別人尊重的前提;同時,交往者也應尊重對方,應把自己擺在與對方同樣的位置,不以權壓人、以強凌弱,不拿架子,不擺資格,相互尊重,平等協商,不傷害和侵犯他人利益。只有這樣的相互尊重才能有深化交往、發展關係的可能。如果不尊重對方,使對方產生厭噁心理,就會失去交往的先決條件。
尊重別人,特別注意要維護別人的尊嚴和臉面,這非常重要。「人活一張臉,樹活一張皮。」每個人都非常看重自己的尊嚴和臉面,所謂「士可殺、不可辱」,其他東西可以不要,面子不可以不要。可以說,你每給別人一次面子,就可以增加一個朋友;你每駁一次面子,就可能增加一個敵人。有些時候,給別人留面子,比給他金銀珠寶更有用。見到有人適當地往自己的臉上貼金,你大可一笑置之,不必拆穿他的謊言,否則他丟了面子,會恨你一輩子。
2、表現出優越感,這也有違平等原則在人際交往中,平等待人非常重要,但往往人們還會忽略一點,在與人交往中,常常會不自覺地表現出自己的優越感,這也是有違平等原則的。正如《法言·修身》所言:「上交不諂,下交不驕。」遇到顯貴的人,不會因此奉承巴結;遇到寒微的人,不會因此傲慢自大,這正是平等之交的可貴之處。
一個心理學教授到瘋人院參觀,了解瘋子的生活狀態。一天下來,覺得這些人瘋瘋癲癲,行事出人意料,可算大開眼界。想不到準備返回時,發現自己的一個車胎被卸掉了。「一定是哪個瘋子乾的!」教授憤憤地想,並動手拿備胎準備裝上。但事情嚴重了,車胎沒了,螺絲也沒了。沒有螺絲有備胎也裝不上去啊!
教授一籌莫展。在他著急萬分的時候,一個瘋子蹦蹦跳跳地過來了,還歡快地哼著小曲。他發現了困境中的教授,停下來問發生了什麼事。教授懶得理他,但出於禮貌還是告訴了他。
瘋子哈哈大笑說:「我有辦法!」他從每個輪胎上面卸下了一個螺絲,這樣就拿到三個螺絲將備胎裝了上去。教授驚奇感激之餘,大為好奇:「請問你是怎麼想到這個辦法的?」
瘋子嘻嘻哈哈地笑道:「我是瘋子,可我不是獃子啊!」
正如瘋子不一定是獃子一樣。在你身邊,不愛言語的人不一定就口才不好;不愛表現的就不一定沒有業績值得炫耀,事實上,每個人都有他的長處,都有他得意的地方。正所謂是:「山不解釋自己的高度,並不影響它的聳立雲端;海不解釋自己的深度,並不影響它容納百川;地不解釋自己的厚度,但沒有誰能取代她作為承載萬物的地位……」
你身邊的同事也是如此。因此,千萬不要小看他們,更不要在他們面前表現你的優越感。多多讓他人表現自己的優越是做人的一大智慧。辦公室里,人人都希望能得到別人的認可與讚賞,都在不自覺地維護者自己的形象和尊嚴,如果某個人的談話過分地顯示出高人一等的優越感,那麼無形之中是對其他人自尊和自信的一種挑戰與輕視。那麼,排斥心理、乃至敵意也就會不自覺地產生了。因此,「放低姿態、放軟身段」是人際交往中常用不衰的法寶。我們應該常常檢視自己:是不是又自負了,又驕傲了,又看不起別人了,又優越感十足了?
(二)誠實守信是人際交往的基石誠,即不欺;信,即守諾。簡單地說,誠實,就是實事求是,坦坦蕩蕩,不弄虛作假,不口是心非,不坑人騙人,不搞陰謀詭計(戰爭另說);守信就是言而有信,恪守諾言,說話算數,,應允了別人的事情,就一定要按時、按質、按量的完成、辦好。誠實是守信的基礎,守信是誠實的表現。誠信是人類的高尚美德,也是維繫良好人際關係的基本原則之一。曾仕強在《圓通的人際關係》中說,誠信是自古以來人們推崇的美德,在人際交往中,如果沒有誠信,就會變成爾虞我詐、勾心鬥角,那還有什麼意思?
1、誠信是為人處世、安身立命的根本原則【例】季札掛劍之誠信
春秋時期,吳國有個公子叫季札(吳王闔閭的四叔),一次要出訪晉國,路經徐國時,並前往拜訪了徐國國君。徐國的國君對季札腰裡掛的寶劍非常喜歡。季札因為有出使上國的任務,就沒有把寶劍獻給徐國國君。後來,季札完成出使晉國的任務後,再次路過徐國,他就去找徐國國君,要把腰裡掛著的寶劍送給他,可是,此時徐國的國君已經去世了,於是季札就把劍取下來,掛在徐國國君墳墓邊的樹枝上。
隨從人員不解,說,「您又沒有答應將寶劍送給徐國國君,何況他現在又已經去世了呢?」季札說:「當時,徐國國君觀賞我的寶劍,嘴上沒有說什麼,但是他的臉色透露出想要這把寶劍的表情;我因為有出使上國的任務,就沒有獻給他。雖是這樣,在我心裡已經答應給他了。如今他去世了,就不再把寶劍進獻給他,這是欺騙我自己的良心。因為愛惜寶劍而違背自己的良心,正直的人是不會這樣做的。」
民間的「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一言九鼎,一諾千金」,都極言誠信的重要。誠信是處理人際關係的根本,無論何種經濟時代都是如此。農業經濟時代,與之相適應的是一種鄉村社會誠信。借糧借錢、交友嫁娶,講的是誠信。「好借好還,再借不難;有借無還,全村皆知,不與交易」。孔子更是把誠信視為做人的根本,他提出,朋友之間要「言而有信」,還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說,人如果不講信用,那他就不知道該怎樣立身處世。
2、誠實守信是評價最高、最受歡迎的品質秦末漢初楚國人季布,楚漢戰爭中做過項羽的大將,後來歸順西漢高祖劉邦,擔任河東太守,一生特別講信用,只要答應辦的事情就一定要辦到,從沒有失信於人。他以俠義聞名,重守諾言,因此人們常說:「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
人是否遵從誠信原則,在人際關係的形成與發展中是至關重要的。把這個問題正式納人科學範疇進行研究的重要人物之一是心理學家諾爾曼·安德森。他曾經列出555個描寫人的個性品質的形容詞,讓大學生看後指出哪些個性品質是他們最喜歡的。結果表明,大學生評價最高的品質就是誠信,而評價最低的是說謊和虛偽。待人真誠、言而有信的個性品質導致人際吸引,有利於良好人際關係的建立、維繫和發展。而自私自利、虛偽狡詐、言而無信的個性品質阻礙人際吸引,很難取信於人,非常不利於人際關係的建立和融洽。
3、不能取信於民,則不能治理好一個國家古代有位國王,要從民眾當中選一位未來的繼承人。他發給眾多候選人每人一些花籽,讓他們回去種植,併當眾宣布幾個月後,誰種的花開得最美,誰就可以繼承王位。於是,人們紛紛回去精心種植,期望培育出最美麗的花朵。其中有一個小男孩,他在花籽種下去後,無論怎樣澆水施肥都不見發芽,看到別人種下的花籽都開了花,他很沮喪。
到了規定的日期,候選人個個捧著鮮艷欲滴的花朵來到國王面前,只有那個小男孩低著頭,手捧空花盆走了進來。國王把他叫到面前,問他為什麼沒有種出美麗的花。小男孩很難過,如實訴說了事情原由。國王面對眾多捧著鮮花的人宣布,這位小男孩就是未來的國王,眾人愕然。國王解釋說,那些花籽都是煮過的,永遠不會發芽,只有小男孩最誠實,其他的人都換了花籽,都是不誠實的。而誠實正是力量的體現,不誠實的人是不可能取信於民、治理好一個國家的。
孔子說「民無信不立」,荀子說「不誠則不能化萬民」。的確,一個政府的公信力一旦消失,這個政府也就基本GAME OVER了,因為不管你說真話還是假話,都沒有任何人信了。
4、在商業社會中,沒有信用的人寸步難行誠信,這個在中國還在依賴於傳統道德約束的概念,在德國已孵化成一個實實在在的公共信用保障體系。
德國的信用保障機構(SCHUFA)是一家 德國全民信用數據存儲與公示的民間機構,於1927年成立。SCHUFA的資料庫里擁有6620萬自然人以及150萬法人的信用記錄,也就是說德國全國 3/4人口的信用都有據可查。如果你要去辦銀行卡,租房子,買車,買房,都要參考你的個人信用分數。一個信用等級很低的人,銀行會拒絕給他辦理信用卡,想貸款買房買車也會受到限制,甚至在租房子、找工作的時候都可能碰壁。
大到信用卡欠費或電話欠費逾期不還,小到坐車逃票,全都會成為個人信用上 的污點被記錄在案。最普遍的例子就是,德國公交車和地鐵上面沒有固定的檢票員,只是偶爾有人上車查票,但德國逃票的人卻是少之又少。有一次,一個中國朋友上車時忘記看錶,快下車的時候才發現自己竟然拿著限時月票在晚高峰時段坐車,嚇出一身冷汗。要知道為節省區區幾塊錢的車票,一經被發現逃票,不僅要支付幾十歐元的高額罰金,還要在SCHUFA的信用等級上扣分,簡直得不償失。
在社會信用保障體系監督下,一個信用記錄不良的企業,不但會被消費者拋棄,也很難找到商業夥伴與其合作。一個信用上劣跡斑斑的人,在金融信貸上會受到限制,在工作和生活中也可能受到消極的影響。在一個處處以信用作為評判標準的社會裡,缺乏信用是寸步難行的。(據《國際先驅導報》 趙捷/文)
誠實守信原則是一項十分重要的民法基本原則,被稱為私法領域的「帝王條款」。同時也是市場經濟的基本原則之一,是市場經濟的靈魂。今天,假冒偽劣、坑蒙拐騙、有章不循、不講信用已經成為人們深惡痛絕的社會醜惡現象,它不僅損害了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也葬送了企業、商家以至國家的信譽。這種兩敗俱傷的慘痛結局,已使越來越多的國人從中警醒,開始重新認識誠信的價值和意義,並在人際交往的各個領域努力實踐這個原則。
(三)寬容謙讓是人際交往的粘合劑1、寬容大度,能輕鬆化解各種人際矛盾劉寬,東漢人,為人仁慈寬厚。在南陽當太守時,小吏、百姓幹了錯事,他只是讓差役用蒲鞭責打,表示羞辱。他的夫人為了試探他是否真像人們所說的那樣仁厚,便讓婢女在他和下屬集會辦公的時候捧出肉湯,把肉湯潑在他的官服上,結果劉寬不僅沒發脾氣,反而問婢女:「燙了你的手嗎?」還有一次,有人曾經錯認了他駕車的牛,硬說這牛是他的,劉寬什麼也沒說,叫車夫把牛解下給那人,自己步行回家。後來,那人找到自己的牛,便把牛還給劉寬,並向他賠禮道歉,劉寬反而安慰那人。
所謂寬容,就是指能夠適當原諒別人的缺點、錯誤或對自己的傷害,不斤斤計較,「得饒人時且饒人」,同時,能夠在心理上容納各種不同特徵的人。有人寫了這樣一副對聯:「胸寬能盛三江水,量大能容百萬兵;退一步風平浪靜,讓三分幸福來臨」。用來教育人們用寬容大度的精神處理人際關係,化解各種人際矛盾。那麼怎樣做到寬容呢?
首先,要心胸寬闊,豁然大度,要「宰相肚裡能撐船」,而不能「鼠肚雞腸」,要像人們讚美的彌勒佛那樣,「大肚能容天下難容之事」。具體講,一要「容言」,即能傾聽、容納各種不同意見;二要「容過」,即不苛求於人,允許別人犯錯誤和改正錯誤;三要「容才」,即不嫉賢妒能。其次,要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將心比心,經常換位思考,多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要「大事清楚,小事糊塗」,不對他人斤斤計較,不隨便講他人的短處,更不中傷誹謗他人。
測測你的寬容度,請你對下列問題作出「是」或「否」的選擇:
1、有很多人總是故意跟我過不去。
2、碰到熟人,當我向他打招呼而他視若無睹時,最令我難堪。
3、我討厭和整天沉默寡言的人一起生活、工作。
4、有的人嘩眾取寵,說些淺薄無聊的笑話,居然能博得很多人的喝彩。
5、生活中充滿庸俗趣味的人比比皆是。
6、和目中無人的人一起共事真是一種痛苦。
7、有很多人自己不怎麼樣卻總是喜歡嘲諷他人。
8、我不能理解為什麼自以為是的人總能得到領導的重用。
9、有的人笨頭笨腦,反應遲鈍,真讓人窩火。
10、我不能忍受上課
11、有不少人明明方法不對,還非要別人按著他的意見行事。
12、和事事爭強好勝的人呆在一起使我感到緊張。
13、我不喜歡獨斷專行的領導。
14、有的人成天牢騷滿腹,而我覺得這種處境全是他們自己造成的。
15、和怨天尤人的人打交道使自己的生活也變得灰暗。
16、有不少人總喜歡對別人的工作百般挑剔,而不顧及別人的情緒。
17、當我辛辛苦苦做完一件工作卻得不到別人的認可和讚賞時,我會大發雷霆。
18、有些蠻橫無禮的人常常事事暢通無阻,這真令我看不慣。
每題答「是」記1分,答「否」記0分。各題得分相加,統計總分。13-18分,說明你需要在生活中加強自己的靈活性,培養寬容精神;7-12分,表明你具有常人的心態,儘管時時碰到難相處的人,有時也會被他們的態度所激怒,但總的來說尚能容忍;0-6分,說明外界的紛繁複雜很難左右你平和的心態。
與寬容相對的,就是太過敏感,斤斤計較。好像所有的人都在和自己過不去,誰都對不起自己。對這些人說一句「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是不過分的。他們沒事的時候,杞人無事憂天傾,有事的時候,則疑神疑鬼,看誰都像偷斧之人,老這樣下去,實際上,就是把本來不與你為敵的人搞成與你為敵,把沒偷斧子的人逼得去偷斧子。人人在接受別人的「培養」,人人也在「培養」別人,在太敏感的人身邊,肯定布了更敏感的人,而在寬容的人身邊肯定圍繞著更多的寬容的人。
人際關係還是把敏感度淡化一點好。起碼不能太敏感。人和人在一起共事,難免磕磕碰碰,甚至衝突也是有的。避免此後果的辦法就應該不要無故懷疑別人,不要把人老往壞處想,如果有人在你面前說,某某說你的壞話了,你首先應想到的是,來說是非者,必是是非人。聽這些話無一些好處,還不如省點精力幹些別的有用的事情。自己本來就有不好,為什麼別人就不能說呢?其實真正能觸動人的思想,促使自己反思問題的時候,往往是在自己受挫折的時候,是在聽到別人說自己不好的時候。
2、驕橫致四面楚歌;謙讓化干戈為玉帛清朝康熙年間有個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張英,剛直不阿,廉潔清正,他在處理家庭鄰里關係上,頗得後人讚揚。有一年他的老家修治府第,因地界不清與鄰居發生矛盾,告到當地桐城官府,因兩家都是高官望族,縣令不敢決斷,張的家人寫信到京城給張英,要他出面干預,張看罷家書,寫了一首詩代信,寄回家中:「千里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家人接信後,主動讓出三尺地界,以示不再相爭。鄰居深為感動,同樣也讓出三尺,於是形成一條象徵睦鄰友好的「六尺巷道」,為後人傳為佳話。
謙讓,就是謙虛禮讓,在處理人際關係上,謙讓也是化解矛盾的良方。比如過馬路時,行人或車輛之間相互謙讓一下,排隊購物、買票時,大家相互謙讓一下,這樣就會避免許多無謂的矛盾。正所謂是:逼一寸眼盲路窄;退一步海闊天空。驕橫能致四面皆是楚歌;謙讓卻能化干戈為玉帛。
(四)互利互惠是人際交往的潤滑劑1、人際交往的本質是社會交換人際交往的本質是社會交換,你來我往,一來一往之間就形成了人際關係。這裡的交換不能簡單地理解為等價交換或物質、經濟上的相互給予,而首先應該理解為人際交往中的相互支持、相互幫助、相互愛護的根本原則。這裡既有物質上的相互扶持,更有心理及情感上的相互慰藉和滿足。人們經常說的「黃金有價情無價」、「千里送鵝毛,禮輕情義重」、「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等等,都是說良好人際關係的維繫,重在情而不在物。
2、「將欲取之,必先予之」這種社會交換要以主動為主,先付出,後收穫。即「將欲取之,必先予之」。真正懂得交往之道的人,是在自己能力範圍之內盡量「給予」的。如果你的付出比你得到的多,最終,你得到的必定會比你付出的多。在你誠懇地助人時,就一定會助己,這就是生活給你的美好補償。有時候,突然對別人的一個小小的幫助或者恩惠,可能會幫了自己的大忙。
3、「禮尚往來」、「來而不往非禮也」所謂「互惠互利」,即交往的雙方都能從交往中獲得某種需要的滿足,良好的人際關係才能建立和維繫。即注重「禮尚往來」,否則「來而不往非禮也」。在人際交往中,如果時時處處以自我為中心,只考慮對自己是否有利,只想索取,不想奉獻,以占別人便宜為交往目的是根本無法搞好人際關係的。比如請客吃飯是相互的,如果每次都是別人買單,而你從不請客,那麼很快就不會再有人請你吃飯。
三、人際關係技巧(一)尋找共同點,迅速拉近關係
講述相似或相同的經歷,讓對方有志同道合的感覺。要想得到對方的信任,讓自己的話更有說服力,只要想辦法讓對方把自己視為「自己人」就行。「自己人」的含義就是同類人,也就是說,這樣的經歷我也有過,你的錯誤我也犯過,你這樣的想法我也有過等等。一個人,一旦認為對方是「自己人」,則另眼相待,人們喜歡那些和他們相似的人,那些經歷、價值觀、態度等與自己相似的人。而且越相似,就越喜歡。
(二)見面時間長,不如見面次數多有效見面時間長,不如見面次數多有效。見面次數多,即使時間不長,也能增加彼此的熟悉感、好感、親密感。相反,見面次數少,哪怕時間長,也難以消除因間隔的時間長而有生疏感。顯然,在很多時候,見面時間長,不如見面次數多。比如,你想贏得領導的注意與重視,向領導彙報工作,一次彙報很多,不如經常彙報。如果你想與某人建立良好的關係,這方法也適用。
要知道,為了給對方留下好印象,你一個人滔滔不絕地說話,效果反而不好。你不妨找機會多與對方見面,每次時間別太長。這樣,給對方一個念想,讓他回味你的為人,期待下次的見面。如果你去請求並不熟悉的人辦事,道理也一樣。千萬別一次把禮送完。想想看,把10萬元分成10次,每次一萬元送出去,是不是比一次送10萬元效果要好很多?把禮物分成多份,這樣可以加深對方的印象,混個臉熟。
(三)人未到,禮先到在人際交際中,小禮物是必備的,用心的小禮物能起到非同小可的作用。只要是一份飽含情意的禮物,無論它價值多少,它都寄託著自己的感情,都能夠使人欣然地接受。但要注意,走親訪友時,一定要在一開始就拿出你的禮物,這樣的效果才最好。
(四)向對方示弱,讓對方表現得比你優越
人生在世,不可避免的總有可能與這樣或那樣的人發生這樣或那樣的對立。發生對立的情況一般有兩種:一種是對方地位高於你,你冒犯了他,讓他感覺你的大不敬,心生怒氣;另一種是對方地位低於你,你高高在上,讓他感覺你的優越性,心生嫉妒。無論是哪一種情況,根源就在於對方在你面前感受不到優越性。
向對方示弱,讓對方表現得比你優越,是人際關係學中很關鍵的學問。也就是說,當你面對一個反感你的人,不妨大膽示弱,放棄自己的優越性,讓自己處於卑下的地位。這樣,對方的怨氣沒了,反感沒了,你也就被接受了,成了最後的贏家。人性的一大優點是富有同情心,如果你不表現得那麼咄咄逼人,表現得弱一些,反而會博得別人的同情。
四、人際交往中的心理效應1、首因效應首因效應(第一印象):指觀察者第一次與對方接觸時,往往會根據對方的身體相貌及外顯行為來進行綜合性與評價性的判斷。首因效應的啟示是:
1)要建立一個良好的第一印象,展現出自己最吸引人的品質。比如,第一次和陌生人見面時,應穿著打扮整齊、乾淨、談吐自然,有禮有節。
2)要懂得通過現象看本質,不要被對方的第一印象所迷惑。
2、近因效應與首因效應相反,隨著人際的交往深入,最近的信息對認知的影響較大,所留下的印象也相對深刻,最後的印象就會沖淡或蓋過以往的印象,對行為發生重大的影響。主要產生於熟人之間,也稱為「新穎效應」。比如:多年不見的朋友,在自己的腦海中的印象最深的,其實就是臨別時的情景;一個朋友總是讓你生氣,可是談起生氣的原因,大概只能說上兩、三條,這也是一種近因效應的表現。近因效應的啟示:
1)認真對待每一次交往,要有好的開始,也要重視結尾,否則再好的「第一印象」也沒有用,功虧一簣。
2)與他人之間因一時之氣而發生衝突或是訓責別人時,開誠布公,積極溝通。要記得安慰和道歉,知錯馬上改,亡羊要補牢。
3)我們在看待人或事物時,要歷史地、全面地看,而不能只看一時一事,這樣才可避免因近因效應導致的認知偏差。
3、暈輪效應又稱「光環效應」,是指人們對他人的認知判斷首先是根據個人的好惡得出,然後再從這個判斷推論出認知對象的其他品質的現象。正暈輪效應——愛屋及烏,情人眼裡出西施;負暈輪效應——厭惡和尚,恨及袈裟。暈輪效應的啟示:
1)理性。不僅要聽從心的聲音,也要聽從大腦的聲音。
2)不可以偏概全。「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對對方的判斷要從多角度綜合分析,比如,不可以以貌取人,要綜合被人的談吐、禮節、知識、智慧來判斷一個人。
3)正確利用暈輪效應,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刻板印象「刻板印象」也叫「定型化效應」,是指個人受社會影響而對某些人或事持穩定不變的看法。比如,「南方人都很精明,北方人都很憨厚」,「長沙妹子不可交,面如桃花心似刀」……刻板印象的啟示:
1)不要從交往對象的出身、性格、地位、背景出發交往;
2)不要帶著「有色眼鏡」,穿著「印象外套」交往。
5、出醜效應/仰巴腳效應是指才能平庸者固然不會受人傾慕,而全然無缺點的人,也未必討人喜歡。最討人喜歡的人物是精明而帶有小缺點的人。心理學家阿諾森等人1978年做過一項「犯錯誤效應」實驗證實了這一結論。實驗給被試呈現四種人,讓其評價哪一種人最有吸引力:
1)才能出眾而犯了錯誤的人;
2)才能出眾而未犯錯誤的人;
3)才能平庸而犯了錯誤的人;
4)才能平庸而未犯錯誤的人。
結果表明:
1)才能出眾但有錯誤的人被評價為最有吸引力的人;
2)才能出眾但沒有錯誤的完美者吸引為為第二位;
3)平庸但沒有錯誤的人吸引力居第三位;
4)才能平庸而犯同樣錯誤的人被認為是最缺乏吸引力的;
可見,小的過錯會使才能出眾的人吸引力更增一層。進一步研究發現犯錯誤效應還受性別角色和自尊心的影響。男性更喜愛犯了錯誤的才能出眾的男性;而女性更傾向於喜歡能力出眾而沒有犯錯誤的人(包括男性和女性)。
6、投射效應投射效應是指以己度人,認為自己具有某種特性,他人也一定會有與自己相同的特性,在交往中一個人總是假設他人與自己有相同的傾向,即把自己的內在生命中的價值觀與情感好惡影射到外在世界的人、事、物上的心理現象。實質在於「強加於人」。如「以己論人」,「以小人之心,度他人之腹」等。表現為:
1)相同投射——從自我出發做判斷;
2)願望投射——把自我主觀願望強加於人;
3)情感投射——以自我的愛憎指引交往。
投射效應的啟示:
1)在交往中要顧及他人的感受。
2)在交往中遇到問題要理性分析,要學會辯證地、一分為二的對待別人和自己。「已所不欲」時「勿施於人」,「己所欲之」也要學會「慎施於人」。
※布衣公子 精心編製
公元2012年06月13日
推薦閱讀:
※明末知識分子與《易筋經》有著怎樣的關係
※男人在婆媳關係中的作用
※祖母綠和翡翠無本質關係 五大標準評價優劣-民族飾品
※男女關係的經典解析【轉載】
※異性關係再好,這幾個忙也不要幫,一不小心就坑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