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孩子的「尺度」

育人如同育樹:「能順木之天,以至其性焉爾。」這是指教育要尊重孩子的天性,讓孩子自由發展。但是在家庭教育實踐中,尊重孩子卻有一個「尺度」的問題:只有講究好分寸,把握好尺度,才能使家長的有意引導和孩子的自主發展達到和諧的統一。而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注意處理好以下幾種關係:

平等地位與主導作用

平等地對待孩子是尊重孩子的首要條件。家長要努力營造一種民主、和諧、輕鬆的家庭氣氛,與孩子建立平等的親子關係。首先,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允許孩子根據自己的意願進行選擇,鼓勵孩子自己作出一些決策。例如,平時可帶孩子一起去市場,問問孩子:「今天,你想吃些什麼菜?」回家後,可再問問孩子:「你想怎麼吃?」和孩子一起商量:「周末你想怎麼安排?」等等。其次,要學會做孩子的朋友。平時多參與孩子的活動,多和孩子一起嬉戲玩耍,成為孩子的夥伴。另外,還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對孩子的感受,經常與孩子保持同一視平線談話,避免居高臨下式的說教。

但強調平等,並不意味著可以忽視家長的主導作用。孩子年齡小,是非辨別能力差,時處處都需要家長的悉心引導,才能進一步獲得更有價值的經驗和知識,才能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但家長的這種主導作用,不應該通過強制性的手段體現,而應該針對孩子的特點,採用遊戲的方式。例如,想讓孩子聽故事,你可以不直接提出這一要求,而是說:「你看小熊太孤單了,它想聽故事。寶寶,你陪它一起聽,好嗎?」想讓孩子學用橡皮泥做「點心」,可以說: 「布娃娃肚子餓了,我打算做些『點心』給她吃。寶寶,你也一起學著做,好嗎?」在輕鬆愉快的遊戲氣氛中,孩子會不知不覺地接受了家長的要求,養成良好的習慣。

自由發展與遵守規範

孩子是一個具有獨立人格的人,他們用自己的童心去觀察、理解和探索世界,他們從小就有擺脫對父母的依賴、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做事的衝動。初生兒要掙脫父母對其手腳的束縛,為的是自由伸展;嬰兒要掙脫父母的攙扶,為的是想自己學會走路;幼兒要掙脫父母的管教,希望的是能夠做自己想做的事。可以說,每一個孩子部有其自身成長的規律。只有尊重這一規律,給孩子充分的自由發展空間,才能調動孩子內在的發展積極性,發揮其主動性,更好地促進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在家庭中,只要無礙孩子的健康、安全和他人利益的活動,部可以讓孩子盡J睛探索、自主選擇、自由創造。也許他們會把籃子塞進冰箱,試驗籃子里是否會開出美麗的冰花;會把泥土盛進紙箱里,試驗小草是否會在紙箱中破土而出 ·也許這樣做,有可能弄髒家裡潔凈的地面,弄壞新的玩具材料,或給家長添上許多麻煩,但比起孩子的發展,這又算得了什麼呢?孩子通過這些操作,不僅增加了探索的樂趣,而且又能學到不少知識,真可謂一舉多得。

當然,尊重孩子的自由需求並不等於放任孩子。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只有自由與規範相結合的教育才能真正有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因此,在給孩子自由時.一定要有相應的規則約束。例如,在家裡,要讓孩子知道各種用品、玩具都有固定的位置,使用後應物歸原處;每日飲食起居也要有一定的規律,按時就寢,按時起床。在外面,要告訴孩子有關的公共秩序和文明規範,為孩子樹立榜樣,讓孩子在自己的帶領和示範下自覺遵守。家規的內容涉及家庭生活的各個方面,有些是需要家庭成員共同遵守的,而有一些卻要因人而異。我有個朋友家,曾為看電視鬧過一場「糾紛」。開始時,兒子每天要跟著她看完電視才肯睡覺。後來,她就對孩子講了一些關於長時間看電視對兒童危害方面的知識,使孩子聽後心服口服。此後,她兒子每天看完動畫片後,就不再看電視了。由此可見,在規範孩子行為時,要給孩子說清道理,使孩子自覺自愿地接受規範。

孩子的興趣與家長的要求

興趣是個人對客觀事物的選擇性態度,表現為一個人認識、探索、接近或獲得某種客觀事物的傾向。當孩子對某些事物或活動產生興趣後,就會精力集中、態度積極、情緒愉快地投入求知、探索、學習中去。正如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所說:「興趣是孩子求知的前提,是孩子接受知識、學好、記牢、靈活運用知識的入門嚮導。」因此,家長只有尊重孩子的興趣,善於啟發引導,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孩子的潛能,才能得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我曾在《莫愁》雜誌上看到這樣一篇報道:武漢市第一中學年僅13歲的初一學生魏林,曾7次榮獲全國少年拉丁舞冠軍;2000年參加在英國黑池舉行的首屆「世界少兒體育舞蹈大賽」,成為亞洲地區唯一進人決賽的選手,並獲英國皇家舞蹈學院銀牌證書,被譽為「亞洲最小的拉丁舞王」。同時還因品學兼優,多次榮獲省級、市級「三好生」稱號,2001年獲宋慶齡基金獎。也許看到這些,大家會認為魏林在拉丁舞方面起步一定很早,其實不然。他從八歲才開始學拉丁舞。在他五歲時,其父母就將他送進市少年宮學習書法、繪畫,孩子對這些沒有興趣,所以遲遲不見有太大的長進。一次偶然的機會,魏林誤闖進舞蹈房,立刻被拉丁舞那種貴族般的氣質和老師、小學員嫻熟而流暢的舞步深深打動。回家後,小魏林對爸爸、媽媽說出自己不想學書法和繪畫,而想改學舞蹈的想法。具有睿智而長遠教育目光的父母尊重了孩子的願望和興趣,擺脫了社會上所說的「男孩應以剛性為主,最好不要學舞蹈」的壓力。最終,不僅讓孩子陶冶了情操,充實了心靈,而且還產生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取得了成功。

尊重孩子的興趣,並不是說家長不能對孩子提出要求。特別是處於學齡前期的孩子,他們的興趣往往帶有很大的情境性,受偶然因素影響較大,穩定性較差,興趣來得快,去得也快。為此,家長在尊重孩子選擇的同時,要幫助孩子形成較為穩定的興趣。另外,由於孩子判斷能力差,有時也會產生一些不利於他們身心健康發展的興趣,這時就需要家長及時提出要求,及時引導。家長應及時發現孩子的消極興趣,並在說理的基礎上進行嚴格的教育,從而防患於未然,走上健康成長的道路。

尊重孩子是家庭教育的首要原則。而愛而不嬌,嚴而有格,寬鬆而不放任,自由而不放縱,則是家教的成功之道。

推薦閱讀:

留心那個神情恍惚的孩子(民生觀)
語言暴力對孩子的影響到底有多大?看完再也不罵孩子了
女人生孩子前後有什麼區別?
孩子脾氣大,家長該反思
你有沒有教孩子走丟該咋辦?

TAG:孩子 | 尺度 | 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