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深度思考,低質量勤奮的人永遠只能當個執行者
很多人的勤奮,是一種低質量的勤奮。
明明集中精神兩個小時可以完成的作業非要拖到半夜;
明明拋到群里很快能解決的事情非不主動去溝通,要自己瞎琢磨。
這樣的做法不是勤奮,
而是想要偷懶卻又想被人誇讚勤奮。
曾經有這樣一段話,不知沸騰了多少文藝青年的心:
你寫PPT時,阿拉斯加的鱈魚正躍出水面;
你看報表時,梅里雪山的金絲猴剛好爬上樹尖。
你擠進地鐵時,西藏的山鷹一直盤旋雲端;
你在會議中吵架時,尼泊爾的背包客一起端起酒杯坐在火堆旁。
有一些穿高跟鞋走不到的路,有一些噴著香水聞不到的空氣,有一些在寫字樓里永遠遇不見的人。
你一定也有發現,
當你還租著單間擠著地鐵去上班時,
另一些你同齡的佼佼者早已買房買車,
過上了你夢想中的生活。
是因為他們比你工作更勤奮、更拚命嗎?
不全是,他們除了拚命干之外,還多了一個必要條件,深度思考。
1從小到大我的成績就不好,
所以總比別人更努力,花更多的時間。
別人學我在學,別人玩我也在學,
可結果呢?
成績幾乎是原地踏步,甚至偶爾還會下滑。
以至於後來,我都懷疑自己是不是天生比人笨。
每次考試完,
我都習慣性的花大量時間,
把錯題一字不差地抄寫到一個本子上,
以便後期統一複習(可抄下來卻從沒看過),
所以基本沒時間來分析和拆解錯題的原因,
以至於下次考試出現同類題時我依然做不對。
反觀身邊從不抄題的同桌,
成績卻越來越好。
後來我才漸漸發現,
他不過是把我拿來抄題的時間花在了其他方面,
比如:深入分析這道題為什麼會錯,思考其他的解題方法。
我每次花了時間整理錯題,
可我並沒有充分理解每一題的思路,
並沒有真正的去解決問題的根本。
我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
把時間更多的花在了一些沒效果又無意義的抄抄抄上。
2我身邊一個朋友,是干新媒體的。
她每天都在寫文章,寫呀寫呀寫,
似乎永遠寫不完的樣子。
有一次我問她:「有這麼多東西要寫嗎?好像也沒見你發幾篇啊」
她回答:「領導不滿意,推了重寫,改幾遍下來,就相當於多了好幾篇的量。」
我又問:「他為什麼不滿意呢?」
她很鬱悶:「領導只憑感覺說我寫的東西不是他想要的,他也不說清楚到底哪裡不對。」
我很納悶:「你動筆之前可以先花點時間溝通呀。」
她疲憊地說:「哪有時間溝通,事情又這麼多,馬上開始寫都不一定寫得完呢!」
在工作中,我們是不是也會遇到類似的情況。
比如:PM一句話提了需求。
你什麼都不問,加班加點的埋頭干,
快速做完後,你拿給PM審核,被無情打回,
因為你做的,和他設想的完全不一樣。
其實,我們不妨多花點時間溝通,
真正的理解領導的需求後,
再投入工作,這樣往往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3有人每個周末都夾著本書去圖書館,
書看了三頁,卻刷了3小時朋友圈。
有人每天晚上加班都加到很晚,
但其實白天都在和同事聊天。
有人去健身房4個小時,但3個小時都在閑扯。
用羅振宇的話來說:「他們只是給人們留下了一個辛苦幹活的背影,但在正面,其實他們在玩手機,而不是在看書。」
知識爆發的時代,大家都越加努力,
但有些只是看起來很努力。
可悲的是,他們還被自己的這種表象感動到了。
不走心的努力,最後都是徒勞無力。
就像《後會無期》里的那一句:「聽過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其實不是道理無用,是你無用。
那我們該如何培養自己深度思考呢?01.保持專註,自己動腦,形成自己的想法。
刻意練習,對於任何事情,先形成自己的想法後,再去上網查查類似或相關的情況,看他們是怎麼解決的,他們解決問題的思路是什麼,你的思路和他們的思路有什麼不同,你又有哪些地方可以改進。
02.學會運用一些基本的邏輯結構,鍛煉自己的思維。
我們可以按照《金字塔原理》這本書里所講的結構化思考原理來加強自己的思維,這樣可以使我們的表達更加層次分明、更加嚴謹有條理。
結構化思考的主要方法:結論先行、以上統下、歸類分組、邏輯遞進。
結論先行:就是先表達出自己的結論。
以上統下:就是要有一個有中心的主題句支撐自己的結論。
歸類分組:就是分總、總分、總分總的分類表達。
邏輯遞進:要求我們按照邏輯順序把每一組的思想組織起來。
03.從現象思考本質。
我們的性格、思維方式、眼界、信念都是在複雜的生活經歷和各種選擇中一步步建立的。
只有從小天地走出來,才能拓展自己的視野。
有人說:「花半秒鐘就能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註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
04.多讀不同類型的書,接受不同的觀點,深入思考,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
培養自己深度思考的能力是一個循環漸進的過程,開始便已成功一大半,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堅持下去。
慢慢,你會欣喜地看到自己的改變。
推薦閱讀:
※(1287)窮通思考篇六
※看電視相親節目的理性思考
※決戰豈止在法庭——審前辯護幾個焦點問題的思考
※在做選擇的時候,請思考一個問題。
※副業嘗試總結1-2017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