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感恩節
關於感恩節
聖經不提倡持守節期,我們要過感恩節,是希望通過這樣一個傳統節日來提醒大家遵守聖經的教導要感恩。
一、感恩節的來歷
感恩節是美國首創的一個古老節日,感恩節的由來要一直追溯到美國歷史的發端。十七世紀初,英國開始向北美移民。最初的北美移民主要是一些失去土地的農民,生活艱苦的工人以及受宗教迫害的清教徒。1620年11月,著名的「五月花號」船滿載不堪忍受英國國內宗教迫害的清教徒102人到達美洲,上岸後馬上是冬天了,他們處在饑寒交迫之中,生存遇到了難以想像的困難,冬天過去時,活下來的移民只有50來人。這個時候,心地善良的印第安人,給移民送來了生活必需品,還特地派人教他們怎樣狩獵、捕魚和種植玉米、南瓜。在印第安人的幫助下,移民們終於獲得了豐收,在歡慶豐收的日子,按照宗教傳統習俗,移民規定了感謝上帝的日子,並決定為感謝印第安人的真誠幫助,邀請他們一同慶祝節日。在第一個感恩節的這一天,印第安人和移民歡聚一堂,他們在黎明時鳴放禮炮,列隊走進一間用作教堂的屋子,虔誠地向上帝表達謝意,然後點起篝火舉行盛大宴會。第二天和第三天又舉行了摔跤、賽跑、唱歌、跳舞等活動。第一個感恩節非常成功。其中許多慶祝方式流傳了300多年,一直保留到今天。感恩節本意是為了感謝印第安人,後來人們常在這一天感謝他人。開始感恩節沒有固定日期,由各州臨時決定。直到美國獨立後的1863年,林肯總統宣布感恩節為全國性節日。自1941年起,感恩節是在每年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在這一天起將休假兩天,都要和自己的家人團聚,感恩節在每年11月22-28日之間,感恩節是美國國定假日中最地道、最美國式的節日。現在成了全世界基督徒的節日。
二、感恩節聖經的依據
《利未記》「人獻供物為平安祭(平安或作酬恩,下同),若是從牛群中獻,無論是公的是母的,必用沒有殘疾的獻在耶和華面前。」
這是舊約中叫我們獻上的供物,現在不需要了,因為耶穌基督已經將他最為寶貴的身體為我們獻上了。
獻祭是古時奉獻自己的東西作為敬神、求神的一種儀式,本質是通過犧牲自己的一些或全部財物來對神表達忠誠,感激,懺悔和信賴等感情。
《利未記》中共有:燔祭、素祭、平安祭、贖罪祭、贖愆祭等五種祭。這裡是平安祭,我們來看經文括弧里的平安或作酬恩。平安祭也就是感恩祭。這節經文兩層意思很清楚:一是「人獻供物」,獻就是獻祭的意思,感恩的祭,就是獻上實物回應上帝的恩典,上帝造人,回應上帝的恩典是人應盡的本分;二是「沒有殘疾」,這是說回應上帝的恩典要把最好的拿出來。
舊約聖經中最早明確記載的獻祭是該隱和亞伯。該隱把地里出產的物供獻給耶和華,亞伯也將他羊群中頭生的和羊的脂油獻給耶和華,耶和華看中亞伯和他的供物,看不中該隱和他的供物。該隱發怒生氣了,耶和華卻說:你若行得好,豈不蒙悅納?你若行不好,罪就伏在門前。獻祭不光是看供物,而更重要的是「行得好」(原義是成為好的),是看你這個人,耶和華看人,不是看你身高體重,胖瘦美醜,而是看這個人的心意態度與行為,我們回應上帝就是要從內心發出,而又有實實在在的行動,行得好才是真正意義上對上帝的感恩。
三、聖經要求的感恩
《利未記》「人獻與耶和華平安祭的條例乃是這樣:」
這裡清楚地告訴我們,獻平安祭是有具體的操作規定的。在這段聖經前面標的黑體字是:祭司獻平安祭的責任。這裡的祭司就是我們,因為主耶穌為我們的罪獻上了挽回祭,我們都已經成了「君尊的祭司。」獻平安祭,也就是感恩回應是我們的責任。
《利未記》「他若為感謝獻上,就要用調油的無酵餅和抹油的無酵薄餅,並用油調勻細面作的餅,與感謝祭一同獻上。要用有酵的餅和為感謝獻的平安祭,與供物一同獻上。」
感恩祭很特別,所獻的與其他祭不一樣,其他祭只要獻上一樣供物,而感恩祭卻要餅與供物一同獻上。這是有特殊意義的,這讓我們看到舊約預表的基督。
餅代表什麼?《馬可福音》「他們吃的時候,耶穌拿起餅來,祝了福,就擘開,遞給他們說:『你們拿著吃,這是我的身體。』」耶穌把餅說成是他的身體,那麼餅當然是代表人的身體了。
酵在聖經中一般比喻人的罪,有酵與無酵聖經中只有感恩祭都可以,也就是說,你明顯地犯了罪,或是沒有明顯地犯罪都可以獻上感恩祭,都需要感恩。犯了罪後我們常常會失去感恩,甚至有的教會對於明顯犯了罪的信徒停止聖餐,我認為是不妥的,你停止他聖餐,也就是等於停止他感恩了。大衛與拔示巴事件後,他寫了詩篇51篇,他承認了自己「在我母親懷胎的時候就有了罪。」他求神「你為我造清潔的心,使我裡面重新有正直的靈。」最後求神「使我嘴唇張開,我的口便傳揚讚美的話。」大衛回應上帝是我們的榜樣。《撒母耳記下》中記載,大衛為迎接約櫃,在耶和華面前極力地跳舞來回應上帝,大衛當時已經做王了。在我們平常人來說,王應該要很莊重,不能隨便跳舞。我們現在的國家領導人,哪個會在大庭廣眾下發自內心地極力跳舞?當時掃羅的女兒、大衛的妻子米甲看到大衛踴躍地跳舞,心裡就輕視大衛,還說:「以色列王今日在臣僕的婢女眼前露體,如同一個輕賤人無恥露體一樣,有好大的榮耀啊!」大衛回應說,耶和華立我做以色列的君王,在他面前一定要跳舞,在他面前就是輕賤的。大衛寧願他人認為自己輕賤,也不抑制自己內心真正感恩的情感,在上帝面前以卑微的身份盡情地舞動表示感恩回應。大衛真誠地感謝上帝,他通過舞蹈表現內心的狂喜與謝意。經上還記著:「掃羅的女兒米甲,直到死日,沒有生養。」這經文我們也可以理解為她輕視大衛真心感恩的報應。
《利未記》「從各樣的供物中,他要把一個餅獻給耶和華為舉祭,是要歸給灑平安祭牲血的祭司。」
「舉祭」就是把祭物舉起來一下,然後拿回來。這裡說是舉祭的供物要給祭司。大家思考一下,舉祭耶和華收了沒有?(我們平常拒絕他人的禮物是說心意領了,算是收了。亞伯拉罕獻以撒的故事……。耶和華的心意領了就是實實在在的收了)。剛才上面說過,餅是代表身體的,這裡「一個餅獻給耶和華為舉祭」,就是叫我們把自己的身體獻上。
《羅馬書》「所以弟兄們,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
我們把自己的身體獻給上帝,其實這個身體還是我們自己的,因為我們都已經是祭司了。《希伯來書》「但現在基督已經來到,作了將來美事的大祭司,經過那更大更全備的帳幕,不是人手所造也不是屬乎這世界的。並且不用山羊和牛犢的血,乃是用自己的血,只一次進入聖所,成了永遠贖罪的事。」
《約翰一書》「他為我們的罪作了挽回祭,不是單為我們的罪,也是為普天下人的罪。」
耶穌用無罪的身體獻上,為我們的罪作了挽回祭,然後揀選我們,給了我們祭司的職分。《彼得前書》「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神的子民,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
我們成了君尊的祭司,要把自己身體獻上,就是把自己心意獻上,在日常生活中,就是要盡心、盡性、盡意、儘力愛主我們的神,愛人如已。以此宣揚耶穌基督的美德表示感恩。
上面是告訴我們感恩祭應該獻些什麼,要把身體獻上。《利未記》「為感謝獻平安祭牲的肉,要在獻的日子吃,一點不可留到早晨。若所獻的是為還願,或是甘心獻的,必在獻祭的日子吃;所剩下的第二天也可以吃。但所剩下的祭肉,到第三天要用火焚燒。第三天若吃了平安祭的肉,這祭必不蒙悅納;人所獻的,也不算為祭,反為可憎嫌的,吃這祭肉的,就必擔當他的罪孽。」的直接意思是怎麼吃平安祭的肉,其實是告訴我們身體獻上後具體怎麼做。
經文中有一天,兩天吃完的命令,還有第三天不能吃的禁令。這些命令與禁令告訴我們什麼?
獻祭通常是一頭牛或羊,我們試想一下,在巴勒斯坦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的情況下,肉類的東西保存兩天就會腐敗。一頭牛或羊一家人一天是肯定吃不完的,三天內要吃完。一天兩天要吃完祭肉的命令,從科學上考慮是講究衛生;從社會學上考慮是分享愛心;《申命記》「那時要將我所吩咐你們的燔祭、平安祭,十分取一之物,和手中的舉祭,並向耶和華許願獻的一切美祭,都奉到耶和華你們神所選擇要立他名的居所。你們和兒女、僕婢,並住在你們城裡無份無業的利未人,都要在耶和華神面前歡樂。」新約中耶穌在《路加福音》中也吩咐過「你擺設午飯或晚飯,不要請你的朋友、弟兄、親屬和富足的鄰舍,恐怕他們也請你,你就得了報答。你擺設筵席,倒要請那貧窮的、殘疾的、瘸腿的、瞎眼的,你就有福了!」從神學的角度應該是感恩了。這是這段聖經的核心,我們知道,舊約都是指向耶穌,那麼這感恩祭也離不開與耶穌的聯繫。身體獻上為了感恩,經文中的命令成了比喻感恩的具體行動了。
「一點不可留到早晨」這是叫我們抓緊吃,到了早晨就不行了。早晨讓我們想到什麼?我們想像一下,早晨是天亮了,我們常常說黎明的曙光,早晨是光,光不就是耶穌嗎?不可留到早晨,是不是可以理解為再不吃的話,光來了,也就是耶穌要來了。我們把吃作為感恩回應,吃只是回應感恩的一方面。這裡的不可留到早晨,就是不可到了耶穌來的時候再回應,耶穌來了大家要怎麼做?啟示錄1:7看哪,他駕雲降臨,眾目要看見他,連刺他的人也要看見的萬族都要因他哀哭。這話是真實的。阿門!耶穌來了大家都要哀哭,不是讚美,等耶穌來了再讚美與拿實物出來分享回應就來不及了。
「第三天為什麼不能吃了」。再從吃為感恩來理解,第三天讓我們想到什麼?耶穌第三日復活了。《馬可福音》中記載一個婦人膏耶穌的故事,是為耶穌安葬的事,是一件美事,這個婦人的感恩成為了傳揚福音永遠的紀念;《馬可福音》中記載抹大拉的馬利亞和雅各的母親馬利亞並撒羅米,她們準備的香膏,就沒有派上用場,她們失去了感恩的機會。
一天與兩天要吃完的命令與三天不能吃的禁令是告訴我們,感恩要抓住機會,要馬上有行動,不然那已有的恩典會失去。最後「就必擔當他的罪孽。」
上面的分析告訴我們:回應上帝是我們的責任,回應上帝要把身體獻上,也就是盡上自己的心意,並把自己所有的擺上,還要抓緊時間,現在就要回應,不然你就會失去感恩回應的時機,上帝已經給你的恩典也會收回去。
四、新約中感謝神恩典的一個回應
《路加福音》「耶穌往耶路撒冷去,經過撒瑪利亞和加利利,進入一個村子,有十個長大麻瘋的迎面而來,遠遠的站著,高聲說:「耶穌,夫子,可憐我們吧!」耶穌看見,就對他們說:「你們去把身體給祭司察看。」他們去的時候就潔凈了。內中有一個見自己已經好了,就回來大聲歸榮耀與神,又俯伏在耶穌腳前感謝他。這人是撒瑪利亞人。耶穌說:「潔凈了的不是十個人嗎?那九個在哪裡呢?除了這外族人,再沒有別人回來歸榮耀與神嗎?」就對那人說:「起來,走吧!你的信救了你了。」
十個人中得救的有幾個?耶穌說,你的信救了你。得救的就只有一個。
聖經上只有路加記錄這十個麻風病人得醫治的故事,聖經分別在馬太、馬可、路加福音中都分別記錄了一個麻風病人的故事。是醫治一個影響大還是一個影響大?在人看是十個影響大,而在神看卻是醫治一個影響大。因為一個醫治的這個人得救了,十個醫治的只有一個得救。神是看占的比例,人是看數量的。下面我們看這個得救的故事,也是我們感恩應有的回應。
一是內心承認自己是可憐的人。「高聲說:『耶穌,夫子,可憐我們吧!』」《羅馬書》「因為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我們首先是要承認自己的罪,承認自己是個可憐的人。
二是去向神求。「進入一個村子,有十個長大麻風的迎面而來,遠遠的站著,高聲說:『耶穌,夫子,可憐我們吧!』」這是描寫十個大麻風去向神求醫治的場景:迎面而來、遠遠站著、高聲說。這是付諸行動的求,求的對象是耶穌。向耶穌求很重要,經上耶穌說過:「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
三是聽神的話去行動。「耶穌看見,就對他們說:『你們去把身體給祭司察看。』他們去的時候就潔凈了。」這裡很清楚地告訴我們,耶穌不是先醫治好麻風病人,而是叫麻風病人先去,麻風病人正是去的路上得到了潔凈的。普天下的教會,聽道太多,行道太少。教會中許多人聽了道去行的少,去評的很多。聽道固然重要,而行道更難更重要,因為聽道的目的就是為了行道。聖經都是神的話,我們聽神的話不可能把聖經背下來去做。神給了我們明確的旨意的話,那就是:《帖撒羅尼迦前書》「神的旨意就是要你們成為聖潔,遠避淫行。」「要常常喜樂,不住地禱告,凡事謝恩,因為這是神在基督耶穌里向你們所定的旨意。」《彼得前書》「因為神的旨意是要你們行善,可以堵住那類塗無知人的口。」「那照神旨意受苦的人要一心為善,將自己靈魂交與那信實的造化之主。」聽神的話去行動是最難的,神已經給了我們明確的旨意,我們要行出聖潔、喜樂、禱告、良善、有受苦的心志。
四是知道感恩。「內中有一個見自己已經好了,就回來大聲歸榮耀與神,又俯伏在耶穌腳前感謝他。這人是撒瑪利亞人。耶穌說:『潔凈了的不是十個人嗎?那九個在哪裡呢?除了這外族人,再沒有別人回來歸榮耀與神嗎?』就對那人說:『起來,走吧!你的信救了你了。』」經文告訴我們,十個人是得到醫治的,十個人都是已經經歷了神的恩典的,可是那九個人沒有回應神的恩典,「那九個在哪裡?」他們不知道感恩,最後什麼也沒有得到,連耶穌也看不到他們了,唯一一個撒瑪利亞人知道感恩,回來回應了耶穌,最後耶穌告訴他:你的信救了你了。
在這個感恩節里,大家準備好回應上帝恩典的心志了嗎?願我們用神所喜悅的心靈與誠實回應主,甘心樂意地奉獻自己回應上帝,祈願上帝給我們每個人都有永生的恩典。
推薦閱讀:
※有感於「感恩節」
※感恩節祝福簡訊之哲理篇
※感恩節特別活動:說出謝謝,不留遺憾
※北美感恩節除了吃火雞,還有哪些習俗呢?
※感恩節的正確打開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