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金絲楠出污泥而不染,歷磨礪而不衰

2014-06-26寶珍堂在我國紅木標準中,楠木佔有著重要的一席之地。楠木為常綠喬木,高十餘丈,產於我國中緯度地帶的四川、雲南、湖北、湖南等地,這裡氣侯溫暖濕潤,既無高緯度地區的狂風暴雪肆虐,又無熱帶雨林地區的烈日炎炎的烤晒,獨特的自然環境和氣侯條件造就了楠木溫潤平和的木質特性,與中國傳統文化所講的「內斂平和、恬淡虛泊」的精神特性恰相契合。楠木的木質結構細,色澤淡雅勻稱,紋理細膩美觀,易加工,耐久性強,切面光滑,為珍貴木材,傳說這種木材水不能浸,蟻不能穴,能歷經歲月的浸蝕而不易變形,可謂「出污泥而不染,歷磨礪而不衰。」楠木自從進入人們的視野開始,便由於其不喧不燥、經久耐用的獨特屬性,成為皇家建築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木材,與皇室貴胄之家結下了不解之緣,被打上了尊貴的標籤。

在中國古代,帝王的宮殿,陵寢,重要的宗教建築,都採用楠木作為棟樑之材,明清兩代一些重要的宮殿建築都是使用楠木作建材的。楠木因其材大堅實且不易糟朽,故明代採辦楠木的官吏絡繹於途。清代康熙初年,為興建太和殿,也曾派官赴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湖南、湖北、四川等地採辦過楠木。據《欽定大清會典》記載:「凡修建宮殿所需物材攻石煉灰皆於京西山麓,楠木采於湖南福建四川廣東」。上述記載說明了當時楠木主要是皇家宮殿的重要建材,此外楠木更是製作宮廷傢具不可多得的良才,據元末陶宗儀所著的《南村輟耕錄》記載,在元代宮廷內,就有楠木製成的寶座、屏床和寢床:同時該書還記載了在元代宮廷里,建有一座楠木殿,通體以楠木為建材做成。「文德殿在明暉外,又曰楠木殿,皆楠木為之,三間。」在古代皇家用於重要禮儀陳設的囟薄儀仗中,也能看到楠木的身影,如鹵薄儀仗陳設的步輦、御仗匣等,都用楠木製作。歷代名家對楠木的木性極為推崇,如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謂:「楠木生南方,而黔、蜀山尤多。……干甚端偉,高者十餘丈,巨者數十周,氣甚芬芳,為梁棟器物皆佳,蓋良材也。」楠木中最為珍貴的、價值最高而又難得的是被稱作「金絲楠」的楠材。金絲楠主要出自楨楠屬的楨楠,其材色一般為黃中帶淺綠,有些材色呈黃紅褐色,木材表面在陽光下金光閃閃,如絲如緞一般金絲浮現,這也是金絲楠最明顯的標準。金絲楠隸屬樟科,故一般有清香味,特別是在鋸解或打磨加工時,久則變為淡淡清香,撫之溫潤如玉。清代皇宮中的建築裝修及傢具,多有用金絲楠木製作而成的,如紫禁城內的倦勤齋內部裝修、毓慶宮內部裝修、乾隆花園裡的古華軒里,都用到了金絲楠木,而傢具中的香幾、炕桌、櫥櫃、寶座、屏風等,亦有不少金絲楠木製者,還有用金絲楠木製作各類盛放文玩的匣屜,用金絲楠木作圖書典籍的封面包裝板(名詞稱為「書衣」)等,金絲楠木成了帝王之家所獨享的裝飾材料。

金絲楠木生長於人跡罕至、交通不便的深山密林中,採伐難度極大,通常採伐一株要有多工種的配合,如架長、斧手、人夫等,架長看路搭架,墊低就高,斧手伐樹取材,人夫將砍伐下來的大木拽運到河。在楠木的主產地蜀地,有「入山一千,出山五百」之說,可見采木之艱辛與勞民傷財。照現代比較時尚的說法,金絲楠木的物流成本極高。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使用金絲楠木的建築裝修多為帝王之家所獨享,大臣及民間不得越制使用,違者究罪。由於歷史的原因,中國傳統的金絲楠木傢具,大多湮沒在歷史的塵煙中,不復存在,有幸遺存下來的金絲楠木傢具及工藝品,更是寥若晨星,彌足珍貴,存世的稀缺性造成了人們對楠木的認識程度有如霧裡看花,遠不及紫檀、黃花梨等硬木,這不能不說是一件憾事。但是今天,隨著人們物質生活和文化水準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們認識到了楠木的珍貴,湧現出了一些金絲楠木的收藏家和愛好者,他們積極挖掘昔日為帝王之家所獨享的金絲楠文化,通過宣傳報道,保護性搶救,讓代表我們國家國粹藝術的金絲楠木續寫昔日的輝煌,功垂萬代。
推薦閱讀:

千年不腐的金絲楠
金絲楠的皇家御用史
金絲楠
關於選貨及雜談

TAG:金絲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