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知識】——道教的養生思想
07-06
道教知識
道教的養生思想
養生,又稱攝生。「攝生」一詞源自《道德經》第五十章,說:「蓋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漢代河上公註解《道德經》時,曾云:「攝者,養也」。道教歷來重視生命、珍愛生命。葛洪指出:「天地之大德曰生,生,好物者也。是以道家之所以至秘而重者,莫過乎長生之方也」。
關於道教重生、樂生、養生長壽的思想,在歷代經典中均有記載及闡釋。如《黃帝內經?素問》以黃帝向歧伯問道的形式說:「余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動作皆衰者,時世異耶?人將失之耶?」歧伯回答說:「上古之人,知其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
道經說:「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治「未病」即指治未發之病,要求通過自我調整,順陰陽、節飲食、適寒溫,以期修復、提高自身身體機能。所謂的攝生有法,養生有道,才能頤養天年,也才能達到《道德經》所說的「深根固蒂,長生久視之道」。
推薦閱讀:
※道教宗派
※道教教派(上)
※捉妖降魔很在行,七星劍為什麼能成為道教的鎮觀之寶?
※[轉帖]道教內丹修鍊
※民間叫它鬼節,佛教稱為盂蘭盆節,只有道教才叫它中元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