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富貴與家風

人人都想富,都想貴。富貴是什麼?咱老百姓的說法:「富」就是有錢;「貴」就是當官。

怎樣才能富,才能貴?不少人想富想貴的方法是,找「風水先生」看宅子、選林地。咱們看看以下三家是怎樣「富」的,又是怎樣「貴」的。富、貴人家對富與貴是怎樣認識的:

一、富與貴的實例:

(一)富:山西的喬家。

1.「富可敵國」的喬家。

100多年前(清朝末年),山西省祁縣姓喬的商家在全國各地的銀行、當鋪、糧雜店等有200多處,流動資金700—1000萬兩白銀,加上土地、房屋等不動產,資產達幾千萬兩。有人說,喬家「富可敵國」。

2.喬家發家史。

200多年前(乾隆初年),喬家第一代創業者喬貴發,從小父母雙亡,早年為別人幫工,是一個衣不遮體無依無靠的光棍漢。

為了擺脫貧困,離開家鄉祁縣喬家堡村到包頭謀生。他和同鄉開了一間小糧雜店。由於經營無經驗,生意不景氣,面臨關門。在關鍵時刻,喬貴發的生意夥伴看他為人忠厚,相約3年後再收欠賬。此後,喬貴發虛心學習別人的管理、經營理念,辛勤工作,生意起死回生,3年後不僅還清了欠款,生意還興隆起來。此後,喬家就立下家規,一定要謹慎考察生意夥伴的人品信譽:不本分老實的人就是利潤再大,也不與之交往;一旦結交,在對方遇到困難時,就要竭力相助;即使明知無利可圖,也不絕交。從此,喬家有了經商重誠信的規定,也就是「寧可少賺錢,不能失信;寧可不賺錢,不可失信;甚至,寧肯賠錢也不能失信。」

3.喬家第三代喬致庸經商之道:

(1)「人棄我取,薄利廣銷,維護信譽,不弄虛偽」,喬致庸以此指導商業經營。他執掌家業時,事業突飛猛進,家資千萬。資本愈見盈厚,但他並不沾沾自喜,他經常告誡兒孫,經商處世要以「信」為重,其次是「義」,第三才是「利」,不能把利放在首位,即以信譽攬客,以義待人,信義為先,利取正途。

(2)他還常告誡兒孫經商忌「驕、貪、懶」;

(3)喬致庸要求家人做到:「氣忌燥、言忌浮、才忌露、學忌滿、知欲圓、行欲方」;「待人要豐,自奉要約」。

(4)喬致庸還把親擬的對聯讓人掛在內宅門上。「求名求利莫求人,須求己;惜農惜食非惜財,緣惜福。」以此告誡子孫,名利必須靠自己腳踏實地辛勤學習和勞動來獲得。對內要重勤儉;對外要重情義,不要太看重錢財,但要看重「吃虧是福百事安」古訓。

4.喬家的家規及教育:

(1)家規:

喬家有錢後,為防止子孫沾染惡習、不求上進,定下「六不準」的家規:一不準吸毒,二不準納妾,三不準虐仆,四不準賭博,五不準冶遊(男女不能同時外出,更不能嫖娼),六不準酗酒。

以「不能納妾」為例:喬家明白一個道理,就是家和萬事興;色是萬惡之源。妻妾成群,一是難免出現爭風吃醋,形成內訌,難以做到家和,更難以做到家興;二是妻妾成群,會造成主人沉溺於女色,而不思進取,傷身敗業,此為是禍不是福。

「映」字輩老二喬映元因妻子患病殘疾,娶了一個偏房,雖情有可原,但還是遭到族人的非議,指責其違背了祖訓,因此在族人面前,他始終低人一等。

喬家興盛200年,富了六代,這也是喬家致富原因之一。

(2)喬家的教育:

喬家第三代喬致庸共有6個兒子,對他們的教育盡心竭力。在喬家,《朱子治家格言》是兒孫啟蒙必讀的書籍。如果誰犯錯,喬致庸就會責令他們跪地背誦,讓其認識錯在哪裡,直到承認錯誤,磕頭謝罪。

喬家教育要求甚嚴。他們聘私塾教師一定要聘學問大,人品好。在接待上也尤為禮遇。如對所聘本縣有名的教師劉奮熙,尊敬異常,教師逢節日有例敬;專配兩名書童陪待;吃飯時由家長作陪;遇有家宴或送請賓朋,必為教師設首席相待。教師回家時,必備轎、車接送,家長率子弟恭立甬道送迎。暗中對劉家給予多方資助。喬家如此尊重教師,其目的是在子弟中樹立教師威望,生崇敬之心,有利教師秉權執教,約束驕橫的少爺。同時使教師有所感戴,可不遺餘力施教,最後受益者仍為喬家。

喬家秉承「唯無私才可大公,唯大公才可大器」的理念教育子孫。

喬氏重教之風,為喬家培育了許多人才,其後代有不少人進入高等學府,成為專家、學者等知名人士。

5.喬家衰落的原因及後代:

(1)為什麼喬家有如此好的家教家風及經營之道,到後期而衰落?喬家衰落從清朝末年開始。一是官家看清經商的好處,官辦商業,影響喬家市場份額;二是連年戰亂,軍閥、外寇的巧取豪奪,讓喬家傷了元氣,直到1952年,喬家的商業才最後關門歇業。如此看出,一個家族或家庭的興盛,必須兼備內因和外因,缺一不可。

(2)現在,喬家已是第九代。這個家族長子長孫門下共有70多口人,沒有一個「作姦犯科」。喬家後人大多是公職人員,屬於工薪階層,但還是很重視教育。喬家家族中20多個年青子女中出了2個博士、3個碩士和12個大學生。喬家的生意終結了,但喬家的後人們也一直恪守著祖先留下的規矩,誠信忠義。

(二)貴:以下是兩家貴的事例:

講到「貴」字,在中國的歷史上,俗稱南「林」北「裴」,也就是南方的「林」家,北方的「裴」家是「貴」的典範。

1.林家:

在林家歷史上,也就是封建社會,人們為吃飽穿暖而奮鬥時,林家四人當過宰相,三千人成為進士(相當於現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的博士、博士後研究生)。林家明至清兩朝533年,考中的進士644人。皇帝親自主持的殿試,201次,林家榜上有名183次。民間有一種傳說,「無林不開榜,開榜必有林」。

林家代出英傑。唐代,林姓兄弟九人科舉及第後,任九州(省級)刺史(省長)。林藻、林蘊各以文名、忠烈名著唐史;宋有林默,御封天上聖母(媽祖),為台灣第一宗教信仰之人;明有永樂狀元林環、刑部尚書林俊、「鐵面御史」林潤、「三教先生」林兆恩[儒、釋、道];清有兩江、兩廣總督、欽差大臣林則徐等名垂青史的林氏後人。

林家取得如此業績與其有明確、嚴格的家訓及形成的優良家風有關。林家倡導「欲高門第須為善,要好兒孫必讀書。」

2.山西裴家:

素有「中華宰相村」之稱的山西省聞喜縣裴柏村的裴氏家族,是中國歷史上一個聲名顯赫,業績卓著的名門望族。其家族人物之盛,德業文章之隆,在中外歷史上實屬罕見。裴氏家族自秦漢至清末,已延續近兩千年,正史立傳者六百多人,名垂後世者不下千人;先後出過59位宰相,59位大將軍,京官1000多人,知府以下不計其數,一千多年官商不絕。

對於公侯將相數以千計的裴氏家族,起決定作用在於「重教守訓,崇文尚武,德業並舉,廉潔自律。」裴氏家族秉承「推誠為應物之先,強學為立身之本」的家教家風。裴氏家族曾有規定:子孫考不中秀才者,不準進入宗祠大門;有劣跡的官員死後不能進祖瑩。謹遵「玉不琢,不成器;人不教,不知義」。裴柏村至今仍保留著重視教育的傳統,幾乎家家門樓上都有「耕讀傳家」的大字,初中以下沒有不上學的孩子。改革開放以來,這個900多人的裴柏村考上高等學府的有30多人。

為什麼以上三家能「富」能「貴」,興旺發達?究其原因,家有明確家訓,優良家風,重視教育,而達到學而優則仕,學而優則商的目的。「打鐵還得自身硬」,但也不排除「朝里有人好做官」。

二、他們對「富」和「貴」是怎樣的說法。

喬家「富可敵國」,不可謂之不富。喬氏家訓說:有學問曰富,有廉恥曰貴,是謂富貴。

大清兩江、兩廣總督、欽差大臣林則徐手書的《十無益格言》中說:『存心不善,風水無益;不孝父母,奉神無益。

以此說明,風水與富貴沒關係。真正的富貴就是有學問、知廉恥。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沒有學問,不知廉恥的富,富不過三代。不知廉恥的貴,會成為貪官,不會久遠,會落個可恥的下場。

三、以下是幾家家訓要點:

(一)喬家:有補於天地者曰功,有益於示教者曰名,有學問曰富,有廉恥曰貴,是謂功名富貴。

(二)林家:讀書勤於口詠,種田勤於耕耘,婦女勤於紡織,子孫勤於孝悌。勤及儉之本,儉及勤之根。勤儉二字及傳家之珍。

(三)裴家:重教務學;崇文尚武;德業並舉;廉潔自律。

(四)顏家:若能常保數幾百卷書,千載終不為小人。

(五)章家:傳家兩字曰耕與讀;興家兩字曰儉與勤;安家兩字曰讓與忍。

註:

1.什麼是家風?一個家族通過家訓(規矩)長時間進行教育形成地持久的風氣。

2. 「儒、釋、道」三教中的「釋」是指:佛教。
推薦閱讀:

女人,是家風的根源
【一點資訊】怎樣查看自家風水好不好?
06.家規、家訓、家風伴我成長
好的家風家訓是一所學校
運城師專師生家訓家規家風選摘

TAG:家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