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優秀源自家庭
孩子的優秀源自家庭
各位家長朋友:
上午好!
天下父母都疼愛自己的孩子,都願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長,將來成為社會需要的人,受人歡迎的人。關鍵是如何教育。我從自己20多年教育教學實踐中發現,一個班級,同樣的老師,同樣的課程,孩子的發展卻千差萬別,而決定他們成功的往往不是這個孩子聰明不聰明,而是而是這個孩子有沒有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而形成這些習慣的源頭在哪裡?——家庭成長環境(家庭教育)。
可以說,決定一個人學習成績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天分或者說是智商,二是學習條件,三是習慣。現在,人與人之間智力差異並不是特別大,人們的學習條件也相差不多,而關鍵要有好的習慣。
習慣是什麼?詞典上講,習慣是在長時間裡逐漸養成的、不容易改變的行為。俄羅斯的一個教育學家烏申斯基,對於習慣有一段非常精闢的話:習慣是一個人存放在神經系統中道德資本,你有了好的習慣你一輩子享受不盡它的利息,你有了壞的習慣一輩子償還不了它的債務。這次我參加寧波市高考模擬考統一閱卷,我看的是作文。可以說,學生寫字習慣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語文成績。作文54分以上的(滿分60分),除了文章寫得好外,更是寫得一手好字。而寫字習慣不好的學生,字跡潦草,卷面不整潔,即使文章寫得再好,在閱卷老師心中首先已經降了一檔。加之閱卷速度要求快,許多卷面不好的作文被閱卷老師匆匆定格在均分之下,甚至不及格。這就是不良的寫字習慣需要他償還的債務。
中國科學院有位心理學專家王極盛,他專門研究高考狀元,結果發現高考狀元實際上就是學習習慣好的人,從此可以看出,他們的優秀,其實,源自於他們平時良好的習慣。
那麼,應該注意培養孩子哪些方面的習慣呢?一個孩子的成長,主要表現在於培養做人、做事、學習的好習慣。我下面主要從這三個方面來談談體會。
一、培養孩子做人的習慣——以愛心為核心,從培養孝心做起。
培養孩子學會做人,有愛心,其中特別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要有孝心,沒有孝心的孩子很難有愛心。我們現在很多的父母對孩子關心得無微不至,而孩子對父母卻不一定有多少孝心。並且,父母對孩子關注、包辦得越多,孩子往往越是不領情。現在不少孩子不關心父母工作情況,不知道父母的錢是怎樣得來的,只知道向父母要錢買這買那,吃穿用講究牌子。認為父母給自己吃好、穿好、用好是天經地義的。冷靜想想,孩子這樣些觀念,固然有著複雜的原因,但是,主要的根源還是在家長本身。從小沒有注意對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有一句話說得很有意思,孩子的毛病、壞習慣,往往是我們家長辛苦培養出來的。如果冷靜分析,確實有道理。
當然,孩子的好習慣更是家長辛苦理智地培養的結果。北京有一位母親,他們一家三口都喜歡吃橘子,媽媽買橘子與眾不同,她不按斤買按三的倍數買。晚飯後家人吃橘子,媽媽讓兒子拿三個橘子洗乾淨了,拿過來一人一個,就剩下最後三個橘子了,兒子拿在手裡看著他的父母,沒像往常一樣的送過來。那個意思就是說,就剩三個了,你們倆還吃?媽媽給丈夫使了一個眼色,吃。結果爸爸媽媽一邊剝橘子,兒子一邊流眼淚,一點都不心疼我。這個媽媽說我把這個橘子吃下去了,一點味都沒吃出來。這位母親看似有點狠心,但她卻做得非常明智,她給孩子的是一種智慧的愛。今天的孩子不缺兩個橘子,他缺的是心中要有別人。有專家忠告,千萬別讓您的孩子吃獨食。經常吃獨食的結果是,孩子心中最後只剩下了自己。教育孩子有東西學會大家一起分享,心中要有他人,這樣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那個分橘子的孩子2000年考上了北京大學,收到了親戚朋友祝賀給的500元錢。春節回家看奶奶,這孩子就把這500元錢都給了他的奶奶。
二、培養孩子做事的習慣——藏起一半愛心,讓他們學會擔當。
今天孩子優點也很多,聰明、接受的信息多、知識面廣,但是責任心不強。為什麼責任心不強?往往是因為我們家長從小沒有注意創造條件,讓孩子多體驗,學習但當,懂得操心,不願把事情交給孩子去做。很多父母常常說的一句話是,「孩子,只要你把學習搞好了,別的什麼都不用你操心!」。殊不知,一個孩子如果什麼都不用操心,往往他的學習也不願意自己操心了。
真正地愛孩子,要學會藏起一份愛心,讓孩子學會獨立,學會承擔責任。
我們當代一位著名的教育改革家魏書生,他不僅是一名成功的教育改革家,同時也是一位成功的家長。他的孩子叫魏星,有人問他怎麼教育自己孩子,他說,很簡單,從小自個兒能幹的事兒讓他自己干。有一段,孩子才九歲,父母太忙了,那段兒,每天九歲的孩子中午做完了飯,他們倆回去負責吃。九歲的兒子為爸媽承擔起了做飯的重擔,自己也覺得很自豪。兒子十一二歲的時候,有次跟他出門,平時有兩個包的時候,兒子都是左手一個,右手一個,一提,讓爸爸空著手走。那一天,出門有三個包,魏老師就說,兒啊,這回得給爸一個了。「不——用」,那怎麼辦呢?只見他背上一個,左手一個,右手一個,提著在前面走著,顯示自己成熟了。魏星2005年盤錦高中畢業後以669分考入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孩子的成功大概跟他這種獨特的家庭教育有關。
這雖是一個小事,但其中卻蘊含著一個教育家的大智慧。孩子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能做的事情,家長一定不能包辦了,經常好心包辦,其實扼殺了孩子鍛煉自己的機會和能力。慢慢地,他會認為大人的事情跟他無關,變得越來越懶散,越漠不關心了。做父母的,不能總以愛的名義,把孩子獨立成長、自己奮鬥的一切權利都剝奪了。
三、培養孩子學習的習慣——培養好習慣用加法,改掉壞習慣用減法。
到底怎麼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呢,不好的習慣又怎麼矯正呢?我國著名的家庭教育專家孫雲曉在自己的著作中多次講到一個故事,很有啟示。北京有一個男孩子,寫作業坐不住,媽媽說了很多遍沒有用。這個媽媽很著急,就向一個心理學專家請教。這位媽媽就用心理學專家教她的方法付諸實踐,結果取得了成功。
她是怎麼做的呢?
第一步就是觀察原因,孩子到底是怎麼坐不住的,孩子在那兒寫作業,媽媽坐在能夠看到孩子的地方,注意看孩子怎麼寫作業。這個孩子寫一小時作業站起來了七回,一會兒拉開冰箱看看有什麼好吃的,一會兒打開電視看看有沒有動畫片,一會兒站在窗前看看誰在院子里玩了,不到十分鐘站起來半天不坐下來,那學習肯定搞不成。
第二步就是正確引導,媽媽告訴孩子,你是一個很聰明的孩子,只要好好學習肯定能夠學好,但是我剛才給你數了一下,你一個小時站了七回,是不是有一點多了?兒子一想媽媽都看到了,還這麼清楚,有些不好意思。
接著媽媽並沒有狠狠批評孩子,而是說,兒子,我看你寫一個小時作業站起來三回差不多了吧,兒子心想,媽媽挺不錯,還讓我站起來三回,就說三回就三回。媽媽說,軍中無戲言,如果你寫一個小時作業站起來的次數不超過三次,當天晚上6點的動畫片隨便看,媽媽絕不干涉。這個兒子很高興,說太好了,我就是愛看動畫片。媽媽說你先別高興,有獎勵就會有懲罰,如果你一小時寫作業站起來超過3回,當天晚上什麼電視都不能看,動畫片也不準看,說話算話。兒子說沒有問題,這樣母子協議達成了。
第三步要堅持原則。第一個星期下來兒子有三天做到了,寫一個小時作業站起來不超過3回,到了晚上6點大搖大擺地去看動畫片,很自豪,但是有2天就給忘了,一到晚上6點就條件反射心裡痒痒的,哎呀媽媽求求你讓我看動畫片吧,我一定好好學習,我再也不站起來了。媽媽說不行,男子漢說話算話,怎麼能出爾反爾呢?不能看,孩子耍賴也看不到電視。有了這樣的教訓,他就特別注意了,之後越做越好,家長的要求也慢慢提高了,由三次到兩次,再到一次。經過3個月的訓練,孩子養成了一個專心寫作業的習慣,改掉了坐不住的習慣,提高了學習效率,原來可能一個小時的事情,需要三個小時去做,現在,三個小時的事情,可能一個小時就能完成。
通過這個故事,孫教授總結出一個習慣培養的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培養好習慣用加法,改掉壞習慣用減法。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真正的控制是引導孩子自我控制。
美國的研究者發現,一種行為堅持21天就會形成一個習慣,堅持90天則會養成一個成熟的習慣。這表明習慣一定是一種行為長期的堅持,無論培養好習慣還是改正壞習慣,都要注意方法,不能操之過急,貴在堅持。
2007年我帶的班上,有一位我負責個性輔導的學生叫葉央央,在高三暑假時給我交了份假期計劃表。我一看是一份詳細的作息時間表(見材料),上面的安排得緊緊巴巴,早6點起床,晚10點半就寢,早晚都有學習安排,幾乎跟在學校差不多,甚至更細。我擔心她難以做到,但還是表揚了她做得很到位。暑假裡,我跟我們學部主任及幾位主科老師,到慈溪家訪,也到了她家。他家長熱情地接待了我們,我特意問詢了葉央央假期學習情況,他首先向我們作了自我批評,說是自己的原因,使得央央沒有完全按照計劃落實。原來,家長考慮假期一家人在一起不容易,晚上又有一個很好的電視連續劇,他讓女兒學習到8點,然後一家人在一起看電視,溝通溝通。而其它時間都能按照計劃落實,在家表現很好。早讀一三五讀語文,二四六讀英語。每天堅持看報讀名著和練字……我聽了非常欣慰,按計劃學習,已成為她學習上自覺遵守的良好習慣,良好的習慣又幫助她取得理想的成功。07年,她以641分的好成績,順利考進了她喜歡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家庭教育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更是一種智慧。信息化時代對我們家長提出了嚴峻的挑戰,我們需要不斷學習,跟孩子共同成長——「家長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
國外一位教育專家曾說過:「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老師、父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父母最高明的本領就是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讓孩子受益終身。
推薦閱讀:
※給父母的一封信|400字優秀作文
※你再優秀,靠什麼在公司立足,憑什麼被老闆重用?(老闆都分享給員工學習)
※讓自己變優秀才是維繫愛情最長久的辦法
※優秀男人也可能淪為「剩男」
※練這10個昆達里尼瑜伽體式,改掉惡習,蛻變更優秀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