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畏布施可得大福報 安慰痛苦的人,做無畏布施的菩薩

安慰痛苦的人,做無畏布施的菩薩早市沒開門之前,在等待開門的人群里,總是能夠看見他,他5、60歲上下,穿著一件土黃色的棉襖。他總是喜歡和人搭訕,說的都是電視里的新聞報道,比如哪地方有人跳樓了,或者哪地方撞車了等等,這些話他顛來倒去地講,也不管是否和人認識,顯然他的心智和正常人有些不同。聽人說,他已經退休,一生沒有結婚,和他弟弟一起住,他弟弟把他每個月所有的退休金都扣下了,一個月只給他10元、20元買煙抽,他也不以為然。人和人之間需要溝通,對他來講也是一樣,孤獨,是他最大的痛苦。可以想見,在家裡,是沒有人跟他講話的。唯一能夠陪伴他的,大概只有電視。雖然他的心智和大家不甚相同,但是孤獨和寂寞仍然是他能夠感受的到的。每次他和我講話,我都微笑著認真傾聽,並且點頭示意。傾聽,也是一種布施,特別是對常年累月承受著痛苦寂寞的人來說,尤其需要被傾聽、被關愛。我們不要被訴說者的軲轆話所厭煩,可能他很少有機會被人傾聽,不妨報以微笑,雖然你沒有做什麼,可能無意之中你已經用溫暖的胸懷給人以安慰。我們不要拒絕傾聽他人講述的痛苦,不要輕易用冷冰冰的一句:「比你苦的人更多!」來打斷講述痛苦的人,痛苦是需要傾訴的,當他把自己的痛苦講述出來,可能他會感到輕鬆,而你付出的也不過只是傾聽而已,無意之中,你做了傾聽煩惱的菩薩。不要認為他的煩惱太多,在這個世上沒有誰能夠斷了煩惱。沒有誰能夠事事做的正確。不要在痛苦的人面前高高在上,我們不比他強多少,我們都是正在苦海掙扎的眾生。放低姿態,溫暖他人,善於安慰痛苦的人,你就做了無畏布施的菩薩,將來人生道路上你感得的是無畏果報!無畏布施與安全感學習佛教的時候,對無畏布施這一概念,曾經充滿疑惑。布施的意思是施與,原指信佛的在家居士供養出家人衣服、食物等,又擴及幫貧濟困。大乘佛教將布施列為六度之首,與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並列,成為佛教最重要的修行方式。布施一般分為三類,一是財布施,指將自己的財物分給他人;二是法布施,即向人傳播真理、智慧,就佛教而言就是講解佛理;三是無畏布施,指幫助人消除恐怖、畏懼。財布施與法布施似乎比較容易理解。甚至我們可以推測,在家佛弟子做的主要是財布施,也就是為出家人提供基本的物質生活條件;出家人則主要做法布施,即將佛教的道理傳授給大眾。這個意義上的布施,可能不僅是佛教,而且是所有宗教的基本生存模式。我們也可以解讀,財布施主要是物質層面的施與,法布施則提供精神食糧,兩者構成了人類存在與發展的基本要素。問題是:無畏布施何以如此重要,與財布施、法布施並舉呢?隨著年齡的增長,特別是近年來的生活實踐,我逐漸意識到,對個體生命來說,恐懼、害怕、擔心在很多時候都是常態,很多人甚至無時無刻不在擔憂與恐懼之中。因此消除畏怖、恐懼,賦予人充分的安全感,不僅有關個人的生存質量與尊嚴,更是一個文明社會的基本要求。若能幫助眾生去除擔心與害怕,達到無畏的境界,毫無疑問功莫大焉。市場經濟與現代化不曾提高人們的安全感,在很多時候反而使我們墮入更大的不信任、擔憂與恐懼當中。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我們最擔憂的是買到假鞋子,後來我們擔心餐館裡吃的是地溝油,再後來我們知道嬰兒們喝的可能是毒奶粉,最近則出現了毒膠囊。從衣物到食品到藥品,我們的心態也從擔心發展到恐懼。顯然,誰能夠為我們提供安全的食品、藥品,不讓我們擔憂,誰無疑就是無畏布施的大菩薩。就知識分子來說,還有更深層次的恐懼。文章寫出來了,能不能發表?發表之後,會不會惹來麻煩?隨手寫一個微博,會不會被拘留?還有一些教授,生生被軟禁起來,家門口住上幾個人,既不能上課,也不能外出,但也不告訴你所犯何罪。還有一些警務人員,甚至使用暴力和恐嚇,製造恐怖氣氛。身心處於恐懼氛圍之中,如何會產生科學與文化的創新?文化如何能大發展大繁榮!恐懼也不僅僅是下層人的專利。曾經有一個故事,說市委秘書下班前匆匆忙忙給各位局長打了個電話,通知明天上午到紀委開會。結果當天晚上2位局長自殺,3位偷逃。這可能是一個笑話,但也反映了在目前的體制下,即便是幹部,甚至是很高級別的領導幹部,也同樣缺乏,甚至更加缺乏安全感,長期處於精神恐懼之中。1941年,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提出了四項「人類的基本自由」,即言論自由、宗教信仰自由、免於匱乏的自由和免於恐懼的自由。這裡所說的「免於恐懼的自由」,本質上就是佛教的無畏布施,是人之為人的基本要求之一。1966年,在聯合國發布了《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其「導言」明確提出「人類享有公民及政治自由、免於恐懼和匱乏的自由的理想」,並在內文中辟專節論述「人人有權享有人身自由和安全。任何人不得加以任意逮捕或拘禁」。無畏布施的主體可以是個人,現在看更重要的是社會與制度。值此中國社會貞下起元的歷史時刻,每一個人都應該在各自的崗位上,多布施一些安全、尊嚴,少造作恐怖與畏懼;我們的體制改革,則應儘快賦予大眾更多的安全保證。如此善心發動,相忍為國,良性發展,方能共克時艱,逐步建立一個人人都能無憂無慮無畏的安全世界。http://blog.fo.ifeng.com/article/17752565.html 「無畏布施」是健康長壽之「因」 -與「財布施」和「法布施」相比,「無畏布施」似乎沒有那麼直觀,不太容易理解。凈空法師講述:「無畏布施」,就是在眾生身心不安、恐懼、害怕的時候,能夠幫助消除他們的恐懼,這一類的布施叫做「無畏布施」。其範圍也是非常的廣泛。譬如國家受到外國的侵略、戰爭;在人心慌亂的時候,從軍到前方去抵抗敵人、保家衛國,使後方人民能夠安居樂業,這便屬於無畏布施。又如:有人晚上走路會害怕,有的怕鬼,有的怕強盜,而路又很長,若有人能送他回去,陪他一程,他不害怕了、心安了,這也叫無畏布施。由此可知,只要叫眾生身心安穩,離開一切恐懼,統統叫無畏布施。無畏布施得的果報是健康長壽。 -  從佛法的根本上講,持戒就是無畏布施。譬如說佛家的「五戒」,你持不殺生戒,吃長素,這便屬於無畏布施。為什麼呢?因為你吃素,不會傷害動物的性命,有慈悲心,則有慈悲相啊!沒有殺心和殺氣,一切動物看到你都有安全感,不會恐懼、不會害怕,它的心很安定嘛,所以是無畏布施;再如你持不偷盜的戒,看到別人的錢財露白了,不僅不會起偷盜的心,還會勸他收好,善意提醒注意安全,給人安慰,讓人安心,別人看到你這樣,就很放心,不會害怕你偷盜,遠離恐懼了,這是無畏布施;假如你持不邪淫的戒呢,有坐懷不亂的定力功夫和修養,那對婚姻就會很忠貞,不會發生婚外情,不僅你自己的家人對你放心,就是和別的異性接觸,那些異性及其親屬們也會很安心,不會怕你亂性嘛;你如果持不妄語的戒,人人都會對你放心,不說假話呀,這多難得,把你放在什麼崗位上都可以信賴,這樣的人最可靠,最可以依賴;你如果持不飲酒的戒呢,自然就不會酒後誤事,也不會酒後亂性,飲酒是遮戒,本身沒有過錯,但是酒後容易犯前面四種性戒,不飲酒的人與好喝酒的人相比,大家肯定更相信一個不飲酒的人,他讓人安心啊,不擔心、不憂慮,這就是無畏布施! -  以前曾有同修問,軍隊作戰,殺生害命無數,會不會都遭惡報呢?這就要區別對待了,保家衛國是軍人的天職,如果國家遭到外敵侵略,人民飽受戰火侵擾,作為軍人,理當衝鋒陷陣,無畏無懼,奮勇殺敵,救民於水火之中,拒敵於國境之外,令人民安居樂業,不為所患,這是「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的果報;反之,如果蓄意侵略別人,發動非正義戰爭,或者在戰爭中趁火打劫,燒殺搶掠,姦淫婦女,無惡不作,那就是作惡業了,惡有惡報,如影隨形,毫釐不爽,也一定是逃不掉的。 -  無畏布施真正做得圓滿,一定得健康長壽的果報。再加上法布施得聰明智慧,財布施得財富,這都是人生最迫切、最基本的需求,我們想要這三種果報都得到,就要認真去修這三種布施。在中國歷史上,財富、聰明、智慧、健康、長壽,最大、最圓滿的,就是乾隆皇帝。他「貴為天子,富有四海」,兼俱聰明、智慧、健康、長壽。他做了六十年的皇帝,還做了四年的太上皇。他自稱為:「古希天子。」自古以來希有的。那真是一點都不假,不是他誇口。這是他在過去生中,生生世世,都修清凈圓滿的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才得這麼大的福報! -  佛在大乘經上常常教導我們,菩薩一定要修布施波羅蜜。波羅蜜是「究竟圓滿」的意思。怎樣把布施做到究竟圓滿呢?這是菩薩的一個重要課題。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從早到晚處世、待人、接物,只要轉一個念頭,處處為他人著想,決定不為自己,那時時處處無不是在修布施。但是這個布施還不圓滿、不究竟。究竟圓滿的布施,是全部放下、是大舍、是毫無保留地幫助眾生。放下就要能「舍」。舍後面有一個字「得」,捨得捨得嘛。小舍就小得,大舍就大得,不舍就不得。佛告訴我們究竟圓滿的舍是什麼呢?各位,你有沒有煩惱?有!那為什麼不把煩惱布施(舍)掉呢?你有沒有憂慮?你有沒有牽掛?你有沒有愛恨?你有沒有生死?有沒有輪迴?把這些東西全部都布施(舍)掉了,那你就得大圓滿、得大自在了。這才是究竟圓滿的布施,也就是布施波羅蜜。我們要從身外之物,練習慢慢的舍,循序漸進,舍到一切都能舍,最後連煩惱、生死都舍掉了,那才能夠恢復自性的清凈光明。  什麼是無畏布施?答:無畏布施,即在眾生身心不安、恐懼、害怕的時候,能夠幫助他,消除恐懼。無論用言語、財物、知識和智慧,或通過什麼樣的途徑,只要能消除他人的急難、困苦或恐怖,使他得以身心安定即可。比如,人遇絕症、災禍,盜、匪、官、兵等劫難,我們應當伸出援助之手,藉助語音勸慰、仗義威力、或物品、醫藥、錢財等,令其遠離憂愁、渡過難關。又如國家受到外敵入侵,人心慌亂之時,從軍禦敵、保護後方,使人民能夠繼續安居樂業。再如,人行夜路害怕,若能為其護路、陪伴,讓其膽力充足、遠離怖畏等等。佛法無邊:無畏布施可得大福報凈空法師在《認識佛教》里曾說,佛弟子應該要無畏布施。那麼,什麼是無畏布施,佛弟子為何又要無畏布施呢?所謂無畏布施就是用自己的內外財、知識智慧、言語等等,在他人有急難、困苦的時候,使他身心安穩。無畏布施是一種良好的品德,如果我們有能力,看到有人生病,治病有困難,我們應當伸出援助之手,布施醫藥、布施錢財,幫助他治病以脫離病苦。如果看到他人遇到了災禍,急需要幫助,我們應當盡自己的一分力幫助他渡過難關。無畏布施也是一種人性美德,當看到人有憂愁,軟言相勸,使他心開意解。看到人有過錯,好言相勸,說明道理,使其懸崖勒馬,浪子回頭,等等。無畏布施有大福報什麼是無畏布施,無畏布施是在眾生身心不安、恐懼、害怕的時候,能夠幫助他,消除他的恐懼。無畏布施的範圍非常的廣泛。譬如國家受到外國的侵略、戰爭;在這人心慌亂的時候,從軍到前方去抵抗敵人、保護後方,使後方人民能夠安居樂業,這是屬於無畏布施。又如:有人晚上走路會害怕;有的怕鬼,有的怕強盜,而路又很長,我能送他回去,陪他一程,他不害怕了、心安了,這也叫無畏布施。其他的例子就不必多舉。由此可知,只要叫眾生身心安穩,離開一切恐懼,統統叫無畏布施。佛弟子之所以要無畏布施,是因為無畏布施有著極大的福報。無畏布施得的果報是健康長壽。吃素食也是屬於無畏布施,一切眾生看到你都不會害怕。為什麼呢?因為你不會傷害他;真正做得圓滿,得健康長壽的果報。再加上法布施得聰明智慧,財布施得財富,三種果報都得到,就要認真去修無畏布施在內的三種布施。在中國歷史上,財富、聰明、智慧、健康、長壽,最大、最圓滿的,就是乾隆皇帝。他『貴為天子,富有四海』,兼俱聰明、智慧、健康、長壽。他做了六十年的皇帝,還做了四年的太上皇。他自己說:『古希天子。』自古以來希有的。那是真的,一點都不假,也不是他誇口。這是他在過去生中,生生世世,都修清凈圓滿的財施、法施、無畏施,才得這麼大的福報!怎樣做到無畏布施?那麼,既然無畏布施有如此大的果報,我們應該如何做到無畏布施呢?佛在大乘經上,常常教導我們,菩薩一定要修布施波羅蜜。波羅蜜是『究竟圓滿』的意思,無畏布施就是一個圓滿。怎樣把無畏布施做到究竟圓滿呢?這是菩薩重要的一個課題。在日常生活中,從早到晚處世、待人、接物,只要轉一個念頭,時時處處無不是在修無畏布施。但是這個不圓滿、不究竟。究竟圓滿的布施,是放下、是舍、是幫助他人。應當怎樣放下呢?放下就要能『舍』。舍後面有一個字——得——。小舍就小得,大舍就大得,不舍就不得。佛告訴我們究竟圓滿的舍是什麼呢?各位,你有沒有煩惱?有!那為什麼不把煩惱布施(舍)掉呢?你有沒有憂慮?你有沒有牽掛?你有沒有生死?有沒有輪迴?把這些東西全部都布施掉了,那你就得大圓滿、得大自在了。這才是究竟的布施,也就是布施波羅蜜。我們要從身外之物,練習慢慢的舍,舍到一切都能舍,最後連煩惱、生死都舍掉了,那才能夠恢復自性的清凈光明,才是真正做到了無畏布施。人生在世的八大天機一、付出越多收穫越多這是宇宙正負能量之和為零法則導致的鐵律,同理,收穫越多,福分就會越少。二、心靈越丑痛苦越多這是宇宙因果機制的反映,意思是說,若某個人一生煩惱多、痛苦多,就證明此人心靈醜陋。三、結構越美相貌越美這是道的體、相、用原理的表現,生命的結構越完美,其外部表象越美好,生命的結構缺陷越多,相貌越醜陋。四、話語越多傷害越重除神佛聖賢外,人,說話越多(包括寫文章),對他人和自己造成的傷害越重,這就像一個管理不善的企業或一台精度不高的機器,生產的量越大,精品越少,次品廢品越多。被人厭煩,是因為自己話語太多。五、心靈越美未來越美這是吸引力法則的反映,心靈越美好的人起心動念和說話做事總是站在積極、正面、樂觀、光明這一面,所以他吸引的都是美好的事物,而心靈越醜陋的人總是站在消極、負面、悲觀、黑暗這一面,所以,麻煩、不幸、痛苦、禍患總與他相伴。六、擁有越多煩惱越多這是宇宙對稱平衡機制的反映,老虎的背上不能長翅膀,擁有的越多越不能讓你得到幸福,太極原理告訴我們,矛盾是對立統一體,一事物必定有它的對立面如影隨形。七、我執越強離道越遠總認為自己正確的人,是離道最遠的人。越是執著於自己的見解和觀點的人,越是不明白道理的人。越是與人爭辯的人,越是頭腦不清醒的人。八、越走捷徑路途越遠這是由道的公正性決定的,任何一個生命,決不能讓你憑空而得什麼,必須嚴格按照道的運行機制進行,任何違背道的運行機制的,必然會受到制約甚至懲罰,越想走捷徑,越遠離目標,很容易犯下極大錯誤。讓愛與和諧、美好不斷傳承……心想事成的原理:依報隨著正報轉心想事成今天跟大家分享一個生命的原理,叫做依報隨著正報轉。這是佛教里眾多的原理之一,對我們人生來說非常重要。這個道理明白了,將會對我們的人生有非常大的幫助,可以幫助我們看清楚人生很多的問題。什麼叫依報隨著正報轉呢?我們先來解釋依報。依就是依靠的意思,報就是果報的意思。在佛教里,依報指的是我們一切外在的物質世界,正報指的就是我們自身。比方說,我們的錢財是依報,地位是依報,子女是依報,外在的名聲是依報,開的汽車是依報,住房是依報,生活的環境是依報,所做的工作是依報,所住的家庭也是依報。開公司的人有多大的公司,有多少員工也是依報。我們周圍的朋友也是依報,林林總總不可計數。總之一切外在的世界和我們所依靠的環境、因素,統稱為依報。佛告訴我們,依報是怎麼產生,又是怎麼變化的呢?這個就很重要了。普通的人,一動念頭就會想到依報,希望自己有一個好的依報,念念都在求這個好依報。比方說,我們想要一個好工作,想買一部好車子,想住好房子,想生幾個好孩子,在外邊走都想碰到好人。這些想法都是對的,因為人就是要有嚮往美好的心,這是生命的本性。如果生命沒有嚮往美好的心,生命就枯竭了,就該死亡了。曾經有人問我為什麼出家,我有好幾個不同的回答,其中一個版本是這樣的。我說:「你們家陽台有沒有植物呢?」他說:「有。」那麼,我們看陽台上的花草,它向哪一個方向生長?向陽台外面,對吧?有沒有向陽台裡邊,往屋裡生長的?沒有。這就是生命的本性。那為什麼植物要向外生長呢?因為嚮往更廣闊的空間,更充足的陽光。我也是嚮往更廣闊的空間和更充足的陽光,所以出家了。我們在座的同修來到南山寺,大家一起念佛,不也是一樣嚮往更廣闊的空間和更充足的佛光嗎?所以嚮往美好,就可以使生命美好,這是生命的本性。那麼,為什麼所有的人都嚮往美好,卻不一定得到美好?因為我們不知道美好的依報是怎麼來的,不知道美好的依報是怎麼變化的。我如果不學佛,去看哲學書和世間的科學,永遠也不會懂得這個道理。不懂得這個道理就永遠不知道人生該往何處走,只是一廂情願地嚮往美好,卻不一定能得到。那佛是怎麼說的呢?佛說:所有一切外在的依報,是從正報生出來的;所有一切外在的依報,是隨著正報的變化而變化的。我們來看植物,蘋果樹為什麼結蘋果?而且它每一年都結蘋果,不會結了三年的蘋果,第四年突然結出一個梨,或者長出一個無花果。很簡單,因為它是蘋果樹,蘋果樹就是結蘋果的。那這個蘋果樹會不會長三年以後就變成梨樹呢?不會!為什麼它永遠都是蘋果樹呢?有人回答對了,因為剛開始播種時就是種的蘋果種子。那麼,為什麼蘋果種子會長蘋果樹呢?誰告訴它要變成蘋果樹的?是不是我們播下去種子,然後就守在那裡,天天跪在種子面前,真心地祈禱:請你長出一棵蘋果樹來?或者我們祈禱這顆蘋果的種子,長出一棵無花果苗來?科學通過研究發現,蘋果種子長成蘋果是基因決定的。如果我們把蘋果看成依報,蘋果樹就是正報。把蘋果樹看成依報,種子就是正報呢。如果把種子看成依報,基因就是正報。所以科學家現在有辦法改變蘋果,怎麼改呢?轉基因。科學家不會直接在蘋果上做文章,把蘋果改變一個形狀。所以想要改變蘋果,就改變品種,想改變品種,就改變種子,想要改變種子,就只有改變基因。再來看動物也是一樣的,看人跟看動物差不多。我理解了什麼叫做高級動物,就是享受很高級的動物就叫做高級動物。人一旦有了智慧,就不能叫高級動物了,而是叫高級生命,就已經跟動物分開了。我們來看一隻花貓。非常有意思,它身上有些地方是白色的,另外一些地方是黑色的,這隻貓它有沒有想「我要穿這樣的花衣服」?隨便它吃什麼,它都會這樣去長,食物的營養來到白毛的地方就長出白毛來;走到黑毛的地方就長出黑毛來,非常神奇。是什麼決定的呢?基因。如果說這隻貓的皮毛顏色叫依報的話,那它的正報是什麼?就是基因。從這裡我們就理解到人生:生命中一切的依報,都緣於我們的正報。依報剛才我們講清楚了,那麼,對人來說什麼是正報呢?我們這個身體和對應的外部世界就是正報。身體在哪些方面表現呢?第一是行為,第二是言語,第三是思想,這三個是正報。如果我們把思想、言語、行為都看成依報,那什麼是正報?心就是正報。有人身體不好,就是依報,為什麼不好呢?因為正報不好。所以我總結成一句話:心在哪裡,命在哪裡。心是怎麼樣命就是怎麼樣,心是一切萬事萬物的源頭,心是我們命運的源頭。所以我們都明白了,為什麼進入佛門所要做的工作就是修心,因為心是命運的基因,當心變了,命運就變了。當正報變了,依報自然就變了。我們正報裡面有的,依報自然就會出現,不用那麼努力。當我們正報中沒有的時候,依報即使有了,也會很快失去。當我們的正報開始變化了,依報就會跟著開始變化:正報往好的方面變,依報就會跟著往好的方面變;當正報變壞,依報就會相應地變壞。我們一旦明白這個道理,就不會再向外追求,就要開始向內追求了。當我們開始念佛,命運的基因就開始改變了,正報就開始變好了,根據依報隨著正報轉的原理,就可以預測到各位的命運開始變好了,大家的財富開始增長了。這是一個很簡單的原理,就好像種子播下去一樣,不會立刻結果,可能要等兩三年才結果。所以大家要有信心,還要有耐心,慢慢地等待美好的果報出現。所以當我們明白這個原理之後,就學會了透過現象看到事物的本質,就不會總在事物的外相上著眼,不會總在外相上計較,就要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正報上——當正報變了,一切都是自自然然出現的。現在我要給大家介紹兩個人,我們按年齡從小到大介紹。先給大家介紹一個北京大學的博士生,她的名字叫愛敬,從高中二年級進入佛法,一直在努力修行自己的正報,所以她的依報就是一路奇蹟:從順利考入北京林業大學,再到後來得到五千塊國家獎學金,再到免費去哥本哈根參加國際氣候大會,本科畢業後直接進入北京大學攻讀博士。我們知道有碩博連讀,就是先讀碩士,後讀博士,但她不是這樣,她直接攻讀博士。到後來讀了博士以後,又碰到無數殊勝的好因緣。這就是例證,一個依報隨著正報轉的例證。下面給大家介紹的這一位是中國一流的商業智慧傳播機構——思八達集團的付開虎副總裁,為什麼要介紹他呢?因為他對弘揚佛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他是一位既有慈悲又有大智慧的人,他把中國民營企業組織起來培訓他們,為中國的經濟建設和工業騰飛,以及中國文化的發揚光大都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從我們這位付菩薩身上,也可以看到剛才所講的原理——依報隨著正報轉。一般沒有智慧的人,只會看到別人的依報,只會羨慕別人的依報,只會想得到別人的依報,卻看不到別人的正報。他只看到人家蘋果結得大,想我家的蘋果怎麼這麼小;只見到別人家的蘋果很甜,自己家的蘋果酸酸的,他不知道這是由於品種不一樣造成的。品種就是正報。像我們的付菩薩,給大家介紹他的一個依報,他有一輛汽車,你們猜猜多少錢?如果你們猜到了,到北京就用這個車接你。(眾笑)1200萬。我們在這裡不是講車子,會看的人是從依報見正報,又可以從正報見依報,依報和正報本來就是一體的兩面。正報可以說是冥界,依報可以成為陽界,冥陽兩界是一致的。所以我們在馬路上看到一個人開什麼車,就知道車裡的人有什麼正報。如果車裡的人正報不夠,我們就知道這輛車不久就要出事了。我們通過看一個人的長相和看他的穿著也可以見到他的正報。比如說,我們看到一個人沒洗臉,沒梳頭——這是他的依報——就可以見到這個人的正報就是懶惰、骯髒。所以正報和依報就是這樣的關係——正報可以見到依報,依報也可以見到正報,依報是隨著正報轉的。用一句簡單的語言來講,凡是外面的都是依報,自己內在的就叫做正報;凡是看得見的都是依報,看不見的都是正報。凡是有相的都是依報,凡是無相的都是正報。有一句話叫無中生有,意思就是從正報生出依報。我們如果真的明白這個原理,生命中的好多問題就明白了,可以說我們對生命中的好多現象就看透了,心就會安寧了,生命就安祥了。我們的心為什麼會不安?因為我們總是盯在外面,盯在無窮無盡的外相上面,盯在紛亂複雜的依報上面,而又不知道它是怎麼來的,所以心就會起伏不定,慾望重重,妄想紛飛。當我們明白外在的一切都是由內在引發的,都是隨著內在的變化而變化的,就不會再盯著外面了,就會迴光返照,照到哪裡呢?照到自己的內心世界,直接照到一切依報的根本就是我們的正報。如果我們將這個道理明白了,看一個人就能看得很准,在這個人還沒有發達的時候,我們就能像算命先生一樣,判斷出他未來會很發達,因為看到他的正報很好,看到他在正報上努力。即使一個人已經很發達了,擁有很多外在的依報,但是如果我們看到他正報在衰減,就能預知他的未來有災難和麻煩。如果對這個原理還有些不明白,我們現在就來研究一些具體的事例。我們看桌上有花,花會招引什麼來啊?蜜蜂和蝴蝶。所以每到一個地方,不用判斷有沒有蜜蜂和蝴蝶,而只要看這個地方有沒有花。從依報和正報來說,花是正報,蝴蝶蜜蜂是依報,所以有花就有蝶,沒花就沒蝶。如果沒有花,而是抓來很多蝶,就可以預知到這些蝴蝶必將死亡。如果種兩畝地的花,雖還沒看見一隻蝴蝶,但可以預測到過不了幾天就會有很多蝴蝶蜜蜂飛來。因為花多蝶就多,花少蝶就少,蝴蝶的變化是隨花來變化的,這就是依報隨著正報轉的原理。我們又知道不同的花會吸引不同的蝴蝶,所以當我們看到有什麼花開,就能預知到有什麼蝴蝶會來。當我們看到一個人有什麼樣的品質,這些好品質就像花一樣,就能預測到在這個人身上會有什麼好事降臨。所以當了解依報和正報的原理,不但不用找算命先生了,我們還可以給別人算命。曾經有一些人見到我總喜歡說:「大師給我看看相。」我就問他:「你是看手相還是面相?」他回答:「都可以。」我說:「我既不會看面相,又不會看手相,只會看現象。」現象是什麼?現象就是依報,透過現象看本質,就是透過依報看正報,再通過正報去預測一個人未來的依報,所以我就成算命先生了。剛才我們講到花的故事,我把它總結成一個效應,叫花蝶效應。這個效應是這樣描述的:只要有花,蝴蝶飛走了,但它一定會來;只要無花,蝴蝶飛來了,但它必去。把這個效應放在我們的生命中看就會知道,如果一個人有福氣,即使沒有發達,但他未來必將發達;如果一個人有了健康的心理,即使他還沒有完全健康,但他必將健康。如果一個人已經發達了,但是他內心貧窮,就能預測到他未來必將貧窮。一個人雖然健康、平安,但是如果他內心充滿疾病和苦難,就知道這個人未來也必將生病和苦難。所以我說:「心貧窮是永遠的貧窮,心富有是未來必將富有,心苦難未來必將苦難,只有心不苦難,我們的生命就不會苦難。」追求正報就在種花,追求依報就是抓蝶。我們再來看一個現象。在夏天的時候,那些賣肉的攤子總是會有很多蒼蠅,然後賣肉人就要不停地打,今天打完明天還有,你們說怎麼解決這個蒼蠅的問題呢?蒼蠅是正報還是依報?是依報。那麼什麼是正報呢?臭肉。所以當我們看到臭肉的時候,就可以預測到蒼蠅必將到來。同樣的道理,當我們看到一個人有壞脾氣的時候,就會預測到他的麻煩必將到來!明白這個道理,我們就知道了生命追求的方向,就應該是時時刻刻去完善自己的正報,提升自己的修養,提升自己的精神,提升自己的品質,擴大自己的胸懷,讓我們內心升華,讓我們的正報強大,這樣生命就強大了。我們現在再把依報正報的原理運用到家庭里。我曾見過有的男居士跟我說他的老婆不好,女居士說老公不好。那我們現在就研究一下,對男人來說,老婆是正報還是依報呢?依報。誰是正報啊?自己就是正報。所以當我們看到依報不好,就知道什麼引起。所以如果一個男的說:「我老婆不好。」我們一下就能明白了,是誰不好?他自己不好。就好像一堆臭肉說:「哎呀,我命不好,總是招蒼蠅,蒼蠅太可惡了,為什麼蝴蝶就不飛到我這來呢?」同樣的道理,好多父母去說自己的孩子:你看看人家的孩子多好,我的孩子太糟了,我的孩子太壞了。那我們一聽這個話就知道是誰糟糕、誰壞了。明白這個道理以後,我相信你們再不敢說誰不好了。有些女性老說公婆不好,婆媳關係處理不好。現在你們知道,婆婆是依報,自己是正報。所以只要自己改變,婆婆就改變。只要自己改變,老婆就改變。只要自己改變,孩子就改變。這已經是被無數的事實證明過了的真理。在這裡給大家講一個故事:有一隻老母雞,帶了一窩小雞崽出去散步,走到一個水塘邊,看到水塘裡面有小鴨子游泳,游得很自在,游得很歡喜。老母雞就對小雞崽說:「孩子們,下去跟他們游一游!」小雞崽就說:「媽媽啊,我們不會啊。」老母親說:「笨蛋,你們的個頭比小鴨還大,怎麼不會呢?」然後這些小雞崽很恐懼,但又不敢反抗,它們心裡想什麼呢?它們很想問一句話: 「媽媽,你會游泳嗎?」 可是小雞崽們敢怒不敢言,因為它們知道媽媽的脾氣,如果反問,老母雞就會大發雷霆,會說:「我一嘴啄死你這不孝子!叫你下去游,你就下去游,你還敢跟老娘頂嘴!」這個故事講的是什麼呢?什麼樣的正報,就有什麼樣的依報。老母雞孵出來的肯定是小雞,它不會游泳,小雞崽也不會游泳。這就告訴我們,小孩子的問題是誰的問題。小孩是父母的依報,父母是孩子的正報。為什麼父母總是把問題推向小孩呢?看來你們以後不會像老母雞那樣對小雞崽講話了,因為明白這個道理以後,你們就長智慧了,就會看到一切問題根本在哪裡——一切問題的根本都在自身。我曾在四川的時候,碰到幾個迷糊的香客,我問:「你們在忙什麼?」他們說:「我們在忙著做善事。」我又問:「什麼善事啊?」他們說:「有一個神廟沒糧食了,我們要給他們送一點吃的。」我說:「為什麼要給他送吃的?」他們說到:「因為他們很窮啊。」我說:「你們去給他送米、送錢,這是好事。但是一定要明白,他們為什麼沒有吃的?」沒有吃的,用的,這是依報。依報不好表明什麼不好?正報不好!所以我就說:「你要去看看他們吃完飯幹什麼。」他們如果吃完飯了就去拜神,會不會有吃的呢?一定會有!憑我的經驗,我知道他們吃完飯幹什麼——看電視、打撲克、打麻將。這就是他們正報不行,所以依報才不行。他們的正報沒有為眾生、為天地做事,所以依報也就自然貧乏。對每一個人來說也是一樣。我們生病,有災難,貧窮,這些都是依報。不是因為依報的災難、貧窮,而是因為正報是災難、貧窮的。要改善依報,就應該去修行正報。把正報轉過來,依報自然就跟著轉過來。對於一個人的健康來說,身體是依報,心理是正報,靈魂是正報。如果心靈健康了,身體自然就會健康。我們來南山寺念佛,通過佛的加持,接受佛的慈悲,懺悔自己的業障,梳理自己的情緒,提升自己的境界,都是為了完善我們的正報。所以我們在這裡是只要讓我們的正報強大,讓我們的正報健康,讓我們的正報平安,依報自然就會健康、強大、平安。現在,我們基本把這個原理理解了,回去後要慢慢消化,讓這個原理來指導我們的生命。我曾經聽台灣的星雲大師說:「貧窮就是罪惡」。我當時不太理解,貧窮已經很可憐了,為什麼是罪惡呢?後來讀了《地藏經》就明白了。《地藏經》講出了其中的因果,因就是正報,果就是依報。《地藏經》講人為什麼會貧窮呢?經上說:「若遇偷盜者,說貧窮苦楚報」。貧窮是過去生、今生偷盜別人的果報,是因為正報不好。那怎麼解決貧窮的問題呢?首先就是懺悔自己的偷盜業;其次是開始學會奉獻和布施,這樣就把自己不好的正報修補了,依報就會自然變好。《地藏經》裡面又說:「若遇慳吝者,說所求違願報」。這就告訴我們,如果我們想什麼卻得不到什麼,總是事與願違,就說明是因為過去我們捨不得,慳貪的正報造成的。那怎樣才能改變依報?讓我們的生命能夠心想事成呢?就是不要慳吝,不要慳貪,不要吝嗇。當我讀到《地藏經》以後,才理解星雲大師講的是對的,這不是罵人,而是講出依報和正報的關係。我過去身體不好,2002年生病都快病死了,這就是依報,正報就是我心裏面的罪業。所以我明白了,生病也是罪業。不僅生病是自己的罪業,災難也是自己的罪業,家庭不和是自己的罪業,小孩不好是自己的罪業,老闆不好是自己的罪業,員工不好是自己的罪業,婆婆不好是自己的罪業……那麼,我們明白這些道理之後該怎麼辦?努力去改變自己,修復正報!當正報改變了,依報就會改變;當正報完善了,依報就會完善!眾生輪迴的因果相是什麼濟群法師輪迴如夢問:什麼是眾生輪迴的因相、果相?濟群法師答:因相即我們每天的舉止動念。我們每動一個念頭、每做一件事情、包括產生的每一種情緒,都會在心靈土壤播下種子。我們所做的事雖然會過去,但由此在內心形成的影像卻很難消失。其力量大小,則取決於我們的執著程度。武俠小說中,有些人一生就是為了報仇而活著,也有些人一生是為了愛而尋覓。一種情緒竟然能支配人的一生,可見心行力量之大。現實中,我們也常常可以看到,有些人是為了事業而活,有些人是為了信念而活,有些人是為了某種情感而活。所有這些,都會成為無盡生命中的積累。往昔未了的心愿,會在今生繼續;今生未了的事情,會在未來繼續。輪迴,就是生命的重複,不過有些是低級的重複,有些是高級的重複。凡夫的生命,是低級重複;菩提道的修行,則是高級重複。世人雖然文化和生活習慣不同,但基本慾望是相同的,無非是飲食男女,無非是衣食住行。這些就是生命中形成的因,當它們現行時,就會產生結果。心念延續的過程,其實也是業力。就像電腦程序一樣,我們在生命中編寫了許多運作程序,將來就會形成不同的生命結果。無畏布施在眾生身心不安、恐懼、害怕的時候,能夠幫助他,消除他的恐懼,這一類的布施叫做無畏布施。其範圍也是非常的廣泛。譬如國家受到外國的侵略、戰爭;在這人心慌亂的時候,從軍到前方去抵抗敵人、保護後方,使後方人民能夠安居樂業,這是屬於無畏布施。又如:有人晚上走路會害怕;有的怕鬼,有的怕強盜,而路又很長,我能送他回去,陪他一程,他不害怕了、心安了,這也叫無畏布施。其他的例子就不必多舉。由此可知,只要叫眾生身心安穩,離開一切恐懼,統統叫無畏布施。無畏布施得的果報是健康長壽。說到這個地方,我特別提醒同修們,吃素食是屬於無畏布施,一切眾生看到你都不會害怕。為什麼呢?因為你不會傷害他;真正做得圓滿,得健康長壽的果報。再加上法布施得聰明智慧,財布施得財富,這是人生最迫切、最基本的需求,我們想要這三種果報都得到,就要認真去修三種布施。在中國歷史上,財富、聰明、智慧、健康、長壽,最大、最圓滿的,就是乾隆皇帝。他『貴為天子,富有四海』,兼俱聰明、智慧、健康、長壽。他做了六十年的皇帝,還做了四年的太上皇。他自己說:『古希天子。』自古以來希有的。那是真的,一點都不假,也不是他誇口。這是他在過去生中,生生世世,都修清凈圓滿的財施、法施、無畏施,才得這麼大的福報!  佛在大乘經上,常常教導我們,菩薩一定要修布施波羅蜜。波羅蜜是『究竟圓滿』的意思。怎樣把布施做到究竟圓滿呢?這是菩薩重要的一個課題。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從早到晚處世、待人、接物,只要轉一個念頭,時時處處無不是在修布施。但是這個不圓滿、不究竟。究竟圓滿的布施,是放下、是舍、是幫助他人。我們應當怎樣放下呢?放下就要能『舍』。舍後面有一個字——得——。小舍就小得,大舍就大得,不舍就不得。佛告訴我們究竟圓滿的舍是什麼呢?各位,你有沒有煩惱?有!那為什麼不把煩惱布施(舍)掉呢?你有沒有憂慮?你有沒有牽掛?你有沒有生死?有沒有輪迴?把這些東西全部都布施掉了,那你就得大圓滿、得大自在了。這才是究竟的布施,也就是布施波羅蜜。我們要從身外之物,練習慢慢的舍,舍到一切都能舍,最後連煩惱、生死都舍掉了,那才能夠恢復自性的清凈光明。
推薦閱讀:

酒鬼酒給我一絲安慰
怎樣安慰考試不理想的女同學?
越安慰越傷害
安慰傷心人的話
感悟人生《365個安慰》十

TAG:痛苦 | 菩薩 | 安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