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觀察第453期:誰來留住我們的根
農民真苦,農村真窮,農業真危險 前日,我國首個《中國農民狀況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在京發布。該《報告》由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根據調研成果撰寫,調研範圍涵蓋了31個省、270個村莊,共獲取了4794戶農戶的問卷信息。 《報告》從農民出發,研究農民眼中的國家和社會以及農民的政治參與。這些調研報告都已呈送給了中央有關部門,還有不少報告為中央領導所批示。報告稱,在貧富差距、城鄉差距逐步拉大等情況下,農民的尊嚴感或繼續下滑。過半的受訪者認為農民是社會的弱勢群體,比其他人低一等。 而早在2000年,湖北省監利縣的李昌平懷著一個共產黨員的忠誠和對農民的深切同情、對中國農村經濟的深切憂慮,以《一個鄉黨委書記的心裡話》為題,用紮實的數據、詳盡的材料,向朱鎔基總理反映「農民真苦,農村真窮,農業真危險」的基層情況,中央領導人動情批複,引發了湖北監利一場「聲勢浩大」的農村改革,由此掀起「三農」問題關注熱潮。此材料後來整理為《我向總理說實話》一書出版,李昌平本人也高票獲選當年《南方周末》年度十大人物。 小車推出共和國,血汗拼出神奇經濟
沒有當家作主,也沒分享到改革成果 說起來,改革開放迄今已有足足30個年頭,在這半甲子中,國家各個領域取得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經濟:GDP去年一躍超越日本,成為世界老二;科技:神舟天宮放禮花般你上我下;外交:廣撒金銀,萬國來朝;建設:高樓大廈櫛次鱗比;文化:奧運大運一擲億金……加之媒體日日鼓吹大國崛起,孔子學院遍布全球,一切的一切,呈現給世人的是一個蒸蒸日上,傲視諸邦的大國氣象。而這光鮮大廈的裡面,則是貪污腐化,金錢至上,人口紅利,犯罪攀升,農村發展等令人頭疼的問題一大堆,其中,又以農村問題最嚴重。 毛澤東時代,農民被死死綁在土地上不能流動。改革開放後,南方現代化的建設需要大量廉價的勞動力,於是農民進城慢慢放開,「到南方去!」成為8、90年代初最自豪的創業口號,成千上萬的農民攜家帶口,泡著桶面,嚼著火腿,汗流滿面的擠在列車的過道里,在咣當咣當的聲音中做著自己的發財夢。從最初的建築工地到擺地攤走私黃碟,許多敢吃頭蟹的人幸運的撈到自己的頭一桶金,讓後來者羨慕不已並勇猛追進,隨之形成的經濟膨脹效應讓中國農民陷入一陣瘋狂打工潮,很多地方地荒了,村空了,只剩下一些孤老幼兒獨守空巢。當年紅極一時的電視劇《外來妹》正是這種情景的真實寫照。 在「中國速度」飛躍發展的幾十年,當做石子枕木的勞工除了獲得過一個「農民工」的光榮稱號以及養家糊口外,大多數沒有享受到改革開放的勝利果實,反而要承受城市人鄙夷眼光的歧視,當時光里的春風逐漸逝去,他們不得不一步一回頭離開自己為之奉獻過的熱土,悄然回到故鄉,在晨醒酒後默默咀嚼著自己無處安放的青春。 一、農業經濟持續惡化
被高速發展的城市遺忘 農村問題是一個大課題,已有數千人對此著作立論,但實際解決成果寥寥。原因一句話:國家政策所致!從五十年代的糧食統籌城鄉二元結構到改革開放先發展城市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農村兩次錯過了現代化的班車,這也是今天中國大部分問題產生的根源所在,可以說農村問題解決了,中國的問題就解決了。其問題主要表現在: 城市優先政策使得一些工業項目在城市中生根,城裡人可以做工賺錢,而農村人只能通過廉價的出售農產品來換取工業品,中間還要經過剪刀差的剝削。改革開放後,大部分中青年都在外打工,在熟悉了城市的節奏,享受到現代化的文明後,儘管薪水微薄,但這批人執著的留在城市中。國家雖說對農村有產業扶植,如農業低息貸款,鼓勵養殖畜牧業等,但受技術,天時,資金,能力,政府等影響,真正去做的人不多,真正能享受到貸款的人也不多。農村還是幾千年來的那個農村,除了種地,別無選擇。而種地是個賠錢買賣,遇上老天爺不順心,收入還不夠種子化肥錢,種地一年,不如打工三月。至於前一段時間CCTV報道的農民種地年收入20萬云云,最後調查為畝平均500元,根本不具有代表性。現今上歲數的人還守在田裡,只是一種感情的執著,而非利益的圖報。毫不誇張的說,再過20年,基本沒種地的人了。 二、「讀書無用論」沉渣泛起
教育難以改變窮人命運 隨著出口經濟的退潮,大規模基建的停滯,礦山牧業的國營化,很多新生代的農村學子痛苦的發現,自己想打工都無從打起!小城市公務員考試基本都是陪太子讀書,名額註定是官富二代的,死皮賴臉北漂或南下的,又沒父兄當年的好時機,混到最後連房租都交不起,還被美其名曰稱作:蟻族,成為社會不穩定因素,去年的楊元元事件便是對此最好的註解。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對於絕大多數家庭來說,讀書就是一種投資,哪怕今日千辛萬苦,也要讓孩子鯉魚躍農門,改變命運。然而一項調查表明:湖北某地57%的農戶竟因子女念書而返貧。農村致富的本質出路是依靠教育,這是新聞宣傳中顛撲不破的真理,可事實卻很尷尬,農民在付出巨大的教育成本後,不但沒有致富,反而為生計所困,成為文盲老粗的笑柄。曾有過這麼一個笑話:記者去某貧困鄉採訪一個有車有樓的農民,問他致富秘訣,農民撓了半天頭後將三個兒子帶到記者跟前說,車房的錢都是孩子們沒念書省下的…… 2003年溫家寶主政後便出台了一系列針對農村的政策,最重要的莫過於村官制度和農村醫療保險覆蓋以及提高農產品收購價格。可以說,國家的出發點是好的,想通過政策惠農,調節人口流動,引導農村創業,可事實上,數十年來持續性的空心化,農村已昨是今非,即使是轟轟烈烈的新農村建設,也無非是修了條水泥路。至於年輕人,莫說是新生代的農村90後,即使是80後,也生疏到五穀不分,誰還會去種地。 於是,很多農民子女在初高中畢業後,和他們的父母一樣,背起背包,稚嫩的臉上洋溢著對未來的嚮往,走上了打工的路。 三、留守兒童與空巢老人
人口矛盾接近臨界點 孔子曾有句名言:「父母在,不遠遊」,如今科技發達,環球一次也無非三五天,自然可以遠一下。可城鄉之間這個遠,卻是亘年累月的遠,足足有三十年之久仍未填平那道溝壑。 在耗盡一代打工人的青春後,中國的城市建設漸成規模。青年一代繼續留下打拚,雖然已機會不多。老一輩黯然退場,回農村修理地球儲備養老。而新新一代,則成為社會的多餘者,這些零零後生在城市中,說著普通話,住著出租屋,出生之日起,便打上了二等公民的印記。更多的新新一代,稍大點便被父母忍痛送回農村,由爺爺奶奶撫養,從小就骨肉相離,天各一方。 根據《中國青年報》的一項調查顯示:留守兒童心理問題檢出率高達59.1%,且與父母分散越久,心理問題越多。這只是留守兒童問題的一個方面。現今農村已空心,教育趨向集約化,再加上各家都是獨生子女,有時候幾個村子都湊不夠一個班,學校只能裁撤,這又造成一個惡性循環,有的為了子女教育而搬離。筆者曾看到好幾個村嶄新的希望小學空空如也,有的竟然被當做養雞場,養豬場,真是讓人痛心疾首。 曾在雜談看過中山水寒的人口論,以前很不以為然,現在慢慢明白到計生的局限性,在政府養老缺位的前提下,養兒防老在中國遠沒有過時。國家雖說對此有相關政策,如農村養老保險也已實施,但,交夠15年後,可以領取每月55元……我只能說,這是一個奇蹟。所以,筆者在這裡忠告:養兒防老,還是兒子好!至於什麼醫療保險,更是扯淡。舉例:未醫保前,住院總共開銷5000,全自己出。入醫保後,國家可報銷50%,同樣的病,住院總共開銷10000,完了還得去找相關部門報銷,肯定不能空手去,這又滋生了腐敗。一算賬,這不扯淡嘛,最後還不是自己養自己,繞來繞去,政府還是把老百姓當二耍了。 四、中國特色農村政治
「三農」問題搞不好,維穩工作該檢討! 中國農民,歷來和政治扯不上瓜葛。在農村,幾千年來的傳統生活方式一直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來則種,秋至則收,逢年過節走走親戚看看戲,老婆孩子熱炕頭,三十畝地一頭牛,任憑世界翻天覆地,我自巍然不動。所以當突然宣布幹部要直選時,很多人顯得茫然失措,甚至惶恐的連票都不敢去投,遑論參選。不參選不代表農民不需要政治上的平等,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受到權勢者及城裡人的歧視,深切感受到自己地位的不平等,深切體會到自己尊嚴不受尊重,也迫切的希望能改變這種狀況,但當這種機會來臨時,由於自身的文化思想局限,認識不到其寶貴性,參與意識淡薄,或參與動機不純,於是,中國農村的民主選舉,便演化成為一種怪誕現象。 筆者曾觀察過兩次農村選舉,其怪現狀體現在:一、黨員現象。這在主體思想國家自然無話可說,要求候選人必須是黨員身份,於是,好多人臨陣磨槍,突擊入黨。二、賄選。好多候選人直言不諱,一票多少錢都明碼標價,民主選舉變成拍賣會,組織幾乎不管。三、候選人身份。好多人都是村霸,潑皮,橫行鄉里的家族勢力,靠威脅利誘來換取選票,很多人劣跡斑斑,當官就是為發財,否則請我都不來。四、名義是直選,實際還是上面委派,一心一意干實事的上面未必中意,最後工作沒法開展只好走人。指望這些人造福百姓,為富鄉里,還不如早點學鳳姐移民! 於是,初衷很好的農村基層選舉漸漸變成了一場笑話。 結束語 國家應該強烈認識到農村問題的緊迫性,實施大規模的經濟扶持,擴大農村基建,擴大幹部下鄉培訓,將農村問題提升到國家興亡的首要位置,並鼓勵知識青年「到農村去,那裡大有天地」,必要時候重走毛時代「上山下鄉」路線,更重要是引導農村青年迴流,畢竟,那裡才是他們真正的家。農村穩定,方能全國穩定,農村的現代化,方是全國的現代化! 出品:天涯觀察編輯部 策劃:金波 美工:盼盼 本期責編:周零壹 主筆:那一冬的殘雪 郵箱:yiwen@tianya.cn
推薦閱讀:
※紅妝夢醉,天涯煙水兩茫茫……
※天涯此時共書屋的【四中全會解讀】
※天涯海角,各自安
※有一種遙遠叫天涯海角
※吾行的天涯的文件夾【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