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軍寧:思想是財富的源頭
財富是一個人的思考(能力)的產物。
——愛茵·蘭德
財富是一個讓人糾結的詞。很多人愛它,也有一些人煩它,還有一些人因求之不得或得到太多而恨它。財富不僅是專業人士的琢磨對象,而且是越來越多的普通人的關注對象。其中伴隨的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大家通常把注意力放在如何發財上,很少去思考財富本身,思考財富的本質與源泉。
在中國古字中,財是由兩個字合成的,「貝」+「才」。
作為海貝的貝殼,在古代的貿易結算中充當一般等價物。換句話說,「貝」就是錢,錢是寶物,所以「貝」作為錢,就是「寶貝」。「貝」的這種特殊含義,在漢字中留下了重重的痕迹。許多含「貝」的字都與財經活動有關:除「財」之外還有貨、賬、賈、貸、貿、購、販、貯、貴、賤、賺、賠、貪、貧、資、費、賒、贖、貢、賄賂等。就「財」而言,其一半是「貝」,即錢。
另一半則是「才」。所謂「才」,是指每個人特有的先天的稟賦與後天的能力。人與人之間在「才」上的差異,決定了人與人之間在「財」上的差異。英文中對應中文「才」的,是一個常見的、源於希臘語和拉丁語的單詞:talent。但是,不太周知的是,在古代西方,尤其在地中海沿岸的希臘、羅馬和希伯來等地,talent是貨幣的名稱,叫塔蘭特。讀過《塔木德》的人,如果留心的話,不難發現這一點。
上面這兩個東西方的小掌故向我們傳達了一個重大卻被忽略的信息,那就是,不論在東方還是在西方,「財」和「才」密切相關,準確地說,「財」來自「才」。就是說,財在根本上是某種精神的、物質的、無形的、內在的東西。「貝」是物質的,「才」是精神的,「才」是「貝」的源泉,「才」與「貝」組合起來就是財富。
什麼是正確的財富觀?財富的本質是什麼?它到底是從哪裡來的?已故著名女哲學家愛茵·蘭德有句名言:「財富是一個人的思考能力的產物。」(Wealth is the product of man』s capacity to think.)這個看法再千真萬確不過了,也完全符合上述東西方關於財富的傳統認識。
蘭德這一論斷的含義是,財富是思考與觀念的產物。不是體力或物質,而是腦力才是人類的財富積累與生存狀況不斷改變的真正源泉。如果與人的思考與觀念不相關,財富是不會自然增長的;財富的增值靠的不是力氣,而是思想力;具有高附加值的商品是因為其中凝聚的體力勞動多嗎?顯然不是!這樣的附加值一定不是來自體力,而是來自隱藏在思想與才幹中的創造力。束縛創造自由、限制人的潛能的自由,就意味著選擇貧困。
所以,有追求的投資者應該明白,財富是思想的產物。說得形而上一些,追求財富的過程,是腦力與自然同步的過程,是審慎思考、正確判斷、耐心等待、合理行動。投資就是用頭腦中的投資理念去順應財富的自然之道,當兩者合轍了,財富就產生了。同步的程度越高,持續的時間越長,流淌出來的財富就越多。從這種意義上講,財富不是可以追求的產物,而是思想力與財富的自然之道同步化過程中的產品。由此,我們也常常發現,許多人並不是職業的投資者,但是他們充分地展現了屬於他們個人特有的、基於頭腦的才幹,他們也獲得了巨額的財富,如一些球星、歌星等。當這些人的天賦相等的時候,是思想力和內在的品質決出他們的高低,也決定了他們之間在財富上的差異。如果一個人投資很成功,大家會說,這個人挺有腦子的;但是不會說,這個人挺有力氣的。
今天,投資正在成為獲得財富的日益重要的途徑。不同的是,其中有嚴肅的、職業的投資者,也有業餘的、隨意的投資者,還有敏感的投機者。每一個人都在投資,每一個人都是自己的投資家。既然投資與每個人有關,那就應該花些時間,花點心思,去理解財富、理解投資。很多投資者的失敗,其根源多半是不思考、不善於思考甚至不願意思考,做得太多,而思考得太少。價值投資之父本傑明·格雷厄姆說過,要想在投資領域取得成功,必須具備兩個條件:「第一、正確思考;第二、獨立思考。」這裡要補充的是,只有獨立思考,才有可能正確思考,這一做法的結果,是形成適合自己的投資哲學。
劉軍寧新著推薦:《保守主義》(第三版)(著名學者劉軍寧闡述他所理解和可接受的保守主義,當代中國最不應忽視的政治哲學;「當代思潮叢書」代表作,關注社會思潮者及社科類學生必備經典。)
推薦閱讀:
※劉仲敬VS劉軍寧:保守主義的中國命運(下)
※危險的善舉丨劉軍寧
※劉軍寧:保守主義與自由主義
※鳳凰新聞:劉軍寧評美國總統大選結果
※保守傳統,等於保守現狀嗎?丨劉軍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