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未來惠來縣經濟發展把脈
為未來惠來縣經濟發展把脈
( 征 求 意 見 稿 )
「每個人的生活或事業,有高峰也有低潮。低潮時人們容易過度悲觀,高峰時卻往往得以忘形。」惠來縣的人們和社會正是這樣。改革開放以後,惠來人民經歷了八十年代的海上走私和香煙生意的興隆,曾曇花一現地出現過虛假繁榮,官員和民眾也得意忘形過;揭陽建市後,惠來經歷了被堪輿家稱為「惠來風水十二年(實際十七年)大退」的低迷時期,人們悲觀,治安混亂。制假香煙、制假人民幣、制販毒品、銷贓汽車窩點,無一不在惠來的報道幾乎是負面的。「惠來」這個多麼美好的名字也被肢解演變為「惠」來。這幾年,我們看著前任縣委書記接過「中國能源大縣」招牌時的洋洋得意和現任市委書記在北京與中石油簽訂議定書時的躊躇滿志;看著窮縣的縣城到處被所謂「祝賀惠來成為中國能源工業大縣」、「歡呼中石油項目落戶惠來」和「建設濱海名城」的大紅標語聯幅所淹沒;看著市縣報刊、電視台、政府門戶網站和無聊記者的鼓噪,把惠來一下子扮成「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翹楚……;看著「得意忘形」四個大字寫在市、縣官員臉上,民眾卻笑不起來。
今天,在「三電」和「中石油項目」落戶惠來之際,如何把握惠來經濟發展的歷史機遇,實現惠來經濟跨越式的發展,徹底擺脫惠來貧窮的歷史,真正把惠來建設成「濱海名城」,是擺在我們面前的歷史選擇。
我們不是經濟人,搞經濟是門外漢。我們憑著幾十年來對惠來的政治生態、社會發展和經濟走勢的觀察,特別是針對當前市、縣同床異夢的緊要關頭,試圖為未來惠來經濟發展把脈,就教於上級領導和專家。
一、準確定位,是謀求未來惠來經濟發展的根本出路。
惠來縣位於廣東省東南沿海,東連汕頭市潮陽、西接汕尾市陸豐、北鄰揭陽市普寧、南瀕南海,總面積1253平方公里,海岸線長109.5公里,海域面積7689平方公里,人口逾130萬。自明嘉靖三年(1524)置縣,486年來一直為潮汕轄區。1992年劃歸揭陽管轄。惠來縣水陸交通發達,深汕高速、惠廣高速、廈深鐵路橫貫全境,擁有通往香港的靖海、神泉良港,是一個交通發達的濱海貧困縣。
惠來地理位置獨特,背山面海,地勢北高南低,屬典型丘陵地帶。海岸線曲折多彎,岬角突出、優越,可停泊船舶的海彎達20餘處。由於海闊水深,無障礙物,適宜建造10-60萬噸級的大型碼頭,又是軍事要塞。改革開放以來,這裡至今還是未被開發的處女地;自然環境一直保護完好,是一處沒有被污染的聖潔之地。惠來人最引為自豪的是這裡產的糧、油、魚、果蔬品質優良,口感特好,名聞遐邇。
惠來歷史文化悠久,人文薈萃。潮汕明清兩朝之「文武狀元」皆出祖於斯;明代進士為潮州「自此科林遜及第為始」。惠來民風淳樸,海納百川,胸懷遠大,厚道熱情。惠來人民具有優良的革命傳統,1927年澎湃領導的農民革命,惠來是發祥地之一,「海陸惠」,「潮普惠」的農民革命史在中國革命史上添上濃濃的一筆。
共和國成立以後,惠來也和全國一樣歷盡風雨。改革開放以來,特別劃歸揭陽管轄以後,惠來的發展更多的是遭遇「人禍」為害。因為「窮」,很多良才不願到惠來為官,惠來自然成了省市安置縣委書記的「試驗地」。惠來處處受打壓,連續出現了93年的「葵潭事件」、94年的「隆江事件」、95年的「封鎖神泉、靖海港事件」。儘管如此,歷任惠來縣委書記都做足文章,政績彪炳,連續獲得「中國能源工業大縣」、「全國最大海灘高爾夫球場」、「中國荔枝之鄉」、「國家商品糧基地縣」、「全國水產品產量百強縣」、「全國海域管理示範縣」……這些徒有虛名的桂冠和光環,於惠來民眾有名無實,於官員的仕途升遷鋪平道路……。
你可以相信縣有關部門的統計數字和官員報喜的信息,但你絕不會相信惠來廣大幹部職工(包括離退休人員)的工資水平不及市區同職的1/2或1/3!
窮,惠來還是這個「窮」字,「窮到了飢不擇食」的地步。從2004年以來,許多大型企業紛紛看中了惠來這塊寶地。不管你是低污染或是高污染,還是人家不要的,通通來者不拒。一時間,一批批準備落戶惠來卻沒有惠來名字的「揭陽電廠」、「揭陽核電」、「揭陽中海油LNG」、「揭陽華潤油熱電聯產項目」紛至沓來。真是匪夷所思!
我們外行人自然看不懂。然而省政府應該懂吧!國家發改委更應該懂吧!一個僅1200平方公里的彈丸小縣,競彙集如此多的高污染企業,不應該是常態吧!
未來惠來經濟發展何去何從?取決於對惠來的定位。準確定位,才是謀求未來惠來經濟發展的根本出路,決不能「喬太守亂點鴛鴦譜」。
二、省直管縣,是決定未來惠來經濟發展的命運。
我們認為,決定一個地區、一個縣未來發展的要素是:第一是土地資源、自然資源和環境資源的產權保護;第二是科學、理性的思維;第三是科學合理的短長期規劃;第四是引進人才和培養人才;第五是發展交通通訊和市場經濟的培育。說到底,就是要貫徹科學發展觀。
經過30年來的建設,惠來的交通、通訊有了長足的進步,為未來惠來經濟建設打下了基礎,但在貫徹科學發展觀上,確實乏善可陳。
目前,阻礙未來惠來經濟發展的最大障礙是行政區域的劃分和市主導縣一級未來發展的制度。「三電」和「中石化項目」落戶惠來,給惠來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優勢,如果任由市一級政府(我們稱為違憲政府)的任所欲為,不但使惠來的相對優勢不能發揮,反而影響未來惠來經濟的充分開發。這些已經在「粵電」落戶所謂「揭陽」後就充分顯現出來:一是把原「惠來南海經濟開發區」升格為「揭陽市南海經濟開發區」,最近市委有人要把惠來的仙庵、靖海、前詹、神泉、隆江、溪西、南海等七個鎮場83公里的黃金海岸和遼闊海域從惠來的版圖中分割出來,成立所謂「揭陽市大南海經濟開發區」,自設財政、稅務等部門,把惠來轄地的利益全部刮到市裡。現在逐步把所有大型企業名稱抹去「惠來」二字,換成「揭陽」,還把數百年來《世界地圖》、《中國地圖》上標明的「靖海港」、「神泉港」統統改稱「揭陽港」,而且出現在省市報刊電視台上。二是市一級違法侵吞惠來轄地的稅利。粵電(惠來)電廠每年上繳稅利本來歸企業屬地,但揭陽市政府命東山區強行在惠來銀行私設賬戶,侵吞稅利,入了市、區小錢櫃。三是粵電(惠來)電廠每年上繳的排污費全部給市環保局侵佔,後經抗爭,縣環保局還分不到一半,也不知道這些排污費用於何方?四是賤賣惠來土地資源。新加坡商人林建偉以每畝4000元的低價從市裡領導手中購得神泉的華埔、塗田、金東洲到南海場72平方公里的土地和4000平方公里的海域。市委主要領導對惠來官員說哦:「要像保護
揭陽市政府如此大手筆塗鴉惠來,已在惠來造成嚴重惡果。「揭陽報復惠來之夢在市主要領導手上實現了」的語言在民眾中暗中流傳。這話說的是1964年的「四清」運動在揭陽試點,「惠來團」進駐揭陽後執行極左路線,殘酷鬥爭,極大地傷害了揭陽縣廣大幹部和群眾。由此,當時揭陽人提出「風水輪流轉」,惠來搞「四清」時,揭陽人要自帶飯包來惠來搞「四清」。這件事在1992年揭陽建市時,惠來歸汕頭還是歸揭陽進行過激烈交鋒,最後揭陽以無海為名,爭到惠來。昔日播下的種子,應在今日「結果」。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應引起各方足夠的重視。
基於以上情況,省應該順應當今省直管縣的大趨勢,將揭陽行政區域進行調整,把惠來從揭陽市中劃分出來,獨立由省直管,並對惠來經濟發展的方向進行定位和全面規劃,保證「三電」和「中石化項目」順利在惠來落戶,喚起全縣人民信心和決心,共建一個穩定的惠來、和諧的惠來、平安的惠來,使惠來真正成為一個「濱海名城」。
三、苦練內功,是決定未來惠來經濟發展的關鍵。
「三電」和「中石化項目」落戶惠來,未必就一定對惠來經濟發展帶來很大的好處,如果把握不好就斷言把惠來建成「濱海名城」為時尚早,更有可能把惠來當成一塊靚布,為他人作嫁衣裳。當今既然給惠來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那麼惠來縣委、縣政府一定要在省委直接領導下,把握好這個機遇,堅持科學發展觀,苦練內功,在惠來的硬體建設和軟體建設上下功夫,帶領全縣人民圓惠來強縣富民之夢。
首先,為官的要徹底轉變傳統的為官之道的觀念,從「民之父母官」向「民為衣食父母」轉變。時代畢竟不同了,隨著我國政治體制改革和民主進程的推進,老百姓已經從「子民」演變為「公民」了,公民意識越來越濃厚了,保衛家園,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的勇氣也越來越強悍了。民眾有了這種認知,他們就有了敢於站起來與官員說話的底氣了,就有了捍衛自己合法權益的勇氣。所以,官員應該順應這個時代,積極調整自己的心態,千萬別指望通過警察等強力手段或者運用教育說服的手段讓「公民」重新變成聽後的「子民」。這樣,才能防止「突發事件」的發生和避免靖海北星的悲劇重演。
其次,採取積極措施,切實保護縣域的土地資源,自然資源和環境資源。「三電」和「中石化項目」的建設,需要大量的土地資源、自然資源、環境資源,這涉及幾十萬人甚至全縣人民的根本利益。廣大人民群眾要承受土地的喪失、自然資源的破壞、自然環境的污染等核心利益之痛。有失必有得。要在全縣上下開展「大項目落戶惠來是禍是福」的討論,請專家學者在電視台反覆作權威性的分析,釐清得失,用科學喚醒民眾,不要再拾人牙慧,喋喋不休的提所謂「新惠來人」的混賬命題。比如,在保護土地資源的征地上:一、是否可以把土地折換成資本,參與企業的股份,這樣可以使失地農民與企業的發展同命運,農民就會擁護企業,珍惜企業,為企業做貢獻;二、扶持農民興辦為大型企業服務的行業,這樣既可服務企業,又可解決農民的就業;三、對失地農民子女的專門培訓,讓他們在企業就業,解決後顧之憂。
再次是對惠來縣各鎮進行整體規劃,因地制宜地發展承接大型企業衍生的產業,培育市場,發展市場經濟。
第四、是加大力度建設和完善教育、醫療衛生等公共設施建設,特別是搞好大型企業的配套設施建設,包括企業生活區的建設,發展第三產業,把這些大型企業的高層、白領和員工留住,讓他們工作在惠來,吃住在惠來,為惠來的繁榮作貢獻。同時要創造一個穩定的惠來,和諧的惠來,平安的惠來,誠信的惠來。誠招天下客,共締艷陽天。
最後,要引進和培養人才,增強未來惠來經濟發展的後勁。
(執筆:林漢城,男,惠來人,中共黨員,退休老人。)
推薦閱讀:
※單身損害經濟?找不到對象還背這麼大個鍋
※東南西北均不靠的安徽,究竟算是長三角還是中四角?
※為什麼可口可樂要花 100 萬美元尋求新的甜味劑?
※挑起鋼鐵貿易戰?美國並無勝算
※給你多少錢,你才能不刷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