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菩提樹的【修行路】

[原]說話與聽話 (文生心)這當中的差異就在於人與人相處中,如何留給對方空間,在這複雜的人際關係裡,其溝通的方式當然就涵蓋了聽話與講話,要懂得如何講話,不要一開口就傷了人,所謂「口開神氣散,舌動是非生。另一方面,一個會聽話的人,其功力尤勝於一個會講話的人,講話言多必失,但聽話再多卻不失,且獲益最多,在人群中,人與人的互動,若能仔細的去思索、觀察...閱72轉6評0公眾公開15-11-01 03:07考驗 (文生心)有位農夫,年年為了農作物的收成而早出晚歸的努力耕種,雖能自給自足,讓全家大小有個溫暖的家庭,但農夫每每為了農作物受風雨襲擊,病蟲害之侵蝕而擔心操勞,有一天,農夫來到了一座教堂,向上帝禱告,祈求上帝幫忙,不要有風雨,不要有病蟲害,好讓農作物能平平安安的長大結穗,讓收成更好些。到了收成的時刻,奇怪的事發生了,農夫的麥穗裡...閱7轉1評0公眾公開15-09-19 02:52[原]放下 (文生心)放下 (文生心)言不真誠,心為形役。放下心中慾望的重擔,舉目忘著青天,接近自己,好好傾聽自己的「聲音」,看看自己的「面貌」,觀照自己的內心世界,世界上再也沒有像「安靜」那樣的舒坦與自在,可以那樣親切的與自己的心對話,直接觸摸著我們的心,頓覺浩瀚宇宙可任遨遊。修行在於攝心,能攝心是參禪的本旨,不是打坐不好,而是不要僵化於外...閱18轉2評0公眾公開15-09-13 02:56[原]選擇的人生 (文生心)選擇的人生 (文生心)世事十之八九不盡人意。人,常受困於八九.如揮之不去的陰影;靜靜的思索。煩惱、憂愁。從何而來。是外在的八九.亦或是自己內在燃起?當有一天。我們雙手提著重物。八九不盡人意也讓我們心累了。讓心也得以解脫;執著的人生。人生的過程。本是由己心來。既知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自然過著輕鬆自在的人生。閱12轉0評0公眾公開15-09-01 01:57[原]空有 (文生心)空有 (文生心)空裡成有,有中空去;世間事本如此。來來去去。任誰也難控制。看不開。一心只想控制它。世間怎麼會有空。大千世界裡有小千世界。小千世界裡有......世界有著形形色色的萬物。萬物隨著因緣而散滅。空,是因緣的聚散所成。有,亦是因緣所生。因緣因生滅之故。這是世間中存在的有。這都是隨著因緣而生、滅。萬物皆如此。閱13轉2評0公眾公開15-08-23 02:33[原]轉彎 (文生心)轉彎 (文生心)生活中總有許多的限制。有正面的。有負面的;限制使我們習以為常。就是容易被習慣限制。工作成了一種習慣。失去了換角度思考的能力。限制了許多人生的可能。甘願屈就於習慣的限制?打破習慣限制的智慧、勇氣。人生中的挫折、阻礙。衝突、怨怒。換個角度。人生中應學會轉彎。不要侷限於習慣。在那挫折、無助、衝突中。閱11轉2評0公眾公開15-08-02 02:04[原]循正道而競爭 (文生心)循正道而競爭 (文生心)人生本是競爭的場所,從小到老,每個階段都有競爭,一連串不停的競爭,而在這場競爭的歷程中,人都有求勝心,誰都不希望嚐到失敗的感覺,求勝心是激勵一個人自立自強,奮發向上的根本動力,沒有它,缺乏了上進的激素,便難以更上一層樓。但是,求勝並非只涉及個人一己之事,由於每個人的求勝,必然帶來相互的競爭,所以說...閱8轉1評0公眾公開15-07-27 02:35覺醒 (文生心)人,永遠生活在希望之中,也因有此希望才能激起上進的動力,追求真正的幸福,然而要達成真正幸福,則需有正確的信念,有了正信,生活才有根,對人生終究才有希望,否則,希望是空談,如浮萍四散飄泊。但信念有高低層次的差異,高層次信念,可提昇與增長精神生活,充滿光明和希望;閱5轉0評0公眾公開15-06-14 02:52仙境 (文生心)仙境 (文生心)就用一般成語來表達神仙的意境。更能了解什麽是仙境:一個地方。不耍心機、互相照顧關懷。我們就叫做「恍若仙境」。至善唯美、這就是神仙。而這樣的地方就是仙境。那仙境在哪裡?天堂遙不遙遠?天堂不是時間。天堂也不是空間。而是至善。多一點關懷、禮讓。這就是天堂。才想上天堂。把天堂帶進人世間。讓大家如居仙境。閱14轉3評1公眾公開15-05-29 02:21[原]錢 (文生心)錢 (文生心)錢!錢有四隻腳。人只有二隻腳。天天窮追卻不足。沒錢樣樣難。錢多也是一種苦惱。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錢,確實至尊至貴。錢,真的是如此好用?錢跟水一樣。錢能使人飛黃騰達。也會使人身敗名裂。它都是一種工具。就如每個人的一張嘴。再如人的一雙手。助人、扶人的是它。打人、推人的也是它。世界上一切工具。有錢。閱12轉0評0公眾公開15-05-25 01:40[原]母親 (文生心)母親 (文生心)母親就是觀世音菩薩。無私無我。守護家中的每一份子。從出生到長大。如果沒有母親的。雙手牽引。愛的滋潤。怎能度過那風雨的歲月。「父母恩重難報經」之中云:左肩擔父,右肩擔母。遶須彌山。猶不能報父母深恩。父母的恩情 山高海深。世俗禮物不足為報。遵行聖者菩薩的步程。用母親節的感恩心。(願 全天下的母親 平安 健康 快樂)閱51轉5評0公眾公開15-05-07 02:33精進修行路在深山中,在海邊裡,我們不難發現堅硬的石頭怎麽也會千瘡百孔,其理很簡單,這就是「恆心」的力量,小小的水滴,只要不斷的滴在石頭上,時間久而久之,石頭也會穿出孔來,這正是修行途中的「精進」含意,精進的意思是持久地不斷照顧身、口、意三種行為,如果不能持之以恆的去照顧,就會出現懈怠、放逸,如此的結果任何事情都無法完成。閱6轉2評0公眾公開15-03-22 02:12[原]娑婆堪忍 (文生心)娑婆堪忍 (文生心)塵間有二種苦。一是得不到之苦。一是鍾情之苦;人生要有智慧來面對。方能免受苦纏身;當你付諸努力後。就把一切當作一場賭。這是智慧、亦是解脫。真是人間至苦。把它從心屋裡掃除。這是智慧、亦是勇氣。多少性情中人。這不是智慧的人生;路不轉?人轉。人不轉,心轉;用智慧來生活、來過人生。唯有心轉才能走出苦境。心轉。閱12轉1評0公眾公開15-03-07 04:07轉念人生,就是人的生命與生活的相加,也就是人的生存,人的生活與生命是生存在人與人之關係的環境中,也因此,人生應該說是人間。人,為了活命,為了養家活口而勞碌視為這是人生,但這就太淺見了,因為其他動物仍然也是為了活命,也有牠們的眷屬,所以人生不能從這方面來看待,人生有異於其它動物的人與人相處的責任,各盡本份、各盡其所能、所知...閱3轉0評0公眾公開15-03-03 03:24八風吹不動佛印禪師,是一位宋朝的得道高僧,居金山寺,精通禪理,與當時的大文豪『蘇東坡』非常友好,因為『東坡』的悟性頗高,瀟洒自如,除文學超然之外,亦精於禪理,佛印非常器重東坡,東坡亦非常欽佩佛印,一僧一俗,可謂水乳交融,相當要好的道友。蘇東坡自從差人去後,沾沾自喜,以為佛印必然也有詩偈誇他一番,終於等到差卒回來了,東坡忙問:「...閱11轉1評0公眾公開15-03-02 03:26福與慧從前,有一個羅漢出外乞食,連續一天一夜沒有得到食物,只有餓著肚子,拖著疲憊的身軀回來,路途中經過象廄,看見國王心愛的白象,滿身正披著珍貴的瓔珞,悠閒的耍著,便感嘆的說:「唉!不久,象師把此事告訴了國王,國王便派員請這位羅漢來問道:「你到底唸了什麽咒?我專修智慧,不修福德,所以今生成了羅漢,但是福薄,常常餓著肚子過日子...閱11轉0評0公眾公開15-02-28 01:58宮殿與陋室宮殿與陋室。一個人遭受困頓的時候,正是造成宮殿或陋室的分歧路口,能堅忍,掌握自己,都是宮殿的建造者;」能忍耐逆境,雖當時苦不堪言,但等到事過境遷的時候,樂趣卻是無窮的,因為這種喜悅是戰勝逆境的喜悅,是自己具足耐力與毅力所嚐到的甜美果實,所以是無窮的樂趣與燦爛的人生。「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天無絕人之路,全看自己的...閱7轉0評0公眾公開15-02-27 04:29用(心)算命─談修行他沒有聘請地理風水師看方位,但他都能位處好地理風水,真是叫人羨慕,嘆上天只眷顧他。用「心」來面對,這正是扭轉命運的契機,是改變命運的方法,它讓我們了解生命的本質,人生的目標就不會偏離,我們的一言一行,乃至每個念頭都是因緣,每個善念是一顆善的種子,種下善的種子,努力的耕耘,終有一天會開花結果,所以,修行的目的,是要培養...閱23轉0評0公眾公開15-02-24 02:31快樂與幸福快樂與幸福。快樂的生活與幸福的人生是真我的價值,而生意大小和收入高低只是一種替代價值,是一種物質化的衡量工具,然而,人,往往不知什麽是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所以容易失去方向,而把快樂和幸福的期待心態建立在物質基礎上,物質可帶給人的只是短暫的滿足,不能根本解決內心對快樂與幸福的需求反而成了物質的奴役了。放下我們的框框與面...閱4轉0評0公眾公開15-02-18 01:22[原]出離苦境 (文生心)出離苦境 (文生心)可以輕鬆自在。也可以憂凄纏繞。為了開在深山岩石上。那一株潔白如玉的蘭花。執著讓我不肯放去。執著的心前去尋路探訪。還是執著只為想摘得那株蘭花。坐在岩石上。蘭花仍是在岩石縫中綻放。是我要摘取蘭花或。是蘭花摘取了我。我不再為那株蘭花。當我的心全部開啟。一縷幽幽的蘭花香輕輕飄蕩。頓覺沒有那株蘭花的渴望。閱5轉0評0公眾公開15-02-14 01:26歲月與生命歲月與生命。每個人都曾歡欣的由人生的起站出發,但是,總有一天,也都將默默的在歲月巨輪推動下走到人生的終點。生命,如果是一團火燄,我們嚮往它亮麗而燦爛的光芒,也許,僅是剎那的生命,但,人生的珍貴,豈能以歲月的長短來衡量呢?誰知道,也許只在三寸之處,因此,花費心思於無法探知的生命問號中,不如好好珍惜當下,耕耘生命中的內涵...閱6轉0評0公眾公開15-02-13 01:21人生空有人生空有。世間一切事物存在著各種表現形式,而人們常常看到事物的一面,而忽略了其他方面,只看到事物的表面,而看不到事物的裡層內在,就如同我們熟悉的故事:盲人摸象,這個故事很具體的詮釋了我們以片面來代替整體的過程。幾個盲人想通過自己的觸摸來認識大象,由於大象太高大,盲人不能親眼綜觀全貌,致使幾個盲人發生了爭吵,都認為自己...閱4轉0評0公眾公開15-02-09 01:44放下如果我們心裡留下的事情愈多,困擾就會愈多,自然人生就會處在煩惱、痛苦之境地,被留在心裡的事牢牢的困住。人,會將過去的事留下記憶,這是很自然的,但,記憶本身並沒有問題,是因為回憶所引起的情緒才是真正的問題,像是悔恨、傲慢以及不甘心等等,這些最好不要留下,不要去回憶。對過去的事要放下,不去憶起,那是否意味著對過去的人、事...閱6轉0評0公眾公開15-02-02 02:19生死與命生死與命。」這些古德聖者都認為生死被操縱在未可知的命運中,由於未可知,所以孔子說:「未知生,焉知死」,所謂未知生應該就是未知命,未知命,談死何用?」但是不可知的命又怎麽去知呢?孟子曰:「夭壽不貳,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知命者不立乎岩牆之下。盡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立命實是在於死生一貫,直道而生,...閱6轉0評0公眾公開15-02-01 01:10是誰的錯物質的追求遠超出所需,整天的忙碌、應酬,都有同樣的原由,那就是要改善生活、追求享受。曾有位年輕的孩子,如此的吶喊說:「你們都說我是個壞孩子,問題學生,不良少年,但是你們可記得,我也曾經是個乖孩子,品學兼優的好學生,曾幾何時,我已變成如此的被貼上壞、問題、不良等字眼的惡少,是誰讓我如此的改變?媽說要跟著時代走,才不會落...閱9轉1評0公眾公開15-01-30 01:49看開與放下得失,是那樣的無常,但是,我們參不透,所以常在得失之間起煩惱,生怨懟。我們是因為智慧不足,所以知見顛倒,所以煩惱不已;得失之間,我們都應懂得放下,唯有看得開,放得下,才能走在海闊天空的道路上,我們的煩惱、我們的怨懟,都是來自於不能放下,凡事緊握不放,自然就自惹煩惱上心頭,所以,我們要好好來一起學習,讓智慧增長,了透世...閱6轉0評0公眾公開15-01-29 01:35修行所以修道,本著是恆心與毅力。以上這種佛經中的譬喻,無非是覺者洞知眾生修行的迷失,而藉此譬喻來喚醒眾生往正念、正信的路上修行,是修道者應有的心態與行為,不管是修任何法門,沒有捷徑,只有能保有前述這四種精進的態度,才能引發出善根,增長智慧,終可悟道。」修行學道,不能有懈怠心,必須能持之以精進心,無論在行、住、坐、卧之中或...閱3轉0評0公眾公開15-01-28 02:29經文中的孝經文中的孝。在地藏菩薩本願經的閻浮眾生業感品第四中云:地藏菩薩在娑婆世界的閻浮提中,現出百千萬億的方便,隨機化身而來教化救渡眾生,其中一句經文如是說:「要順孝父母,否則必受天誅地滅水火天災的報應。各宗各教論述,以孝為始,是因,若無父母之賜,那有人身之得,人身之得,若無父母無怨無悔的照顧撫育,哪有今日的己身,這生來自於...閱17轉1評0公眾公開15-01-26 01:35浩瀚母愛母親的心,幾人能知,母親的愛,幾人能懂,我們找不到一種讚詞或一首詩歌,可把母親的愛全然顯揚,因為,母親的崇高偉大,永恆佔著歷史的篇章。身為一位母親,從她初婚開始,便有迎接孩子的準備,從她懷孕開始,便有對孩子前途的安排,從孩子出生,便把歡樂交予孩子,把憂傷留給自己,這種慷慨的犧牲,只有母親才能做到。在母親的心中,自己的...閱5轉0評0公眾公開15-01-25 01:30智慧來自於生活智慧來自於生活。祖先就用諺語來告訴我們:「做草笠,就不怕日曝;祖先的諺語雖是一些普通的生活常識,但都是祖先的生活智慧,從諺語中讓我們能知任何人,任何生命,都有它本身應盡的本份,這正如祖先所言:「做人必磨,做牛須拖。磨鍊中累積智慧,在智慧中展現出人生的光明面,每個人都具有應盡的本份,應盡的使命,上天賜予每個人的生命,自...閱23轉1評0公眾公開15-01-24 01:50孝道孝道。好勇鬥狠,以危父母,不顧父母之養,五不孝也。喪則致其哀:父母之喪,以簡單隆重為宜,若子女心存孝道,哀思之心自然流露,不作排場、充面子以表莊嚴,所以子游曰:「喪致乎哀面止。孝道,除了對長者要尊敬,對父母要誠心照顧,擴而大之將這份孝心轉化成愛心,對周圍的人,對自己的子女都能以愛心以對,只要我們都能行孝,付愛心,必能...閱26轉4評0公眾公開15-01-22 02:35知足常樂常聞的一句平凡話,但我們都不能深切的去體悟,所以我們的一生始終在追求快樂而快樂卻越離越遠,是因我們不能知足。」不義之財雖能貪取而得之,但人生之路也相對在縮小變短了,相對的,能以義面對人生,雖無貪取,但財亦豐收的,這個財是快樂的,是寬廣的人生路。所以在人生的大道上,經常懂得重視自己身旁所擁有的,不要為失去的婉惜感嘆,也...閱6轉0評0公眾公開15-01-21 02:27善惡抉擇相傳,青浦縣的城隍爺是水政專家,當年因築堤御水,因公殉職的周太僕,牠為官時在航運界是出了名的清廉公正不阿的官吏,很得縣民愛戴,因此,既然縣令在城隍爺面前發了重誓,大家也就無異議同意縣令的提議加價,結果,這些增加出來的收費,並沒有真正用在造福百姓身上,全部落入縣令與部屬的口袋裡。閱9轉0評0公眾公開15-01-20 02:02自殺─無知的抉擇自殺─無知的抉擇。我們不妨來思考一下,如果是真的死後就什麽都了的話,那人生的意義實在就沒什麽好探討的,就如同一個人滿腔熱血,為了國家,為了人類的幸福而奉獻心力,甚至於犧牲生命,生前,也許博得眾人的讚美,最後,固然也「留取丹心照汗青」,為後人所敬崇,可是,死後,既化為一堆白骨,自己毫無所知,那麽,雖能留芳百世,供人謳歌...閱16轉2評0公眾公開15-01-18 01:34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當然,一些長者、先進,可以傳授如何獲得慧的方法,但慧的本身仍然是無法傳授的,也就是說可以傳授方法,但須由自己身心內在的體驗。「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修慧就如同飲水,唯有自己才能感受、體驗到水本身的溫度,說出來,只是一種形容,並無法把水本身的甘純美味完全表達出來,我們常說:「個人修,個人得,自己吃飯...閱10轉0評0公眾公開15-01-17 01:46永遠的主角永遠的主角。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主人,都是人生中的主角,一路上有歡笑、有悲痛,也唯有如此才能點綴出多采多姿的人生,主角本來就要付出更多的心血,更要有天將降大任的體認,這是動心忍性,增益所不能的磨練,這樣才能在人生的舞台上演出精彩,成為舞台上的靈魂。我們都是永遠的主角,要有耐心、毅力,不要讓挫折來折損自己,失去主角成功的機...閱3轉0評0公眾公開15-01-12 01:29年青就是本錢年青人會因青澀的生命體驗,滿懷著憧憬,對外在的一切總是那麽的好奇,因此行止稍欠周延,但是,年青人也並不一定行事鹵莽,少不更事,相反的,青春也是洋溢智慧的階段。但自信不等於自傲,自信是把自己往上提昇的動力,也正是年青人的本錢與人生歷鍊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因此,年青人不要認為年少做錯事是理所當然,相反的,年青和人生的每一個...閱7轉0評0公眾公開15-01-10 01:45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除了在宗教中以此為告誡信眾要行善不可為惡的律則之外,在科學的領域中其實也證明此一因果論說,「相對論」其實就是因果說,只是名詞上的差別,意涵是相同的。今天,我們就來從歷史的角度,從歷代皇朝的演變來看因果循環,更可証明我們確實離不開因果輪轉的牽繫。當年,趙匡胤當了皇帝,不算壞,也很純厚,所以冥冥中也給他留了一個後代,根據...閱6轉0評0公眾公開15-01-08 02:55嫉妒」一個沒有智慧或端正的人品的人,則一切得,往往變成慘重的失,如貪得無厭的人,往往慾望很高,因而就成為慾望的奴隸而沉溺其中,我們常可聽或視見社會中,財富多了之後,生活變得糜爛不知節制,養成奢侈的惡習,不只是讓身體健康往下坡走更惹來諸多煩惱,像這樣的結果,表面上雖是成功的,但實質上是失敗的,那又有何值得你去嫉妒的呢!成功...閱5轉0評0公眾公開15-01-04 01:24重建人生價值宗教的信仰,無非是在憂苦中找到了向上提昇的道路,當年,佛陀因深刻體悟苦的真相,而成功地重新建構人生價值與意義,雖貴為太子,能享人生之榮華富貴,由於認識到「人生是苦」的事實真相,所以毅然捨棄王位,立志為追尋離苦之道而出家修行,走上了一條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佛陀也是由平凡人而証覺,所以,如何善用憂苦的啟示,而重新建立自己...閱10轉0評0公眾公開15-01-03 01:16身口意身口意。常言:口是最難修,因為心有三惡,口卻是四惡,即綺語、惡口、兩舌、妄語,說話要得當可非易事,偈雲「面上無嗔是供養,口裡無嗔出妙香」所以修道者須修口德,多念佛、聖號,少搬弄是非。修仁恕心,就是要常持慈悲心、慚愧心、平等心,不可有計較心、嫉妒心、差別心,這就是修心、修意之法,看似簡單,但要圓滿就須有恆心與毅力方可成。閱13轉0評0公眾公開15-01-02 01:26珍惜生命珍惜生命。生命是沉?人生於世,只是匆匆數十寒暑,你我都應謹慎地珍惜,好好把握有限的生命,充實自己,莫以有限且易摧之身,日逐無涯不測之事,倘若一息不來,一命告終,雖然榮居極品,祿享千鍾,家藏無價之珠,室有傾城之美,悉皆拋下,如何的不捨,也無法帶走任何一物。」歲月不能常住,剎那生滅,遷變無常,所以,人生要懂得珍惜這有限的...閱5轉0評0公眾公開15-01-01 02:04信心信心。在今天這個時代,被物質文明所迷惑,大多數人忽略了精神作用的重要,不知培養和提昇為人不可少的信心,今天每個人走過一生當中,時常都在做重要的抉擇,而最重要的是要先建立起自己的信心,肯定信心的力量,進而增益生命的內容。信心是行動的發條,是生命價值的動力,人的生活雖然需要有形物質來維持,但使人生命展現出光輝,則是屬於無...閱3轉0評0公眾公開14-12-30 01:19布施布施。如果說只有有錢財才能做布施,那麽窮人家不就沒有翻身之日了,這就又與佛法有所出入,所以說,布施並非只有錢財才能做,不是嗎?凡事心存誠懇,而不虛情假真。凡事心存恭敬,而不藐視他人。凡事心存謙讓,而不貢高我慢。凡事心存和樂,而不厭煩暴躁。凡事心存慈愍,而不幸災樂禍。凡事心存法喜,而不貪戀物慾。凡事心存寬恕,而不記恨他...閱3轉0評0公眾公開14-12-29 01:54學道──精進」意思所示,只要懈怠的人,就會墮落,終而離道生煩惱,如何破此懈怠而離煩惱呢?所謂墮落,就是從善法而墮落至不善法,換言之是離道而行,譬如本來抱著一顆虔誠的心進入道場聞法修道,經過一段時間之後,慢慢的生出懈怠心,導致退志離道,不但沒把心安定下來,反而變得非常雜亂,情緒波動無常,意志力消沉,這就是墮落,所以在學道過程中,只...閱6轉0評0公眾公開14-12-24 03:44至愛無疆諾貝爾獎得主德蕾莎修女,並不是印度人,卻毫不保留的在印度解除印度人的疾病、死亡和痛苦。易言之,人格的崇高和愛的範圍成正比,在「列子」一書之中,曾有一則故事:有一個楚國人掉了一把弓箭,楚王知道了,就說:「楚國人掉了箭,楚國人撿了去,都一樣。」孔子聽了,說:「人遺失了弓箭,人撿去了,都一樣,何必只強調楚國呢?」楚王胸懷楚...閱8轉0評0公眾公開14-12-21 02:34聰明莫把聰明使,來日陰晴未可知戰國時代,在平原君門下有食客三千多人,趙,孝成王時,秦國派兵攻打趙國,平原君奉命往楚國求救,於是召集門下食客,欲選二十個文武兼備的人同行,然而,選來選去,就只選出十九人,尚缺一人。到了楚國,平原君與楚王談合縱之利,自早晨到午後,仍然不能有所決定。此時,(毛遂)乃按劍劫楚王,說以利害,楚王遂許派兵救趙,解除邯鄲之圍。平原...閱12轉1評1公眾公開14-12-20 02:23悲觀、樂觀、實觀悲觀、樂觀、實觀。有人說:「宗教信仰,使人變的消極、悲觀,因為總是強調人生是苦。其實宗教信仰既不是消極的悲觀主義者,也不是天真的樂觀主義者,而是實觀主義者。也因此,宗教教義中不斷的告誡我們,人生是苦,讓我們從信仰中去領悟如何離苦得樂,這就是一種「反向思考」,是這種智慧,才不會讓我們陷入失望、絕望的痛苦,你說宗教信仰不...閱6轉0評0公眾公開14-12-18 03:00如如不動在「顯宗記」中就提到「如如不動,動用無窮」,當中所謂的「如如不動」是告訴我們「不動」就是心離了分別和期望,當分別、期望不見了,自然能呈現我們本來的覺性,這就是「如如不動」,如同我們在打坐時,一心期待心不動的安定感,但當生起這種期待時,心就愈會生起著急波動,有了波動反而無法讓心平靜下來。因為自己的心生了波動,這時環境亦...閱11轉0評0公眾公開14-12-17 01:45學佛修行學佛修行。世人皆如,一切如同,同具清淨性,猶如青天,照耀於人間塵宇,然,招惹塵埃,致使昏昧不明,沉淪不覺,般若正智已塵封,修行無非是要去除這層塵土,使其本性復明,如此之思,欲使心靈澄清,莫若自覺,因自覺而見本性,這就正如指月錄上說:「一切眾生,無不具有覺性,靈明空寂,與佛何異。「若要覓佛,直須見性,佛是自在人,無事自...閱4轉0評0公眾公開14-12-16 01:59
推薦閱讀:

夢參老和尚:想修行必須先清凈你的心
如果你看到一條狗在吃自己拉的屎,你會作何想法來使自己的心情舒暢?
星雲大師:我的願力是我的 | 佛學修行
79.佛教世人修行何以學道者多,而得道者少?

TAG:修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