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和孩子聊天,留學家庭家長的必備技能 新航道家庭教育研究院2016-03-24
劉瑩,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碩士(家庭教育方向),資深心理諮詢師。近年來專註於家庭教育、親子心理與女性個人成長研究與諮詢。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鳳凰衛視、搜狐等多家媒體教育和心理訪談類節目特邀嘉賓,翻譯出版多部家庭教育和兒童心理專著,包括《童年的秘密》(瑪麗亞·蒙台梭利著)、《斯波克父母經》(本傑明·斯波克著)等 。親子溝通是關係到所有家庭親子關係質量和家庭教育質量的一個重要能力,和孩子對話、交流不僅是留學生家長的必備技能,應該是我們所有家長的基本功。對於有留學意向的家庭來說,親子溝通習慣的培養就更加重要,因為地理距離遙遠,如果心理距離再疏遠了,親子之間就很難心意相通,很難給孩子精神和情感上的支持。如何與留學的孩子保持良好有效的溝通案例1去年孩子去美國讀大學,走之前我要求他每天和我們進行一次視頻通話,讓我們知悉他在國外的生活。但孩子去了後就極少跟我們聯繫,偶爾通了視頻,孩子也是一副不走心的樣子,我們只有暗暗著急他在國外過得怎麼樣,我想問問怎麼可以讓孩子跟我們聯繫、交流呀?劉瑩老師解讀:放手不放心,天天邀視頻,兒女不堪擾,父母空著急。父母希望了解孩子國外生活的心情完全可以理解,理想與現實差距很大,父母的要求是天天視頻,而孩子出去之後就極少聯繫,聯繫也心不在焉,父母難免焦慮。不知道這個家庭中,親子之間的溝通質量在孩子出國之前是什麼樣的。看上去父母逼得越緊,孩子逃得越遠,所以現在能做的就是先不要再逼迫,反思一下孩子為什麼不願意和父母聯繫,是怕父母擔心,還是覺得跟父母無話可說,缺少共同語言,還是親子之前不愉快的交流體驗讓他們不願意和父母交流。這裡可以和大家分享的體驗是:當孩子什麼都可以和父母說,不會擔心被批評、指責、懷疑,而是更多可以得到安慰、鼓勵和信任的時候,孩子才會願意和父母交流。我還是想強調信任的力量,相信孩子有能力管理好自己,這應該是支持孩子出國留學的一個前提。父母關心牽掛孩子是人之常情,只要孩子學習生活一切正常,人際關係也沒有問題,只是親子之間沒有建立起經常聊天交流的習慣,這時就需要彼此體諒,父母盡量少打擾孩子,孩子也盡量通過各種方式傳遞信息,讓父母放心就好了。國外大學一般都會有學生個人信息平台,也有供家長查詢的帳戶,開放許可權在學生本人。家長可以徵詢孩子意見,開放部分許可權給自己。對於大學生、研究生階段的子女其實已經是成年人了,從我自己的體會來看,在孩子剛剛入學的時候,聯繫頻繁一些是合情合理的,等學習生活走上正軌了,就沒有必要天天早請示晚彙報的了。要給他們獨立面對和處理問題的信任,只要做好他們的堅強後盾,在他們有困難,需要父母關心幫助的時候,願意向父母求助和父母交流,隨時可以聯繫到父母,那就很好了,無須事無具細都過問。當然一些重要事情家長還是應該有知情權,比如計劃外大額開銷、外出旅行、重大學業決策、身心健康狀況等等。如何避免各種誘惑、攀比心理,有計劃有節制地管錢,該花的花,該省的省,這也是個對孩子非常有考驗的問題,需要對孩子有一定的引導和約束,過多的金錢+缺乏溝通有可能給孩子留學生活帶來其他風險。孩子出國後可能「報喜不報憂」,家長應該怎麼辦?案例2孩子去美國讀書,讀到大三時,突然被遣返回國,是因為考試作弊的問題。孩子回來後,我們了解到美國大學考試要過關,平時需要讀很多英文書,課堂上還得發表觀點。讀那麼多的英文書還要進行提煉,對兒子是件很困難的事情。我們奇怪的是,為什麼孩子不在大一時就告知我們實情,讓我們可以採取一些措施呢?劉瑩老師解讀:學業困境不溝通,背後必定有隱情。事已至此當反思,知錯能改再啟程。這個案例中家長問為什麼孩子不在大一時就告知我們實情,不了解具體原因,至少看出家長自己對國外大學學習的難度缺乏了解,對孩子的能力估計不足,有的孩子學業欠佳是因為基礎薄弱,有的孩子可能會是各種適應不良方面的原因影響他的學習動力、心理狀態,導致學業失敗。沒有良好親子溝通基礎的孩子就會迴避問題,不敢和父母講,直到鑄成大錯。孩子報喜不報憂,一方面有可能是孩子比較「懂事」,不願意讓父母擔心,另一方面也有可能孩子擔心和父母說了不僅幫不上忙,還有可能添亂,讓自己更難受。所以就選擇了乾脆不說。為什麼呢?當孩子不用擔心在父母這裡報憂不僅於事無補而且還雪上加霜的話,孩子當然是希望從與父母的交流中得到安慰和力量的。所以,父母在孩子「報憂」時,應努力做到鎮定自若,坦然面對,理解接納孩子可能的負面情緒,不被孩子的負面情緒所傳染,冷靜引導孩子分析問題或形勢利弊,幫助孩子看到更多的解決問題的辦法,充分肯定孩子的努力和進步,鼓勵孩子的信心、耐心,相信孩子最終有能力解決問題,孩子就會有更多力量去面對困難挫折。孩子喜歡跟您分享他/她的很多事情嗎其實不管孩子將來留學不留學,這個工作其實是要從小做起的。從孩子學會說話開始一直到小學階段,是建立和培養良好的親子溝通模式和習慣的最好時機,進入青春期之後再培養就比較晚了,難度會大得多,因為青春期的孩子是最不愛聽父母說話的時候。一般來說孩子在學前階段和小學低年級,無論男孩女孩還是比較願意和父母嘰嘰喳喳說個不停的,說話多少因孩子的個性而異,也因家庭氣氛和父母的回應方式而異,所以這是一個打好親子溝通基礎的最重要的階段。父母一定要重視起來,別以為孩子還什麼都不懂,就不願意聽孩子說話,剝奪孩子說話的權利。以「小孩子不懂別瞎說」「大人說話小孩不許插嘴」「你懂個P」之類的粗暴態度來對待孩子與父母交流的願望。如果你在孩子早年的記憶里留下與父母聊天是一件可怕或者無趣的事情這樣的印象,那就要小心了,進入青春期後的孩子恐怕就更不願意和你說話,對你封閉心門了。跟孩子說什麼、怎麼說,才讓聊天更走心話題終結者(我對你錯)、懲口舌之快(情緒化表達)、習慣性說教(正確的廢話)等這類父母都是不會聊天的,孩子都會敬而遠之。那麼跟孩子說什麼、怎麼說,才讓聊天跟走心呢?我想到一句話:父母是什麼人比父母說什麼更重要。有了真誠、平等、尊重、信任的前提,親子交流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良好方法一定是正確觀念的體現。我看到有人總結了四句親子交流中非常有力量的話,和大家分享:最讓孩子有安全感的話:「不管發生什麼,爸爸媽媽都會和你在一起。我們永遠愛你!」最讓孩子產生自我認同的話:「你是獨一無二的,走你的路,做你自己!」最讓孩子感到父母尊重的話:「也許你是對的。」最讓孩子增長信心的話:「我相信你行。」這四句話看似簡單,其實,在這四句話背後是對孩子高度的尊重和信任。家長心裡要真的這樣認為,說出來孩子才會相信。家長自己都不相信的話說出來孩子也不會相信。舉報分享到本文相關推薦家長咋教育青春期孩子一位家長這樣教育孩子家長和青春期孩子溝通技巧家長如何配合老師教育孩子孩子寫作業時家長要怎麼做三年級孩子家長如何教家長對孩子的評價和期望孩子上初三家長如何做家長最傷孩子的六句話聰明家長這樣跟孩子聊...家長如何陪孩子學習家長教育孩子正確方法我來說兩句(0人參與)
推薦閱讀:
※怎麼主動和別人長時間的說話?
※和一個愛撤回的人聊天是怎樣的體驗?
※←_←這個斜眼看的文字表情表什麼含義?
※能和你聊天到半夜的人,是不是喜歡你?
※天天找你聊天,內容不曖昧,就是分享生活瑣事,他是喜歡你么?
TAG:教育 | 家庭教育 | 孩子 | 留學 | 家庭 | 技能 | 聊天 | 道家 | 新航道 | 研究院 | 研究 | 2016 | 學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