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元十大珍」之光緒元寶當三十|珍品賞析
07-06
目前已知,四川當三十銅元「水龍」和「飛龍版」各有紅銅和黃銅兩種材質,均極稀貴。其中,紅銅「水龍」與「飛龍」各見四枚,黃銅「水龍」和「飛龍」版各見二枚存世。據悉,中國國家博物館有四枚全套收藏,系羅伯昭捐贈,上海博物館藏所藏的這對紅銅「飛龍」和「水龍」,分別為李偉先和羅伯昭捐贈。 李偉先(1892—1972),別號宕濤,廣東中山石岐人,曾長期擔任上海永安紡織印染廠總會計師,用豐盈的祖產及自己一生的積蓄全部用於錢幣收藏。李偉先從一枚「三鳥幣」開始,踏上收藏錢幣之路,後逐步擴大範圍,亦收集銅元、古錢、紙幣等,終於成為一位錢幣收藏大家。他利用閑暇時間到處探寶尋友,並結識馬定祥先生,早在民國時代馬定祥就已是聞名滬上的錢幣大家。數次交往後,李偉先為馬定祥刻苦鑽研,知識淵博,鑒定錢幣真偽功底紮實所感動,並受聘擔任他的經紀人和錢幣顧問。李偉先為人十分低調,從不出席泉界公開活動,直到1963年他首次向上海博物館無償捐贈珍貴錢幣才為世人知曉並稱頌,自1963年李氏夫婦首次捐獻後,1964年、1965年,他們又分批向上海博物館捐獻了中國歷代金銀幣、銅元、古錢、紙幣、元寶,以及外國金銀幣、獎牌等,總數量達到萬件。羅伯昭(1899—1976),名文炯,號沐園,四川巴縣(今屬重慶)人。民國十年(1921)畢業於上海聖約翰大學,長期經營桐油。1956年公私合營後,任上海市工藝品進出口公司經理,上海市第二、三、四、五屆人民代表,黃浦區政協副主席,黃浦區副區長。羅伯昭公餘之暇,唯泉是癖,早在民國時期就開始搜集古錢幣,上世紀30年代在武漢不惜重金收藏罕見古錢珍品。泉界稱其為「巴蜀羅」,羅伯昭廣收兼蓄,所藏古錢既豐且精,蔚為大觀。早在上世紀40年代,他以大洋五千的高價,收購一枚即將流散國外的「新幣十一銖」。羅伯昭熱愛祖國文博事業,1957年將珍藏的「新幣十一銖」等全部古泉捐贈給中國歷史博物館,受到文化部褒獎。然好泉之心不輟,此後仍陸續搜集,並於1962年擷其精華捐贈上海博物館,受到上海市政府褒獎。更為動人的是羅伯昭看到古錢商手中有一枚「壯泉四十」,正是上海博物館缺品,他就不惜高價買進,無償地捐獻給上海博物館。1979年,羅伯昭子女遵照先父遺囑,將遺存的古泉分贈給上海博物館和家鄉的四川博物館。這兩枚不同版別的當三十銅元在上海博物館的重逢,已傳為近現代泉壇的佳話。 光緒末年,銀元大量流通,清政府以各省成色、兩重不一、節約經費為由,下令各省停鑄銀元。此時香港開鑄「一仙」輔幣銅元的大量使用,給清政府帶來啟發,於光緒二十六年(1900)兩廣總督李鴻章在廣東開鑄銅元。銅元的普及,頗受市場的歡迎,加之興鑄銅元盈利甚豐,清政府於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末下令沿江沿海各省開廠鼓鑄銅元。光緒三十年(1904)四川銅元局參考湖北式樣,鑄造五文、十文、二十文三種面值的銅元作為流通貨幣,並鑄造少量當三十面值的銅元,但在交付戶部審查時被否決,原因就是不符合幣制,亦沒有此類先例。所以,這批試鑄的「當三十」銅元無疑成禁止流通的試鑄樣幣,是當之無愧的錢幣大珍。關於「四川省造光緒元寶當三十」銅元鑄造時間,泉界尚無確切定論,有待於進一步探討研究。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說唐》十大好漢之死悲壯排名
※十大女星出演公主格格氣質大比拼(圖)
※酥油的十大健康益處
※十大男士香水品牌排行
※駐顏有術容顏不老的十大玉女港星(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