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格麗特·杜拉斯(1914~1996)
1914年瑪格麗特·杜拉斯生於交趾支那(現為越南南部)嘉定市。她父親是數學教師,母親是當地人小學的教師。她有兩個哥哥。 1921年她父親去世。
1924年她住在金邊、永隆、沙瀝。她母親在波雷諾(柬埔寨)買了一塊不能耕種的土地。
1939年她同羅貝爾·昂泰爾姆結婚。
1940年-1942年她同菲利普·羅克合作,在伽利瑪出版社出版《法蘭西帝國》.在書業俱樂部工作,《塔納朗一家》遭到伽里瑪出版社的拒絕。 她第一個孩子夭亡。她的小哥哥在中國抗日戰爭期間去世。同迪奧尼斯·馬斯科洛相識。
1943年她用瑪格麗特·杜拉斯的筆名發表《無恥之徒》。參加莫爾朗(即弗朗索瓦·密特朗)領導的抵抗運動的活動。
1944年R.昂泰爾姆被捕並被放逐到布亨瓦爾德,然後放逐到達豪(參見《痛苦》)。她加入法國共產黨,任維斯孔蒂街黨支部書記,成立尋人處,出版《自由人報》,刊登戰俘和被放逐者的情況材料。發表《平靜的生活》。
1945年R.昂泰爾姆回來。同R.昂泰爾姆一起成立萬國出版社。 1946年她夏天在義大利。同R.昂泰爾姆離婚。
1947年她的兒子讓·馬斯科洛出生。
1950年她發表《抵擋太平洋的堤壩》。被開除出法國共產黨。
1957年同D.馬斯科洛分居。 1958年發表《琴聲如訴》。她從1955年起反對繼續進行阿爾及利亞戰爭,後又反對戴高樂政權。為各種周刊和雜誌撰稿。
1959年為阿蘭·雷內寫《廣島之戀》電影劇本。
1960年當選為美第奇獎評委,但於幾年後辭職。「如果存在一個否定的評委會,我就參加。」
1961年她為亨利·科爾皮的影片寫《長別離》,這個電影劇本是同1963年美第奇文學獎獲得者熱拉爾·雅爾洛合作的結果。
1968年她參加了五月風暴的那些事件。在《綠眼睛》中可讀到關於大學生和作家行動委員會誕生的政論文,該文被委員會否定,委員會也在不久後解散。
1975年,《印度之歌》在戛納電影節期間獲法國藝術片影院及實驗電影院協會獎。
1976年,《整天在樹木之中》獲讓·科克托獎。
1982年在納伊的美國醫院進行戒毒治療。 1984年《情人》獲龔古爾獎。
1985年發表《痛苦》。 7月 17日在《解放報》上發表一篇文章,瑪格麗特·杜拉斯在「魏爾曼案件」中所持的立場引起一部分讀者的敵對情緒和好幾位女權主義者的論戰。
1986年《情人》獲里茨一巴黎一海明威獎,是「當年用英語發表的最佳小說」。
1988年-1989年嚴重昏迷。住院。 1990年R.昂泰爾姆去世。 1991年發表《華北情人》。
1996年,瑪格麗特·杜拉斯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