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生活|怎樣泡好一壺茶?
茶道之講究,上到沐浴焚香、靜心虔誠,下到水茶壺碗、品種優劣,萬不敢有一絲馬虎懈怠。每個人對茶的認知不同,因此對待茶道的態度也有差異,這個無法量化;但茶葉品種、泡茶之水、盛茶器具卻是無數茶人們瀝盡心血總結出來的經驗,有跡可循。
要如何泡好一壺茶?俗話講:水為茶之母,器為茶之父。
在茶與水的結合中,水的作用極其重要,不僅僅是因為水是茶色香味的載體,而且茶中各種物質的體現,愉悅與回味,都是通過水來實現。品茶時,茶湯在整個口腔內滾動,綜合舌、口腔內皮膚的觸覺、溫、涼、痛感以及嗅覺的感受,品茶人方能體驗杯中物的每一種滋味。
泡好茶的首要是要有好的水,古人曾說:「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水之中要數泉水泡茶尤為合適。泉水經過山岩的多層過濾,清潔,無雜質。同時它是軟水,鈣和鎂離子含量少,否則茶香低沉,湯色灰暗,茶湯苦澀。另外泉源有流,不是靜止不動的,它有一種甜美而清冽的口感。
有了好水,自然也要有好的茶具。泡茶一般使用蓋碗或壺。
蓋碗,從外表看來上有蓋、下有托,中有碗。而其中蓋為天、托為地、碗為人,暗含天地人和之意。
紫砂壺,待陶泥製品燒成後呈現紫紅色,是漢族特有的手工製造陶土工藝品,紫砂陶材料特殊,陶泥具有砂性。
不同的茶器泡出來的茶感覺也不一樣。
密度高的壺,泡起茶來,香味比較清揚;密度低的壺,泡起茶來,香味比較低沉。
像綠茶、清茶、香片、白毫烏龍、紅茶等風格清揚的茶,就用密度較高的壺來泡,如瓷壺。像鐵觀音、水仙、佛手、後發酵茶等風格低沉的茶,就用密度較低的壺來泡,如陶壺。
以普洱茶為例,生普的話香氣高味道相對剛烈,紫砂壺的保溫性強,出茶若控制不好,會把茶給悶了。而蓋碗對出茶水的控制就相對靈活了,速度也比紫砂壺快。
生普出湯只有5-10秒的黃金時間,稍微出湯慢了,湯色、口感、香氣,都會受影響。如果沒有出凈茶湯,存留的茶湯在茶底降溫後將會過度萃取茶葉內容物,使得各泡茶湯不均勻。在這一點上,蓋碗比紫砂壺更容易掌握一些。
但是,用壺泡的普洱茶湯色比用蓋碗泡的湯色深而飽滿。
所以蓋碗能把茶葉的原味泡出來,層次分明;而紫砂壺能讓茶湯滋味醇厚。
喝完一杯茶,用心細嗅,蓋碗是不會吸收茶的味道的,如有雜味的話,一聞就能聞出來。而紫砂壺比較容易吸收味道,蓋香不明顯,但是較沉穩持久,當蓋碗的香氣散了,壺蓋仍余有茶香。
品茶,是生活中的道。正如蓋碗和紫砂壺,各有優劣,唯有適合自己的才是好的。
End
任何對美的堅持都值得尊敬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推薦閱讀:
※WhaleNews|留學生失聯死亡事件頻發,我們該怎麼做?
※一名台大電機系學生:從德國教授上課方式,看見台灣教育問題出在教室裡的沉默
※劉雋:"佔中"青年學生該省悟了
※可憐的學生、可恨的現行教育制度下變態的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