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漢字是象形文字(表意文字)

漢字

上古漢字是象形文字(表意文字),寓義於形是其本質特徵。古漢語的詞的本義,很多是可以通過對漢字的最初構形的分析理解來掌握的;掌握了本義,也可以進一步掌握從本義出發的引申義。從而把一個詞的幾個義項系連起來。

如:「自」字,古文字象鼻形,本義是鼻子。《說文》:「自,鼻也。」「辠,犯法也。從辛,從自。言辠人蹙鼻,苦心之憂。」「臭,味也。從自,從犬。」

「鼻子」有開始、本源之義,如「鼻祖」,《方言》卷十三:「鼻,始也。獸之初生謂之鼻,人之初生謂之首。梁益之間,謂鼻為初,或謂之祖。」所以「自」有開始、本源義,如《韓非子?心度》:「法者,王之本也;刑者,愛之自也。」(後代有「淵源有自」一語。)

由本始義又引申出由來、由頭、緣由義,如《禮記?中庸》:「知風之自。」註:「自,謂所從來也。」

後來又語法化,產生多種意思和詞性:

1.本來之義,如《論衡?問孔》:「人之生死自有長短。」(副詞)

2.自然、當然之義,如《史記?田單列傳》:「即墨人從城上望見,皆涕泣,俱欲出戰,怒自十倍。」(副詞)

3.從之義,如《左傳?成公二年》:「自今無有代其君任患者。」(介詞)

因形求義,必須根據最早的字形。這是是因為,漢字的形體是不斷演變的,後代的字形(今文字)不能反映最初文字的構形意圖。如「自」字的隸書形體已經看不出鼻子的象形。所以,必須學習有關漢字形體演變的知識。

找到最早的形體,還得知道古文字構形的道理。上古文字形體的認識,即它是用什麼樣的方法構形,代表語言中的哪個詞,其中有很多道理。找到最早的形體,還得知道它的造字道理,才能認識。造字的道理,古人總結了「六書」,也叫造字的原則。比如,「自」是象形,「從」、「及」是會意,「本」、「末」是指事。如果沒有學習古人造字的道理,就不能正確認識上古漢字。所以要學習「六書」。

寫在古書中的字,與寫在字典中的字,並不完全是一回事。即,認識了字典中的字,並不等於就一定知道古書中寫的這個字是表示什麼詞,是什麼意思,因為古書用字和古人造字是分別進行的,處於不同時期,出於不同的人。其中有用本字的,有用通假字的。比如,「庄公寤生」,照著「寤」的本義講,就成了「寤寐而生」。這就要學習通假的知識。古代字少,後代字多,其中很大部分是文字的分化造成的,知道文字的分化,可以了解很大一部分字與字之間的關係。所以,要學習古書用字的有關知識。

二、漢字形體演變的三個問題

(一)隸變

所謂隸變,是漢字由篆書到隸書的演變,是漢字由古文字演變為今文字的一次質的飛躍。隸變拋棄象形特徵,用筆勢代替筆意(用書寫符號代替描繪符號),失去構形理據。 隸變實現文字的符號化;實現符號的簡單化,便於書寫;奠定了實用漢字的基本形體。 隸變改變古文字形體為今文字的幾種手段(「手段」是後人總結的,不是事先定好的)

1.用一個新的構件取代篆書中的不同構件(粘合和混同)。

2.將篆書中的同一構件形態分異成不同的構件形態。(分化)

3.省變篆書繁複的結構和筆畫(省略與改變)

4.偏旁變形

5.別構一體

隸變在漢字發展史上的作用:

隸變使漢字形體徹底擺脫了古漢字象形、象意的桎梏,衝破了篆書線條結構的嚴密裹刺的糾纏,由「描繪」符號一變而為「書寫」符號,面目煥然一新、簡潔明快,能更好地適應毛筆

的性能,便於書寫,大大提高了漢字作為漢語工具的功效。直到今天,兩千我年過去了,實用中的漢字形體(指文字構形),從總體上看,並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由此可見,隸變在漢字發展史上確實是一次質的飛躍,所以人們把它看作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嶺。

(二)訛變

訛變是指漢字形體在演變過程中,由於誤解字形或為著書寫的方便而破壞原本表義結構的變形。

訛變造成了字形與字義的乖戾,喪失了構形的理據。

訛變是個別字的現象,無規律可循,在漢字形體演變的每一階段都發生。

原因:

1.因形體相近而致誤。

2.因割裂象形性筆畫而致誤。

3.因增加裝飾性的筆劃而致誤。

4.因增加聲符而破壞了原來的象形、象意結構。

(三)字形的趨繁與趨簡

字形的趨繁與趨簡是指某個字在其形體演變過程中筆劃的增多與減少。

漢字的總體趨勢是簡化。但簡化是有限度的。因為:從書寫的角度說,當然是筆劃越少越簡單為好;可是漢字特殊,它是表意文字,字數眾多而字字獨立(上古的合文除外),如果筆划過於簡單,不僅會造成甲字與乙字的難於區別,更重要的還會影響構形的表意或標聲的效果。所以從表意和標聲的角度來說,又是繁比簡優越。矛盾的雙方交互作用的結果,就造成了漢字在發展、演變過程中時而趨簡,時而趨繁,趨簡與趨繁交叉出現的複雜現象。 造字原則和方法——六書

六書是漢代人根據對小篆的形體分析而歸納、總結出來的六條造字原則和具體的造字方法。 六書是以小篆為對象分析總結出來的,由於小篆保存了古文字的象形象意性,所以,雖然不少古文字用六書涵蓋不了,但大部分古文字還可以用六書的方法分析。

「六書」一詞見於《周禮?保氏》,但沒有具體的名稱。漢代三家的說法有異:

劉歆:象形、象事、象意、象聲、轉注、假借

鄭眾:象形、會意、轉注、處事、假借、諧聲。

許慎: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注、假借。

後世講六書,一般都用許慎的名稱而依劉歆的次第。

(一)象形

「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

構字方法:描繪物體輪廓,突出物體特徵。

所表對象:有實體可以描繪的事物,主要是名詞

文字特徵:獨體。

(《說文》:「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

(二)指事

「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

構字方法:象形為背景,在此基礎上加指事符號,指出「事」之所在。(文、本、末、朱、刃、寸、上、下)

所表對象:事物的局部;抽象的概念。

文字特徵:一個象形字加一個指事符號。

象形和指事的辨別:在結構上都歸「獨體」。象形多表示具體概念,指事多表示抽象概念(但高、大為象形)。

(三)會意

「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武、信是也。」

武、信是會合語詞意義。與後代的「尖」、「甦」、「尠」類似。

但古文字的會意,應是會合字形的意義。

構字方法:用兩個(或兩個以上)象形符號,合成一個新義。可分為兩類:

1.會形合成(靠各參構部件的形象會合成義。如:射、步、涉、陟、舂、立、及、休、孚、益)

2.會義合成(靠各參構部件的意義會合成義。如:臭、楞。歪、尖、班、疈)

所表對象:行為動作(主要是動詞);抽象概念。

文字特徵:合體。

會意字與象形字、指事字的區別:象形、指事是以獨體、靜態而名物,會意則是以合體、動態而示意。所以反映在語法上,象形字、指事字多用為名詞,會意字則多為動詞。

(四)形聲

「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構字方法:一個義符(意符、形符)表意義範疇,一個聲符表字音

所表對象:不受限制

文字特徵:合體。

學習形聲字應注意的問題:

1.形聲字的義符只能表示某種意思的範圍,而不能標明表聲字的具體含義。

2.形聲字的聲符除了標聲之外,往往兼有表意的作用。

這種現象有人稱之為形聲兼會意。如,「警,戒也。從言,從敬,敬亦聲。」 再如,「脛、徑、頸、經、陘」等字都從其聲符「巠」獲得了細長之義。

聲符表義的原因:聲符本身作為一個字,本來就帶有意義。從造字上來說,有的字在造字時,就取了那個聲符字的意義。分化字有很大部分是這麼造的。如,因——茵;臽——陷;竟——境;或——域、國。從認字上來說,當這個聲符的意義與這個字的意義相關時,看起來就是聲符表義。

從文字學上說,只要是有表聲作用的,都歸形聲字。

3.形聲字的義符和聲符在表現形式上有多種複雜的情況:(1)義符和聲符的位置所在沒有一定之規;(2) 形符或聲符字的形體有時會被省略一部分。(3) 形符或聲符在隸變過程中被嚴重改變了形態,很不容易辨識。

(五)轉注

「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授。考、老是也。」

判斷原則:同一物類、事類的事物,用同一部首;同一部首中的字,意義可以相互解釋;同時又有聲音上的關係。

所表對象:同一類事物。

對轉注的多種解釋:

1.訓詁上的互訓。戴震、段玉裁主此說。

2.語詞派生,文字孳乳。章炳麟主此說。

(六)假借

「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託事。令、長是也。」

把為甲詞造的字,用到與之同音的乙詞上去。這個乙詞沒有自己的本字。從文字學上說。也是一種造字方法,不過是不造新形體的造字。

假借現象產生的原因:

1.為了限制造字的數量。

2.由於要記錄的詞意思抽象,不好通過字形來顯示,於是借用同字來代替。

關於許慎所舉的例字:

發號的令,用為縣令的令;久遠的的長,用為官長的長。在許慎看來,發號的令與縣令的令沒有意義關係,久遠的長與官長的長沒有意義關係,是本無其字的假借。後人認為,縣令的令是發號義的引申,官長的長是久遠的長的引申。所以認為許慎舉這兩個例字不合適。清代的朱駿聲在他的《說文通訓定聲》中,認為應該舉「朋、來」為例。

六書的內部分類:

前四書是造新形體的方法,後二書是造字原則。

前四書是用以分析逐個字的,後二書是用以分析字與字之間的關係的。

附:分析漢字結構(造字方法)應注意的事項:

1.首先要返回繁體甚至古文字字形,注意小篆與現代漢字寫法的變化大多是隸變和訛變引起的。

王、玉(王),聽呈庭所從的「王」

月與肉

熱、燕、馬所從的灬

有的是隸定或楷書寫法的變化。如

莫、莽從茻

秉從又持禾,及從又從人

嫡從帝聲

布從巾父聲

徒,小篆從辵(辶),土聲。

表從衣、毛,責從朿聲

步、降、陟

門本作門,向本象窗戶形。

阜作阝(在左。如陟降隕防附障隱),邑作阝(在右。如都鄙部鄰邦郊)

有的字作偏旁部首後小變。如

尚:裳、黨、棠

衣:被

有的因所居位置不同而有所不同

狗:獘

燒:烈:尞(從火,從昚)

拇:掌:承: 失(從手,乙聲)

2. 注意聲符和形符的位置

常見是左形右聲,如:涕洛汝松鮒防。

但有不少其他情況:

右形左聲:都鄙

上形下聲:旻屈苖景

下形上聲:吞召紊裳布

聲符在角:麋

形符在角:穎栽裁

形符在中:哀、游

聲符在中:裏、表

形符在外:甸閔(文聲)

聲符在外:閩、聞

聲符折開:雜(襍)

3.注意形聲字和聲符古今聲音的變化。

一般是韻母變化小,從韻母上辨別是否形聲。

如堂、裳從尚聲,感從咸聲,患從串聲

但韻母也有變化:怕:白、悼:卓;溺:弱;悠:條;竭、歇:曷;野:抒:予;襍:集。 聲母變化大:德:直;春:屯;悲:非;禪:單;姚:桃、逃;惕:易。

聲調變化大:聞、悶、忞、怙。


推薦閱讀:

姓名學解釋十五畫漢字所代表意義
天干之庚的代表意義
姓名學解釋十二畫漢字所代表意義
人類語言源於聲音動作共同表意

TAG:漢字 | 文字 | 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