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片20年」 好萊塢駐華機構的冰與火之歌

華納公司駐華前高管張立慧至今記得20年前給好萊塢六大片廠寫信、呼籲在中國建立後期製作中心的情景,多封信件如石沉大海,只有環球影業意外回復了一封,內容卻是「我們不會往中國扔一分錢」。但物換星移,2014年7月,環球宣布在中國內地建立辦公室,成為繼迪士尼、華納、福斯、派拉蒙、索尼後,最後一個「駐紮」中國的好萊塢大片廠,環球影業發行部總裁鄧肯·克拉克說:「中國是我們最重要的國際地區之一。」好萊塢大片廠相繼進駐中國的20年,也是中國電影市場劇變的20年。從1994年11月第一部進口分賬大片《亡命天涯》上映時引發的「引狼入室」激戰,到2014年中國內地成為《變形金剛4》全球第一大票倉,以19.7億元人民幣成為北美以外單個地區歷史上首部突破3億美元票房的影片,再次具有了劃時代意義。所以在這個時候,談談進口片引進20年來,好萊塢駐華機構的人事變遷和他們從開始到現在的布局、成績、挫折、改變,作為時光網系列專題策劃的第二篇,似乎更有意味。而從這些如煙往事、抑或從這些依舊苦心思慮怎樣才能在中國繼續作為的電影人身上,折射的也不僅是20年來好萊塢在神秘東方的開疆拓土,更是中國從影市蕭索到躋身全球第二大市場的今夕變遷。

《亡命天涯》打響內地進口分賬大片第一槍,《真實的謊言》火爆的動作戲讓中國觀眾記住了施瓦辛格。華納駐華機構前高管、中國第一位電影學博士張立慧至今記得當年和吳天明給好萊塢六大片廠寫信奔走的情景。20年前,結束自己在電影家協會的工作,張立慧前往美國南加州大學電影學院深造,當時她的好友吳天明也來到美國,看到中國電影技術和好萊塢的差距,吳天明算了一筆賬,彼時韓國、日本電影的年製作量大概在200部,中國約幾十部,而在這200多部電影中,不少要跑到國外製作,吳天明想,如果好萊塢可以在北京建立一個後期製作中心,會解決很大問題。於是他請張立慧幫忙聯絡好萊塢各大電影公司,不過信件卻像石沉大海,只有環球影業總裁令人意外地回復了一封,但他卻說,「你寫的報告很好,我知道中國市場,但是我們不會往中國扔一分錢」。「一個penny,我記得很清楚,當時像被潑了一盆冷水。」張立慧回憶。這之後,吳天明還有其他事情處理,先行回國。還在上學的張立慧繼續琢磨著還能去遊說哪家公司。突然有一天,她的導師提醒,「你可以跟華納聯繫一下,因為報紙上講華納總裁去中國了,或許他對中國感興趣」。張立慧說:「在我印象中,華納當時不像環球那樣側重技術,它注重講故事和現實主義的拍攝風格,所以我唯獨沒有給華納寫信,不過既然導師這麼講,就試試看吧。」沒過多久,張立慧接到華納打來的電話,請她去公司面談。見到總裁的張立慧急著推銷自己的想法,但這位總裁只聽了一半便打斷她,「他說,我對你講的這些都不感興趣,我告訴你我在做什麼。接下來總裁滔滔不絕地講了他的構想,他說,華納打算在中國發行電影,自從多年前離開中國大陸,好萊塢就再也沒能回來,但現在華納想要進入中國做商業性的發行,第一部電影就是《亡命天涯》,我們正在找能在中國幫我們做這件事的人。」接下來的故事就有了戲劇化的發展,張立慧的這次遊說變成了一次工作面試,她也得以參與到1994年中國內地第一部進口分賬大片《亡命天涯》的發行工作中。

大片的進入刺激市場回升,也讓電影產業改革找到方向。1995年《紅番區》讓賀歲片的概念進入中國,啟發了後來馮小剛的《甲方乙方》。《紅櫻桃》和《陽光燦爛的日子》成為最早從分賬制中獲益的國產片。在電影產業還未全面改革的年代,包括《亡命天涯》在內的每年10部進口大片的引進遭遇阻力,電影界上演改革派和保守派兩大陣營的論戰,而業內人士們在斥責中影公司是引狼入室的「洋買辦」同時,也「揭露」起美國人背後謀劃的更大棋局。事實上,從1920年代起,好萊塢電影就開始大量進入中國,到了1930-40年代,好萊塢電影已經佔據中國市場的75%以上。直到1949年以後,由於中國走上了一條「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社會主義道路,美國電影進入中國的大門才被關閉。1980年代以後,隨著改革開放的加劇,好萊塢電影得以再次回到中國。中國市場一直都受到好萊塢的關注。據學者尹鴻的一篇調查顯示,在20世紀的頭50年里,美國人對中國的電影市場做過系統調查。比如美國商業部的對內對外貿易司從1927年1月開始定期發表有關世界電影市場的調查報告,而第一份報告就是關於中國的。在它的發刊宗旨中,明確宣布這是美國政府旨在幫助美國電影業開闢海外市場的一種舉措。報告統計了當時中國電影銀幕、觀眾的數量、分布,介紹了中國電影的法規、廣告、教育和雜誌等狀況,還特別分析了政治不穩定、交通不發達、經濟落後、國產電影競爭等美國電影進入中國的障礙。報告在討論中國人的電影趣味時還指出,中國觀眾經歷了從打鬥片到西部片的變化,三角戀愛和兩代衝突之類的題材因違反傳統倫理不受歡迎,但一般愛情片和歷史題材片,尤其是喜劇片和兒童作主角的影片都很賣座;報告將「大團圓」、「善惡分明」等敘事特點總結為美國電影能夠佔據中國電影市場的原因;還特別提醒美國片商不要把醜化中國人的影片拿到中國來。但關注並不等於認知和熟悉。正如原華納電影發行部門中國區總裁艾秋興所說,「在中國,每一個項目都是全新的開始,不一樣的理念,不一樣的遊戲規則」。比如艾秋興發現,中國人不會把一個電影只當做一個類型來看,不會因為是一個系列、一種類型,一定會喜歡或者不喜歡,而這也可以解釋很多好萊塢大片被美國媒體指責腐朽陳舊的時候,在中國的票房甚至超過了美國本土。時間從1927年跨越到了1994年,華納兄弟自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次與中影公司進行進口影片分賬談判。當時,艾秋興是美方的首席談判代表,雖然已經與中國電影打交道超過20年,但她曾對中國媒體表示,到現在每個人的姿態都放得很低,「能做好一個項目就已經很好了」。1990年代中期,好萊塢各大公司開始陸續在中國建立辦事處,聘用中國留學生回到中國擔任要職。現任瑞格傳播執行董事的戢二衛就曾任迪士尼電影中國區首任經理,後赴美留學,繼而任職華納洛杉磯總部,現在他的一檔網路脫口秀節目《白話好萊塢》被不少影迷追捧。據戢二衛回憶,因為早年間北京沒有特別好的寫字樓,另外好萊塢駐華機構規模太小,一般都是兩三個人,所以很多公司將辦公地點設在酒店賓館,最早索尼的辦公室在友誼賓館,迪士尼和華納在香格里拉飯店,「其他公司的工作人員大都是從香港、台灣往內地跑,流動性很大」。電影研究人士蔣勇分析,這些辦事處本質上只是做一些中介性質的配合工作,最主要是為了接洽方便,協助中影、華夏與好萊塢六大公司進行溝通合作。而不像今天,其功能越來越強,不僅負責進口影片,還有中外合拍,兼及公關、宣發,並涉足電視、音樂、主題公園等,業務網路全方位覆蓋。

在早年間,好萊塢駐華機構之間也並沒有太大的競爭關係,「真正要去做的是中影的工作,片子好看,跟中影介紹得比較好,加上之前處得關係不錯,就有可能拿到名額」。張立慧回憶。辦事處的工作人員之間「也經常一起訴苦」,「抱怨某年公司的片子爛、中國可能不感興趣、或者擔心審片過不了」。

Rose裸戲當年「一刀未剪」成為談資但那樣有些理想、會為藝術負責、相對單純的年代,在盧米埃影業總裁胡其鳴看來,也早就隨著中國電影商業化大潮的衝擊,一去不復返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由他一手引進的《泰坦尼克號》。胡其鳴曾擔任美國派拉蒙和環球影業合資的UCI公司大中華區總經理,在中國內地和台灣地區設計建設了第一批多廳影城。當年《泰坦尼克號》因為對Rose裸戲畫面的保留,成為重要談資,雖然保留裸戲並不是電影走紅中國的最大賣點,但這部大片的火爆卻使「人體素描」的段落變得盡人皆知,音像攤上的VCD也拿「未刪減版」當做吆喝理由。有人認為或許是高層的開放心態起了作用,但背後的斡旋過程其實頗為曲折。本來相關人士要剪掉裸戲部分,但胡其鳴為之爭取的理由是,剪掉會破壞劇情,因為探險隊從深海中打撈出那幅素描是整個愛情故事能夠開始敘述的直接原因。經過一番曲折的、但不便公開的「找人」、「幫忙」、「遊說」,最後裸戲得以保留。不過胡其鳴透露,當年所謂的「一刀未剪」也並非全然。10年後他才得知電影其實剪掉了3秒鐘。那時雖然有高層拍了板,但相關負責人還是怕惹麻煩,「偷偷在底片上剪掉了一些正面裸露鏡頭」,胡其鳴感嘆:「真夠大膽的,在底片上剪,剪壞了那就完蛋了。」同時那3秒鐘還涉及一個技術問題,「聲軌也是印在膠片上的,剪的時候可能會導致聲音不同步,這怎麼解決?對方說,正好畫素描時沒有配音也沒有音樂,所以『嗡』的一下就過去了,誰也不知道。」但15年後,令胡其鳴意外的是,在經濟氛圍、政治氛圍和文化氛圍都更加寬鬆的今天,3D版《泰坦尼克號》中Rose露點的一瞬卻未能倖存。不少人跑過來問他為什麼,他回答:「因為現在沒有一個像我這樣的人再去據理力爭。」

早年不僅動作片受歡迎,文藝片《廊橋遺夢》也有市場「其實中國有好多事情是可以商量的,政策是一方面,關鍵還靠人去斡旋。」張立慧深有同感。「那時候進片子有一點,即便大家認為激烈的動作影片吸引人眼球,也還有相當一批人願意看文藝片。這就是為什麼我後來堅持引進《廊橋遺夢》的原因。」「那時由於中國改革、經濟騰飛,很多小老闆開始有錢了,喜新厭舊,換老婆成為一種時髦。後來《廊橋遺夢》在美國出了,我覺得可能對中國社會風尚會有好的影響,儘管女主人公有點出圈兒,但家庭觀念還是挺傳統的。當時有人說這片子鼓勵婚外情,還有部隊的大作家給中央寫信,認為是傷風敗俗,不過有更多人說它還是能夠起到挽救家庭的作用。後來輾轉讓領導看了之後沒有意見,我心裡才有底,當然,也刪了一些床戲。」

中國市場的井噴讓好萊塢幾乎對任何事都可以「網開一面」戢二衛把好萊塢大片廠發展國際化網路劃概括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從1990年代中到2000年代中期,studio(好萊塢大片場)開始全球擴張,這10年基本上是除中國以外studio市場發展的一個鼎盛時期,首先海外票房跟北美票房的比例逐漸平衡,並拉到了一個舉足輕重的地位;其次是studio的運營,以前各大公司的國際部就是一群所謂的怪咖,美國人認為國際部只是一個彌補,日本市場除外。但隨著海外市場潛力的增大,好多studio在職能上已經不分國際、國內,開始打通。」戢二衛回憶,「我是2003年進的華納,當時在國際部,印象特深的是排全球票房的時候,中國基本上忽略不計,前20都進不去,有一年排在秘魯後面。那時候也就是11億人民幣的概念。」但據2013年美國電影協會報告,好萊塢影片國際市場中國排名第一,秘魯則未進前20名。「從2000年代中期到現在,以中國為代表的海外市場開始井噴,這也是studio國際網發展的第二個階段。」戢二衛如此說道,並且,好萊塢駐華機構之間的關係也不像以前那麼協調了,它們開始競爭,甚至「各懷鬼胎」。而這時的中國電影市場也經歷了院線制改革,本土電影實力增強,關於檔期、營銷的概念都開始成為影響影片及市場的重要因素。像戢二衛所在的瑞格傳播就曾成功策划了森馬與《鋼鐵俠2》、TCL與《鋼鐵俠3》、周黑鴨與《變4》的合作。與此同時,戢二衛說,中國也成為「打破一切規則的國家」,「好萊塢經過不斷碰壁之後,不得不重新審視這個全新的市場」。「以前他們的態度居高臨下,中國要屈從於好萊塢的遊戲規則,比如一個很小的細節,原來拿拷貝到電影局審片,都打水印,或者做點破壞,就是為防盜版。但某領導卻說,我看不清你這個電影,有沒有更清楚點的?但好萊塢不會妥協,因為他們沒有更好的防盜版方法。但現在無論審查還是其他,中國方面想怎麼樣,好萊塢都會想辦法網開一面,特別為中國做一些處理,因為中國已是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

進口特效大片成為主流,《一次別離》等文藝片卻票房遇冷然而面對這個巨大的金礦,胡其鳴也談到一個令人迷茫的現狀:「我們每年引進幾十部好萊塢電影,《美隊》、《變形金剛》這樣的動作特效大片佔多少?幾乎所有的進口配額都以經濟利益為主導,如果一部電影的票房預計不能超4000萬,中影、華夏都不會進,而好萊塢給中國主推的也是他們認為會賺錢的特效片,這導致我們進口的片子全是一種類型。因為有一個成型套路了,相關人員覺得用這個套路打拳最省力,不願做其他嘗試,如果你拿出一個《為奴十二年》或《一次別離》,他們都不知道怎麼發。我們當年還有勇氣去找高層商量《泰坦尼克》,現在這些人碰上件小事就害怕,他們會想,我一年只有這麼幾個指標,萬一失敗了怎麼辦?」

  

除參與投資,索尼還負責《一步之遙》的海外發行當然,有一些新的變化是,進入21世紀後,好萊塢不再局限於在中國設立辦事處、做協助引進影片的基礎工作,他們開始進入製作領域。以「急先鋒」華納為例,就有很多歷史可講。就「深謀遠慮」這一點來講,華納可能比任何一家好萊塢公司都要超前。艾秋興回憶簽署《亡命天涯》引進合同時就曾說,她代表華納向中影表達過「不僅想引進片子,還想把收入再投資」的意願,但中影的回復是:「對不起,我們只是個進出口公司,也不能做合拍片。」華納不僅第一個簽署進口片協議,還於2002年在上海成立永華國際影院,進入中國電影院線市場。而到了2004年,華納又與中影、橫店集團合資成立「中華橫」影視,這也是中國歷史上首家中外合資電影娛樂公司。而在後電影傳播領域,當年中國市場盜版嚴重,並且市場上流行的是被好萊塢視為早產兒和怪胎的VCD,其他好萊塢公司認為只有先把盜版肅清才能進入談版權,但華納決定「先進去,跟盜版一起拼殺」。不過用戢二衛的話說,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往往也是最受傷的人。同樣,索尼和華誼兄弟從2000年起的合作成為典範,雙方推出《大腕》、《功夫》等片,當時華誼宣發負責人形容,「當有法律責任人介入時,或者製片人需要每天檢查報表而不是去片場做監工時,電影在這種合作模式之下第一次變成了不那麼藝術的東西」。而華誼能夠成長為今日民營電影公司的佼佼者,也與那段合作不無關係。

索尼和華誼從2000年起的合作成為典範,雙方推出《大腕》、《功夫》等片,但好萊塢進駐中國多年來,在製作領域的發展依然難成規模不過最終,無論是「中華橫」,還是華誼和索尼的合作,都未能等到2010年中國電影票房井噴到百億的好時光,就悄然沉寂。用索尼決策層的話表述,「試圖建立一種體系」的這種長期投資顯得希望渺茫,在美國,一家電影公司的收入結構包括票房、電視台的電視版權、DVD發行等,但在中國,除票房,基本什麼都沒有。反倒是在內外刺激下的中國電影市場上,出現了以華誼、萬達、博納為代表的六大民營公司鼎立、大量的國有公司改革、以及獨立製片廠。戢二衛分析,目前好萊塢大製片廠的戰略重點是從拍攝本土內容調整為把大片引進中國,獲得全球分賬,「他們就是希望爭名額,順利過審,直到能夠發行」。中文流利的Dede Nickerson曾與姜文、馬珂一起亮相今年的戛納電影節,她是索尼哥倫比亞中國的製片和戰略發展部負責人,除投資,索尼還負責《一步之遙》的海外發行。其實和Dede聊天不難發現,她談論的話題與中國一些業內人士差不多,她看好《小時代》、《致青春》,也看重網路文學對當下市場的意義,並認為電影院的擴張帶動了市場消費,以及一定要了解年輕人的消費方式……在她看來,和以前不同,面對中國電影市場的飛速變化,好萊塢現在做事更著眼於當下,因為「未來或許就是現在」。


推薦閱讀:

你的硬碟完整嗎?50部必看的經典好萊塢電影
汪中求 : 魔術師般的好萊塢
2010不可錯過的50部好萊塢電影(TO喜歡看電影的你)
IMAX的突圍:用不斷調整的商業模式從科技館殺進好萊塢
外媒:相比好萊塢明星中國觀眾更愛本土「小鮮肉」

TAG:進口 | 好萊塢 | 冰與火之歌 | 進口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