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風投的賺錢良方:明明在虧錢,但到手的錢卻不減少!

  2013年,對於美國風險資本來說可以說是捲土重來的一年。公開市場上的股票開始走高,IPO市場也開始恢復,許多風投資金從他們之前投資組合的公司裡面獲得了收益。可以說自互聯網行業繁榮之始,風投行業正在經歷回報最高的一個時期。

  但是,Cambridge Associates的年度行業表現數據顯示,風險資本行業仍然落後於標普500指數、納斯達克指數和Russell 2000指數。對於投資人來說,風投行業的表現一直無法超越公開市場上的股票業績,讓他們感到非常失望,這種狀況對於整個風投行業也是一種威脅。一家風投公司所扮演的首要角色就是投資工具,為投資人帶來回報,至少要超越那些流動性極強,成本極低的公共股票市場。如果這個目標都無法實現,投資人就會重新分配自己手頭上的資金。

  對於機構投資人而言,風投公司持續表現不佳顯然是個問題。為了能夠實現風投們聲稱的高額回報,公共養老基金、捐贈基金和其他基金(有限合伙人)拚命為風投行業砸錢買單。為了獲得高額回報,有限合伙人不惜承擔高額手續費(承諾資本2%的年手續費)和低流動性(最少十年時間)。雖然有些樂觀人士認為,科技發展趨勢很有前景,但實際上,要超過公開市場的表現,最小可行風險回報率要達到300到500基準點,但自90年代末以來,這一情況就很少出現了。

  當然,有個別公司的投資回報率還是很高的,但他們要麼是規模太小,要麼是數量太少,只能算是杯水車薪。對於希望擁有高於市場表現的回報,那些公司也往往難以企及。但更大的問題是,風投表現不佳對它自己並不是一個問題,它不但能活下來,還活得很好。要理解這一狀況,我們需要了解風投的四個問題:

  風投不會有特別巨大的回報

  有限合伙人會分享投資回報但不會參與投資決策,在他們眼裡,風投就是一個資產管理人,而非投資人。有限合伙人一般會支付風投承諾資本的2%作為年手續費(如果投資期在四到五年時間的話,比例還會逐年下降),和投資收益的20%。這2%的手續費相當於現金補償,每年支付,而且和風投公司的投資活動和業績表現無關。正是這2%的費用刺激了風投公司,讓他們希望可以管理更多的資產。相比而言,20%的投資收益就沒那麼好拿了,甚至要等到資金募集完成好幾年之後才能獲得,而且還和投資業績表現掛鉤。

  由於目前整個行業持續表現不佳,很多風投公司已經有近十年沒有拿到過20%的投資收益了,有些投資新興行業的公司甚至從來就沒有拿到過。風投公司生存其實完全依賴於那2%的手續費,它成了風投行業賴以生存的血液,因此風投公司們已經不期待出現「爆炸性」的投資回報啦。

  風投公司在業績表現不佳時反而有錢拿

  風投很「滑頭」。他們募集一輪資金,鎖定十年期限,還有手續費。三四年之後,基於未實現收益,募集第二輪資金。通常後一輪的資金規模會更大,因此風投會鎖定下一個十年,甚至更長的回報期,除了新的費用補償之外,還有之前的費用。到三、四輪時,投資人已經支付了將近20年的固定費用,而且和投資回報無關。手續費並不少,就算是規模最小的基金,合伙人也會支付六位數,甚至七位數的費用。

  通過上述結構,即使無法為有限合伙人賺錢,風投公司的員工也能獲得大量收入。這種薪資結構導致風投沒有動力去獲得更多回報,從而導致風投行業業績表現不佳。最近有文章引用了一些風投資本家的想法,他們希望每年給創業者支付10萬美元(甚至更少),直到公司可以盈利。那麼有限合伙人能不能也針對風投公司採用同樣的措施呢?投資人將支付更低的手續費,如果投資表現不佳,他們就停止支付薪資。風投的薪資要依賴於投資業績表現,或許只有這樣,風投的回報才有可能超過公開市場吧。

  風投很少投資自己的基金

  風投圈子裡有個「行規」,也就是風投自己會投資基金規模的1%,剩下的99%則由投資人來出。這個比例分配實在是太有趣了,要知道,他們經常會在各種推介會上告訴投資人,「想要投資嗎?沒有比我們基金更好的地方了」。事實上,風投幾乎不會拿個人資產投資自己的基金,最多就是用管理費投資。

  風投行業有一個常見態度,即他們不會問投資額有多多,而是問有多少。他們尋求的是一個投資最小值,而不是最大值。當真的要用到自己手頭上的錢時,就謹慎的要死。所以對投資人來說,重要的是看風投公司在做什麼,而不是聽他們在說什麼。

  那麼,最佳的風投承諾金又是多少呢?這要視情況而定,取決於基金的合作夥伴,先前的投資成功案例,個人資產負債情況,甚至是他們的生活狀態。風投承諾金是為了讓基金各方的投資更加有意義。1%差不多是毫無意義的,最好能夠有5%到10%的水平,比例最好可以根據基金規模進行改變,結合個人資產水平和團隊情況比例可以上升,也可以下降。如果合伙人對於投資自己的基金沒有太大熱情,就意味著風險很大,投資策略不夠牢靠,甚至無法兌現投資承諾。投資人遇到這種基金,不要用走了,趕緊跑吧!

  風投行業創新失敗

  風投商業模式,以及風投合伙人的經濟結構在過去的二十年都沒有改變。雖然整個風投行業發生了巨大的改變,比如基金規模更大,資金更多,創業成本更低,回報率不高等,但是投資人仍然沒有改變風投基金的基本經濟結構。風投幾乎沒有「顛覆行業」的創新,可風投公司的資產管理費用越來越高,資本流入的規模越來越大,這些其實都不是什麼好現象。

  風投公司的表現或許不值得稱讚,但是這樣的現狀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任何改變必須來自於投資人。好消息是,如今一些改變正在發生,一些小型風投基金正在減少,甚至消失。另外我們也發現,風險投資自身也不容樂觀。根據《全美風險投資協會年鑒(2013)》的數據,過去十年風投基金數已經減少了四分之一,而風投公司的數量下降了8%。更加戲劇性的是,從業人數減少了60%。

  有限合伙人當然可以讓風投公司更加努力工作,讓他們成為投資人,而不是資產管理人。我們可以大幅削減費用,優化結構性現金補償,並禁止風投公司募集規模較大的資金。或許這樣能讓風投回報的業績表現超過公開市場,而在此之前,阻礙風投業績表現的就是投資人自己。


推薦閱讀:

央媽變相加息,咱賺錢的機會又來了
分享幾個讓你賺錢的小項目(永遠比上班強!)
短線賺錢秘籍---板塊炒作的邏輯和策略
揭秘月賺10萬的暴利灰產:備案域名交易
咖啡館賺錢指南

TAG:賺錢 | 風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