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舞蹈?他們這樣跳!

舞者將身體凝聚的力量打散,再在過程中糅合重組,他們以這樣的舞蹈原則來表達身體的藝術——這群舞者來自陶身體劇場。他們以研究身體為方向,用舞蹈來解釋人與身體之間的關係。

陶身體劇場多次榮登《紐約時報》,首席藝術評論家Alastair Macaulay對他們的作品讚賞有加。「陶身體」的舞蹈能給觀眾帶來強烈的直觀感受,作品不斷地展現舞者對身體的了解。

陶身體劇場《Wight X 3》,劇照

他們是誰?

2008年,陶身體劇場在北京成立。當時的主創舞者只有陶冶、段妮、王好三個人。

創立之初,他們面臨缺少資金、場地、作品的境遇。因為北京的排練場地租金過於昂貴,他們不得不奔波於河北與北京之間,每天需要花費5個小時的車程。儘管如此,作為創始人之一的陶冶心中卻沒有其他的雜念。

他認為既然已經選擇了自己喜歡的事情,那麼就更應該享受當下的狀態。而首部作品《重之三部曲》,就是在這樣的歷程中產生的。

陶身體劇場《Wight X 3》

這部作品以三支不同形式卻具有相同風格的舞蹈構成,三支舞蹈均衍生於動作。舞者們不停用身體來重複這些動作的元素,身體幅度由小漸大,動作在過程中逐漸得到發展。

陶身體劇場《Wight X 3》,選段

「陶身體」並不想直接給「重」字作定義。他們僅僅用主觀意識去定位,將更多的空間留給觀眾自行想像。

作品的出色程度毋庸置疑。獨特的表達形式及舞蹈原則,使他們逐漸被國外舞台所熟知,眾多的國家、大型的藝術節、著名的劇院都對他們發出了表演邀約。

2014年2月,陶身體劇場受邀成為印度Attakkalari雙年開幕首演中的第一個中國舞團。

當時的西方國家,舞者多以「持」的形式去表達身體力量,而陶身體劇場卻恰恰相反,他們的舞蹈更側重於表現力量「懈」掉的部分。

陶身體劇場《5》

「陶身體」的作品給觀眾帶來極具顛覆性的感受,令國外的觀眾及媒體讚嘆不已。西方的文化群體也因這般從未見過的「東風」,對東方文化產生了極大興趣。如今,「陶身體」的腳步已經遍及無數國家,他們在不同的土壤上詮釋理念,演出行程總是被安排得滿滿當當。

2014年,作品《7》受邀在澳大利亞進行首次公演。

陶冶對於國內的文化現狀有著自己的思辨。他認為文化代表著一個國家的軟實力,他看好國內市場,但不盲目樂觀。

陶冶認為這個時代信息泛濫,大家都在拚命創作,文化環境中難免有很多「泡沫」。對於這一部分,他表達道:「現在的時代節奏是消費的、碎片化的、沒有持久性的,而陶身體的舞蹈無法帶來短暫的、愉悅的快感,沒有辦法像商業市場那樣迅速消費過去。我認為,對藝術和文化來講,慢慢沉澱更為重要。」

陶身體劇場與山本耀司跨界合作

2013年,陶身體劇場曾做過一系列的工作坊,但在當時得到的反饋並不理想,這令陶冶十分失望。

這個浮躁的時代考驗著藝術家的恆心,也考驗著創作者能否耐得住寂寞並著手於基礎。身體的語言抽象而原始,陶冶認為在目前這個時代中,身體是最具有純度的。

2015年,「陶身體」面臨了第一個階段轉折。此前,他們將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國外。

陶身體劇場在瑞典UMEA城市芭蕾舞蹈學校開展舞蹈交流工作。

國外不間斷的演出,使他們逐漸感受到消耗。能量持續釋放後,卻沒有得到反饋與補充。頻繁演出帶走了思考的空間,這成為陶冶決定將重心放回國內的契機。

此後,陶冶開始逐漸調整方向。更多地投身於國內舞台,並著手開辦工作坊、講座,為「舞團」招納賢士。

陶身體劇場開展的工作坊活動

在夜以繼日的創作過程中,陶冶和段妮研究出了一套叫做「圓技術系統」的訓練方法,這種方法十分奇特。

訓練方法是假設以身體的某個部位作為「畫筆」,舞者要用這隻「筆」來畫圓。它不給予舞者限制,身體的任何一個部分都可以用這種方法來練習。

在訓練過程中,舞者的身體重心會失去平衡,甚至會因為動作幅度使視線模糊不清。陶身體就是以這樣的方式來開發身體的潛能。

他與她,像是天造地設

身為舞團核心人物之一的陶冶出生於重慶。從重慶舞蹈學校畢業後,他先後在上海武警政治部文工團、上海金星舞蹈團和北京現代舞團擔任舞者。

談及陶冶,便離不開另外一個身影。1977年,段妮出生於西安。她在北京舞蹈學院學習期間就獲得了赴美參加文化交流的機會,畢業後進入上海金星舞團擔任舞者。

段妮的身體語言極具包容性,能夠同時容納眾多看似矛盾的對立元素。她在舞團第一次詮釋舞蹈就被英國現代舞的編舞奇才阿庫·漢姆(Akram Khan)選中並前往倫敦。

段妮作為一名舞者,擁有著極佳的身體天賦。尤其在舞蹈表現上,她的氣質與眾不同。

陶冶與段妮因舞蹈結緣。2003年時,他們同在上海金星舞蹈團擔任舞者,由此相識。

雖然兩個人最初的交流不多,但在初識時,他們就立刻知道對方是十分清楚自己想要什麼的人。隨著時間的推移,同樣熱愛舞蹈的兩個人慢慢熟絡,在逐漸靠近彼此的同時,似乎看到了另一個自己。

陶冶覺得兩個人的相遇像是冥冥之中的安排。談及雙方的性格特點,他形容為「天造地設」。陶冶與段妮在創作中擁有極佳的默契,並在舞蹈理念上不斷影響對方。

陶冶這樣形容段妮:「她的身體,已經不只是美可以形容的,是一個當代性的身體,是我從學習舞蹈以來最認可的身體。它已經達到了一個過程,沒有點線面,是一個舞蹈演員修鍊到的最高境界。她不只是一種色彩,更是個萬花筒,有許多色彩。」

段妮影像《重》

來自視頻中的舞蹈片段是陶冶根據段妮獨有的特點,用4個月時間編排出來的作品。舞蹈時長20分鐘,擁有緊密的結構和恰到好處的段落變化。

這部手持木棍的獨舞以重複性為聚點,讓觀者感受個體不斷釋放的源動力,旨在探討人類身體的潛能。作品通過「重複」,解構了時間的概念,觀看的感受過程由此被強化。

看似簡單的木棍,實際上非常考驗舞者對身體的把握,這是經驗成熟的舞者才能駕馭的表演。我們在段妮的身上看到一種硬朗卻不失柔美的舞蹈氣質,她將一種沉默的力量收放自如。

他們是彼此的Muse,是工作夥伴、也是夫妻。如同一場交織的共舞,他們相互輔佐,彼此影響的同時並不失去個體的獨立性。

跟身體「死磕」

相比於「現代舞」,他更喜歡稱之為「現在舞」的說法。雖然打破常規是現代舞規則中的基本特徵,陶冶卻不希望人們太過簡單地給他們下定義。陶冶並不喜歡被狹義的解讀,尤其是被人們賦予標籤化的定義。

陶身體劇場《4》 選段

陶身體劇場是目前在中國的現代舞團中氣質最特別的一個。他們對待事物有自己的見解,在浮躁的時代中也不肯隨波逐流。陶冶甚至不太希望大家稱呼他們為「舞團」。

舞蹈作為時空的藝術,同時運用了許多其他藝術的元素。就拿線條、形狀來說,它在舞者身上的綜合應用和其在繪畫及雕塑上的應用是完全一致的。

眾多元素中,舞蹈最常涉及的還是音樂元素。無論配樂與否,舞蹈仍在很大程度上依賴著它。

第一部作品《重之三部曲》排出之後,陶冶就表示要摒棄這些舞蹈所時常具有的元素。其在作品的編排中,盡量避免出現色彩和符號,不帶有劇情、不涉及敘事,減少對音樂的依賴。他認定以「研究身體」為方向,要自創一套身體語言和體系。

這種少即是多的做法,形態有些類似於簡約主義。但陶冶一直在極力避免定義,或者被歸於某一類風格。如此大刀闊斧地減少要素的初衷,是希望觀眾能多以舞者的身體表現為重點。

我們對藝術的認知有不同的層次。比起其他的藝術形式,舞蹈能讓人越過認知層次的隔閡。無論觀者對舞蹈知識了解得深入與否,都能直觀地觸碰到更深層面,即創作者「想表達什麼」。

常有人問「陶身體」想表達的是什麼,但卻往往得不到直接答案。陶身體劇場不斷重申,所有的一切還需要觀者自己感受。

陶身體劇場《7》

他們到目前為止,作品多以遞進數字的方式來命名,數字則直接與舞者的人數相關。陶冶說「名字在我的作品中最沒有意義,名字很有想像空間,我希望自己的作品不要有定義。」

陶身體劇場《8》

舞者曾表示,更多想藉由現代舞來解釋的是關於「我」、「身體」、「是什麼」這三者之間的關係。

陶身體劇場《6》選段

雲門舞集的創辦人林懷民曾目睹陶冶與段妮編排作品《2》的過程:「在國內,目前我最看好的編舞家是陶冶。他和太太段妮兩個人編一支舞,在地上爬來爬去,30分鐘站都沒站起來。為了這支舞,兩個人死爬活爬地弄了10個月。」

陶身體劇場《2》選段

相較於陶身體劇場的其他作品而言,《2》包含了更多關於陶冶與段妮之間的感情,但陶冶並不想僅僅表達一個男人與一個女人,或者是這兩者間的關係。他想排出一個具有質感的純肢體舞蹈,其中更重要的在於體現性別上的超越。

陶身體劇場《2》的劇照

「陶身體」希望剝離舞者在舞台中的性別代入,所以他們的舞者都會像段妮一樣,髮型多以光頭或短髮為主,這也成為了他們獨有的標誌性特點。

陶身體劇場《8》

當我們觀看這樣的舞步時,空間的概念被抽離出來。不論身處何地,我們被舞台中央的他們所吸引,甚至會屏住呼息靜待下一秒隨之而來的動作。

這種美感引人共鳴,震撼人心的部分是由沉澱而生。我們甚至可以在舞者的肢體動作中看到他們對事物的解讀。

毛姆曾在書中寫道:「沉默也是一種對話」。那麼這樣一場觀者與舞者的「對話」,人們會從中收穫到怎樣的參悟?所謂「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事物也許不同,卻又大同。這樣短暫的動作藝術,讓我們在其中獲得不同層次的感受。與此同時,感受都同樣深刻而直接。

精彩回顧:

肢體的藝術,為何美?

這本時尚雜誌150歲了,她一生榮耀,一世經典。

四海八荒的動植物都在這裡,美得無法抗拒!

[編輯、文/袁全]

推薦閱讀:

肩部始終大不起來?這樣練肩或許能讓你耳目一新
秋冬最全的圍巾搭配法,鄭爽楊冪美成這樣可全靠它們!
今日芒種,不懂規矩要吃虧,全家一定要這樣吃!健康整個夏天!
「男人這樣對你,一定不愛你」
當唐詩遇上余秀華,原來這樣美不勝收

TAG:舞蹈 | 這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