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滿智慧的隻言片語?——絕對令你受益匪淺
一次次讀慈城羅珠堪布的文字和教誨,其實,堪布對我們恩重如山。
那充滿智慧的隻言片語,相信任何人看到都會受益匪淺。
頂禮堪布!無以為報,唯有精進修學。遙祝堪布及所有眾生健康安適!
--------------------------------------------------------------------------------------
這是喇榮,在這裡,我度過了26個春秋。當我的心靈獲得少許提升的時候,我感到連這裡的一草一木都對我恩重如山,我永遠也無法報答。所以,雖然我的上師已經不在這裡了,但我仍然不願離開且深深眷戀。
【關於佛教佛法】
在《時輪金剛》里,全球的陸地和海洋被均分為東南西北四大洲,每一洲再分為左中右三洲,三洲各劃30條經線,也即每一大洲有90條經線,四大洲共有360條經線。各洲從南到北,又划了6條緯線。佛教是深廣莫測、博大精深的文化,根本不是單純的信仰與普通的宗教。
地球上第一次畫出經緯線的人,並不是亞歷山大隨軍地理學家尼爾庫斯,而是釋迦牟尼佛。他在地球上畫了360條經線和6條緯線,比尼爾庫斯早了幾百年。因此,地球經緯線的創始人是佛陀。
佛教既不是有神論,也不是無神論。因為它既不承認其他宗教所說的有神觀點,也不承認唯物主義所說的無神觀點。
大乘佛法的精神,是無自私、無條件地為所有眾生服務。真正的大乘修行人,被稱為菩薩。菩薩在某種程度上是眾生的服務員。所以,佛法與封建迷信完全是兩回事兒,我們應該劃分清楚。
如果想了解大乘佛法的精神,請閱讀《入菩薩行論》。學修此論後,一定會讓我們的生活變得充實、安樂,這種幸福金錢無法買到。可惜相當多的佛教徒卻對此論不太重視,甚至一無所知,這實在令人遺憾。
空性、本尊、生圓次第的修法,像大學的課程;寂止禪定,像中學的課程;出離心和菩提心等內外加行,像小學的課程。我們必須從最基礎的小學課程開始修學。
《入菩薩行論》中說:除了直接或間接地利益眾生的工作以外,不做其他的事情。這是大乘佛教徒的行為標準。
二十一世紀的人最需要的,不是物質,而是真情和關愛。大乘佛法恰恰是教我們培養真情和關愛的理論和方法。
佛陀向來都在教我們樹立高遠的目標和高尚的人品,但急功近利的一些人卻誤以為佛教是消極的。這都是因為立足點的高低不一,所以視野範圍的遠近寬窄也不一樣所導致的。
【關於平等利他】
我們必須每天發願:「願我生生世世都不傷害任何一個眾生的哪怕一根毫毛;願我生生世世都能利益所有眾生!」願力是不可思議的,千萬不能忽略。
佛教對生命的定義是:具有意識、情感、苦樂感受的生物。植物沒有這種生命,所以,從善惡因果的角度來說,吃青菜和吃魚是不一樣的。
天下所有的眾生,都跟我們一樣希望自己擁有幸福,所以,我們不應該破壞任何生命的幸福。天下所有的眾生,都跟我們一樣希望自己遠離痛苦,所以,我們不能給任何生命製造痛苦。這是佛教的平等觀之一。
自己不願接受的事情,千萬不要強加給其它生命。這是印藏漢三地聖者們的古老教言。作為現代人,我們必須重新思考並遵守這一古訓。
人類只不過是地球上的一群過客而已,客人應該遵守客棧的規矩,沒有資格踐踏其他客人的生命。
人類來到了這個世界,這裡是我們臨時租用的家園,租用的付費不應該是破壞,而應該是愛護。像很多其他生命一樣靜悄悄地離去吧!
【關於修行】
曾經有一位修行人。在某一天,他徹底地證悟而解脫了。他非常感激佛陀,很想報答佛恩,但用什麼方法最好呢?他想了很久,之後意識到:「佛陀尚未成佛時,放棄一切刻苦修行,就是為了利益眾生。這應該是他最想要的,也是最佳的報恩方式。」之後,他將一生都奉獻於教育眾生的事業當中。由此可見,為眾生服務是報答佛恩的最佳方式。
既懂科學知識,又有佛教修證的人,叫做「二十一世紀的佛教徒」。他們是這個時代最幸運的人群,應該好好珍惜。
佛陀說過:「在一個發願中,包含了一切發願,那就是:發願生生世世持正法」。所謂「持正法」,是指自己修學,為他施法,並饒益眾生。
佛陀勸誡我們,要戰勝自己的煩惱。世上有無數人戰勝過敵人,但卻很少有人戰勝過自己的煩惱。戰勝敵人是臨時的勝利,而戰勝煩惱才是永久的勝利。
天下惟一最珍貴的,就是生命。我們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只要有生命的存在,一切都可以改變。擁有人的生命很不容易,請珍愛吧!
我們不能為了生活中的瑣事,而破壞內心的安寧和喜悅,因為這是屬於我們自己的幸福和健康。
如何保持內心的安寧和喜悅呢?每天早晚做一至二小時的心理訓練(修心),過濾每天的臟、亂、惡念頭,補充凈、定、善的力量。
在任何時候,任何環境里,我們能否活得幸福,都取決於自己的內心,而並非受制於環境是否舒適。既然如此,為什麼我們不訓練內心,卻拚命地想改變環境呢?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有痛苦也有幸福,這證明我們還活著。痛苦是自己的惡報,不要抱怨別人;幸福是自己的善報,應當好好珍惜,盡量分享。這是我對佛法的理解。
凡是為了眾生當下或未來感受幸福而做的任何一件事,都是善業;凡是為了眾生當下或未來感受痛苦而做的任何一件事,都是惡業。這是我對大乘佛法里的「善惡」的理解。
從現在開始,我們應該下決心每天做一件以上的好事。早晨起床時,在床上策劃;晚上睡覺前,在床上總結,這樣每天的生命都有意義了。
這個世界上有兩種貧窮:一是物質的缺乏;二是精神的空虛。兩種貧窮一樣給人帶來痛苦。而金錢只能解決第一種痛苦,解決第二種痛苦的方法,只有另外尋找。
有兩種不同的尋找幸福的方法: 1、不斷地累積大量的物質來滿足自己的慾望;2、改變自己的意識,以減少或消滅慾望。前者是絕大多數世俗人的方法,後者是少數修行人的方法。
當我們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親人、朋友送給我們的一切都帶不走,但佛陀賜給我們的愛心和智慧,卻是可以帶走的。
【關於物質與慾望】
任何東西用久了,都會因失去新鮮感而心煩,同時又渴望擁有新的東西。所以,物質永遠無法滿足人類的慾望。
生活三段論:大前提:有限的東西永遠無法填補無限的空間。小前提:我們的慾望是無限的,而所有物質給我們帶來的感受卻是有限的。結論:所以,物質不會滿足我們。
現代人越來越過度地依賴物質,而不重視內心的訓練,因而,每個人的內心都很脆弱,各種各樣的精神病、自殺等問題越來越嚴重,現代文明不能解決心靈的問題。
當開心的人,過充實的生活,做利他的事業,此生來世都幸福。
我們因為被蚊子叮而發癢的時候,用手搔癢暫時會感到舒服,但沒有被蚊子叮應該更舒服。我們因為慾望而心裡發癢的時候,用物質去搔癢,暫時會感到幸福,但沒有慾望會更幸福。
雖說慾望是發展的動力,但我們必須知道,慾望既能讓我們向幸福的方面發展,也會讓我們向痛苦的方面發展,所以,它像一把雙刃刀。
很多人衣櫃里的不少衣服,連一次都沒有來得及穿就過時了,所以,我們買東西的時候,必須問問自己:「這東西我真的需要嗎?」
-------------------------------------------------------------------------------------
附:慈城羅珠堪布微薄經典語錄
1:如果人類可以侵犯動物的生存權,為什麼人類中的強者不可以侵犯弱者呢?只是因為被侵犯者是人類嗎? 2:如果認為:為了自己的一些蠅頭小利,而隨心所欲地殘殺動物的行為是合理的,是可以接受的。這必將遭致人類之間的相互殘殺與戰爭! 3:當我們把一條條氣息尚存、垂死掙扎的無辜生命放在餐桌上,喜笑顏開地放入口中嚼碎吞下的時候,為什麼沒有一絲顧忌、沒有些許犯罪感呢?難道人類真的與猛獸一樣無知且殘暴嗎? 4:動物也有苦樂之感、喜哀之情,人類沒有資格侵犯他們的生存權。我們的慾望,是許多生命的災難。我們應該顧念飯桌上那些生命的感受。 5:在當今時代,人類對待動物的態度,是非常不公乃至殘忍的。動物也是生命,所有生命都是平等的。我們應該學會愛護一切生命,希望大家都能從我做起。 7:在人類歷史上,不斷發生過不藉助任何幫助,天生便能回憶前世,以及二十世紀發現的頻死經驗、以催眠術回憶前世等事例,這一切的結果,都與《西藏度亡經》等佛經內容不謀而合。所以,我們似乎沒有任何理由否定生命輪迴的存在。 8:成千上萬個從死亡邊緣搶救回來的人,曾感受過自己從空中或旁邊看到自己的身體躺在病床上,醫生正在搶救的情景。他們可以把這些過程描述得一清二楚。雷蒙.穆迪博士研究了150多個案例。2000年,我也曾調查過兩個有此類經歷的人。這都說明,意識是可以脫離肉體的。詳情見--前世今生? 9:還有一種非常奇特的生命現象是,在能回憶前世的很多小孩兒身上,新浪微薄,有前世留下的疤痕。比如:前世死於槍殺的,今生身上有子彈進出的傷痕等等。史蒂文森收集了200多個類似案例的照片、x光片等資料,幾年前我在四川省阿壩縣也發現了此種案例,並在《慧燈之光》當中提到過。 10: 如果沒有來世,則所有的努力,都只能為了今生,而不能有別的生命追求;離世的親人,永遠無法重逢;一切奮鬥與拼搏,都只能因為死亡而嘎然結束。這是多麼絕望、悲觀、消極的人生觀啊! 11: 能回憶前世的小孩兒,全球都有。美國維吉尼亞大學的教授史蒂文森(1918-2007)博士在40多年中,以非常客觀和謹慎的態度,研究了近3000個轉世案例,寫了九本關於輪迴的書。 12: 世上最可怕的不是死亡,而是投生。若投生到最邪惡或最痛苦的生命當中,其後果是非常可怕的!因此,我們現在就必須做好準備,就像買保險一樣。 13: 我們不要害怕死亡!死,是另一個生命旅程的起點,而不是整個生命的結尾。到了這個時候,也有新的希望;即使離去的人,也有機會重逢。這的確是一個樂觀、積極的人生觀。 14: 作為平民百姓、凡夫俗子,我們很難對眾生做出什麼偉大的貢獻。但以偉大的愛所奉獻的一切,哪怕僅有一點點,也是很偉大的。因為這個世界最需要的是愛,而不是錢! 15: 在如今這個文明的時代里,為什麼那些最殘忍的菜仍然能大行於世呢?是因為我們有錢,吃得起他們,還是因為他們太軟弱,而無力反抗我們呢? 16: 從佛陀的價值觀來說,最好的付出愛心,是給眾生指明解脫的道路;其次,微薄,是救度眾生的生命;第三,是幫助窮人等等。 17:我們應該以感恩的眼光來看待所有的生命,這是培養愛心的第一步,這樣才能擁有無私的愛心。 18: 我從來沒有想過,要在下一次生命旅程中擁有任何名利才華,真的沒有!但我時常希望,來世能擁有一份無私的大愛。如果它能陪伴著我,則不管到宇宙的任何一個角落,幸福與滿足都將始終與我同在! 19: 我的師父曾經告訴我說:我們活著的唯一理由和價值,是培養愛和付出愛!這句話我終身難忘,也希望生生世世不會忘卻! 20: 從前,有幾個人一起乘一條牛皮船過河。快到河心時,船隻因超載而即將沉沒。船夫告訴大家:「你們中若有會游泳的,就跳下水去;如果都不會游泳,我就跳下去,你們來划船。」 誰知全船的人都既不會游泳,也不會划船。於此生死關頭,一位乘客想到:與其所有人都死,不如我一個人死!於是毅然決然地跳入河中而死。這種死,是因為愛而死的。這,就是愛的力量! 21: 世上最完美、最無私的愛,是菩提心。它是地球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思想和情感! 22: 我們雖然不是因為愛而投生,但我們可以因為愛而活著,也可以因為愛而死去。因此,這是一次多麼幸福、多麼有意義的生命旅程啊! 23: 當年佛陀是因為愛而誕生,因為愛而生存,因為愛而圓寂的。我們學大乘佛教的人,也應該因為愛而活著。 24: 佛家的「愛」包括:一、慈悲。其中的「慈」,是指衷心希望所有眾生能擁有幸福和幸福的因緣;其中的「悲」,是指衷心希望所有眾生能遠離一切痛苦;二、愛心,也即喜愛所有的生命。 25: 愛因斯坦晚年在《科學與宗教》一書中說過:「科學沒有宗教,是跛足的;宗教沒有科學,則是盲目的"。 26: 對一位標準的大乘佛教徒來說,活著的理由,是一種愛。愛的力量,使他們在任何痛苦下都活著、站立、前進,永遠不為自己的痛苦而倒下。 27: 當我們的溫飽問題解決以後,活著的理由,是吃喝玩樂、探索生命、提升心靈還是別的什麼呢?在活著的時候,我們有必要回答這個問題。 28: 美國《新聞周刊》曾提出過一個問題:「金錢與幸福,哪個更重要?」對所有人來說,這都是一個巨大的問號,我們該如何回答呢? 29: 愛,是菩提心的基礎。想學大乘佛法,必須先學會愛所有生命。擁有愛,就擁有一切! 30: 吃素既是愛護生命、愛護地球,同時也是愛護自己。佛陀為我們推薦的最佳食物――素食,是現代人最理想的選擇! 31: 坐在海邊,感受海風,迎接海潮。每一個波濤都離不開海水,波濤即海水,海水成波濤;每一個念頭都離不開光明(佛性),念頭即光明,光明成念頭。 32: 大海里藏著無數的海洋生物,我們的藏識(最基本的意識)里含藏著無窮的善惡種子,海底的震動導致海嘯,而種子的活動引起苦樂的變化,因此,我們應該於藏識中盡量少存惡因。 33: 不久前,一位常住學院的老修行人丹卓慎重其事地對身邊的道友說:「藏曆的11月15日上午,是法王如意寶圓寂的日子,我也要爭取在那個時候往生。」 果然,在法王圓寂紀念法會結束的當天――2010年12月26日(也即法王圓寂日後的第五天),丹卓示現圓寂。他一生念誦了六億遍觀音心咒,一百萬遍《普賢行願品》。並於二十多年中,每天堅持念誦七遍大圓滿的甚深續部。天葬那天,空中彩虹縈繞、祥雲滿布。臨走之前,他給我捎過一個口信:「我本來很想在走之前見你一面,但來不及了,我只有先走一步了。 34: 善惡因果是一切生命共同的自然法則,它超越了所有人為的法律,也是天底下最公正的法律,因此,我們每個人都必須嚴格遵守這一法則。 35: 吃素能增長慈悲心,令性格調柔,有利於其他生命,同時還能美容強身;肉食不但增長嗔恨心,令脾氣暴躁,有害於其他生命,還會令面部猙獰,並引起各種疾病。這些結論的來源,既有佛陀的教證,也有科學的數據。 36: 佛教既不是唯物論,也不是唯心論。如果一定要給佛教取一個類似的名稱,那應該叫做唯幻論。 37:為什麼說佛教是唯幻論呢?因為從佛教的觀點來看,這個世界唯一的存在形式,只是一個幻相而已。從來就不存在真實的物質和精神。 38: 假如我們看到一個磚頭,那也完全是一個幻相。因為我們看到的,只是一個靜止的磚頭,而世界上卻根本沒有一個靜止的磚頭存在。靜止的磚頭從何而來呢?就是由我們的眼睛產生了一個幻相而已。 39: 我們生活中的所有痛苦,跟任何鬼神都沒有關係,一切都來自於我們自己的執著。 40: 我們活在一個完全以幻相構成的世界裡,當我們的內心執著這個世界的時候,它顯得非常真實。關於這一點,大家看看《黑客帝國》這部電影就能略知一二。 41: 我們越在乎一個人或一件事,他越會給我們帶來痛苦。因此,對任何人或事都不能太在乎,都要留下足夠迴旋的餘地。 42: 雖然不在乎一切,對我們來說非常難,但任何事物都有好的一面和壞的一面。多想好的一面,就捨不得;多想壞的一面,就不在乎。 43: 越執著或越在乎的東西失去的時候,會越感到苦不堪忍。佛教把這種痛苦稱為變苦,其根源,就是執著。 44: 所有世事都是靠不住的,不值得過度地執著和投入。我們應該給自己留點兒時間和空間,用以提升自己的心靈。這對我們來說,是最需要的。 45: 我們地球人,是一個龐大的啃老族群體。大家都貪得無厭、不擇手段,拚命地掠奪地球老媽幾十億年積攢下來的所有積蓄。我們的慾望,致使老媽變得一年比一年貧困。 46: 雖然現在的食品非常豐富,但可以放心食用的卻越來越少。如何改變這一現狀呢?最根本的改變,只能從心開始,其餘都是表面工程。若能在每個人的心中,都樹立起道德意識和因果觀念,一切不良現象都將全然改觀,因此,普及傳統文化與佛教精神勢在必行。 47: 我們活在一個極其不安全的世界裡,隨時都有可能遇到死亡或疾病的襲擊,所以不能盲目樂觀,要有危機意識,盡量時時刻刻訓練、強化自己的心靈。 48: 如果大家都深信善惡因果,就決不會出現地溝油、毒奶粉、一滴香之類的有害食品。可惜現在既沒人講因果,也沒人聽聞或相信因果!
推薦閱讀:
※隨心所語錄:一個鄉下人胡思亂想的隻言片語四
※?紅樓夢殘,十二菊花詩香,片語訴盡人世悲歡
※真太極之隻言片語---腰為主宰 (轉)
※支言片語(轉貼)
※愛,隻言片語(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