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止痛藥 專家教你跳出痛經三大誤區

提起痛經,很多女性都有刻骨銘心的經歷。痛經的時候下腹墜脹疼痛,整個過程簡直就是一種煎熬,很多人會選擇服用止痛藥,也有相當一部分女性直接忽視了痛經的嚴重性,從而導致一些婦科類的後遺症。其實,痛經這個問題很複雜,痛只是癥狀,找到背後的原因才能治本。

很多女孩子都有痛經的毛病,只是有的人痛得輕,有的人痛得重。那麼到底什麼是痛經?從專業角度講,女性經行前後或經行期間反覆出現周期性下腹疼痛,或伴腰酸腰痛等症,影響工作和生活質量者,稱為「痛經」。該病相當於西醫學「痛經」及「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腺肌病」等所致的經行腹痛。

痛經有「原發性痛經」和「繼發性痛經」之分,前者無生殖器官器質性病變,又稱「功能性痛經」,後者為生殖器官器質性病變所致,如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腺肌病、盆腔炎等。中醫學所論述的痛經,包括西醫學的原發性痛經和繼發性痛經。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屬於痛經患者?專家表示,痛經的臨床特徵是下腹疼痛伴隨月經周期反覆發作。疼痛時間多在經前7天內或經行1-2天內或整個經期。疼痛程度也因人而異,嚴重的痛經可能會影響工作及生活質量,更甚者可能導致昏厥。疼痛可能波及腰骶、肛門、陰道、大腿內側,伴隨著面色蒼白、冷汗淋漓、噁心嘔吐、腹瀉或乳房脹痛、胸脅脹滿、周身睏倦、頭暈頭痛等。膜樣痛經者經血中有大塊子宮內膜,排出前腹痛加重,排出後腹痛減輕。

原發性痛經通常在月經初潮時或初潮半年至一年後發生,此後隨著月經周期而發作,此類痛經的患者以15-25歲之間為主。繼發性痛經則多於初潮數年之後發病。

認識一下痛經的三大誤區

1.痛經等於著涼

由於很多女性平時喜歡吃生冷食物,天冷時也不太注重保暖,就認為痛經是因為著涼,喝點紅糖水或者敷個暖寶寶就能扛過去。其實從中醫角度來看,除了著涼寒凝血瘀外,氣滯血瘀也是痛經的常見證候之一,要通過疏肝理氣、活血化瘀的方法進行改善。因此,對於痛經的判斷,不可一概而論。

2.痛經會自動痊癒

許多女性青春期發生原發性痛經,結婚分娩後自然好轉。事實上,原發性痛經沒有器質性病變,大部分人確實會在分娩後發生好轉或消失。但繼發性痛經發生在生殖器官發生器質性病變後,且正在呈現年輕化趨勢。如果不積極醫治,痛經會漸進性加重,甚至引發婚後不孕。

3.一味靠止痛劑止疼

無論哪種痛經,都應該在醫生指導下用藥。特別是繼發性痛經,如果不積極治療,疼痛程度會逐漸加重。對於繼發性痛經的治療,要注重器質性疾病的治療,不能一味地止痛,止痛只是治標之法。也可能在用藥種類、劑量上有很大的差別,不能一概而論。

繼發性痛經應該積極治療

患者小茹26歲開始出現痛經,剛開始每次月經第一天疼痛,尚能忍受,患者本人未引起注意。有時疼痛較重就吃一點止痛片,一直沒有到醫院檢查。

近一年來她的痛經癥狀逐漸加重,整個月經期都難以忍受,止痛藥也無法緩解。半年前體檢發現,小茹左側卵巢有一個直徑4公分大小的囊腫,醫生建議手術治療。但小茹由於工作忙碌,想緩一陣子。不久之後的一天,她下腹突然疼痛劇烈、暈厥,被同事送到醫院就診。

檢查發現,小茹左側卵巢巧克力囊腫破裂。專家解釋說,正常情況下,子宮內膜在子宮腔內每個月受到卵巢激素的調控,不斷增厚,增厚到一定程度就出現周期性剝脫從而形成月經。小茹因為患子宮內膜異位症,本來應該在子宮內的內膜離開了子宮腔的「家」,跑到卵巢進而形成囊腫。由於沒有及時手術治療,囊腫已經長到成人拳頭大。

小茹這次發病,是由於囊腫破裂,破裂後的囊液灑滿整個盆腹腔,並且有大量內出血。如不馬上手術,患者會有生命危險。於是專家緊急為小茹施行了手術,清理腹腔並剔除囊腫。由於搶救及時,小茹沒有生命危險,但由於拖延太久,囊液中活性的容易種植的內膜細胞有可能發生播散種植生長,這意味著複發的幾率大大增加,必須定期複查。

痛到「生不如死」須警惕子宮腺肌病

如果痛經越來越重,一定要提高警惕,也有可能是生殖器官器質性病變,如:子宮腺肌病、子宮內膜異位症等病症。

以子宮腺肌病為例,該病主要引起漸進性加重的痛經、慢性盆腔疼痛、月經改變等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多見於年齡在30-50歲的多產婦女,多次妊娠及分娩、人工流產、慢性子宮內膜炎等造成子宮內膜基底層損傷,都與子宮腺肌病的發病密切相關。近年發病率有明顯增高的趨勢。

迄今為止,對子宮腺肌病的病因和發病機制尚缺乏清楚的了解,因此治療效果很局限,難以根治,複發率高。專家表示,目前除子宮切除術外,尚無根治的方法。不過中醫中藥在緩解癥狀、縮小病灶、提高生活質量等方面有明顯作用,已得到國內外的公認,因此使用我國中醫藥資源治療子宮腺肌病,有現實意義及臨床應用前景。

中醫治痛經既治標也治本

專家表示,痛經的治療原則是以調理沖任氣血為主。治療分兩步,經期重在調血止痛以治標,及時緩解疼痛,平時辨證求因而治本。對於子宮發育不良、畸形或位置過度傾曲者,則要根據不同情況,選擇最佳治療方案。

⑴寒凝血瘀證

主要證候:經前數日或經期下腹冷痛或絞痛,按之痛甚,得熱痛減,甚或手足不溫,月經量少,色黯,有血塊,舌質黯,苔白膩,脈沉緊或沉弦。

治法:溫經散寒,祛瘀止痛。

⑵氣滯血瘀證

主要證候:經前數日或經期下腹脹痛,拒按;伴胸脅、乳房脹痛,月經量少,或經行不暢,經色紫黯,有血塊,舌質紫黯,脈弦。

治法:行氣化瘀止痛。

⑶濕熱蘊結證

主要證候:經前數日或經期下腹灼痛,拒按,有灼熱感,或伴腰骶疼痛,低熱起伏,月經色黯,質稠有塊;平時帶下量多,色黃,質稠,有味,舌紅,苔黃膩,脈弦數。

治法:清熱除濕,化瘀止痛。

⑷陽虛內寒證

主要證候:經期或經後小腹冷痛,喜按,得熱則舒,月經量少,色淡黯,腰膝酸冷,小便清長,舌淡黯,苔白潤,脈沉。

治法:溫經暖宮止痛。

生活小貼士:

1.注意經前、經期保暖防寒,不貪生冷瓜果,不冒雨涉水;不久居潮濕之地;經前經期不得游泳。

2.忌抑鬱、煩躁,注意心理健康,保持心情舒暢。

3.經期不宜用滋膩或寒涼藥物,以免滯血。

4.消除經血逆流入盆腔的因素,及時治療先天性處女膜閉鎖、陰道橫膈或疤痕狹窄、宮頸粘連等阻礙經血外流的疾病,經期避免劇烈運動。

5.防止醫源性子宮內膜種植,經期或刮宮術後不作盆腔檢查,確有必要時,動作宜輕;取放宮內節育器、輸卵管通暢性檢查、宮頸電灼或冷凍、激光治療等,應在月經乾淨後3~7日內進行。

6.經期絕對禁止性生活,以免發生盆腔炎或子宮內膜異位症。

7.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

文/本報記者彭小菲

專家資料

王阿麗,東城中醫醫院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生導師

從事中醫、中西醫結合婦科臨床、教學、科研工作30餘年。曾師從於王子瑜教授5年,擅長於中醫、中西醫結合治療婦科各種疾病,痛經、月經不調、更年期綜合征、盆腔炎、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腺肌症、先兆流產以及中醫調治各種產後疾病


推薦閱讀:

「抱」不等於愛!解讀兒童乘車致命誤區
放化療死得快,平常人看到都笑了:揭秘癌症五大治療誤區!
九大健身誤區,不看等於白練!
房屋繼承6大常見誤區,最後一個情況好複雜!
關於醉酒的八大誤區

TAG:誤區 | 專家 | 痛經 | 止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