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全球反恐任重道遠

全球反恐任重道遠

在線薦稿記者博客聯繫記者

1月11日,在法國駐奧地利大使館附近的黑山廣場,人們手拿標語參加反恐集會。

1月11日,在法國巴黎,遊行者聚集在共和國廣場。

1月10日,一名女子前往法國駐俄羅斯使館,悼念法國政治諷刺雜誌《沙爾利周刊》遭遇恐怖襲擊案的遇難者。

1月8日,警察在巴黎市區主要街道執勤。在首都所在的整個巴黎大區,法國反恐預警方案「警惕海盜計劃」的警戒級別將提高到最高級,即恐怖襲擊警報級別。

世界各地舉行反恐遊行

新的一年過去不到半個月,世界安全領域就發生多起「扎眼」的事件:恐怖分子血洗法國漫畫雜誌《沙爾利周刊》巴黎總部,隨後又製造了幾起針對市民的恐怖襲擊,造成多人遇難。

那麼,2015年,世界安全形勢到底會怎樣?

觀察人士認為,這一年,國際安全格局將基本保持穩定,世界發展大勢仍將保持積極。但是,從過去延伸至今年的恐怖襲擊還在繼續,值得人們密切關注和保持警覺。

——恐怖襲擊可能增多,國際社會需加大反恐力度

最近,恐怖分子除了在法國發動多起襲擊並造成多人喪生外,還在其他地區大開殺戒,造成恐慌。在西非,奈及利亞極端組織「博科聖地」武裝分子在喀麥隆殺害了11名公共汽車乘客;在伊拉克,極端組織「伊斯蘭國」打死了28名庫爾德人員。

這一系列恐怖襲擊為國際社會再次敲響反恐警鐘。2015年,多國可望加大反恐力度。巴基斯坦國民議會6日通過加強反恐措施的憲法修正案,允許政府建立特別軍事法庭來審理涉恐案件;美國政府9日發布警告,告誡美國人在世界範圍內防範針對他們和美國利益的恐怖襲擊;法國也在採取多項措施,提升反恐水平。

解決恐怖問題,要標本兼治,既要努力消除民族衝突、宗教爭端、政見分歧、貧富差異等根本問題,也要盡量避免導致恐怖活動的直接誘因。

——和平與發展已成為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

從安全形度看,雖然當下國際上有不少熱點問題,但其中多數是「點」上的問題。世界格局總體上是穩定的,世界發展總趨勢是積極的。

首先,雖然大國之間有摩擦、交鋒,但大國之間發生正面武裝衝突的可能性很小。去年以來,美俄關係因烏克蘭危機變得非常緊張,但彼此矛盾仍處於可控範圍之內。

其次,美國再次挑起大規模衝突的意願和能力都顯著下降。雖然美國仍是世界上唯一超級大國,但其絕對優勢已然下降。此外,美國因發動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蒙受了巨大損失,再次直接捲入戰爭的意願大不如前。

再次,從世界發展趨勢看,和平、發展、合作已成為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全球合作、地區合作、雙邊合作正加速發展,經濟一體化、貿易自由化在各個層次向前推進。在這一潮流面前,任何煽動對立、挑起衝突的主張和舉動註定是沒有前途的。

歐洲如何走出巴黎襲擊陰影

2015年1月,花城巴黎,歐洲傷心地。

接連造成人員傷亡的襲擊,對法國乃至歐洲社會造成嚴重衝擊。面對升溫的恐怖威脅,歐洲在思考:誘發恐怖襲擊的深層次社會根源是什麼?如何積極防範、打擊恐怖主義,進而走出巴黎襲擊陰影?

襲擊《沙爾利周刊》雜誌社的庫阿希兄弟,和襲擊猶太商店的阿梅迪·庫利巴利均有移民血統,這反映歐洲不同族群融合已經出現阻礙。近幾年,移民,尤其西亞、北非地區移民,成為一些歐洲國家社會不容忽視的群體,而在宗教自由和移民寬容政策背景下,極端主義也在悄然蔓延。

長期以來,外來移民雖在身份上成為「新歐洲人」,但是在經濟、社會發展方面並未獲得與「老歐洲人」同等的地位,他們的宗教信仰與文化傳統也未得到尊重。「新歐洲人」「老歐洲人」之間的誤解與分歧也並未通過共處而消除。

近年來,西亞、北非地區戰亂不斷,受「基地」組織、「伊斯蘭國」等恐怖組織思想蠱惑,越來越多對現實不滿的歐洲青年志願前往伊拉克、敘利亞加入國際「聖戰者」大軍。

美國情報機構認為,歐洲已經成為「聖戰者」攻擊西方利益的中心。巴黎襲擊事件令歐洲的政治家們感到採取行動的緊迫性。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崔洪建對記者表示,恐怖襲擊在歐洲並不鮮見,但是這次巴黎襲擊事件與以往單純為吸引公眾關注的恐怖襲擊不同,明顯經過策劃,且針對性比較明確,這一新情況將加劇歐洲乃至國際反恐局勢的複雜性,未來發展將取決於歐方應對舉措是否得當。

中亞—北高加索「平靜」中暗流涌動

中亞和北高加索地區曾是全球恐怖活動高發地。近年來,在地區組織和相關國家共同努力下,當地恐怖活動受到明顯打壓。加之「基地」組織、「伊斯蘭國」等「大出風頭」,中亞和北高加索地區在全球反恐版圖中似乎不再受到關注。然而,實際情況是,該地區恐怖勢力因應全球反恐形勢而調整活動策略,恐怖威脅如今仍舊存在。

蘇聯解體後,中亞各國經濟發展陷入困境、意識形態出現真空、民族宗教矛盾突出,泛伊斯蘭主義和泛突厥主義思想藉機滲透。20多年來,中亞地區出現數十個恐怖組織,這些組織同地區外恐怖勢力存在關聯,一些組織還得到「基地」組織支持,它們宣揚宗教極端思想,從事顛覆政權活動,直接參与或煽動追隨者發動恐怖襲擊。

「9·11」事件後,在國際社會支持下,中亞各國有效控制住恐怖主義在這一地區的蔓延。在打擊中亞恐怖勢力的鬥爭中,上海合作組織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談及未來中亞地區反恐形勢發展,上合組織地區反恐怖機構執委會主任張新楓說,受中東、北非局勢及北約撤離阿富汗影響,地區反恐形勢「平靜」中暗流涌動。

近年來,中亞恐怖組織活動呈現一些新特點,包括更多利用網路傳播極端思想、招募恐怖分子、策劃恐怖活動,以及同販毒、走私槍支彈藥、有組織犯罪相結合等。

中亞和北高加索地區連接歐亞大陸,毗鄰中東,重要性不言而喻。大量恐怖分子從中亞和北高加索地區或經由這一地區前往中東參加「聖戰」,還有一些人在接受恐怖組織培訓後返回這一地區傳播恐怖主義思想,從事恐怖活動。在北約從阿富汗大規模撤軍後,恐怖分子陸續「迴流」中亞和北高加索地區,使得該地區國家乃至周邊歐洲、亞洲國家面臨的恐怖威脅明顯增加。

非洲反恐,靠自己也得靠朋友

新年伊始,當國際社會聚焦法國《沙爾利周刊》雜誌社恐怖襲擊事件時,很少有人注意到,在西非大陸,恐怖組織奈及利亞「博科聖地」正在大肆焚城屠殺……

據非盟統計,近年來,非洲恐怖組織數量呈逐年增加之勢。目前,至少有16個主要恐怖組織活躍在非洲大陸,包括臭名昭著的「博科聖地」和索馬利亞青年黨。獨立智庫經濟與和平研究所去年11月發布的「2013年全球恐怖主義指數」顯示,奈及利亞、索馬利亞和肯亞已經成為非洲最易遭受恐怖襲擊的三個國家。

受經濟發展水平和政府危機管控能力低下等多方面因素掣肘,非洲國家在面對恐怖主義威脅時普遍存在軍事力量不足、手段單一、裝備落後和情報缺乏等問題。

打鐵還需自身硬。面對全球恐怖勢力流動加快、串聯提速,非洲國家亟須做好自身功課,提高危機管控能力,致力經濟社會發展,以從源頭遏制恐怖主義蔓延。

反恐,各國做好自身功課固然很重要,國際支持同樣不可或缺。非洲反恐是全球反恐努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國際社會應切實幫助非洲國家提高反恐能力,包括提供不附加政治條件的資金、技術援助,幫助非洲人民徹底擺脫恐怖主義威脅。

「基地」警報遠未解除

「基地」組織頭目本·拉丹2011年5月命喪美軍突襲後,該組織核心領導層持續被削弱,加之「伊斯蘭國」迅速崛起,「後拉丹時代」的「基地」一度被認為難成氣候。然而,去年以來,「基地」在中東、南亞、北非多地重整旗鼓,捲土重來。巴黎恐怖襲擊發生後,全球再次拉響安全警報。輿論認為,「基地」依然極度危險!

「基地」去年在南亞成立新的分支機構,將印度、緬甸和孟加拉國劃為活動區。至此,該組織已在中東、北非、南亞設有分支。相比拉丹時代,如今的「基地」將恐怖主義癌細胞四處擴散。

美國反恐問題專家傑弗森說,「基地」組織正在利用新機遇完成更新換代。第一代是「9·11」之前的一代,第二代活躍於拉丹被擊斃之前,第三代則是「後拉丹時代」和「阿拉伯變局」的產物。與前兩代相比,第三代的活動範圍更廣、襲擊手段更多,控制區域超過以往任何時候並正在走向國際化。

「基地」近年在歐美很少成功實施大規模殺傷性恐怖襲擊,但在歐美以外,其整合已開始顯露威力。美國情報部門分析報告指出,「基地」不再是單一的恐怖組織,而已將敘利亞、黎巴嫩、埃及、利比亞、葉門、菲律賓等地極端組織聯繫成為全球性恐怖網路。

談到「伊斯蘭國」與「基地」的不同,美國喬治敦大學教授拜曼說,「伊斯蘭國」脫胎於「基地」伊拉克分支,主要以本地政權為作戰對象,「基地」則奉行「打擊遠方敵人」這一信條。或許「伊斯蘭國」因其公開「斬首」人質畫面而看上去更為殘暴,但是「基地」選擇國際大都市發動恐怖襲擊所造成的影響和危害無疑更嚴重。

法國《沙爾利周刊》雜誌社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後,英國軍情五處負責人警告說,「基地」正在策劃對西方目標發動大規模殺傷性恐怖襲擊。「基地」警報遠未解除,國際社會仍需努力!

周評

任性的「沙爾利」

馮軍福

法國《沙爾利周刊》遭遇恐怖襲擊後,來自全球的同情與支持奔涌而至。1月11日,40餘位國際政要和上百萬法國民眾手臂相挽,走上巴黎街頭,對恐怖主義說不。與此同時,無數的漫畫家不懼死亡威脅,舉起了手中的畫筆,大聲疾呼:我是沙爾利。

《沙爾利周刊》慘遭血洗,的確令人同情;恐怖分子令人髮指的血腥屠殺,也必須給予堅決譴責。但這並不意味著《沙爾利周刊》已經毫無爭議地站在了道德的制高點上。事實上,這家常拿政治和宗教人物「開涮」的雜誌,某些「任性」的做法的確值得商榷。14日,該刊幸免於難的漫畫家又推出新刊,竟再度將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作為嘲諷對象,並將此前的6萬份印量增至300萬份,面向全球發行。此舉引發了伊斯蘭世界的強烈憤慨,法國多家宗教團體發表聯合聲明,呼籲民眾保持冷靜,避免情緒化反應。

巴黎恐怖襲擊事件,讓「言論自由」和「恐怖主義」成了直接衝突的對立面,很多人卻忽略了背後的信仰尊重問題。其實,《沙爾利周刊》遇襲,人們之所以在第一時間站出來,紛紛喊出「我是沙爾利」的口號,是基於對恐怖分子殘忍行徑的聲討,而並非對該刊褻瀆先知做法的認同。畢竟,在人們眼中,以刊登爭議漫畫著稱的《沙爾利周刊》從來不是「新聞自由的榜樣」,甚至有媒體評價其手法「既粗俗又無情,且往往帶有惡意攻擊性」。

在這種背景下,《沙爾利周刊》依舊我行我素,延續舊法,這種姿態看似頑強不屈,實為魯莽愚蠢,無異於火上澆油。

一向被西方國家視為餐桌禁忌的宗教問題,卻被法國漫畫周刊以「新聞自由」之名肆意嘲諷。這種無底線、無原則的自由,實是「非我同類其心必異」的排外主義,這與極端主義同樣可怕。漫畫的初衷本是給人帶來笑聲,但須銘記的是,笑不應該以傷害他人為前提。

面對恐怖主義,全球的正義之士都會團結起來,毫不客氣予以打擊;但巴黎襲擊事件也告訴我們:沒有無條件的團結,自由也不意味著誰都可以侮辱。有點任性的「沙爾利」們,也應該替他人多些考慮。②22

語錄

面對歐盟遭受的恐怖主義威脅,特別是剛發生在法國巴黎的恐怖襲擊,歐盟成員國應當加強合作,推動建設一個「在國際舞台上有競爭力、數字化和強大的歐洲」。

——歐盟輪值主席國拉脫維亞總理斯特勞尤馬14日強調

可能離開德國參與境外恐怖組織活動的宗教極端分子將被沒收現有身份證,同時相關機構向他們發放新身份證,限制他們離開德國。

——德國內閣14日通過了修改公民個人身份證件相關法律草案

應該擴大反恐戰線,加強多方協調合作,決不能姑息恐怖主義擴張勢力。西方國家應儘快在反恐、緝毒和打擊有組織犯罪等領域與俄展開合作。

——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12日表示


推薦閱讀:

不是天方夜譚,美國的盟友要和伊朗聯手打擊美國扶植的反恐武裝
「伊斯蘭國」與反恐形勢
未來商用無人機會被用來做恐怖主義攻擊嗎?
奧巴馬促各國領袖如期出席氣候大會 展現反恐決心|恐怖分子|反恐
電影《白宮陷落》(Olympus Has Fallen)里攻佔白宮的計劃現實中有可能實現嗎?怎樣才能做到如此周密的部署?

TAG:反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