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發行公司與院線博弈2個百分點分成
一個由中影、華誼等五大電影發行公司組成的「復仇者同盟」,近日向各大院線「逼宮」:要求發行方票房分賬中多分兩個百分點,達到45%,否則將停止向院線供片。而《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到,包括萬達、聯和院線等多家院線,也將組成同盟聯合抵制發行方提高分賬的要求。
「復仇者同盟」
組成「復仇者同盟」的有中影、華誼兄弟(300027.SZ)、博納影業 (BONA.NASDAQ)、星美、光線等五大發行公司,幾乎代表了國內發行方最中堅的力量。
五家發行方掌控著今年賀歲檔《一九四二》、《十二生肖》、《一代宗師》、《大上海》等9部電影,幾乎壟斷了賀歲檔全部影片,而年末進口分賬大片配額已經耗盡,其中一家發行公司高層笑言:「如果我們拒絕提供片源,各大院線從現在開始到年底就可以關門停業了。」
一家發行方對外宣傳負責人透露:「此事主要是由中影發起,我們只是跟在後面配合中影。」
對於提高分賬,發行方理直氣壯,一位發行方相關負責人透露:「近幾年電影投資額越來越大,影片成本也節節攀高,包括編劇、導演、演員等要價越來越高,加上好萊塢電影的衝擊,國產電影生存艱難,每年投拍國產片600多部,能夠進入院線的僅有200多部,而且分賬比例傾向院線方,很多影視公司面臨困境,從國家鼓勵影視產業發展的角度來看,院線方理應讓利於發行方。」
該負責人還強調:「這只是開始,發行方45%的分賬依舊不夠合理,今後應當進一步提高發行方分賬比例,向歐美看齊。」
在美國,比較通行的分賬方法是發行方第一周分得七成票房收入,第二周六成,第三周及以後五成。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發行方首次挑戰分賬比例,就在去年《金陵十三釵》上映時,同樣是賀歲檔,發行方要求提高票房分賬至45%,這一要求遭到八大院線的聯合抵制。最後雙方達成協議,前5億元票房發行方獲得45%分賬比例,餘下的票房發行方獲得41%的票房分賬比例。
一位院線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按照當時《金陵十三釵》發行方的估計,該片可獲得至少十億元票房,這樣折算下來院線方還是獲得了55%的票房分賬,而結果該片僅獲得了7億左右的票房,令院線方大呼上當,後悔妥協。
這次似乎也不例外。因為多家院線方已經開始組成同盟聯合抵制,一場暗戰在內容與渠道雙方間悄然展開。
院線方聯合抵制
昨日,記者撥通了國內三大院線之一的某院線負責人的電話,上述負責人稱:「一下午都在忙著跟其他院線溝通聯合抵制的事情,目前已經有包括萬達、聯和等院線在內的多家院線表示願意加入抵制聯盟。」
萬達院線的某區域負責人表示,公司已經做好抵制準備,發行方單方面自作主張改變分賬比例的做法顯然不能接受。
前述院線負責人表示,院線方要求雙方在協商的情況下解決此問題,否則將拒絕放映五大發行公司的影片。該負責人還強調,全國39條院線,預計大部分都將加入抵制同盟,抵制的院線佔據國內八成以上播放渠道,沒有這些放映渠道,發行方票房必遭慘敗。
電影行業專家透露,此前,由於我國影院建設緩慢,人均佔有銀幕數遠低於發達國家,在這種情況下,政府以及相關行業協會出於促進影院建設考慮,在票房分賬上向院線方傾斜。不過,隨著近年來影院建設熱度高漲,不少地區呈現暫時的影院過於飽和;另一方面,海外大片紛紛湧入,年初中國進一步增加美國進口分賬片配額,給本不發達的中國電影製造業帶來巨大衝擊,在這種情況下,加大對製片發行方的扶持也成為相關部門的共識。
不過,一家院線管理者則稱,雖然製片發行方亟待扶持,但是包括政府、行業協會扶持院線方的大方針並未改變。中國10萬人才佔有一張銀屏,而美國是8000人一張,巨大的差距下,影院建設依舊需要扶持,此外,隨著近年來影院加大3D等技術更新,房租、人力等成本不斷增加,給院線方帶來巨大壓力,很多影院目前處在虧損運營,減少兩個點的分賬可能導致更多影院虧損。
「今年國內票房雖然增長,但主要是由於新增銀幕帶來的票房總量提升,單個銀幕收入甚至是降低的。而在此時發行方貿然要求提高分賬比例,並且選擇在國產片雲集的賀歲檔,這樣的行為無異於『趁火打劫』。」一位影院負責人稱。
相關閱讀:
國產電影的樂與憂
「中國的電影院的舒適程度和觀影效果是全球最好的。」IMAX的CEO理查德·葛爾方今年來到中國,對於中國電影市場的潛力讚嘆不已,他說,「13年前我來到中國,就預計中國電影將迅速發展,現在,中國已經是IMAX公司全球第二大市場。」
縱觀全球,似乎沒有比中國電影市場增長更快的市場。這讓美國好萊塢眾多電影公司把目光緊盯中國。據統計,2012年1月到10月,中國今年共從美國引進了29部分賬片。
從表面上看,這是一個讓電影行業公司歡欣鼓舞的美好前景。但這同時又是一個讓人憂慮的前景,整年的電影票房市場幾乎被國外大片所壟斷,國產電影除了上半年的《畫皮2》幾乎再無亮點。國產電影的爆發似乎只能等待賀歲檔。然而,影片未見,價格先調。中影、華誼、博納、星美、光線等五大發行公司聯合向院線提出,要求將發行方票房分賬比例提高到45%,涉及到賀歲檔的9部電影。
「大片成本高,回收資金壓力大」,五大院線的要求似乎無可厚非。但也不難看出,被美國大片擠壓下不容樂觀的中國電影市場。
國家廣電總局公布2011年中國電影票房超過131億元,其中進口影片票房收入超過60億元人民幣。今年10月,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國電影票房達到121.8億元人民幣,其中進口影片的票房數額為72.4769億元。國產與進口片票房比例此消彼長。
中國電影產業鏈條的缺失由來已久。「首先,因為盜版盛行的原因,中國製作方只能靠單一廣告和票房收入。而美國還有後期衍生品,比如錄影帶、DVD發行,比如相關電影衍生品的製作營銷。其次,中國電影院還沒有形成真正的電影文化。比如在電影院里有餐廳、玩具,形成娛樂氛圍。最後,中國電影的劇本、製作以及運營能力與國際大片都有較大差距,這就導致爛片不斷,投資難以收回成本。」一位行業內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
執導《風聲》等影片的導演高群書說:「中國電影市場對美國開放,毀掉的是那些靠僥倖、靠所謂的明星陣容、靠吃老本、靠操作市場取得某種成功的電影製作者。」換句話說,不難理解五大電影發行方聯合漲價的行為。
在當前的市場壓力下,中國電影業的陣痛在所難免。(馬可佳)
(本文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作者:何天驕)
推薦閱讀:
※電影票在線選座加預售 打造電影發行新模式
※極低票房緣何而來
※萬字長文告訴你,究竟什麼樣的指數,能真實反應電影的營銷與購票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