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學大神丹尼斯·麥奎爾
丹尼斯·麥奎爾
(DenisMcQuail)
麥奎爾是英國傳播學家,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傳播學終身教授,「歐洲傳媒研究小組」成員,《歐洲傳播學雜誌》三位創始人之一。曾就讀於牛津大學並獲得歷史學學位,後在利茲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丹尼斯·麥奎爾在傳播學領域有著漫長而輝煌的研究經歷。從1968年至今,麥奎爾出版了十幾本著作,《傳播學》、《媒介行為》、《受眾分析》、《媒介政策》、《大眾傳播理論》、《麥奎爾大眾傳播理論》、《邁向大眾傳播社會學》、《大眾傳播研究模式論》等,廣泛涉及傳播研究的諸多領域。
A.受眾研究
丹尼斯·麥奎爾在20世紀90年代專註於受眾的研究,他認為受眾既是社會環境(這種社會環境導致相同的文化興趣、理解力和信息需求)的產物,也是特定媒介供應模式的產物。通過梳理傳播學研究史上的受眾研究,他在專著《受眾分析》(1997年著)中把受眾分為作為大眾的受眾、作為群體的受眾和作為市場的受眾三種。
(一) 關於受眾的概念
在大眾傳播研究中,受眾指的是大眾傳媒的信息接收者或傳播對象。受眾是一個集合概念,最直觀地體現為作為大眾傳媒信息接受者的社會人群,例如書籍、報刊的讀者、廣播的聽眾或電影、電視的觀眾等等。
(二) 對於受眾的觀點
1.受眾並不是消極被動的接受者,相反,他們是積極的參與者,甚至可以說,是整個新聞傳播活動最活躍的決定性因素。
2.受眾不僅是人際傳播的而且是大眾傳播和互動傳播的參與者。沒有受眾的參與,傳播活動等於沒有發生。
3.信息的傳播過程,不是單向傳遞而是雙向溝通,不是強行灌輸而是合作互動,受眾也不是消極吸收還有積極反饋。
(三)《受眾分析》一書對受眾的研究
1.作為大眾的受眾
大眾(mass)有別於群體(group) 、群集(crowd)和公眾(public),大眾被視為現代工業化城鎮社會這一新環境的產物,尤其是就其規模大、匿名和無根性等特點。大眾是一種典型的由分散、匿名的個體所組成的非常龐大的集合體,對那些超出其直接經驗範圍或直接控制之外的事物感興趣,並對之關注有加。大眾這一概念抓住了那些受商業報紙和電影所吸引的受眾的特徵。
2.作為群體的受眾
雖然受眾通常被描述為是非人格的、匿名的和人數眾多的,但是真實情況卻是,受眾經驗往往是個人化的、小規模的,並且融入到社會生活與習慣方式之中。
3.作為市場的受眾
「媒介市場」(mediamarket)這一表述被廣泛採用,似乎可以為描述受眾現象提供一個更實際的選擇,一個更富於價值意味的術語。它用一種「計算"(calculative)關係而非標準的社會關係,來維繫傳播者和接受者,似乎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只是一種現鈔交易,而不是一種傳播關係。在市場思維中,對傳播的有效性和受眾經驗「品質」的講究,被擺在次要位置;讓受眾參與更廣泛的公共領域的活動,這個問題的重要性同樣也被降低。
B.關於傳播技術與文化研究
(一) 對傳播技術與文化的觀點
1.麥奎爾把傳播技術成為「歷史意義上的革新」,體現出科學主義重視科學技術的立場;他又認為傳播技術的發展同文化發展有著密切關係,但並不是其唯一的動力和原因。
2.麥奎爾把傳播技術納入了文化發展過程中,認識傳播技術的主宰,傳播技術與人文發展應建立和諧關係。
3.媒介技術的發展也是跨國傳播成為可能,麥奎爾就此引出了跨國傳播與文化全球化的話題。麥奎爾認為,不同國家由於政治經濟強弱不等造成的傳播技術上的不平等,這種文化差異無法真正全球化。
(二) 麥奎爾認為在新舊媒體共存的環境下,應當特別關注以下五個方面
第一,我們需要從批判的視角看待現實和社交媒體;
第二,對媒介傳播中的「私有」與「公共」間界限的變化進行更具體的描繪和評價;
第三,需要考慮傳播中的「自由」問題,這一問題一向比較模糊,也與網路的興起有關。新的媒介環境讓這一領域的研究變得更為迫切;
第四,是從舊媒介時代就由來已久的「傳播不平等」問題。
第五,國際上關於獨立公共空間的辯論也十分重要。
C.麥奎爾的傳播模式和傳播研究丹尼斯·麥奎爾在20世紀80年代,總結自從傳播學模式研究方法誕生以來所有的傳播模式,精心選取了四十八種最具代表性的模式,逐一介紹其涵義、演變過程和主要優缺點,從模式研究角度明晰如畫地描繪了五十年來傳播學發展的輪廓。
1.傳輸模式:在主流模式的核心,可以發現一種將傳播視為一定量的住處傳播過程的觀點:信息是由傳送者或信源決定的。
2.儀式或表達模式:強調傳送者(或接收者)的內在滿足,而非某種工具性的目的。
3.作為表現和關注的傳播:「注意力」模式。大眾媒介的主要目的既不是要傳送特定的信息,也不是要通過文化、信念或是價值的表達來團結大眾,而僅僅是要吸引、保持視覺或聽覺的注意力。
4. 媒介話語的編碼與解碼:接受模式。這種模式源於批判理論、符號學和話語分析,更多的屬於文化研究領域。
D.麥奎爾的傳播效果研究麥奎爾把傳播效果分成了三個理論:
1.常識理論-受眾產生的觀點,以輿論的形式對傳媒的活動產生重要的影響;
2.現場理論-傳媒內部工作人員的觀點,支配著大眾傳媒的運作和日常信息傳播活動;
3.社會科學理論-代表為傳播學,確保大眾傳媒發揮作用的同時實行社會制衡防止負面效果。
END
推薦閱讀:
※超簡單,打造「刷屏」「爆款」營銷案例的套路
※每日悅讀:我要傳播負能量
※傳播新勢力:鉤癮型媒體稱霸江湖,鉤尖江湖,你out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