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宇文泰

宇文泰(公元507—556年),字黑獺(一作黑泰),代郡武川(今內蒙古武川西)人,鮮卑族,西魏王朝的實際建立者和權臣,也是北周政權的奠基者,掌權22年。西魏禪周后,追尊為文王,廟號太祖,武成元年(公元559年),追尊為文皇帝。

宇文泰是傑出的軍事家、軍事改革家、統帥。

北周太祖文皇帝宇文泰。小字黑獺(一作黑泰)。先出於匈奴,後燕歸魏,徙居武川(今內蒙古武川西)。北魏末年六鎮起義中,宇文泰參加鮮於修禮和葛榮的起義軍。爾朱榮鎮壓葛榮後,宇文泰隨例遷晉陽,隸屬爾朱榮部將賀拔岳麾下。永安三年(530)爾朱天光、賀拔岳入關中鎮壓万俟丑奴起義,宇文泰從賀拔岳平定關隴。爾朱氏失敗後,高歡命賀拔岳為關西大行台,宇文泰是他的有力輔佐。永熙三年(534)侯莫陳悅在平涼(今屬甘肅平涼西南)殺死賀拔岳後,宇文泰繼統其軍眾,擊敗侯莫陳悅,向東進據長安。其後魏孝武帝與高歡不睦,入關就宇文泰,任命其為大將軍、雍州刺史兼尚書令。次年,宇文泰殺魏出帝,立元寶炬為帝(魏文帝),改元大統,是為西魏,政權實際掌握在宇文泰手中。

為了集中力量與東魏爭強,宇文泰與柔然妥協,以鞏固北邊。西魏文帝娶柔然公主為皇后,並廢原來的皇后為尼,最後賜死,以取悅於柔然。對於突厥,亦曾遣使通好。但宇文泰對南朝則採取攻勢,先後奪取了益州和荊雍之地。廢帝二年(553)他計劃伐梁武陵王蕭紀於蜀,而眾議畏縮。只有尉遲迥認為蜀與北方隔絕一百多年,恃險自守,如以鐵騎急行襲擊,定無不克。宇文泰遂遣尉遲迥從散關進軍,圍成都五旬,取得勝利。次年,宇文泰利用梁元帝蕭繹(據荊州)與蕭詧(據雍州)叔侄間矛盾,和蕭繹的懦而無謀,多疑少斷,派于謹、宇文護率軍五萬進攻江陵。經過激戰得勝,虜獲大量財寶,又取百姓男女數萬口為奴婢,驅歸長安。立蕭詧為梁王,自襄陽徙鎮江陵,成為西魏政權控制下的傀儡,史稱後梁。宇文泰注意屯田以資軍國之用,同時十分關心行政效率,大統元年採納蘇綽建議進行改革。

他制定了公文格式,以硃色、墨色區別財政支出與收入,定出戶籍冊和臚列次年課役大數的計帳制度。大統十三年的計帳殘卷,在敦煌石室里保存下來。大統七年,蘇綽又制定地方官必須遵守的六條詔書:清心、敦教化、盡地利、擢賢良、恤獄訟、均賦役。宇文泰很重視這個六條,置座右,並規定不通六條、不能造計帳者不得任地方大小長官。他建立府兵制,擴大了兵源,這一制度為隋唐所沿襲。他還曾在行台設學,命所屬官員日間辦公,夜晚學習。對於儒士表示尊敬,從江陵俘來的王褒、宗懍等受到禮遇,又聽從庾季才的話,放免被俘為奴婢的梁人數千口。以後又命令盧辯仿照周禮更改官制,甚至政府文告也要仿先秦文體。復古的另一表現是恢復鮮卑舊姓。北魏初年三十六姓、九十九姓的後裔在西魏大都滅絕,宇文泰於是恢復元氏為拓跋氏,已改複姓為單姓者一律復舊;而且命令漢族部將資歷高者襲三十六姓,次者襲九十九姓,所將士卒也改從主將的胡姓。他們形式上成為一批胡化了的漢人。

宇文泰的先世是東胡族宇文部的酋長,東漢末年,宇文部加入鮮卑檀石槐部落聯盟,遂亦鮮卑化,游牧於今內蒙古西拉木倫河上游地區。西晉末年,部落強盛,自稱單于,從陰山南遷,居於遼西。四世紀中期,被鮮卑慕容部所滅,慕容皝遷宇文部五千餘落於昌黎(今遼寧朝陽市),一些宇文部貴族遂先後入仕前燕、後燕政權,宇文泰高祖陵即仕於後燕,拜駙馬都尉,封玄菟公。皇始元年(396)八月,北魏太祖拓跋珪領軍進攻燕都中山(今河北定縣),燕軍大敗,次年十月,魏軍克中山,後燕將吏士卒降者二萬餘人,宇文陵亦率甲騎五百降魏,拜都牧主。天興元年(398)十二月,北魏徙六州二十二郡豪傑於代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一帶,以加強控制,宇文陵也隨之遷武川,遂世居武川。

正光五年(524),破六韓拔陵領導的邊鎮起義在沃野鎮(今內蒙古五原縣東北)爆發,隨後,起義軍大將衛可孤攻下武川鎮。不久,武川鎮中下級軍官賀拔岳父子,宇文泰父宇文肱等襲殺衛可孤,投降政府。其時,北魏王朝向柔然借兵鎮壓起義軍,柔然騎兵在攻下六鎮後,大肆掠奪破壞,致使六鎮饑荒嚴重,北魏政府只得移饑民於河北就食。宇文泰和其父、兄也被徙到河北博陵(今河北安平)。孝昌二年(526)正月,懷朔鎮鎮兵鮮於修禮率領北鎮流民於定州左人城(今河北唐縣西)起義,宇文一家亦參加了起義隊伍。但在前往左人城途中,被政府軍擊敗,宇文肱及其長子、次子陣亡,宇文泰與其兄洛生幸免於難,入鮮於修禮軍中。及修禮死,又入葛榮軍中,被任為將帥。葛榮失敗後,爾朱榮懼宇文兄弟有異心,遂托以他罪,誅洛生,宇文泰慷慨陳述,才釋去爾朱榮對他的戒心,免遭其難。由於宇文泰與爾朱榮的部將賀拔岳有舊,岳亦是武川軍人,與泰父肱關係甚密,因此,宇文泰被收編在賀拔岳部下。

永安三年(530)春,爾朱榮以爾朱天光為主帥,賀拔岳和侯莫陳悅為副帥,率兵前往鎮壓關隴起義軍。宇文泰以步兵校尉的身份隨岳入關,因鎮壓起義軍有功累遷至征西將軍、金紫光祿大夫,增邑三百戶,加直閣將軍、行原州事。在鎮壓關隴起義的過程中,宇文泰乘機擴大自己的影響,對吏民施以恩惠,羸得了不少人的好感。是年九月,孝庄帝誅殺爾朱榮,但大權仍操在握有大軍的爾朱氏手中。中興二年(532)月,爾朱天光領兵東返,不久,爾朱氏被高歡敗滅,天光亦被殺。先是,天光東返,留弟顯壽鎮守長安,賀拔岳用宇文泰計,襲取長安,泰率輕騎為先鋒,倍道兼行,顯壽聞報,棄城東走,至華陰(今陝西大荔),被泰軍追及擒獲。及天光死,關中只剩下賀拔岳與侯莫陳悅兩個軍事集團。同年,魏帝授賀拔岳為關西大行台,岳以宇文泰為行台左丞,領府司馬,事無巨細,皆委之於泰。

爾朱榮之敗,高歡之力也,高歡亦由此而位居丞相,秉掌大權。魏出帝對這種政由旁出的局面很不滿意,密與賀拔岳相結,想依憑岳在關中的實力來牽制高歡。初,賀拔岳遣行台郎馮景詣晉陽(今山西太原市南)見高歡,歡與景歃血為誓,約與岳結為兄弟,景還,告訴賀拔岳,高歡奸詐有餘,不可輕信。時為府司馬的宇文泰自請使晉陽,以觀察高歡為人,既至,與高歡口答應對,敏捷雄辯,歡欲留泰為己用,泰固辭而返。宇文泰回到長安,對賀拔岳分析了當時形勢:「高歡決不甘於為臣下者,他之所以還沒有篡奪皇位,是憚於你們兄弟二人。至於侯莫陳悅其人,不過是個庸人,只是碰上了好機會,才得以居高位,其既無憂國之心,也就不為高歡所排忌,只要早作準備,取之不難。如今河西費也頭有控弦之騎不下一萬,夏州刺史斛拔彌俄突擁兵三千,靈州刺史曹泥、河西流民紇豆陵拔利也各擁部眾,心懷異望。因此,今如引軍向隴,扼其要害,示之以威,服之以德,即可收其兵馬,充實我軍。西輯氐、羌,北撫沙塞,還軍長安,匡輔魏室,這正是當年齊桓、晉文之舉也。」賀拔岳聽了非常佩服,遂派宇文泰到洛陽見魏出帝,密陳其打算,出帝聽後大喜,加封宇文泰為武衛將軍。

永熙二年(533)八月,魏出帝授賀拔岳為都督雍、華等二十州諸軍事、雍州刺史。岳以牧馬為名,引兵西屯平涼(今甘肅華亭西),除靈州刺史曹泥依附於高歡外,費也頭万俟受洛干、夏州刺史斛拔彌俄突、河西流民紇豆陵伊利等皆歸附於岳,秦、南秦、河、渭四州刺史也來到平涼,受岳節度。是年,賀拔岳以夏州(治岩綠,今內蒙古烏審旗南白城子)邊塞要地,欲派得力之人為刺史,在眾人的極力推舉下,以宇文泰為使持節、武衛將軍、夏州刺史。宇文泰到州後,撫慰流民,結好少數民族,很快控制了夏州局勢。

永熙三年(534)春正月,賀拔岳準備討伐曹泥,遣都督趙貴到夏州與宇文泰商議此事,宇文泰認為:曹泥雖然依附高歡,但靈州(治今寧夏靈武西南)不過孤城一座,未足為憂,值得擔心的是侯莫陳悅,貪而無信,必然為患,應儘早謀取之。賀拔岳沒有聽從宇文泰的意見,堅持己見,與侯莫陳悅共同出兵伐曹泥。然悅早已受高歡密旨,出兵途中,借口商議軍事,誘岳入營殺之。

賀拔岳死後,軍中無人統帥,人心離散,在大都督趙貴的建議下,眾人共推宇文泰為統帥,派杜朔周星夜奔夏州告之。宇文泰聞訊,即率帳下輕騎馳赴平涼,為防事變,令杜朔周帥眾先據彈箏峽(今甘肅平涼西北)。宇文泰行至安定(今甘肅涇川北),正遇高歡派來招撫賀拔岳部眾的侯景,宇文泰以言語折之,辭氣俱下,侯景不敢前往平涼,中途而歸。先是,魏出帝正將謀取高歡,聞賀拔岳被害,遣武衛將軍元毗為使前往宣旨撫慰,並調岳所領部眾還洛陽,及元毗到平涼,宇文泰已被眾將推為統帥。

宇文泰統領岳軍後,一面命諸軍戒嚴,準備進討侯莫陳悅,一面上表孝武帝,並與元毗及諸將刑牲盟誓,相約共扶大魏王室,出帝遂下詔以宇文泰為大都督,統領岳所部人馬。

宇文泰得到出帝的正式承認後,立即準備進攻侯莫陳悅。先是,原州(治高平,今寧夏固原)刺史史歸,素為賀拔岳所親信,及賀拔岳死,竟反投於悅,悅遣王伯和、成次安領兵二千助史歸鎮守原州。因此,宇文泰首先派都督侯莫陳崇帥輕騎一千奔襲原州,擒史歸、王伯和及成次安等,縛送平涼。永熙三年(534)三月,宇文泰調發諸軍,畢集原州,準備攻悅。四月,軍出木狹關(今寧夏固原西南),正逢大雨雪,平地積雪二尺,宇文泰知悅怯而多猜,遂倍道兼行,出其不意直撲悅之大本營水洛城(今甘肅庄浪東南)。悅聞泰軍至,留萬人守水洛城,自領大軍退保略陽(今甘肅秦安東北隴城鎮)。宇文泰軍到水洛,守軍出降,泰即率輕騎數百奔略陽,悅又退保上邽(今甘肅天水)。時南秦州刺史李弼亦在悅軍中,見悅敗勢已定,乃暗中派使者詣泰,請為內應。其夜,悅棄城出,軍中驚潰,士卒紛紛來降,宇文泰縱兵奮擊,大破悅軍,悅僅與子弟及麾下數十騎遁走靈州,宇文泰急令鎮守原州的宇文導在前面堵擊,又以都督賀拔穎領一軍尾追,至牽屯山(今寧夏固原西)追及,侯莫陳悅自殺於野。隨後,宇文泰又遣都督劉亮攻取盤踞豳州(治定安,今甘肅寧縣)的悅黨孫定兒,克之。又以重兵威逼,迫使氐王楊紹先稱藩,送妻、子為質。十一月,遣李虎、李弼等討伐曹泥,明年,曹泥降,靈州遂平,宇文泰徙其豪強置於咸陽(今陝西咸陽東北),以加強控制。

宇文泰平定秦、隴後,實力增強,出帝以泰為侍中、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關西大都督,略陽縣公,承製封拜,成為僅次於高歡的有力人物。

永熙三年(534)五月,魏出帝欲起兵伐高歡,事泄,高歡有所戒備,中軍將軍王思政對魏出帝說:「高歡的篡逆之心,已昭然若揭,洛陽非用武之地,一旦遭到進攻,難以守御,宇文泰心存大魏王室,不如前往關中,憑藉宇文泰的力量與高歡抗衡。」魏出帝深以為然。先是,秦、隴剛平,夏州長史于謹曾勸宇文泰上書出帝,徙都關中,效曹操之舉,挾天子以令諸侯,宇文泰接受了這一意見,將高歡結好自己的書信都封交魏出帝,以示忠於王室之心。及魏出帝欲伐高歡,又遣大都督梁御率步騎五千屯於黃河、渭水合口處,以為聲援,令秦州刺史駱超率輕騎一千入洛陽,不久,又遣大都督李賢領精騎一千赴洛陽。因此,當出帝向大臣徵詢徙都關中的意見時,上下幾乎都表示同意。七月,魏出帝遂從洛陽率輕騎入關,遷都長安,加授宇文泰大將軍、雍州刺史,兼尚書令,軍國之政,皆由泰定。是年十月,高歡另立元善見稱帝,徙都於鄴(今河北臨漳西南鄴鎮),北魏分裂。

推薦閱讀:

《南北史演義》第五十六回 戰邙山宇文泰敗潰 幸佛寺梁主衍捨身

TAG:宇文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