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onnet 的矩形裁剪你知道嗎?
矩形裁剪,即保留一塊布料的矩形外觀,在此基礎上稍作裁剪,甚至不作裁剪。這種方式,你可以說它是古樸的,原始、粗野,具有不加修飾的生命力,畢竟它是服裝構造由簡單的卷衣制發展到部件式結構的畢經之路。
來源 | 織言片語 作者:jillhear
下圖便展示了一塊(前身為獸皮的)布料是如何由圍裹、披掛直至縫紉為簡單的矩形結構的服裝。這類矩形結構至今仍可見諸全球各地的傳統服裝,如北非的「kaftan」、「djellaba」,俄羅斯的「sarafan」、以及日本的和服等。
然而,如果將矩形裁剪放在20世紀初這一背景下,恐怕它又是革命的、現代的。畢竟,矩形裁剪而成的服裝具有獨立的一面——它並不是在模仿人體或是再造人體——這一點,和19世紀末的女裝結構是多麼的不同;但同時,它又必須依附於人體,倘若人體不存在,有些過於簡單的形式甚至不再具有服裝的屬性。
在此,我們要提一提20世紀初將矩形裁剪貫徹到底的設計師——Madeleine Vionnet,她卻能將「不模仿人體」的一片片矩形(或基於矩形的幾何形),鍛造成貼服身體的曲線造型。這是多麼美妙。
Vionnet 的作品總傳達出相似特徵,其中以斜裁與矩形裁剪最為典型,究其根本原因——①儘可能保證面料的完整性,減少裁斷,這多少帶有些時代的風貌,同時也最易體達Vionnet 一心所向的古典主義風骨;②結構線的90°夾角便於控制斜裁狀態下兩條接縫的紗向。
我們且以Vionnet 設計於30年代的這條紅色絲質禮服裙為例,解讀Vionnet 巧妙結合將斜裁與矩形裁剪的方式。
這條禮服裙中含有兩個Vionnet 最為常用的結構元素:
①.領型及腋下的垂盪——儘管領型呈V形,但領線卻依照經紗裁剪,可以想像此片大致為矩形,剩餘部分直接垂掛在腋下;
②.胸腰處的三角形分割線——此處分割線夾角為90°,有效利用經紗和緯紗不易變形的特性。
以下兩圖顯示的是Vionnet 的其他作品,但也採用了上述結構元素。
而紅色禮服顯然具有更多的矩形裁剪的元素,如後片中線處的那片菱形(實為矩形),其設計目的飽含斜裁狀態下對接縫紗向的謹慎考慮;此外,前片胸腰處的裁片直接裹至後片,於是所謂的側縫便不復存在了。提起側縫,Vionnet 本人就時常這樣說:「我不明白他們為什麼要在人體本不存在接縫的地方做些接縫。」
因此,我們大可以得知Vionnet 尤為反感分割瑣碎的部件式裁剪方法。相反,古典的矩形裁剪,對她來說不啻為一種展開服裝結構革命的有效工具。
根據以上分析和在1/2人台上的立裁試做結果,整理其結構圖如下,其裁片基本基於矩形,也只有矩形90°的夾角才能保證斜裁狀態下接縫的紗向為經紗和緯紗,以規避需要縫合的兩條接縫因紗向不一、伸縮性不同而產生的種種弊病:
假如平面結構難以理解,我已將此結構訴諸於下圖,形式更為直觀了些。是否可以從中感受到Vionnet 那觀之至簡,卻須細品的些許思緒呢?
我們再來看一個堪稱經典的案例:
1920年,Madeleine Vionnet 設計了一款「手帕裙」,那是由4片相同的矩形(接近正方形)層疊而成。裁剪如此疏朗簡單,布料形態也保持高度完整。毫無疑問,這條裙子無論形態外觀,或裁剪方式,都散發著古典的特質。
Vionnet 1920年所設計的「手帕裙」,
由4片矩形構成,前後各2片
那麼,再請看Vionnet 設計於1919年的這條衣裙。依然簡潔,裙擺層層垂落,古典主義氣息撲面而來。
令人難以想像的是,這樣看似簡單的外形,卻擁有十分複雜的結構。研究Vionnet 近20年的Betty Kirke 就曾形容Vionnet 在裁剪方式上的獨特:「她獨一無二的裁剪,太難複製。」
但我們總能通過一個突破點去破解它,不是嗎?
去設身處地想像Vionnet 在設計伊始,會怎樣想?怎樣做?
在已知她擅用矩形裁片的前提下,可否設想她又一次地使用矩形呢?
如果使用矩形的猜測成立,那麼根據觀察裙擺垂下的「角」,便可以發現,此裙大約是由6片矩形疊加而成,正面放三片,背面也放同樣三片。
如果上述這些能夠明白,接下來,根據實際款式整理出結構圖。
最後,將上下兩片用布分別沿縫合線縫合,肩線抽褶後對合,在人台上垂掛,以觀效果。
寫到這裡,我想,這便應了Betty Kirke 描述Vionnet 作品的一句話——
「The more one looks, the more one sees(觀察得越久,發現得越多).」
推薦閱讀:
※雍正是篡位稱帝的嗎 看完這些你就知道雍正的心計有多厲害
※哦,知道了,是這樣(二)
※結婚以後我被查出不孕,老公堅持不離婚,知道原因後我崩潰了
※45種文房器玩,你知道哪些呢?(三)|文房雅趣
※你可知道我是多麼愛你!!!!
TAG: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