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緊張、害怕、心慌也是心理疾病
07-06
亦稱緊張性收縮、肌緊張或緊張(tonus)。相對於狹義的肌收縮(單收縮和強直收縮)來說,則是指中等程度的張力或持續短收縮的另一種機械活動。動物所以能採取各種的姿態,使內髒的各個器官通常保持適度的 張力狀態,就是由於緊張的緣故。從發生機理來看,可分為通過神經系統的反射性的緊張(神經原性緊張 neurogenic tonus或反射緊張)和肌肉末梢性緊張(自體原發緊張,autogenic tonus)兩大類。在脊椎動物和節肢動物中,保持姿態的橫紋肌緊張是專屬於前者。脊椎動物(內臟壁等)及無脊椎動物的平滑肌的緊張,基本上被認為是屬於後者。神經原性緊張和強縮之間的緊張,並沒有明顯的界限。這可以從處於神經原性緊張狀態肌的實際低頻度活動電位得到證明。也有人認為所謂緊張,不外是構成同一肌肉的各個運動單位,互相受神經衝動的不完全強縮的總和,但對於同一橫紋肌,除了運動性神經支配(mo-tor innervation)外,還有緊張性神經支配(tonicinnervation),在運動神經纖維中,有運動性的(粗的)和緊張性的(細的)纖維,橫紋肌本身之間,有運動肌(尤其是白色肌肉)和緊張肌(尤其是紅色肌肉)的區別,有各種不同的說法。認為在平滑肌的緊張中有神經的控制,已經清楚,血管運動神經的作用,此同時也有其自體原性緊張,認為即使除去神經刺激,仍能保持長時間的任意短縮度或張力。影響短期情緒亢奮或躁動、活動力增加、身心能量損耗較快。長期憂鬱或煩悶情緒、身心能量耗竭、免疫力下降、思考與記憶力減退。長期的職業壓力可造成職業倦怠,影響情緒,嚴重的可導致焦慮症、抑鬱症甚至自殺等惡性事件。因為過分緊張的原因,我們大腦內的激素水平就會比平時升高,植物神經系統會因此變得亢奮。從理論上來說,這反而會抑制正常功能的發揮,令機能紊亂。覺得緊張、害怕,就會覺得頭頸僵直、無法動彈。⑴負性生理反應:① 心率加快,血壓升高;頭暈、心悸、心慌等② 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腸胃失調,如潰瘍;③ 四肢乏力、容易疲勞;④ 經常頭痛,特別是偏頭痛;⑤ 肌肉緊張、疼痛;⑥ 睡眠質量差;失眠、多夢⑦ 罹患心身疾病,例如腎損壞、糖尿病及低血糖病、精力衰竭、心臟病、胃病、頭暈目眩、心率紊亂、中風等等。⑵ 負性心理反應:雖然面臨壓力時每個人的反應是不一樣的,但是在心理方面也會表現出某些共同點,例如:① 焦慮:焦慮是指人內心的不安、恐懼、困擾和緊張的感受,有時還伴有生理上的不適,如心跳加速、肌肉緊張、呼吸急促、胸悶、淌汗、噁心、不思飲食、注意力渙散、尿頻、失眠等現象。這是最常見情緒反映,其主要特徵是恐懼、緊張、憂慮、擔驚受怕;或面臨具有威脅性的事件,感到迷惑和無助,猶豫彷徨,無所適從;或者焦躁不安,性情急躁,倉促決斷,貿然行事,從而貽誤良機或釀成大錯。它會妨礙人的智力的發揮,降低人的適應能力。② 退縮和抑鬱:抑鬱是由多方面的不良感受組成的一種心理壓力的情緒。如自卑感、認同危機感、失落感、孤獨感、負罪、自責感、失望感等。這些方面的不良感受往往會使人表現出抑鬱寡歡、疾首蹙額等神情,以及產生憂心忡忡、傷感、煩悶和愁苦的心態。面對強大的壓力事件,個體感到自己無力應對,由於頻頻受挫而產生挫敗感,喪失勇氣,變得被動、退縮。對很多事情缺乏興趣,對自身、他人和社會事件及以往感興趣的事情不再留意;自我評價降低,傾向於自我責備和貶低;精力潰散,記憶力衰退,遲疑不決,感到愁苦、內疚、疲憊不堪、冷漠無助、無能、自卑及無價值感等。③ 情緒暴躁、易激惹:一旦遇到重大挫折或稍不順心的事情,一律表現為情緒失控,例如暴躁、過分激動、容易發怒、不分青紅皂白的指責別人,遇到衝突,反應過於激動和好鬥,對情緒和行為缺乏必要的控制力。④ 習得性無助:面對壓力,由於自己頻頻遭受挫折,或者觀察到他人反覆受挫,而喪失勇氣和鬥志,失去自信心,動機缺乏,表現為軟弱、消極、被動、無可奈何和態度冷漠,諸事聽天由命,不思進取。⑤ 注意力分散:由於長期應對壓力,變得疲憊不堪,注意力分散,注意範圍縮小,不能專心致志地從事教學任務,在面對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工作時,持續時間縮短,感覺疲勞,績效下降。⑥ 厭煩和工作不滿:缺乏成就感,隨著挫折感的累加,對工作的滿意度逐漸下降,喪失工作興趣,對工作不滿意,抱怨增加,工作消極、拖沓,對工作產生對抗情緒,不良情緒一旦轉嫁和遷怒於學生,極易引發教學事故。⑶ 負性行為反應① 服藥、去醫院增加;② 飲食過度;③ 冒險行為增加;④ 攻擊性行為;⑤ 工作拖拉、效率低;⑥ 與家人和朋友關係惡化;等等。壓力管理壓力管理,可分成兩部分:第一是針對壓力源造成的問題本身去處理;第二是處理壓力所造成的反應,即情緒、行為及生理等方面的紓解。 壓力管理策略:社會支持社會支持的種類:⑴ 物質性支持:提供必要的物質資料;⑵ 情緒性支持:提供積極的情緒鼓勵;⑶ 尊重性支持:尊重對方增強其信心;⑷ 信息性支持:提供關於事件的信息;⑸ 技術性支持:提供解決問題的策略完善社會支持系統:⑴ 爭取學生的協助;⑵ 爭取領導的支持;⑶ 同事協作、共同抗壓;⑷ 家校合作、形成合力改善認知認知重建:問題並不是問題,只有看問題的問題才是問題。(1)變化性和不確定性(生活中充滿變數,充滿難以預料的變化。有變化的生活才是正常的生活,絕沒有一成不變的事物和生活。學生是可變的,生活是可變的,自己是可變的,他人也是可變的。生活中本來就充滿坎坷,遭受任何挫折都是正常的,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2)不完美性。承認自己的不完美性,接受現實中有缺點的自己,同時也容忍他人的缺點。相信世界上不存在真正的完美,沒有人能夠不犯錯誤。(3)世界上不存在絕對的公正。正確認識和對待挫折,不可過分苛求公正。(4)信任自己和別人(同事是最好的「減壓」醫生,日本的白領早已流行一種觀念,即同事就是你最好的心理醫生)。(5)決定我們命運的是我們自己,而不是別的什麼。(努力做一個內控者)克服緊張面對壓力事件人們往往有兩種選擇:一是積極應對,二是消極逃避。對於後者,儘管可以暫時緩解心理壓力,但是暫時逃避的結果是為今後的工作和生活重又設置了潛在的障礙,隨著這種障礙的不斷累積,必定會對自己造成更大的壓力。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所以,較理想的選擇是面對壓力事件,深入分析,沉著應對。處理問題態度為冷靜面對並解決,問題克服過程的標準步驟如下:(1)認清壓力事件的性質;(2)理性思考及分析問題事件的來龍去脈;(3)確認個人對問題的處理能力;(4)累積尋求能幫助解決問題的信息;(5)運用問題解決技巧,擬定解決計劃;(6)積極處理問題(7) 若已完全儘力,問題仍無短時間克服,則表示問題本身處理的難度甚高,有可能需要長期奮戰不懈,除了必須培養堅忍不拔的鬥志之外,可能還需要其它的精神力量支持。身體放鬆(1)運動溫和地轉動頭部,頸部,或伸懶腰,動動肩膀等(2)音樂放鬆當你煩躁不安時,聽舒緩,流暢,平靜的音樂;當你抑鬱焦慮急需發泄自己的憤懣時,聽一些激蕩的音樂,有利於宣洩情緒,使心情平復。(3)冥想選擇一個寧靜舒適的場所,閉上眼睛,想像自己靜卧在寧靜的草原或是平靜的海灘上,望著遠處緩緩起伏的波浪,諦聽草原深處或海濱傳來的細細的聲音,使自己逐漸進入一種舒緩、寧靜的氛圍中,融入自然,忘卻煩惱,從而使心靈得以平靜。(4)睡眠形成有規律的作息制度,定時睡眠,睡覺之前盡量不作情緒性的思考,保證睡眠的質量。經驗參考消除情緒當今世界是一個競爭激烈、快節奏、高效率的社會,這就不可避免地給人帶來許多緊張和壓力。精神緊張一般分為弱的、適度的和加強的三種。但是,過度的精神緊張,卻不利於問題的解決。從生理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人若長期、反覆地處於超生理強度的緊張狀態中,就容易急躁、激動、惱怒,嚴重者會導致大腦神經功能紊亂,有損於身體健康。因此,要克服緊張的心理,設法把自己從緊張的情緒中解脫出來。有效消除緊張心理,從根本上來說一是要降低對自己的要求。一個人如果十分爭強好勝,事事都力求完善,事事都要爭先,自然就會經常感覺到時間緊迫,匆匆忙忙(心理學家稱之為「A型性格」)。而如果能夠認清自己能力和精力的限制,放低對於自己的要求,凡事從長遠和整體考慮,不過分在乎一時一地的得失,不過分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和評價,自然就會使心境鬆弛一些。二是要學會調整節奏,有勞有逸。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調整好節奏。工作學習時要思想集中,玩時要痛快。要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適當安排一些文娛、體育活動。做到有張有弛,勞逸結合。當一個人已經出現了緊張的情緒反應時,該怎麼調適呢?對於這種情況,人們習慣上常常會勸慰當事人:「別緊張!」「有什麼大不了的!」而當事人自己也通常會這欄告誡自己:「別緊張!」「有什麼了不起的!」然而,十分不幸的是,這種辦法幾乎是行不通的,實際上這會使人感到更加不安。因為這是在和自己過不去,在給你製造更大的緊張。正如有句話所說的「情緒如潮,越堵越高。」當緊張的情緒反應已經出現時,有效的調適方法應該是:第一,坦然面對和接受自己的緊張。你應該想到自己的緊張是正常的,很多人在某種情境下可能比你更緊張。不要與這種不安的情緒對抗,而是體驗它、接受它。要訓練自己像局外人一樣觀察你害怕的心理,注意不要陷入到裡邊去,不要讓這種情緒完全控制住你:「如果我感到緊張,那我確實就是緊張,但是我不能因為緊張而無所作為。」此刻你甚至可以選擇和你的緊張心理對話,問自己為什麼這樣緊張,自己所擔心的可能最壞的結果可能是怎樣的,這樣你就做到了正視並接受這種緊張的情緒,坦然從容地應對,有條不紊地做自己的該做的事情。第二,做一些放鬆身心的活動。具體做法是:①選擇一個空氣清新,四周安靜,光線柔和,不受打擾,可活動自如的地方,取一個自我感覺比較舒適的姿勢,站、坐或躺下。②活動一下身體的一些大關節和肌肉,做的時候速度要均勻緩慢,動作不需要有一定的格式,只要感到關節放開,肌肉鬆弛就行了。③作深呼吸,慢慢吸氣然後慢慢呼出,每當呼出的時候在心中默念「放鬆」。④將注意力集中到一些日常物品上。比如,看著一朵花、一點燭光或任何一件柔和美好的東西,細心觀察它的細微之處。點燃一些香料,微微吸它散發的芳香。⑤閉上眼睛,著意去想像一些恬靜美好的景物,如藍色的海水、金黃色的沙灘、朵朵白雲、高山流水等。⑥做一些與當前具體事項無關的自己比較喜愛的活動。比如游泳、洗熱水澡、逛街購物、聽音樂、看電視等緩解情緒雖然我們通常沒有辦法避免情緒緊張的襲擊,但是有辦法應付。運動也是緩解緊張情緒的方法之一。那些經常運動的人,通常就很容易從生活的緊張中復原過來。焦慮緊張時,不要遷怒他人。沒有什麼事可以比遷怒他人更損害自己的。因為,這隻會導致更嚴重的情緒緊張。緊張時更應該注意多休息。不管白天的精神壓力如何,夜晚的時候,無論如何要讓自己保持心境平和,因為緊張會導致失眠,精神會因之更加緊張。幫助孩子身為父母必須深明其理,盡量給予孩子適當的輔導和安慰,讓孩子能去除患得患失的不安心理,並時常以樂觀幽默的口吻,解除孩子暗存心中的畏懼感,使他們有高度的自信心和勇氣,去面對接踵而至的大小挑戰. 第一招 陪伴孩子讓他有安全感 第二招 以樂觀幽默的口吻淡化孩子的失敗 第三招 把一個月說成三十天 第四招 多關注孩子心理建設的重要性 第五招 呼吸能調節孩子情緒 第六招 刻意在孩子面前說錯話 第七招 吉祥物穩定心情 第八招 排解積慮消除緊張一吐為快心情緊張、害怕、心慌在是什麼病?焦慮症的病前性格大多為膽小怕事,自卑多疑,做事思前想後,猶豫不決,對新事物及新環境不能很快適應。發病原因為精神因素,如處於緊張的環境不能適應,遭遇不幸或難以承擔比較複雜而困難的工作等。 正常人在面對困難或有危險的任務,預感將要發生不利的情況或危險發生時,可產生焦慮(一種沒有明確原因的、令人不愉快的緊張狀態),這種焦慮通常並不構成疾病,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狀態。焦慮並不是壞事,焦慮往往能夠促使你鼓起力量,去應付即將發生的危機(或者說焦慮是一種積極應激的本能)。只有當焦慮的程度及持續時間超過一定的範圍時才構成焦慮癥狀,這會起到相反的作用-妨礙人應付、對處理面前的危機,甚至妨礙正常生活。可能在大多數時候、沒有什麼明確的原因就會感到焦慮;事實上什麼都幹不了。焦慮癥狀也見於情感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強迫性神經症、癔症、器質性意識模糊狀態、甲狀腺機能亢進等。所以廣義的「焦慮症」是很大一類障礙的總稱,還包括強迫症、恐怖症、驚恐症、創傷後障礙等等。這裡所說的焦慮症是狹義的,在正式診斷中稱為一般性焦慮症。目前認為,只有焦慮的原因不明顯或和程度不相稱,焦慮癥狀很突出而其他癥狀也不明顯,且延續時間較長時才診斷為焦慮症。 焦慮症的發病原因 對焦慮症的起因,不同學派的研究者有不同的意見。這些意見並不一定是相互衝突的,而是互補的。 第一,軀體疾病或者生物功能障礙雖然不會是引起焦慮症的唯一原因,但是,在某些罕見的情況下,病人的焦慮癥狀可以由軀體因素而引發,比如,甲狀腺亢進、腎上腺腫瘤。許多研究者試圖發現,是不是焦慮症患者的中樞神經系統,特別是某些神經遞質,是引發焦慮症的罪魁禍首。很多研究集中在兩個神經遞質上:去甲腎上腺素和血清素。很多研究發現病人處於焦慮狀態時,他們大腦內的去甲腎上腺素和血清素的水平急劇變化,但是未確定這些變化是焦慮癥狀的原因還是結果。 第二,認知過程,或者是思維,在焦慮癥狀的形成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研究發現,抑鬱症病人比一般人更傾向於把模稜兩可的、甚至是良性的事件解釋成危機的先兆,更傾向於認為壞事情會落到他們頭上,更傾向於認為失敗在等待著他們,更傾向於低估自己對消極事件的控制能力。 第三,在有應激事件發生的情況下,更有可能出現焦慮症。 我認為,既然焦慮是積極應激的本能,那麼應激行為,包括應激準備是焦慮成症的主要原因。由於應激行為的強化,在某些情況下(比如信息缺失),會出現刺激-反應的錯誤聯結,或者程度的控制不當,使應激準備過程中積累或調用的心理能量得不到有效釋放,持續緊張、心慌等,影響到後續行為,而甲狀腺素、去甲腎上腺素這些和緊張情緒有關的激素的分泌紊亂(過量)則對以上過程有放大作用。至於擔心,多疑,也是思維能量過度的標誌。 焦慮症的臨床表現 患者表現焦慮、恐慌和緊張情緒,感到最壞的事即將發生,常坐卧不寧,缺乏安全感,整天提心弔膽,心煩意亂,對外界事物失去興趣。嚴重時有恐懼情緒、恐懼預感,對外界刺激易出現驚恐反應,常伴有睡眠障礙和植物神經不穩定現象,如頭痛、入睡困難、做惡夢,易驚醒,面色蒼白或潮紅,胸悶、心跳、易出汗,四肢發冷,手指發麻,手抖,肌肉跳動,眩暈、心悸,胸部有緊壓或窒息感,食欲不振,口乾,腹部發脹並有灼熱感,便秘或腹瀉,尿頻,月經不調,性慾缺乏、陽萎等。有些患者為上述軀體不適感而焦慮不安。常自捫脈搏是否增快,心跳是否停止,呼吸是否還有,皮膚顏色是否已經改變,為此而情緒緊張。檢查時患者焦慮,雙眉緊鎖,肌張力增加,反射活躍,常伴有不安的動作,如不斷的眨眼,敲打手指或捶手頓足等。 患者發現難以控制自己的擔心。容易激怒。注意力無法集中。入睡困難、睡眠不穩或不踏實,因擔憂嚴重失眠。肌肉緊張。容易疲勞。由於過分緊張或擔心影響了正常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影響了理智時應有的思維和決策,而且這種情況在一段時間內重複出現。這些都是焦慮症的臨床表現。 急性焦慮發作時除情緒驚恐外,常有胸悶、窒息感心跳劇烈、面手發麻、有「要死去」的感覺,或「要發瘋」、「要暈倒」的感覺,常以為心臟病發作去急診。 所謂焦慮性歇斯底里,見於部分焦慮症患者,可有陣發性恐懼發作,表現心情極度緊張恐懼,心慌,呼吸困難,喉部有窒息感,出冷汗,全身顫抖以及暈眩和飄浮不穩感等。患者往往認為這是一種瀕死的感覺,它與歇斯底里的區別,在於發作間期仍有上述焦慮,緊張情緒存在。 焦慮症的鑒別 神經衰弱患者可有焦慮癥狀,但焦慮症的焦慮緊張情緒較一般神經衰弱的癥狀更為突出。恐怖症多表現為對某一物體,某疾病或某種環境的恐懼和嚴重不安,且常伴有其他強迫觀念和行為,雖伴發焦慮,但與焦慮症有區別。疑病性神經症(疑病症)患者的緊張恐懼情緒多繼發於疑病癥狀,而疑病癥狀又與自身內部特殊不適感受和以往生活經歷、聯想或暗示等有關,因而應與焦慮症相鑒別。憂鬱症與焦慮症不同,前者的焦慮必然與他的疑病和自罪等妄想觀念有關,這類患者的焦慮發作的背後,憂傷情緒總是存在的;若一個原來適應性很強的人突然發生焦慮發作,則應在排除器質性因素後首先考慮憂鬱症。精神分裂症在早期也可有嚴重的焦慮或焦慮疑病,若發現精神分裂症的基本癥狀時,鑒別並不困難。有一些器質性腦病的患者,當臨床上尚無明顯的痴呆癥狀時,可能有焦慮或焦慮發作。另外,也有許多藥物中毒或戒斷癥狀是以焦慮開始的,應根據病史及檢查進行鑒別。 對於一般性焦慮症,一般都是緊張、不安、擔心在較長時間的持續。所以對某一事物,比如學習、工作的擔心超過半年,就構成焦慮症。焦慮和擔心的內容,如果是關於被細菌感染(強迫症)、驚恐發作(驚恐症)、當眾出醜(社交恐怖症)、長胖(神經性厭食症)、嚴重疾病(疑病性神經症(疑病症)),應該適用對應的心理障礙。但也可以用治療焦慮的某些措施緩和情緒,消除緊張。如果焦慮是由疾病、藥物(包括酒精、毒品)引起的生理作用,則以消除這些問題為主。 治療 對焦慮症患者的治療,首先是心理治療。 以同情的心情去關心體貼患者,協助其消除病因,對病因有正確的認識,解決具體困難,並對疾病的性質加以科學的解釋。焦慮的性質是一種心理反應,雖然焦慮時有各種身體癥狀,但不是身體發生了嚴重疾病,因此不要害怕。焦慮反應消退後不會留下任何嚴重後果。 積极參加文體活動,包括聽輕鬆音樂、打球、跳舞,能迅速減輕焦慮。 個性膽怯、自信不足的人易有焦慮,所以講究心理衛生,提高自信,充分發揮自己的積極因素,敢於面對現實,在預防焦慮方面有重要意義。 配合給以適量的抗焦慮藥物。許多藥物也有迅速、安全地控制焦慮的效果,應按醫囑使用。 如利眠寧10~20mg或安定2.5~7.5mg每日3次口服。 有人報道心得安10~30mg,每日3次口服有一定療效。 胰島素低血糖療法有鎮靜作用,當焦慮癥狀與憂鬱癥狀同時存在時,三環類抗憂鬱葯可與利眠寧類葯合併應用。 焦慮症是焦慮神經症的簡稱,是一種功能性或心理障礙。身體各系統並無疾病,也沒有任何危險性,不會危及生命。如何自我防治焦慮症呢? (1)應充分認識到焦慮症不是器質性疾病,對人的生命沒有直接威脅,因此病人不應有任何精神壓力和心理負擔。 (2)要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患者應堅信自己所擔心的事情是根本不存在的,經過適當的治療,此病是完全可以治癒的。 (3)在醫生的指導下學會調節情緒和自我控制,如心理鬆弛,轉移注意力、排除雜念,以達到順其自然,泰然處之的境界。 (4)學會正確處理各種應急事件的方法,增強心理防禦能力。培養廣泛的興趣和愛好,使心情豁達開朗。 (5)在可能的情況下爭取家屬、同事、組織上的關照、支持,解決好可引起焦慮的具體問題。 (6) 適應用抗焦慮葯,如安定10mg,每晚口服1次;多慮平25mg,每日2次口服;或氯丙咪嗪25mg ,每日2次口服。 (7)生物反饋治療,也有較好的效果。 害怕也是一種心理病來源: 北京日報 核心提示:生活中,人人都會有害怕的時候,但是如果像上面兩位那樣特別怕,甚至控制不住地出現流汗、心慌、發抖等植物神經功能障礙,因此影響了工作生活,這就可能是得了害怕的病——恐懼症。 A女士說:「我特別怕黑,晚上不能一個人睡。如果迫不得已單獨在家,就必須打開電視和所有的燈,不然連眼睛都不敢閉上。我也知道在家裡沒什麼可怕的,但就是控制不住。」 B男士說:「我特別怕跟人面對面說話,總擔心對方會不小心碰到自己,讓自己受傷甚至骨折。開始人家還以為我在開玩笑,但時間久了,都開始用怪異的眼光看我。我也告訴自己不用怕,怎麼可能碰一下就骨折呢?但沒用,而且越來越嚴重,都不敢見人。工作耽誤了不說,精神也快要崩潰了!」 生活中,人人都會有害怕的時候,但是如果像上面兩位那樣特別怕,甚至控制不住地出現流汗、心慌、發抖等植物神經功能障礙,因此影響了工作生活,這就可能是得了害怕的病——恐懼症。 每千人有兩例嚴重恐懼症 白雲波說,恐懼症離我們並不遙遠。曾有研究統計表明,平均每1000人里,就可能有2例嚴重癥狀的恐懼症病患。 恐懼症最常見的有場所恐懼,如怕呆在空曠的廣場或者密閉的電梯間;社交恐懼,如怕跟人說話、跟人在一起時會有強烈的不安;特定對象恐懼,如怕貓狗、怕登高等等。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在確診為恐懼症之前,必須要排除一些癥狀表現類似、但實質完全不同的重性精神疾病。比如不敢出門是因為覺得有人要害自己,必須考慮是否出現了幻覺、妄想,那是精神分裂症的重要標誌;或者不願出門、不願與人交往是因為自卑,並且伴有顯著的沮喪感,則要優先考慮是否是抑鬱症。 恐懼症的表現多樣,原因也很複雜,至今為止,尚沒有任何一種理論能夠解釋所有類型的恐懼症。但一般來說,以心理學的視角,會從過去的經歷、現在所處的環境以及患者本人的性格特點等幾個方面考慮。如外界的壓力越大、或者本人動機越強,越容易緊張害怕,比如戀愛中的人想給對方留下好印象、或者生意人等待一張事關公司生死的訂單。特別愛面子、追求完美、承受挫折的能力較弱、社會交往技巧不足的人,也容易緊張害怕。 信任心理治療師很關鍵 對於恐懼症的治療,白雲波認為應視情況進行心理治療,必要時需要配合藥物治療。目前心理治療比較成熟的有行為療法和以心理動力學為基礎的療法兩大類。 行為療法的特點是,完全不考慮恐懼的原因是什麼,只看重改變恐懼的行為結果。如怕狗的人,原來10米以內有狗就怕得不行,通過系統脫敏法治療,運用專業的放鬆技巧來克服恐懼,循序漸進,最終他可能完全不再害怕,甚至可以撫摸害怕的對象了。 心理動力學基礎的治療,強調通過尋找因來理解果,適用於情況比較複雜,僅通過行為訓練難以達到理想效果的病例。這一方法會涉及病患的個人成長經歷、性格特點、現實處境等很多方面,需要患者更主動地配合,願意去挖掘那些甚至自己都未曾意識到的、潛意識層面的東西。在這種情況下,患者對治療師的信任往往就成了關鍵因素。如文章開頭提到的B男士,就是心理治療師經過一系列心理動因的探索,幫對方最終意識到自己害怕受傷的背後,其實是害怕被正在交往的女友拋棄。根源找到後,該男士最終消除了那些讓人感覺莫名其妙的恐懼癥狀。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心情不好的時候要看的 傷感心碎的經典語句
※宛如方舟上的日子
※你事事不順的時候怎麼辦?
※最近飄零的心情
※心情好的句子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