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一模彙編文言文

2015年一模彙編文言文

2015年濟南市一模

三、(每小題3分,共12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

王思遠,琅邪臨沂人。尚書令晏從弟也。宋建平王景素闢為南徐州主簿,深見禮遇。景素被誅,左右離散,思遠親視殯葬,手種松柏。與廬江何昌宇、沛郡劉琎上表理之,事感朝廷。景素女廢為庶人,思遠分衣食以相資贍。

建元初,遷太子中舍人。文惠太子與竟陵王子良素好士,並蒙賞接。思遠求出為遠郡,除建安內史。長兄思玄卒,思遠友於①甚至,表乞自解,不許。及詳日②,又固陳,世祖乃許之。世祖詔舉士,竟陵王子良薦思遠及吳郡顧暠之。思遠與顧暠之友善。暠之卒後家貧,思遠迎其兒子,經恤甚至,邵陵王子貞為吳郡,世祖除思遠為吳郡丞,以本官行郡事,論者以為得人。以疾解職,還為司徒諮議參軍。高宗輔政,不之任,仍遷御史中丞。臨海太守沈昭略贓私,恩遠依事劾奏,高宗及思遠從兄晏、昭略叔父文季請止之,思遠不從,案事如故。

建武中,遷吏部郎。思遠以從兄晏為尚書令,不欲並居內台權要之職,上表固讓。曰:「陛下矜遇之厚,古今罕儔。正以臣與晏地惟密親,必不宜俱居顯要。且亦緣陛下以德御下,故臣可得以禮進退……」上知其意,乃改授司徒左長史。

初,高宗廢立之際,思遠與晏閑言,謂晏曰:「兄荷世祖厚恩,今一旦贊人如此事,彼或可以權計相須,未知兄將來何以自立。若及此引決,猶可不失後名。」晏不納。及拜驃騎,集會子弟,謂思遠兄思微日:「隆昌之末,阿戎③勸吾自裁。若從其語,豈有今日?」思遠遽應曰:「如阿戎所見,猶未晚也。」及晏敗,故得無他。

思遠清修,立身簡潔。衣服床筵,窮治素凈。賓客來通,輒使人先密覘視。衣服垢穢,方便不前;形儀新楚,乃與促膝。雖然,既去之後,猶令二人交帚拂其坐處。上從祖弟季敞性甚豪縱,上心非之,謂季敞曰:「卿可數詣王思遠。」永元二年卒,年四十九。

----《南齊書》卷四十三列傳第二十四王思遠傳》

註:①友於:兄弟之愛。②祥日:喪祭名。③阿戎:稱堂弟,此指王思遠。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思遠求出為遠郡,除建安內史 除:授予官職

B.思遠不從,案事如故 案:查究

C.今一旦贊人如此事 贊:贊同

D.卿可數詣王思遠 詣:拜訪

9.C(輔助,幫助)

10.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及祥日,又固陳,世祖乃許之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以疾解職,還為司徒諮議參軍

泊牧以讒誅,邯鄲為郡

C.且亦緣陛下以德御下

不出,火且盡

D.若及此引決,猶可不失後名

若人前為壽,壽畢,請以劍舞

10.B(因為。A.才,副詞/竟然,副詞; C.況且,表遞進連詞/將要,副詞; D.如果,表假設關係連詞/你,代詞)

11.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屬於體現王思遠美德的一項是

①恩遠親視殯葬,手種松柏 ②長兄思玄卒,思遠友於甚至,表乞自解

③竟陵王子良薦恩遠及吳郡顧暠之 ④暠之卒後家貧,恩遠迎其兒子,經恤甚至。

⑤正以臣與晏地惟密親,必不宜俱居顯要 ⑥既去之後,猶令二人交帚拂其坐處。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D.④⑤⑥

11.A(③竟陵王子良推薦 ⑥王思遠過分愛乾淨)

12.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景素對王思遠以禮相待,等到他被殺,其女被廢為平民,王思遠以衣食資助養活她。

B.沈昭略貪贓徇私,思遠據實彈劾,高宗、王宴等人讓他停止做此事,思遠不從。

C.建武年間,王恩遠跟從兄長王晏一起做尚書令,因不願同居要職,他上書辭讓。

D.王思遠曾經勸說王晏,但王晏沒有吸納他的建議,且頗為得意,最終落得失敗的結局。

12.C(沒有跟從兄長一起做尚書令)

第Ⅱ卷(114分)

注意事項:

1.用黑色中性簽字筆將答案直接寫在答題紙上。

2.答題前將答題紙上的項目填寫清楚。

3.本卷10個小題,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宋建平王景素闢為南徐州主簿,深見禮遇。(3分)

(2)高宗輔政,不之任,仍遷御史中丞。(3分)

(3)衣服垢穢,方便不前;形儀新楚,乃與促膝。(4分)

13.(1)宋朝時建平王劉景素徵召王思遠為南徐州主簿,很被以禮相待(看重)。註:「辟」「見」「禮遇」等重要詞語譯錯一處扣1分,共3分。

(2)高宗輔佐治理政務後,沒有重用王思遠,依然遷任他為御史中丞。 註:「輔政」「不之任」「遷」等的翻譯,注意特殊句式的調整。錯一處扣1分,共3分。

(3)如果來人衣服有污垢,他就想法不上前接近;如果來人儀錶整潔新鮮,他才願意促膝相談。 註:一句 1分,共4分。

附譯文:

王思遠,是琅琊臨沂人。尚書令王晏的堂弟。王思遠被宋朝時建平王劉景素徵召為南徐州主簿,很被以禮相待(看重)。景素被殺後,手下人東逃西散,王思遠親自負責他的殯葬事宜,又親手在他墓上種植松柏。並和廬江何昌宇、沛郡劉琎上表為其說明,感動了朝廷。景素的女兒被貶為平民,王思遠拿自己的衣食去資助養活她。

建元初年,調任太子中舍人,文惠太子和竟陵王蕭子良平素喜歡結交名士,王思遠很受他們賞識和接納。王思遠請求出仕邊遠郡縣,被任命為建安內史。長兄王思玄死,王思遠兄弟之情甚篤,上表懇請辭官,未被准許。到了祭日,又堅決請求,世祖這才准奏。

世祖下詔推選人才,竟陵王蕭子良舉薦了王思遠及吳郡的顧暠之。王思遠和顧暠之很友好。暠之死後家中貧困,王思遠把他的兒子接來,照顧得非常周到。邵陵王蕭子貞為政吳郡,世祖任命王思遠為吳郡郡丞,以本官行郡事,輿論都認為他是最適當人選。(思遠)後因病辭職,還京任司徒諮議參軍。高宗輔佐治理政務後,沒有重用王思遠,依然遷任他為御史中丞。臨海太守沈昭略貪贓徇私,思遠便據實彈劾,高宗和思遠堂兄王晏以及昭略叔父沈文季都請他別這樣做,思遠不從,依然像以前一樣調查此事。

建武年間,王思遠遷任吏部郎。他考慮到堂兄王晏現為尚書令,便不想和他都在中央任要職,上表堅決辭讓,他說:「陛下對我的厚愛,古今難比。只是因為我和王晏關係親密,的確不宜都居要職。而且也是因為陛下以德統率臣下,所以臣下才敢以禮選擇進退。」皇上理解他的心思,於是改任王思遠為司徒左長史。

當初,高宗施行廢立君主的時候,王思遠和王晏閑聊,他對王晏說:「哥哥蒙受世祖厚恩,今日一旦幫助別人做這種事情,他也許可以權且任用你,但不知你將來如何立身。如果現在自殺,還能夠挽回以後的名聲。」王晏沒有採納。王晏後來當上驃騎將軍時,集會本家子弟,對思遠之兄思微說:「隆昌末年,阿戎勸我自裁,我如果聽他的話,豈有今日。」思遠立即接道:「像我所預見的那種後果,還在後頭呢!」後來王晏事敗,思遠因此沒受連累。

王思遠為人清修,立身簡潔。衣服桌椅之類,極其素凈。有賓客來訪(交流),他總要派人先暗作觀察,如果來人衣服有污垢,他就想法不上前接近,如果來人儀錶整潔新鮮,他才願意促膝相談。雖然如此,此人走後,他還要讓二個僕人用苕帚反覆清掃那人的坐處。皇上的從祖弟弟蕭季敞性情豪縱,皇上心裡不滿,就對他說:「你可以多去拜訪王思遠幾次。」

永元二年(思遠)去世,當時四十九歲。

2015年青島市一模

三、(12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

蘇秦以連橫說秦

蘇秦始將連橫說秦惠王,曰:「以大王之賢,士民之眾,車騎之用,兵法之教,可以並諸侯,吞天下,稱帝而治。願大王少留意,臣請奏其效。」

秦王曰:「寡人聞之:毛羽不豐滿者不可以高飛,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誅罰,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順者不可以煩大臣。今先生儼然不遠千里而庭教之,願以異日。」

說秦王書十上而說不行。黑貂之裘敝,黃金百斤盡,資用乏絕,去秦而歸。羸縢履蹻,負書擔囊,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狀有愧色。歸至家,妻不下紝,嫂不為炊,父母不與言。蘇秦喟然嘆曰:「妻不以我為夫,嫂不以我為叔,父母不以我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發書,陳篋數十,得太公《陰符》之謀,伏而誦之,簡練以為揣摩。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說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錦繡,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說當世之君矣!」

於是乃摩燕烏集闕,見說趙王於華屋之下,抵掌而談。趙王大說,封為武安君,受相印,革車百乘,錦繡千純,白璧百雙,黃金萬鎰,以隨其後,約從散橫,以抑強秦。故蘇秦相於趙而關不通。

當此之時,天下之大,萬民之眾,王侯之威,謀臣之權,皆欲決於蘇秦之策。不費斗糧,未煩一兵,未戰一士,未絕一弦,未折一矢,諸侯相親,賢於兄弟。夫賢人任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從。故曰:「式於政,不式於勇;式於廊廟之內,不式於四境之外。」當秦之隆,黃金萬鎰為用,轉轂連騎,炫煌於道,山東之國,從風而服,使趙大重。且夫蘇秦,特窮巷掘門、桑戶棬樞之士耳,伏軾撙銜,橫歷天下,廷說諸侯之主,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

將說楚王,路過洛陽,父母聞之,清宮除道,張樂設飲,郊迎三十里。妻側目而視,側耳而聽;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謝。蘇秦曰:「嫂,何前倨而後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蘇秦曰:「嗟乎!貧窮則父母不子,富貴則親戚畏懼。人生世上,勢位富貴,蓋可忽乎哉?」

(選自《戰國策·秦策》)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黑貂之裘敝 敝:破舊

B.乃夜發書,陳篋數十 陳:擺開

C.簡練以為揣摩 簡:選擇

D.當秦之隆 隆:隆重

9.D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父母不與言 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B.黃金萬鎰為用 當橫行天下,為漢家除殘去穢

C.轉轂連騎,炫煌於道 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

D.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 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

10.C

11.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都屬於蘇秦「合縱」之策產生的政治影響的一組是

①革車百乘,錦繡千純 ②約從散橫,以抑強秦 ③皆欲決於蘇秦之策

④諸侯相親,賢於兄弟 ⑤山東之國,從風而服 ⑥貧窮則父母不子,富貴則親戚畏懼

A. ①②④ B. ②③⑥ C.③④⑤ D.①⑤⑥

11.C

12.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蘇秦隻身赴秦,企圖說服秦惠王採用連橫策略并吞諸侯,但秦惠王認為諸侯很強大,時機不

成熟,拒絕了蘇秦的建議。

B.遊說秦王落空,蘇秦落魄回家發憤苦讀,精研太公兵法;一年後說服趙王採用「合縱」之術,

然後奔波各國,建立軍事聯盟,最終名利雙收。

C.文中運用語言、動作、神態等多種描寫手法寫出蘇秦得勢前後的不同遭遇,刻畫細緻傳神,

對比鮮明,展現了戰國時代崇尚功利、淡薄親情的炎涼世態。

D.蘇秦或說秦王「並諸侯」,或說趙王「抑強秦」,其外交政策相反但實質上目的相同,即獲

取個人的尊位與富貴。

12.A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①今先生儼然不遠千里而庭教之,願以異日。(3分)

②父母不以我為子,是皆秦之罪也。(3分)

③妻側目而視,側耳而聽;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謝。(4分)

13. ①現在先生莊重地(嚴肅地、一本正經地)不遠千里(前來)在朝堂上教導我,(我)希望您在來日教導我。(3分)

評分標準:3分,重點詞「儼然」「庭教」「以」,各1分;譯錯一處扣1分。

②父母不把我當作兒子,這都是我的過錯啊。(3分)

評分標準:3分,重點詞「以……為」「秦」、判斷句,各1分;譯錯一處扣1分。

③妻子斜著眼睛來看(不敢直視),傾耳而聽(傾聽、洗耳恭聽);嫂子像蛇一樣匍匐在地爬行,拜了四拜,自己跪在地上謝罪。(4分)

評分標準:4分,重點詞「側目而視」「側耳而聽」「蛇行」「謝」,各1分;譯錯一處扣1分。

2015年淄博市一模

三、(每小題3分,共12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

夏原吉,字維喆,其先德興人。原吉早孤,力學養母。以鄉薦入太學,選入禁中書制誥。建文初,擢戶部右侍郎。明年充採訪使。巡福建,所過郡邑,核吏治,咨民隱。人皆悅服。久之,移駐蘄州。

亡何,郁新卒,召還,理戶部事。凡中外戶口、府庫、田賦贏縮之數,各以小簡書置懷中,時檢閱之。一日,帝問:「天下錢、谷幾何?」對甚悉,以是益重之。當是時,兵革初定,論「靖難」功臣封賞,分封諸藩,增設武衛百司。又發卒八十萬問罪安南、中官造巨艦通海外諸國、大起北都宮闕,供億轉輸以鉅萬萬計,皆取給戶曹。原吉悉心計應之,國用不絀。

永樂八年,帝北征,輔太孫留守北京,總行在九卿事。時諸司草創,每旦,原吉入佐太孫參決庶務。朝退,諸曹郎御史環請事。原吉口答手書,不動聲色。北達行在,南啟監國,京師肅然。帝還,賜鈔幣、鞍馬、牢醴,慰勞有加。尋從還南京,命侍太孫周行鄉落,觀民間疾苦。原吉取齏黍以進,曰:「願殿下食此,知民艱。」九載滿,與蹇義皆宴便殿,帝指二人謂群臣曰:「高皇帝養賢以貽朕。欲觀古名臣,此其人矣。」自是屢侍太孫,往來兩京,在道隨事納忠,多所裨益。

十八年,北京宮室成,使原吉南召太子、太孫。既還,原吉言:「連歲營建,今告成。宜撫流亡,蠲逋負以寬民力。」明年,三殿災,原吉復申前請,亟命所司行之。初以殿災詔求直言,群臣多言都北京非便。帝怒,殺主事蕭儀,曰:「方遷都時,與大臣密議,久而後定,非輕舉也。」言者因劾大臣。帝命跪午門外質辨。大臣爭詈言者,原吉獨奏曰:「彼應詔無罪。臣等備員大臣,不能協贊大計,罪在臣等。」帝意解,兩宥之。或尤原吉背初議。曰:「吾輩歷事久,言雖失,幸上憐之。若言官得罪,所損不細矣。」眾始嘆服。

原吉雖居戶部,國家大事輒令詳議。帝每御便殿闕門,召語移時,左右莫得聞。退則恂恂若無預者。交阯平,帝問:「遷官與賞孰便?」對曰:「賞費於一時,有限;遷官為後日費,無窮也。」從之。西域法王來朝,帝欲郊勞,原吉不可。及法王入,原吉見,不拜。帝笑曰:「卿欲效韓愈耶?」山東唐賽兒反,事平,俘脅從者三千餘人至。原吉請於帝,悉原之。谷王?叛,帝疑長沙有通謀者。原吉以百口保之,乃得寢。

(選自《明史·列傳第三十七》,有刪改)

【注】①行在:也稱行在所,指天子所在的地方。②蠲:免除。③移時:一會,一段時間。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所過郡邑,核吏治,咨民隱 咨:詢問

B.原吉悉心計應之,國用不絀 絀:不足,不夠

C.或尤原吉背初議 尤:錯誤

D.原吉以百口保之,乃得寢 寢:平息

9.C(怨恨,歸咎)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久之,移駐蘄州 頃之,煙炎張天

B.九載滿,與蹇義皆宴便殿 與嬴而不助五國也

C.言者因劾大臣 留待作遺施,於今無會因

D.退則恂恂若無預者 若入前為壽,壽畢,請以劍舞

10.A(在時間詞後面,湊足音節,沒有實在意義;B連詞,和/動詞,結交; C因,介詞,趁機/名詞,緣由,機會;D動詞,象,好象/代詞,你)

11.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直接體現夏原吉勤於國事的一組是

①建文初,擢戶部右侍郎 ②各以小簡書置懷中,時檢閱之

③每旦,原吉入佐太孫參決庶務 ④在道隨事納忠,多所裨益

⑤原吉復申前請,亟命所司行之 ⑥事平,俘脅從者三千餘人至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11.C(①是被提拔的結果⑥不是夏原吉做的事情)

12.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夏原吉早年喪父,他致力學問贍養母親,通過鄉薦進入太學,後被提拔任採訪使。在福建巡視,得到了人們的愛戴。

B.夏原吉代理戶部的時候,因為他用小本子記很多事務,隨時帶在身上,這種行為得到皇上的口頭表揚,皇帝更加器重他。

C.夏原吉輔佐太孫留守北京時,既輔佐太孫處理了各項事務,又回答批示了各曹郎御史的請示,京城的人們對他肅然起敬。

D.北京的宮室建成後,夏原吉請求皇上,安撫流亡在外的人,免除百姓負擔。在第二次請求後,皇上安排有關部門實行。

12.B(文中無口頭表揚,深受器重,是因為夏原吉回答得很詳盡)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L0分)

(1)帝指二人謂群臣曰:「高皇帝養賢以貽朕。欲觀古名臣,此其人矣。」(5分)

(2)原吉雖居戶部,國家大事輒令詳議。帝每御便殿闕門,召語移時,左右莫得聞。(5分)

13.(1)皇上指著兩人對群臣說:「高皇帝培養賢才來留給我使用。各位想看古代名臣,這兩位便是。」(5分)(關鍵點:賢、貽、欲,兩處省略)

(2)夏原吉雖然任戶部尚書,國家大事總是被命令詳加議論。皇上每次御臨便殿門口,召夏原吉來談話一段時間,左右的人都不能夠聽聞。(5分)(關鍵點:居、輒、御、召語、得)

參考譯文:

夏原吉,字維拮,祖先是德興人。夏原吉早年喪父,他致力於學問,來贍養母親。因為獲得鄉薦進入太學,被選入宮中書寫制誥。建文初年,升任戶部右侍郎。第二年,充任採訪使。巡視福建時,所過郡縣鄉邑,都檢查吏治好壞,詢問百姓疾苦。人們都很高興和敬佩。不久,移駐蘄州。

沒多久,郁新去世,夏原吉被召回,代理戶部的事務。凡各地的戶口、府庫、田稅增減的數目,他都用小本子記好,帶在身上,隨時查閱。一天,皇上問:「天下錢、糧有多少?」夏原吉回答得很詳盡,為此他更受器重。當時,戰爭剛剛結束,皇上給參加「靖難」的功臣封賞,分封藩王,增設武衛百司。後來又發兵八十萬向安南問罪,命宦官監造巨艦通使海外各國,在北京大造宮室。這些事項,供應轉輸的財物都以數萬萬計,全由戶部支出。夏原吉都盡心籌劃,國家各項開支足夠使用。

永樂八年,皇上北征,夏原吉輔佐太孫留守北京,總管行在所九卿事務。當時各部門剛剛創建,每天早上,夏原吉進去輔佐太孫處理各項事務。退朝後,各部的郎官和御史又圍上來請示。夏原吉一邊回答一邊手批,不動聲色。北自行在所,南達京師,人們都對他肅然起敬。皇上回來後,賜給他鈔幣、鞍馬、牛酒,厚加慰勞,不久隨皇上回南京,受命侍從太孫、周遊鄉里村落,考察民間疾苦。夏原吉拿了一些粘黃米粉進呈給太孫說:「請殿下將它吃了, 以了解百姓生活的艱辛。」九年任滿,皇上在便殿設宴,款待夏原吉和蹇義等人,皇上指著兩人對群臣說:「高皇帝培養賢才留給我使用。各位想看古代名臣,這兩位便是。」此後夏原吉多次侍從太孫,往來於南北兩京,途中還隨事獻上忠言,使太利、獲得很多助益。

永樂十八年,北京的宮室建成,皇上派夏原吉南下召太子和太孫北上。回來後,夏原吉說:「經過多年營建,現在終於大功告成。應該安撫流亡在外的人,免除拖欠的各項徵收,使人民得以休養生息。」第二年,三殿失火,原吉重申從前的請求。皇上馬上命有關部門推行。當初,皇上因三殿失火下詔求直言,群臣大都說遷都北京不便。皇上大怒,殺死主事蕭儀,說道:「當初要遷都時,曾與大臣們秘密討論過,很久才確定下來,並不是輕率決定的。 」言官藉機彈劾大臣。皇上命他們都跪在午門外辯論。大臣們都罵言官,夏原吉卻唯獨上奏說:「他們響應詔令而提出自己的意見,沒有犯罪。臣等一幫湊數的大臣,不能協同輔佐國家大事,應當有罪。」皇上怒意消了,將雙方都寬恕了。有人指責夏原吉違背初衷。夏原吉說:「我們這些人任職很久了,雖然言語有失,僥倖皇上能夠原諒。如果言官得罪,那損失就不小了。」眾人這才佩服。

夏原吉雖然任戶部尚書, 國家大事總是被皇上召去詳加議論。皇上每次御臨便殿門口,總是召夏原吉來談話一段時間,左右的人都不得聽聞。夏原吉退下後,總是恭恭敬敬的,就像什麼都沒有參預一樣。討平交趾後,皇上問陞官與賞賜哪樣便利。夏原吉回答說:「賞賜費用只是一次,是有限的:而陞官後的費用,則是無限的。」皇上聽從了。有西域法王來朝見,皇上想到郊外去慰勞他,夏原吉說不行。到法王入宮後,夏原吉見而不拜。皇上笑著說:「愛卿想效法韓愈嗎?」山東唐賽兒謀反,被平定以後,有三千多脅從者被俘來京。夏原吉請求皇上,將他們全放了。谷王桐反叛,皇上懷疑長沙有人參與陰謀。夏原吉以全家一百條人命做擔保,這事才得以平息。

2015年日照市3月模擬

三、(12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

哀公問於孔子曰:「寡人慾吾國小而能守,大則攻,其道如何?」孔子對曰:「使君朝廷有禮,上下相親,天下百姓皆君之民,將誰攻之?苟違此道,民畔如歸,皆君之仇也,將與誰守?」公曰:「善哉!」於是廢山澤之禁,弛關市之稅,以惠百姓。

哀公問於孔子曰:「吾君子不博,有之乎?」孔子曰:「有之。」公曰:「何為?」對曰:「為其有二乘。」公曰:「有二乘,則何為不博?」子曰:「為其兼行惡道也。」哀公懼焉。有間,復問曰:「若是乎?君之惡惡道至甚也。」孔子曰:「君子之惡惡道不甚,則好善道亦不甚;好善道不甚,則百姓之親上亦不甚。」公曰:「美哉!夫君子成人之善,不成人之惡。微吾子言焉,吾弗之聞也。」

哀公問於孔子曰:「夫國家之存亡禍福,信有天命,非唯人也?」孔子對曰:「存亡禍福皆己而已,天災地妖不能加也。」公曰:「善!吾子之言,豈有其事乎?』』孔子曰:「昔者殷王帝辛之世,有雀生大鳥於城隅焉,占之,曰:『凡以小生大,則國家必王而名必昌。』於是帝辛介雀之德,不修國政,亢暴無極,朝臣莫救,外寇乃至,殷國以亡。此即以己逆天時,詭福反為禍者也。又其先世殷王太戊之時,道缺法圮,以致夭櫱。太戊恐駭,側身修行,思先王之政,明養民之道。三年之後,遠方慕義,重譯至者,十有六國。此即以己逆天時,得禍為福者也。故天災地妖,所以做人主者也;寤夢徵怪,所以儆人臣者也。災妖不勝善政,寤夢不勝善行,能知此者,至治之極也,唯明王達此。」公曰:「寡人不鄙固此,亦不得君子之教也。」

哀公問於孔子曰:「智者壽乎?仁者壽乎?」孔子對曰:「然,人有三死,而非其命也,行己自取也。夫寢處不時,飲食不節,逸勞過度者,疾共殺之;居下位而上干其君,嗜欲無厭而求不止者,刑共殺之;以少犯眾,以弱侮強,忿怒不類,動不量力者,兵共殺之。此三者,死非命也,人自取之。若夫智士仁人,將身有節,動靜以義,喜怒以時,無害其性,雖得壽焉,不亦可乎?」

(節選自《孔子家語》卷一)

【注】①乘:欺凌。二乘:指二人相互侵凌爭勝。②殷王帝辛:即商紂王。③天櫱:指樹木生長出現了反常的現象。④重譯:通過使者輾轉傳譯。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君之惡惡道至甚也 惡:厭惡

B.信有天命,非唯人也 信:相信

C.則國家必王而名必昌 昌:顯赫

D.逸勞過度者,疾共殺之 疾:疾病

9.B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10.B

11.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體現孔子「仁政」思想的一組是

①廢山澤之禁,弛關市之稅,以惠百姓②好善道不甚,則百姓之親上亦不甚

③存亡禍福皆已而已,天災地妖不能加也 ④凡以小生大,則國家必王而名必昌

⑤災妖不勝善政,寤夢不勝善行 ⑥將身有節,動靜以義,喜怒以時,無害其性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11.C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關於國家的防守與攻伐,孔子讓魯哀公不要考慮攻與守,而要做到朝廷遵守禮制,君臣相敬相親,百姓就會都成為他的子民。

B.對於「君子不博」這個問題,孔子認為君子下棋時相互搏殺爭勝就會走邪路,藉此道理來引導哀公要喜好正道,不走邪路。

C.孔子認為國家的存亡禍福源於自身,天災地禍都不能改變國家命運,並以紂王和太戊為例分別從反面和正面進行分析闡明。

D.關於長壽,孔子認為三種死亡並非命中注定,而是咎由自取;智士仁人行事節制,喜怒適時而止,不損害性情,就能長壽。

12.A

第II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微吾子言焉,吾弗之聞也。(3分)

(2)太戊恐駭,側身修行,思先王之政,明養民之道。(3分)

(3)居下位而上干其君,嗜欲無厭而求不止者,刑共殺之。 (4分)

13.(1)如果沒有您說的這番話,我就不能聽到這些道理。(3分。「微」「焉」「弗之聞」各1分)

(2)太戊非常恐懼,小心謹慎地修養自己的德行,思考先王治國的政令,明確教化百姓的方法。(3分。「修行」「養」「道」各1分)

(3)身居下位卻對上冒犯君主,嗜好慾望不滿足就索求不止的人,各種刑罰會殺死他。(4分。「干」「嗜欲無厭」「求」「刑」各1分)

2015年濟寧市一模

三、(12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

運 河

明成祖肇建北京,轉漕東南,水陸兼輓,仍元人之舊,參用海運。逮會通河開,海陸並罷。南極江口,北盡大通橋,運道三千餘里,而總名曰漕河。

永樂四年,成祖命平江伯陳瑄督轉運,一仍由海,而一則浮淮入河,至陽武,陸輓百七十里抵衛輝,浮於衛,所謂陸海兼運者也。海運多險,陸輓亦艱。九年二月,乃用濟寧州同知潘叔正言,命尚書宋禮、侍郎金純、都督周長浚會通河。會通河者,元轉漕故道也,元末已廢不用。洪武二十四年,河決原武,漫安山湖而東,會通盡淤,至是復之。由濟寧至臨清三百八十五里,引汶、泗入其中。泗出泗水縣陪尾山,四泉並發,西流至兗州城東,合於沂。汶河有二:小汶河出新泰宮山下;大汶河出泰安仙台嶺南,又出萊蕪原山陰及寨子村。俱至靜豐鎮合流,繞徂徠山陽,而小汶河來會。經寧陽北堈城,西南流百餘里,至汶上。其支流曰洸河,出堈城西南,流三十里,會寧陽諸泉,經濟寧東,與泗合。

南旺者,南北之脊也。自左而南,距濟寧九十里,合沂、泗以濟;自右而北,距臨清三百餘里,無他水,獨賴汶。禮用汶上老人白英策,築壩東平之戴村,遏汶使無入洸,而盡出南旺。南北置閘三十八。又開新河,自汶上袁家口左徙,五十里至壽張之沙灣,以接舊河。其秋,禮還,又請疏東平東境沙河淤沙三里,築堰障之,合馬常泊之流入會通濟運。又於汶上、東平、濟寧、沛縣並湖地設水櫃、陡門。在漕河西者曰水櫃,東者曰陡門,櫃以蓄泉,門以泄漲。純復浚賈魯河故道,引黃水至塌場口會汶,經徐、呂入淮。至永樂十四年,運道以定。

(選自《明史·志第六十一<河渠>》,有刪節)

【注】①輓:wǎn,運輸。②同知:明清時指知府的副職。③會通河:明朝將聊城臨清縣會通鎮以南、徐州茶城(或夏鎮)以北的一段運河稱會通河。④陡門:用以蓄泄河水不同性狀的閘門。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逮會通河開 逮:等到

B.南極江口,北盡大通橋 極:到達

C.自汶上袁家口左徙 徙:改道,轉向

D.合馬常泊之流入會通濟運 濟:渡過

9.D(濟:濟助)

10.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乃用濟寧州同知潘叔正言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漢

B.西流至兗州城東,合於沂 請奉命求救於孫將軍

C.遏汶使無入洸,而盡出南旺 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

D. 櫃以蓄泉,門以泄漲 作《師說》以貽之

10.D(D均為連詞,來、用來,表目的。 A副詞,這才,表時間上的承接/副詞,竟然。B介詞,跟,同,與/介詞,向。C連詞,表目的/連詞,表修飾)

11.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屬於宋禮等人「浚會通河」措施的一組是

①由濟寧至臨清三百八十五里,引汶、泗入其中

②經寧陽北堈城,西南流百餘里,至汶上

③南北置閘三十八

④自右而北,距臨清三百餘里,無他水,獨賴汶

⑤在漕河西者曰水櫃,東者曰陡門

⑥引黃水至塌場口會汶,經徐、呂入淮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③⑥ D.②④⑥

11.B(②介紹汶河流向,④分析會通河北段無水可補的情況,⑤介紹水櫃、陡門分布情況)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明成祖開始建都城北京,從東南轉運糧餉,水陸並用,依照元人的舊例,水路採用海運。會通河開通後,就全靠河運了。

B.永樂九年二月,朝廷採納濟寧州同知潘叔正的計策,命令尚書宋禮、侍郎金純、都督周長三人疏通元末廢棄不用的會通河。

C. 洸河是汶河的一條支流,在寧陽堈城西南方向,匯合寧陽的多個泉流後,流出三十里,經過濟寧東面,又與泗河匯合。

D.南旺是當時會通河南北水流分流的最高點,稱為水脊。宋禮採用白英的計策,在東平戴村築壩攔水,使汶水全部流到南旺。

12.C(原文意思應是:先流出三十里後,再匯合寧陽的泉水,流向濟寧東邊)

第Ⅱ卷(非選擇題,共114分)

四、(24分)

13.把下列文言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河決原武,漫安山湖而東,會通盡淤,至是復之。(4分)

(2)大汶河出泰安仙台嶺南,又出萊蕪原山陰及寨子村。(3分)

(3)純復浚賈魯河故道,引黃水至塌場口會汶,經徐、呂入淮。(3分)

13.(1)黃河在原武決堤,漫過安山湖而向東(流瀉),會通河完全淤塞,到這時才疏通它。(4分。注意 「決」「東」「淤」「復」等詞語的翻譯,以及省略的「於」「流瀉」)

(2)大汶河發源於泰安仙台嶺南邊,又有一脈發源於萊蕪原山的北面及寨子村。(3分。注意「出」「陰」等詞語的翻譯,以及省略介詞「於」)

(3)金純又疏通賈魯河舊河道,引進黃河水,到塌場口匯入汶水,經過徐、呂后流入淮河。(3分。注意「復」「浚」「會」等詞語的翻譯)

附文言文參考譯文:

明成祖時開始建都城北京,從東南轉運糧餉,水路陸路同時運輸,依照元人的舊例,同時採用海運。等到會通河開通,海運陸運才一起停止。南邊到達長江口,北邊到達大通橋,漕運河道三千餘里,總名叫做漕河。

永樂四年,成祖命令平江伯陳瑄監督轉運,一方面仍然從海上轉運,而另一方面則舟運從淮河然後進入黃河,到達陽武,陸路運輸一百七十里直達衛輝,又在衛輝舟運,這就是所說的陸上海上同時運輸。海上運輸有很多危險,陸上運輸也很艱難。永樂九年二月,朝廷於是這才採用濟寧州同知潘叔正的計策,命令尚書宋禮、侍郎金純、都督周長疏通會通河。會通河,是元朝轉漕運糧的故道。元朝末年,已經廢棄不用。洪武二十四年,黃河在原武決堤,漫過安山湖而向東流瀉,會通河完全淤塞,到這時才疏通它。從濟寧到臨清三百八十五里,引導汶河、泗河之水流入其中。泗河發源於泗水縣陪尾山,四條泉水一起流出,向西流到兗州城東,匯合了沂河。汶河有二條,小汶河發源於新泰宮山下。大汶河發源於泰安仙台嶺南,又有一脈發源於萊蕪原山北面及寨子村。全都到靜豐鎮合流一處,環繞到徂徠山南,而小汶河流來匯合。經過寧陽北堈城,往西南流一百餘里,到達汶上。其支流叫做洸河,在堈城西南,流三十里,匯合寧陽諸泉水後,經過濟寧東,與泗河匯合。元朝初年,畢輔國開始在堈城左邊汶水北建造斗狀閘門,引導汶水流入洸河。至元年間,又分流往北流入濟水,從壽張到臨清,經過漳、御流入大海。

南旺,被稱做南北水流分流的水脊。從左向南,距離濟寧九十里,匯合了沂河、泗河以增加水流;從右向北,距離臨清三百餘里,沒有其他水流,只依賴汶水。宋禮採用汶上老人白英的計策,在東平的戴村築壩,阻止汶水使它不流入洸河,而全部流到南旺。並在南旺南北建置閘門三十八座。又開掘新河,從汶上袁家口左改道五十里到壽張的沙灣,以連接舊河。這年秋天,宋禮回京,又請求疏通東平東邊沙河的三里淤沙,築攔河堰保護它,匯合馬常泊的水流進會通河以濟助漕運。又在汶上、東平、濟寧、沛縣有湖泊的地方設立水櫃、陡門。在漕河西邊的叫做水櫃,東邊的叫做陡門,水櫃用來蓄積泉水,陡門在漲水時用來泄洪。金純又疏通賈魯河舊河道,引進黃河水,到塌場口匯入汶水,經過徐、呂后流入淮河。到永樂十四年,漕運河道得以確定。

2015年臨沂市一模

三、(12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

胡僧祐,字願果,南陽冠軍人。少勇決,有武干。仕魏至銀青光祿大夫,以大通二年歸國,頻上封事,高祖器之,拜假節、超武將軍、文德主帥,使戍項城。城陷,復沒於魏。中大通元年,陳慶之送魏北海王元顥入洛陽,僧祐又得還國,除南天水、天門二郡太守,有善政。性好讀書,不解緝綴,然每在公宴,必強賦詩,文辭鄙俚,多被嘲謔,僧祐怡然自若,謂己實工,矜伐愈甚。

晚事世祖,為鎮西錄事參軍。侯景亂,西沮蠻反,世祖令僧祐討之,使盡誅其渠帥,僧祐諫。忤旨下獄。大寶二年,侯景寇荊陝,圍王僧辯於巴陵,世祖乃引僧秸於獄,拜為假節、武猛將軍,封新市縣侯,令赴援。僧祐將發,謂其子曰:「汝可開兩門,一門擬朱,一門擬白。吉則由朱門,凶則由白門,吾不捷不歸也。」世祖聞而壯之。至楊浦,景遣其將任約率銳卒五千,據白塉,遙以待之。僧祐由別路西上,約謂畏己而退,急追之,及於南安芊口,呼僧祐曰:「吳兒,何為不早降?走何處去。」僧祐不與之言,潛引卻,至赤砂亭,會陸法和至,乃與並軍擊約,大破之,擒約送於江陵,侯景聞之遂遁。世祖以僧祐為侍中、領軍將軍,征還荊州。

承聖二年,進為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余悉如故。西魏寇至,以僧祜為都督城東諸軍事。魏軍四面起攻,百道齊舉,僧祐親當矢石,晝夜督戰,獎勵將士,明於賞罰,眾皆感之,咸為致死,所向摧殄,賊莫敢前。俄而中流矢卒,時年六十三。世祖聞之,馳往臨哭。於是內外惶駭,城遂陷。

(節選自《梁書·胡僧祐傳》)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少勇決 決:果斷 B.城陷,復沒於魏沒:埋沒

C.必強賦詩 強:儘力 D.僧祐不與之言,潛引卻引:率領

9、B(沒:陷身於……之中。)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擒約送於江陵 於其身也,則恥師焉

B.世祖聞而壯之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

C.世祖乃引僧祐於獄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

D.侯景聞之遂遁 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

10、B(兩個「而」均為連詞,表承接,可譯為「就、接著、然後」。A項,前一個「於」是介詞,可譯為「到」:後一個「於」是介詞,可譯為「時,對於」。C項,前一個「乃」是連詞,表順接,可譯為「就、使、於是」:後一個「乃」是副詞,可譯為「卻、竟然」。D項,前一個「之」是指示代詞,代「這件事」;後一個「之」是人稱代詞,代「我」。)

11.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明胡僧祐「有武干」的一項是( )

①頻上封事,高祖器之 ②世祖令僧祐討之,使盡誅其渠帥

③晚事世祖,為鎮西錄事參軍 ④僧祐不與之言,潛引卻

⑤僧祐由別路西上 ⑥獎勵將士,明於賞罰

A.①②③ B.②③⑥ C.④⑤⑥ D.①④⑤

11、 C(①表明胡僧佑有治國興邦之才:②是世祖想讓他誅殺西沮蠻的首領;③是晚年侍奉世祖的情況。)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胡僧祐一開始在魏國做官,第二次回到梁時擔任兩個郡的太守,取得了好的政績。他雖然喜歡讀書,但寫出的詩文鄙俗,常常被人調笑,但他仍以自己的詩文自誇。

B.胡僧祐把西沮蠻的首領全部誅殺了,違背了世祖的旨意而被關入獄中,後又被起用救援王僧辯,臨行時囑咐兒子把兩扇門準備成紅白兩色,感動了世祖。

C.胡僧祐率軍來到楊浦後,任約早已布好兵馬等候,他不硬拼,率兵悄悄退到赤砂亭,和陸法和的軍隊會合後一起攻擊任約,活捉了任約,後又被世祖徵召回荊州。

D.西魏敵寇從四面發起進攻,許多股軍隊同時出擊,胡僧祐冒著危險晝夜督戰指揮,盡職守城不久被亂箭射中而死,朝廷內外都惶恐驚駭,城最終被攻下。

12、 B(胡僧祜未誅殺西沮蠻的首領,原文是「世祖……使盡誅……」 )

第Ⅱ卷(共1 14分)

四、(24分)

13. 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僧祐怡然自若,謂己實工,矜伐愈甚。(3分)

(2)會陸法和至,乃與並軍擊約,大破之(3分)

(3)眾皆感之,咸為致死,所向摧殄,賊莫敢前。(4分)

13、(1)胡僧欣然自若,認為自己的詩確實精巧,誇耀得更加厲害。(3分。「工」「矜伐」各l 分,大意1分)

(2)恰逢陸法和率軍來到,於是和陸法和合軍一處攻擊任約,大敗任約的軍隊(3分。「會」1分,「並軍」1分,大意1分)

(3)士卒都被他感動,都願意替他拚死(殺敵).(胡僧佑)所到之處(敵寇)被摧毀消滅,敵寇沒有敢向前進攻的。(4分。「為」「摧殄」各1分,被動句式1分.大意1分)

【參考譯文】

胡僧祐,字願果,南陽冠軍人。年少時就勇敢、果斷,有軍事才幹。在魏國出仕,官至銀青光祿大夫,他在大通二年回歸京城,頻頻上呈密奏,高祖器重他,封他為假節、超武將軍、文德主帥,派他去戍守項城。項城被攻陷,胡僧祐又淪落到魏。中大通元年,陳慶之送魏北海王元顥去洛陽,僧祐又得以回到京城,被任命為南天水、天門兩個郡的太守,留下了好的政績。胡僧祐生性喜歡讀書,但不通曉寫詩作文,然而每次在朝廷宴會上,還一定要竭力賦詩,詩句文辭粗野,常常被人調笑戲謔,胡僧欣然自若,認為自己的詩確實精巧,誇耀得更加厲害。

(胡僧祐)晚年侍奉世祖,任鎮西錄事參軍。侯景叛亂的時候,西沮蠻也反叛,世祖命胡僧祐去討伐西沮蠻,命他把蠻人的首領全部誅殺,胡僧祐進諫。因為違背了世祖的旨意而被關入獄中。大寶二年,侯景進犯荊陝,把王僧辯圍困在巴陵,世祖就把胡僧祐從獄中釋放出來,封他為假節、武猛將軍,又封他為新市縣侯,命令他前去救援。僧祐將要出發的時候,對他的兒子說:「你可以開兩扇門,一扇門準備成紅色,一扇門準備成白色。(我此次出征回來的時候,)吉就由紅門進來。凶就由白門進來,我不取勝就不回家。」世祖聽說了這件事,認為他勇壯可嘉。胡僧祐率軍來到楊浦,侯景派遣手下將領任約率領五千名精銳士卒,據守白塉,遠遠地等著胡僧祐的軍隊來交戰。胡僧祐從另外的道路向西前進,任約認為他是害怕自己而退兵,急忙率軍去追擊他,在南安芊口追上了胡僧祐,任約向胡僧祐大聲喊叫說:「吳兒,為什麼不早早投降?要逃到什麼地方去?」胡僧祐不與他搭話,悄悄地帶兵退卻,到了赤砂亭,恰逢陸法和率軍來到,於是和陸法和的軍隊一起攻擊任約,大敗任約的軍隊,捉住任約把他送往江陵,侯景聽到任約被擒的消息就率軍逃跑了。世祖就任命胡僧祐為侍中、領軍將軍,把他徵召回荊州。

承聖二年,胡僧祐升任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其餘職位全都不變。西魏敵寇來犯,世祖命胡僧祐為都督城東諸軍事。魏軍從四面發起進攻,許多股軍隊同時出擊,胡僧祐親自冒著被箭雨石塊傷到的危險,晝夜督戰指揮,獎勵將士,賞罰分明,士卒都被他感動,都願意替他拚死(殺敵).(胡僧佑)所到之處(敵寇)被摧毀消滅,敵寇沒有敢向前進攻的。不久胡僧祐被亂飛的箭射中而死,死時六十三歲。世祖聽到這個消息,騎馬趕去哭吊。因此朝廷內外都惶恐驚駭,城最終被攻下。

2015年濰坊市一模

三、(12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

夫爝火①在縹煙之中也,一指所能息也;塘漏若鼷穴,一璞之所能塞也。及至火之燔孟諸而炎雲台,水決九江而漸荊州,雖起三軍之眾,弗能救也。夫積愛成福,積怨成禍。若癰疽之必潰也,所浼者多矣。諸御鞅復於簡公曰:「陳成常、宰予二子者,甚相憎也。臣恐其構難而危國也,君不如去一人。」簡公不聽。居無幾何,陳成常果攻宰予於庭中,而弒簡公於朝。此不知敬小之所生也。

魯季氏與郈氏鬥雞,郈氏介其雞,而季氏為之金距②。季氏之雞不勝,季平子怒,因侵郈氏之宮而築之。郈昭伯怒,傷之魯昭公曰:「禱於襄公之廟,舞者二人而已,其餘盡舞於季氏。季氏之無道無上久矣,弗誅,必危社稷。」公以告子家駒。子家駒曰:「季氏之得眾,三家為一。其德厚,其威強,君胡得之?」昭公弗聽,使郈昭伯將卒以攻之。仲孫氏、叔孫氏相與謀曰:「無季氏,死亡無日矣。」遂興兵以救之。郈昭伯不勝而死,魯昭公出奔齊。故禍之所從生者,始於雞足;及其大也,至於亡社稷。

兩人構怨,廷殺宰予,簡公遇殺。兩家鬥雞,郈公作難,魯昭公出走。禍生而不早滅,若火之得燥,水之得濕,浸而益大。故蠹蝝剖樑柱,蚊虻走牛羊,此之謂也。

人皆務於救患之備,而莫能知使患無生。晉公子重耳過曹,君欲見其骿脅③ 使之袒而捕魚。厘負羈止之曰:「公子非常也,從者三人,皆霸王之佐也。遇之無禮,必為國憂。」君弗聽。重耳反國,起師而伐曹,遂滅之。身死人手,社稷為墟,禍生於袒而捕魚。聽厘負羈之言,則無亡患矣。

患禍之所由來者,萬端無方。是故聖人深居以避辱靜安以待時小人不知禍福之門戶 妄動而掛羅網雖曲為之備何足以全其身!夫牆之壞也於隙,劍之折必有嚙,聖人見之密,故萬物莫能傷也。太宰子朱侍飯於令尹子國,子國啜羹而熱,投卮漿而沃之。明日,子朱辭官而歸。其仆曰:「楚太宰,未易得也。辭官去之,何也?」子朱曰:「令尹輕行而簡禮,其辱人不難。」明年,伏郎尹而笞之三百。夫仕者先避之,見終始微矣。

(選自《淮南子〃人間》,有刪節)

[注]①爝火:小的火焰。②金距:金屬尖爪。③骿脅:肋骨並成一片。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所浼者多矣 浼:沾染,污染

B.蚊虻走牛羊 走:使……奔跑

C.人皆務於救患之備 務:致力,努力

D.聖人見之密 密:秘密,機密

9、D(密:精到,細緻)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雖起三軍之眾,弗能救也 燕雖小國而後亡

B、因侵郈氏之宮而築之 因人之力而蔽之

C、若火之得燥 未有封侯之賞

D、則無亡患矣 則請立太子為王

10、 (D項「則」都是連詞「就」 ,A項「雖」,表假設關係的連詞「即使」/錶轉折關係的連詞「雖然」,B項「因」,連詞「於是,就」 / 介詞「憑藉」,C項「之」,用於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結構助詞「的」)

11.下列各組句子中,能分別體現「不知敬小」和「知使患無生」的一組是

A.①臣恐其構難而危國也,君不如去一人 ②曹君欲見其骿脅使之袒而捕魚

B.①陳成常果攻宰予於庭中,而弒簡公於朝 ②遇之無禮,必為國憂

C.①昭公弗聽,使郈昭伯將卒以攻之 ②子朱辭官而歸

D.①郈昭伯怒,傷之魯昭公 ②伏郎尹而笞之三百

11、C(A全不能,B①不能,D②不能)

12.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的怨恨或錯誤就如剛燃起的火焰和池塘堤壩上的小漏洞,如果不加以重視及時處理,就會釀成不可挽回的災禍。簡公之死就證明了這一點。

B.在季氏與郈氏兩家的爭鬥事件的處理中,魯昭公偏聽偏信,不聽子家駒之言,最終引發民怨而亡國。一場小小的鬥雞使他失去了一個國家。

C.厘負羈識時知人,預見到了重耳的將來並指出了曹君行為的不當,可謂有先見之明,但曹君還是一意孤行,最終落了個身死國滅的下場。

D.子朱之所以能夠認清令尹子國的真實面目,遠離凌辱,就是因為他能夠在事情發生之前從細節中預知禍患的存在並預先採取了相應措施。

12、B(「最終引發民怨而亡國」不合文意)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10分)

(1)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共6分)

①故禍之所從生者,始於雞足;及其大也,至於亡社稷。(3分)

①所以這場災難的發生,開始於雞爪(鬥雞);等到禍事鬧大以後,竟會導致國家滅亡。(「故」1分,「及」1分,語意通順1分,)

②公子非常也,從者三人,皆霸王之佐也。遇之無禮,必為國憂。(3分)

②公子不是一般的人,跟隨他的三位隨從,也都是成就霸王之業的輔佐之才。如果今天對他們無禮,將來必定會成為我們國家的後患。(「非常」1分,「遇」1分,句式1分)

(2)用分隔號「/」給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加波浪線的文句斷句,只限5處。(4分)

聖人深居以避辱靜安以待時小人不知禍福之門戶妄動而掛羅網雖曲為之備何足以全其身

(2) 聖人深居以避辱/靜安以待時/小人不知禍福之門戶/妄動而掛羅網/雖曲為之備/何足以全其身(錯一處扣1分)

(參考譯文)

那小火把在剛剛點燃時的縹惚火星,只須用一根手指就能按熄;池塘堤壩的漏洞只有像老鼠洞那麼大時,只須一塊土塊就可堵塞。但等到火勢燒及孟諸澤、蔓延的範圍有雲夢澤那麼大一片,洪水從九江決口、泛濫淹沒整個荊州,那時即使調動全國所有軍隊也都無法撲滅堵塞。積累仁愛則帶來福祉,積聚怨恨則釀成禍患,這就如同癰疽必然要潰爛,並污染很多地方一樣。諸御鞅向齊簡公報告:「陳成常和宰予,他們兩人互相憎恨,積怨很深,我怕他們兩人會作亂而殃及國家。君王你不如除掉他們其中一個。」簡公不聽。沒過多久,陳成常果然在庭院里殺死宰予,並在朝廷上殺死齊簡公。這就是不懂得謹慎處理小事而造成的禍害。

魯國的季氏和郈氏兩家鬥雞,郈氏給雞披上鎧甲,而季氏則給雞裝上金屬尖爪。季氏的雞斗輸了,季平子非常惱火,便乘機侵佔了郈家的宅院,還修建了房屋、圍牆。郈昭伯也怒氣衝天,在魯昭公面前攻擊季平子:「祭祀襄公廟堂時,季氏只用兩人舞,其餘的都去為季氏祖廟起舞了。季氏大逆不道、目無君王的時間已很長了,如不殺季平子,以後一定會危及國家利益。」魯昭公將郈昭伯的話告訴了子家駒。子家駒說:「季氏家族深得民眾支持,而且季氏三兄弟又聯合成一體,他們德高望重,實力強大,你君王又怎麼對付得了?」魯昭公不聽,硬派郈昭伯率軍去攻打季氏。仲孫氏和叔孫氏一起商量:「如果無季平子,我們兩家不用多久就會滅亡。」於是興兵去救助季平子。郈昭公戰敗被殺死,魯昭公也為之出逃到齊國去避難。所以這場災難的發生,開始於雞爪(鬥雞);等到禍事鬧大以後,竟會導致國家滅亡。

陳成常和宰予結下怨仇,造成宰予被殺於朝廷中,齊簡公也為此遭了殃。季氏和郈氏鬥雞,引起郈昭伯發難,魯昭公出逃。禍患的苗子不及時撲滅,就會像火碰上乾燥物、水遇上低濕處一樣,蔓延擴散開來,以至不可收拾。蛀蟲咬嚙,會裂損毀壞房樑柱子;蚊蟲牛虻的叮咬,會引起牛羊痛得亂蹦亂跑。所有這些都是說的這種道理。

人都竭力做到對禍患的防備和阻止,但卻沒有人懂得怎樣使禍患從根本上不發生。晉公子重耳流亡途中經過曹國,曹國君想看看重耳生的駢生肋骨,就有意讓重耳裸露著上身下河去捉魚。這時釐負羈勸說道:「公子不是一般的人,跟隨他的三位隨從,也都是成就霸王之業的輔佐之才。如果今天對他們無禮,將來必定會成為我們國家的後患。」曹國君不聽勸告。後來重耳返回晉國取得了君位,果然對曹國發起了攻擊,還滅亡了曹國。曹國君也身死於他人之手,曹國變為一片虛墟,而這災禍正是由讓重耳袒露駢生肋骨下水捉魚引起。當初如果聽了釐負羈的勸告,也許就不會有這樣的災禍發生。現在是不致力於使禍患不發生,而是等到禍患發生了再去挽救,這樣你再有聖明的智慧,也是無計可施的。

禍患的由來,遍及四面八方,防不勝防。所以聖明的人常常是以深居簡出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煩事,以免取辱,靜心安適以等待時機。而小人不知道禍福產生的由來,常常是輕舉妄動自投羅網,有時儘管千方百計加以防範,但又怎能保全得了自身?大牆的倒塌往往起因於一條小小的裂縫;劍的折斷常常是因為它本身已有缺損處了。所以聖人能及早預見預防禍患的由來,這樣也就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傷害他。楚國的太宰子朱侍候令尹子國用餐,令尹子國嘗了一口羹湯後感到湯太燙,就拿杯子里的湯水往子朱澆去。第二天,太宰子朱便辭去了太宰的職務,回家去了。他的僕人就問:「楚國太宰的職務不易謀得,你為何辭官離去?」子朱解釋說:「令尹子國的行為輕浮,傲慢無禮,他要想侮辱人是非常容易的。」第二年,子國果然找岔制服了郎尹,還打了郎尹三百大板。所以說,明察事理的人總是預先避免著,並善於從事情的細微不好的苗子中預料到事物發展的結果。

2015年分享到

煙台市一模

三、(每小題3分.共12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l2題。

瑤芳樓記

宋濂

瑤芳樓者,常熟虞君子賢燕居之所也。

瑤芳者何?古桐琴之名。子賢以重金購得之,間一撫弄,其聲然①,如出金石,如聞鸞鳳鳴,如與仙人、刺客共語於千載之上,子賢樂焉。則以謂世之名樓者眾矣,高駢②之「迎仙」,謂其溯遐情也,其失也誕:韓建之「齊雲」,謂其凌高清也,其失也侈。吾皆弗敢蹈其非。欲專四樓之美者,舍斯琴也,其孰能當之?遂以瑤芳名其樓。

當風物清朗,白月獨照,神情遐沖,夐③出世外。干賢棕冠鶴氅,自函道④而升,復取琴,鼓一再,行久之,演而為紫琳之操⑤.其辭曰:「有堅者,石中含精矣:其石白如脂,煜有瑛矣:五音繁會,鏗然而鳴矣。」客有與於賢同志者,從而和之。曰「艷質兮非華,陽卉兮非奢,折秋馨兮遺所思,望美人兮天涯。」歌已,相視而笑。

金華宋濂聞其聲,喈曰:「古之人好樓居者,豈欲誇靡麗而為榮觀哉?蓋臨陰幽之室,則其情斂而聚;處陽明之居,則其情暢以舒。隨境而遷,因物而著,其亦人理之常者乎!況夫宮角之相參,羽徵之互奏,禁其忿欲之邪,宣以中和之正,其於學問之功.又未必為無所助。所以先生者,無故不去之,蓋有以也。雖然,君子蓋不物於物。不物於物,則凡紛然而來前者,皆吾性情之發舒。或懸崖邃壑,或平野曠林,雖非層構,可以闔辟陽陰,而清風徐來,萬籟皆前,曲澗流泉,復助之為聲勢,五音泠然,愜心而溫耳,太和融洽,內外無間,有不啻聽子賢之琴於茲樓上矣!此無他,達人大觀無地不為樓,無聲不為琴也。苟局滯於一室之間,適其意則有之.而蹈道則未也。有若子賢,蓋學道而有所得者,故濂敢以是說告之。

子賢絕出流俗之上,吾友君廉夫極稱其為人,謂篤於士行而猶孝其親雲。

選自《宋濂散文選集》,有刪改。

【注】① :lù,象聲詞,長風聲。②高駢:唐朝人,曾建迎仙樓,下文韓建,唐末人,曾建齊雲樓,③夐xiōng,遠④函道:樓梯⑤紫琳之操:琴曲名。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常熟虞君子賢燕居之所也 燕:安逸,安閑。

B、吾皆弗敢蹈其非 蹈:遵循,沿襲。

C、豈欲誇靡麗而為榮觀哉 誇:奢侈,過度。

D、隨境而遷,因物而著 著:顯露,顯明。

9.C(誇:誇口,誇耀。)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①五音繁會,鏗然而鳴矣 ②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

B、 ①處陽明之居,則其情暢以舒 ②猥以微賤,當侍東宮

C、①其亦人理之常者乎 ②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

D、 ①苟局滯於一室之間 ②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10.D(均為介詞,在。A①連詞,表修飾;②連詞,表順承。B①連詞,表並列;②介詞,表憑藉,憑……的身份。C①語氣副詞,表揣測;②人稱代詞,他的。)

11、下列各組句子中,分別表現琴音之美妙、音樂之功用的一項是

A、①如出金石,如聞鸞鳳鳴

②禁其忿欲之邪,宜以中和之正

B、①如與仙人、劍客共語於千載之上

②神情遐沖,夐出世外

C、①復取琴,鼓一再,行久之

②其於學問之功,又未必為無所助

D、 ①而清風徐來,萬籟皆動

②五音泠然.愜心而溫耳

11.A

12、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以歷史上的「迎仙」「齊雲」兩座名樓為倒,指出它們在命名上分別失之「誕」 「侈」,意在肯定虞子賢以古桐琴為樓命名的做法。

B、作者曾經與虞子賢一起在月夜登樓,子賢撫琴彈奏;作者繼而與子賢唱和,借鮮花、香草、美人表達了對高潔品行的仰慕與追求。

C、作者認為,修養高深的人無論面對什麼景物,都能養性怡情,即使從清風流泉中也可獲得美妙的享受,如同在瑤芳樓上聽虞子賢彈琴一樣。

D作者在文中既為瑤芳樓作記,也通過寫虞子賢為樓命名和彈奏古琴表現子賢高雅的品格,同時還藉此抒發了自己的人生感悟。

12.B(與虞子賢唱和的是「客」,不是作者。)

第II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 欲專四樓之美者,舍斯琴也,其孰能當之?(3分)

(2)所以先生長者,無故不去之,蓋有以也.(3分)

(3) 子賢絕出流俗之上,吾友楊君廉夫極稱其為人,謂篤於士行而猶孝其親雲。(4分)

13.(10分)⑴(3分)想要獨享這座樓的美名的,捨棄這把琴,又有誰能適合它呢?(重點注意「專」「舍」「當」的翻譯。)

⑵(3分)因此年長有學問德行的人,沒有緣故就不會遠離(或「捨棄」)它,大概是有道理(或「原因」)的。(重點注意「去」「蓋」「有以」的翻譯。)

⑶(4分)虞子賢遠超世俗之人,我的朋友楊廉夫先生極力稱讚他的為人,說他努力踐行讀書人的操守,還能盡心孝敬他的父母等等。(重點注意「絕出」「流俗」「稱」「篤」的翻譯。)

2015年德州市一模

三、(每小題3分,共12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

豫讓論

方孝孺

士君子立身事主,既名知己,則當竭盡智謀,忠告善道,銷惠於未形,保治於未然,俾身全而主安。生為名臣,死為上鬼,垂光百世,照耀簡策,斯為美也。苟遇知己,不能扶危於未亂之先,而乃捐軀殞命於既敗之後,釣名沽譽,眩世炫俗。由君子觀之,皆所不取也。

蓋嘗因而論之:豫讓臣事智伯,及趙襄子殺智伯,讓為之報仇,聲名烈烈,雖愚夫愚婦,莫不知其為忠臣義士也。嗚呼!讓之死固忠矣,惜乎處死之道有未忠者存焉!何也?觀其漆身吞炭,謂其友曰:「凡吾所為者極難,將以愧天下後世之為人臣而懷二心者也!」謂非忠可乎?及觀其斬衣三躍①,襄子責以不死於中行氏,而獨死於智伯,讓應曰:「中行氏以眾人待我,我故以眾人報之;智伯以國士待我,我故以國士報之。」即此而論,讓有餘憾矣。

段規之事韓康,任章之事魏獻,未聞以國士待之也;而規也章也,力勸其主從智伯之請,與之地以驕其志,而速其亡也。郄疵之事智伯,亦未嘗以國士待之也;而疵能察韓、魏之情以諫智伯。雖不用其言以至滅亡,而疵之智謀忠告,已無愧於也。讓既自謂智伯待以國士矣;國士,濟國之士也。當伯請地無厭之日,縱慾荒暴之時,為讓者正宜陳力就列,諄諄然而告之曰:「諸侯大夫,各安分地,無相侵奪,古之制也。令無故而取地於人,人不與,而吾之忿心必生;與之,則吾之驕心以起。忿必爭,爭必敗;驕必傲,傲必亡。」諄切懇至.諫不從,再諫之;再諫不從,三諫之;三諫不從,移其伏劍之死,死於是日。伯雖頑冥不靈,感其至誠,庶幾復悟;和韓、魏,釋趙圍,保全智宗,守其祭祀。若然,則讓雖死猶生也,豈不勝於斬衣而死乎?讓於此時,曾無一語開悟主心,視伯之危亡,猶越人視秦人之肥瘠也②。袖手旁觀,坐待成敗。國士之報,曾若是乎?智伯既死,而乃不勝血氣之悻悻,甘自附於刺客之流。何足道哉!何足道哉!

雖然,以國士而論,豫讓固不足以當矣;彼朝為仇敵,暮為君臣,腆然而自得者,又讓之罪人也。噫!

【注】①趙襄子出外,豫讓暗伏橋下.謀剌趙襄子,沒有成功。被捕後,求得趙襄子衣服,「拔劍三躍,呼天擊之」,然後自殺。②越人視秦人之肥瘠:意思是好像毫無關係的人。越在東南,秦在西北,相距遙遠,秦國人的胖或瘦,與越國人毫不相關。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俾身全而主安 俾:使得

B.而速其亡也 速:招致

C.當伯請地無厭之日 厭:滿足

D.甘自附於刺客之流 附:依附

9、D(附:歸屬)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則當竭盡智謀 於其身也,則恥師焉

B.襄子責以不死於中行氏 願以十五城請易璧

C.豈不勝於斬衣而死乎 請奉命求救於孫將軍

D.腆然而自得者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10、B介詞,用(A、表順承/錶轉折,C、比/向,D、……的人/表原因)

11.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屬於作者心中「國士」行為的一項是

①竭盡智謀,忠告善道,銷患於未形,保治於未然②將以愧天下後世之為人臣而懷二心者也③力勸其主從智伯之請,與之地以驕其志 ④陳力就列,諄諄然而告之⑤諫不從,再諫之;再諫不從,三諫之⑥感其至誠,庶幾復悟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②④⑤ D.①③④

11、D(②是豫讓的想法,⑥是智伯的可能性為,不屬於國士階層)

12.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豫讓本來是中行氏的部下,後投身智伯為其臣子。中行氏和智伯以不同的態度對待豫讓,豫讓也以不同的態度予以回報。

B.豫讓因為捨身為主報仇而被視為忠義之士,為人頌揚;但作者認為豫讓不能幫助智伯 「銷患於未形」,他的處死之道還有不忠的地方。

C.作者列舉了段規、任章等人的例子.用實例論述了人主既以國土之禮待臣下,臣下就該為人主「扶危於未亂之先」的道理。

D.作者認為豫讓在智伯請地無厭、縱慾荒暴之時,未能直言進諫,開悟主心,卻袖手旁觀,坐待成敗,稱不上是「國土之報」。

12、C(段規、任章沒有被以國土之禮對待)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雖愚夫愚婦,莫不知其為忠臣義士也。(2分)

(2)郄疵之事智伯,亦未嘗以國士待之也;而疵能察韓、魏之情以諫智伯。(4分)

(3)和韓、魏,釋趙圍,保全智宗,守其祭祀。(4分)

13、 (1)、即使是愚昧的男子和無知的婦女,也沒有誰不知道他是忠義之臣。(得分點:雖、莫)

(2)、郄疵侍奉智伯,(智伯)也未曾以國士來對待他,但是郄疵能覺察出韓、魏的情況來諫止

智伯(得分點:事、以……待之、察、諫)

(3)、與韓、魏和好,解除趙國的圍困,保全智氏的宗族,守好他們的祭祀之地。(1句 1分)

2015年泰安市一模

三、(每小題3分,共12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

陳與義字去非,其先居京兆,自曾祖希亮始遷洛,故為洛人。與義天資卓偉,為兒時已能作文,致名譽,流輩斂衽,莫敢與抗。登政和三年上舍甲科①,授開德府教授。累遷太學博士,擢符寶郎②,尋謫監陳留酒稅。

及金人入汴,高宗南遷,遂避亂襄漢,轉湖湘,逾嶺嶠。久之,召為兵部員外郎。紹興元年夏,至行在。遷中書舍人,兼掌內製。拜吏部侍郎,尋以徽猷閣直學士知湖州。召為給事中,駁議詳雅。又以顯謨閣直學士提舉③江州太平觀,被召,會宰相有不樂與義者,復用為中書舍人、直學士院。六年九月,高宗如平江,十一月,拜翰林學士、知制誥。

七年正月,參知政事,唯師用道德以輔朝廷,務尊主威而振綱紀。時丞相趙鼎言:「人多謂中原有可圖之勢,宜便進兵,恐他時咎今日之失機。」上曰:「今梓宮④與太后、淵聖皆未還,若不與金議和,則無可還之理。」與義曰:「若和議成,豈不賢於用兵;萬一無成,則用兵必不免。」上曰:「然。」三月,從帝如建康。明年,扈蹕還臨安。以疾請,復以資政殿學士知湖州,陛辭。帝勞問甚渥,遂請閑提舉臨安洞霄宮。十一月,卒,年四十九。

與義容狀儼恪,不妄笑言,平居雖謙以接物,然內剛不可犯。其薦士於朝,退未嘗以語人,士以是多之。尤長於詩,體物寓興,清邃紆餘,高舉橫厲,上下陶、謝、韋、柳之間。嘗賦《墨梅》,徽宗嘉賞之,以是受知於上雲。

【注】:①上舍甲科:宋代太學分外舍、內舍和上舍,學生可按一定的年限和條件依次而升。甲科,唐宋科舉考試中進士分甲乙科。②符寶郎:官名,掌管玉璽、金銀等牌。③提舉:掌管。④梓宮:皇帝、皇后的棺材。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與義天資卓偉,為兒時已能作文 卓:優秀

B.致名譽,流輩斂衽 致:獲得

C.會宰相有不樂與義者 樂:願意

D.以是受知於上雲 知:賞識

9、 C(「樂」應為「喜歡,賞識」)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又以顯謨閣直學士提舉江州太平觀 夫夷以近,則游者眾

B.則無可還之理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

C.其薦士於朝 吾其還也

D.尤長於詩 設九賓於廷,臣乃敢上璧

10、 B(A項「以」分別為「介詞,憑藉」與「連詞,而且」;B項「之」均為結構助詞,譯為「的」;C項「其」分別為「代詞,他」與「語氣副詞表祈使語氣」;D項「於」分別「介詞,引進對象,不譯」與「介詞,在,表處所」)

11.下列句子中,全都能直接表現陳與義品行才學的一組是

①累遷太學博士,擢符寶郎

②召為給事中,駁議詳雅

③宜便進兵,恐他時咎今日之失機

④平居雖謙以接物,然內剛不可犯

⑤三月,從帝如建康

⑥嘗賦《墨梅》,徽宗嘉賞之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①②⑥

1l、 B(①陳述陳與義的官職升遷,才學出眾;③是丞相趙鼎所言;⑤陳述陳與義跟從皇帝回到臨安)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陳與義的先祖居住在京兆郡,從他的曾祖父陳希亮才開始遷到洛陽,故陳與義是洛陽人。

B.金人攻入汴京之後,高宗南遷,陳與義到襄漢一帶躲避戰亂,輾轉湖湘等地,過了嶺嶠。

C.陳與義的詩歌清幽深遠,曲折有致,高遠超邁,縱橫凌厲,成就高於陶、謝、韋、柳。

D.陳與義容貌莊嚴恭敬,不苟言笑,他曾向朝廷舉薦賢才卻不聲張,很受讀書人的讚譽。

12、 C(應是風格與成就在陶、謝、韋、柳之間)

第II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七年正月,參知政事,唯師用道德以輔朝廷,務尊主威而振綱紀。(5分)

(2)若和議成,豈不賢於用兵;萬一無成,則用兵必不免。(5分)

13、(1)紹興七年正月,任參知政事,只尊奉道德來輔佐朝廷,致力於尊崇君主威望來振作綱常法紀。落實「師」「 以」「 輔」「 務」「 振」等字的翻譯,保持語句通暢,共5分)

(2)如果和議成功,難道不比戰爭好嗎?萬一合議不成,那麼免不了動武。(落實「若」「 豈」「 賢」「 無成」等字的翻譯,保持語句通暢,共5分)

2015年棗莊市一模

三、(l2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 -12題。

西湖天下景,朝昏晴雨,四序總宜。杭人亦無時而不游,而春遊特盛焉。承平時,頭船如大綠、間綠、十樣錦、百花、寶勝、明玉之類,何啻百餘,其次則不計其數,皆華麗雅靚,誇奇競好。而都人凡締姻、賽社、會親、送葬、經會、獻神、仕宦、思賞之經營,禁省台府之囑託,貴璫要地,走賈豪民,買笑千金,呼盧百萬,以至痴兒獃子,密約幽期,無不在焉。日糜金錢,靡有紀極。故杭諺有「銷金鍋兒」之號,此語不為過也。

都城自過收燈,貴游巨室,皆爭先出郊,謂之「探春」,至禁煙為最盛。龍舟十餘,彩旗疊鼓,交午曼衍,粲如織錦,內有曾經宣喚者,則錦衣花帽,以自別於眾。京尹為立賞格,競渡爭標。內璫貴客,賞犒無算。都人士女。兩堤駢集,幾無置足地;水面垂楫,櫛比如鱗,亦無行舟之路。歌歡蕭鼓之聲,振動遠近,其盛可以想見。若游之次第,則先南而後北,至午則盡人西泠橋里湖,其外幾無一舸矣。弁陽老人有詞云:「看畫船盡人西泠,閑卻半湖春色。」蓋紀實也。

既而小泊斷橋,千舫駢聚,歌管喧奏,粉黛羅列,最為繁盛。橋上少年郎,競縱紙鳶,以相勾引,相牽剪截,以線絕者為負。此雖小技,亦有專門。爆仗、起輪、走線之戲,多設於此,至花影暗而月華生,始漸散去。絳紗籠燭,車馬爭門,日以為常。張武子詩云:「帖帖平湖印曉天,踏歌游士錦相牽,都城半掩人爭路,猶有胡琴落後船。」最能狀此景。

茂陵①在御,略無游幸之事,離官別館,不復增修。黃洪詩云:「龍舟太半沒西湖,此是先皇節儉圖。三十六年安靜里,棹歌一曲在康衢。」理宗時亦嘗制一舟,悉用香楠木搶金為之,亦極華侈,然終於不用。至景定②間,周漢國公主得旨,偕駙馬都尉楊鎮泛湖。一時文物亦盛,彷彿承平之舊,傾城縱觀,都人為之罷市。然是時先朝龍舫久已沉沒,獨有小舟號小烏龍者,以賜揚郡王之故尚在。其舟平底有柁,制度簡樸。或傳此舟每出必有風雨,余嘗屢乘,初無此異也。

(選自南宋·周密《西湖游賞》)

【注】①茂陵:這裡指代南宋寧宗趙擴。②景定:宋理宗趙昀年號。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日糜金錢,靡有紀極 糜:浪費

B.此語不為過也 過:過失

C.最能狀此景 狀:描繪

D.偕駙馬都尉楊鎮泛湖 偕:共同

9.B(過:過分)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①密約幽期,無不在焉 ②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

B.①以自別於眾 ②客逾庖而宴,雞棲於廳

C.①若游之次第 ②若入前為壽

D.①獨有小舟號小烏龍者 ②求人可使報秦者

1O. D(D.均為定語後置的標誌。A.焉:①代詞,這裡。②語氣詞,了。B.於:①介詞,和。②介詞,在。C.若:①連詞,如果;②代詞,你)

11.下列六個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現西湖游賞盛景的一項是

①朝昏晴雨,四序總宜 ②歌歡簫鼓之聲,振動遠近

③彩旗疊鼓,交午曼衍,粲如織錦④③悉用香楠本搶金為之,亦極華侈

⑤千舫駢聚,歌管喧奏,粉黛羅列 ⑥以賜楊郡王之故尚在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④③⑤⑥

11.B(①總寫西湖風景特點,非游賞所見盛景。④寫理宗時所制之舟。⑥是說小烏龍船的情況)

12.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首段盛讚西湖作為天下遊覽盛景,時時刻刻總是風物宜人的。從遊船、活動、人物等方面,勾畫出了令人眼花繚亂的西湖春遊圖。

B.第二段作者詳細描繪「探春」之游。先從正面寫貴族巨室爭先郊遊的豪闊氣派,再從側面敘述京尹立賞推波助斕,引得觀眾雲集。

C.第三段,作者著重敘述了遊覽斷橋時的盛景,依照時間順序來寫,遊人從上午一直游到晚上還不願散去,月亮升起後,仍有人絳紗籠燭而游。

D.文章末段寫了宋寧宗在世時沒有多少游幸的事情、宋理宗打造了奢華的遊艇而沒有使用,冷靜真切的敘述中隱含了作者的複雜心情。

12.C(「遊人從上午一直游到晚上還不願散去」錯,文中為「始漸散去」)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都人士女,兩堤駢集,幾無置足地;水面畫楫,櫛比如鱗,亦無行舟之路。(5分)

(2)一時文物亦盛,彷彿承平之舊,傾城縱觀,都人為之罷市。(5分)

13.(1)(5分)都城中的人、才子佳人,在兩岸聚集,幾乎沒有放腳的地方;水面上的綵船,密密麻麻的像魚鱗一樣排列,也沒有行船的航道。(「駢集」「置」「畫輯」「比」各1分,語意通順1分)

(2)(5分)一時間文物也極為繁盛,猶如太平年間的盛景,全城百姓一同前來觀看,杭州全城的人因為這停止商業活動。(「盛」「承平」「傾城」、被動句式1分,語意通順1分)

【參考譯文】

西湖作為天下遊覽的盛景,無論是朝暮晴雨,還是春夏秋冬,時時刻刻總是風物宜人的。杭州人也是無時無劉不在遊覽,並且春遊場面特別繁盛。太平時節,頭船如大綠、間女、十樣錦、百花、寶勝、明玉這一類,何止教百,共他稍小的船不詩其數,船隻全都裝飾豪華,高雅靚麗,爭相誇耀新奇和漂亮。於是杭州人凡是締姻、賽社、會親、送葬、經會、獻神、仕宦、恩賞等方面的事務,禁省台府等公務上的人情往來,達官貴人、富商豪強,豪擲千金買笑,豪賭百萬,甚至痴男怨女,私下約定幽會的日期,沒有不在這裡的。每天浪費的金錢,沒有限度。所以杭州的諺語有「銷金鍋兒」的稱號,這話不算過分。

都城(杭州)自從過了收燈節後,貴族富家,全都爭看出去郊遊,稱為「探春」,到寒食節時最為繁盛。十多個龍舟,彩旗招展,鑼鼓喧天,到中午時縱橫相交,連綿排列,如織錦般鮮明。其中有曾經被皇帝傳喚宣召的人,就穿著錦衣,戴著花帽,以和眾人相區別。京兆尹為此立下獎賞的標準,通過競相划船比賽爭奪錦標。宮廷內宦、顯貴之人,獎賞犒勞的錢財不計其數。都城中的人、才子佳人,在兩岸聚集,幾乎沒有放腳的地方;水面上的綵船,密密麻麻的像魚鱗一樣排列,也沒有行船的航道。唱歌吹簫擊鼓的聲音,震動了遠近的地方,那繁盛的景象能夠想像。如果依照順序遊覽,就先從南邊然後再向北,到了中午船就全部進入了西泠橋的里湖,除此之外幾乎就沒有一隻大船了。弁陽老人(周密自稱)有首詞寫道:「看畫船盡人西泠,閑卻半湖春色。」大致記錄是事實。

接著在斷橋附近稍作停泊,無數船隻聚集,歌聲喧嚷管弦齊奏,佳麗雲集,最是繁矗。斷橋上的少年們,爭相放風箏來吸引(觀賞佳麗的注意),(那些風箏)線相互牽連剪截r斷,以風箏線斷絕的為失敗。這雖然是小的技藝,卻也是一門專長。爆仗、起輪、走線這類雜記,大多設在這裡,到花影黯淡明月升起,(人們)才漸漸散去。點著大紅的燈籠,乘著車坐著馬爭過城門(另解:月亮升起後,仍有人絳紗籠燭而游),(這場景,京城中的人)每天習以為常。張武子詩中寫道:「帖帖平湖印曉天,踏歌游女錦相幸,都城半掩人爭路,猶有胡琴落後船。」最能描繪這種景象。

宋寧宗在位的時候,毫無遊覽巡幸的事情,出巡時的住所、行宮,就不再增修了。黃洪詩中寫到:「龍舟太半沒西湖,此是先皇節儉圖。三十六年安靜里,棹歌一曲在康衢。」宋理宗時也曾經製作過一艘船,全部在香楠木上鍍金作裝飾,也是極盡華麗奢侈,然而最終沒有使用。到景定年間,周漢國公主得到聖旨,和駙馬都尉楊鎮一起游湖。一時間文物也極為繁盛,猶如太平年間的盛景,全城百姓一同前來觀看,杭州全城的人因為這停止商業活動。然而這時候先朝的龍船已經沉沒很久了。只有一艘叫小烏龍的小船,因為賞賜給楊郡王的緣故還存在。這艘船船底平坦有舵,船的形制和規格都很簡單樸素。有人說這艘船每次出行一定套遇上風雨天氣,我曾經多次乘坐,並沒有這種異常。

2015年菏澤市一模

三、(每小題3分,共12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

烏氏廟碑銘

韓愈

元和五年,天子曰:「盧從史始立議用師於恆,乃陰與寇連,誇謾凶驕,出不遜言,其執以來!」其四月,中貴人承璀即誘而縛之。其下皆甲以出,操兵趨嘩,牙門都將烏公重胤當軍門叱曰:「天子有命,從有賞,敢違者斬!」於是士皆斂兵還營,卒致從史京師。壬辰,詔用烏公為銀青光祿大夫、河陽軍節度使,兼御史大夫,封張掖郡開國公。居三年,河陽稱治,詔贈其父工部尚書,且曰:「其以廟享。」即以其年營廟於京師崇化里。軍佐竊議曰:「先公既位常伯,而先夫人無加命,號名差卑,於配不宜。」語聞,詔贈先夫人劉氏沛國太夫人。八年八月,廟成,三室同宇,祀自左領府君而下,作主於第。乙巳,升於廟。

烏氏著於《春秋》,譜於《世本》,列於《姓苑》,在莒者存,在齊有餘、枝鳴,皆為大夫。秦有獲,為大官。其後世之江南者,家鄱陽;處北者,家張掖,或入夷狄為君長。唐初,察為左武衛大將軍,實張掖人。其子曰令望,為左領軍衛大將軍。孫曰蒙,為中郎將;是生贈尚書,諱承玼,字某。烏氏自莒、齊、秦大夫以來,皆以材力顯;及武德已來,始以武功為名將家。

開元中,尚書管平盧先鋒軍,屬破奚、契丹;從戰捺祿,走可突干。渤海擾海上,至馬都山,吏民逃徙失業,尚書領所部兵塞其道,塹原累石,綿四百里,深高皆三丈,寇不得進,民還其居,歲罷運錢三千萬餘。黑水、室韋以騎五千來屬麾下,邊威益張。其後與耿仁智謀說史思明降。思明復叛,尚書與兄承恩謀殺之。事發,族夷,尚書獨走免。李光弼以聞,詔拜「冠軍將軍」,守右威衛將軍,檢校殿中監,封昌化郡王、石嶺軍使。積粟厲兵,出入耕戰。以疾去職。貞元十一年二月丁巳薨於華陰告平里,年若干,即葬於其地。二子:大夫為長,季曰重元,為某官。銘曰:

烏氏在唐,有家於初;……來覲來齋,以饋黍稷。

(選自《唐宋八大家文鈔》)

【注釋】①三室同宇:三個祭室同在一個廟宇中。②作主於第:在家中做好牌位。③存:指烏氏先祖烏存。下文中的「余」、「枝鳴」、「獲」、「察」等都是烏氏先祖的名字。④是生贈尚書:他生養了獲贈尚書的烏承玼。⑤捺祿:山名。⑥可突干:契丹將領的名字。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卒致從史京師 致:招引

B.號名差卑,於配不宜 宜:合適

C.走可突干 走:趕跑

D.積粟厲兵,出入耕戰 厲:磨

9.A(致:送達)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乃陰與寇連,誇謾凶驕 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B.其下皆甲以出 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

C.始以武功為名將家 請以秦之咸陽為趙王壽

D.寇不得進,民還其居 向使三國各愛其地

10.D(均為代詞,可譯為「他們的」「自己的」。A.副詞,卻、竟然。 ∕ 副詞,於是、就。B.連詞,表修飾 ∕ 介詞,用。C.動詞,成為 ∕ 介詞,給,替)

11.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屬於體現烏承玼父子忠心報國的一組是( )

①中貴人承璀即誘而縛之 ②天子有命,從有賞,敢違者斬

③先夫人無加命,號名差卑 ④烏氏自莒、齊、秦大夫以來,皆以材力顯

⑤從戰捺祿,走可突干 ⑥積粟厲兵,出入耕戰

A.①②④ B .②⑤⑥ C.①③⑤ D.③④⑥

11.B.(①說的是「中貴人」,③說的是「先夫人」,④說的是烏氏先祖。)

12.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在誘捕叛將盧從史的危急時刻,烏重胤擋住軍門,正氣凜然,控制住了局面。朝廷對他嘉賞提拔,並給予他建立家廟、先祖享祭的榮耀。

B.烏氏宗族源遠流長,《春秋》上即有記載,歷代都以才智能力顯揚於世。入唐後成為名將之家,烏重胤因平叛有功而被封為河陽軍節度使。

C.烏氏家廟於元和八年建成,用以祭祀烏重胤的先祖三代人:父親工部尚書、左武衛大將軍烏承玼,祖父中郎將烏蒙,曾祖父左領軍衛大將軍烏令望。

D.這篇碑銘重點突出,著重記敘了烏承玼父子捨生忘死報效國家的感人事迹,而對他們先祖的事迹則略去不述,這樣寫使碑銘的重點得以突出。

12.C(「左武衛大將軍」是烏氏先祖唐初的烏察,從下文看,其父生前曾還被授予「右威衛將軍」等職。)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其後世之江南者,家鄱陽;處北者,家張掖,或入夷狄為君長。(5分)

(2)思明復叛,尚書與兄承恩謀殺之。事發,族夷,尚書獨走免。(5分)

13.(1)他們的後代有去江南的,在鄱陽安家;居住在北方的,在張掖安家;有的進入夷狄之國,成為君長。

(2)史思明又反叛了(唐朝),烏承玼與其兄烏承恩謀劃殺死史思明。事情敗露,被滅族,尚書烏承玼獨自逃出得以免死。

附:文言文譯文

元和五年,皇帝說:「盧從史當初建議用兵討伐恆州,但卻暗中與賊寇勾結,驕橫兇悍,出言不遜,給我把他捉拿來!」當年四月,宦官吐突承璀就誘捕了盧從史。盧從史的部下都披甲而出,拿著兵器追趕喧鬧,他的牙門都將烏重胤堵住軍門大聲呵斥道:「天子有命令,遵從者有賞,敢於違抗者殺頭!」於是士兵們都收起武器回到營中,最終將盧從史押送到京城。壬辰,皇帝下詔授予烏重胤銀青光祿大夫、河陽軍節度使兼御史大夫,封張掖郡開國公。居位三年,河陽郡治理得很好,皇帝下詔追封其父為工部尚書,並且說:「可以建家廟祭祀。」於是當年就在京城的崇化里營建家廟。軍中僚屬私下議論說:「先公既然位至朝廷親近大臣,而先夫人沒有加封,稱號名分等級低下,相配不大適宜。」這些話傳到皇帝那裡,就降詔追封先夫人劉氏為沛國太夫人。元和八年八月,家廟落成,三個祭室同在一個家廟中,祭祀是從左領軍大將軍烏令望以下三代,先在家中做好牌位。乙巳,敬升於家廟中。

烏氏寫入《春秋》,《世本》上有譜系,列入《姓苑》,在莒國有烏存,在齊國有烏余、烏鳴枝,都是大夫。在秦國有烏獲,擔任大官。他們的後代有去江南的,在鄱陽安家;居住在北方的,在張掖安家;有的進入夷狄之國,成為君長。唐朝初年,烏察擔任左武衛大將軍,他實際上是張掖人。他的兒子叫令望,擔任左領軍衛大將軍。他的孫子叫蒙,擔任中郎將。烏蒙生了「贈尚書」的兒子,名叫承玼,字某。烏氏自從在莒、齊、秦等國做大夫以來,都以才智能力顯揚於世;到唐高祖武德年間以來,開始憑武功成為名將之家。

唐玄宗開元年間,烏承玼掌管平盧節度使的先鋒軍,連續打敗奚和契丹;追趕到捺祿山與之交戰,趕跑可突干。渤海國出兵騷擾海濱,到達馬都山,官吏和百姓逃亡遷徙,失去產業,尚書烏承玼率領自己的軍隊堵住敵兵的道路,在原野上挖壕溝,壘石堡,綿延四百里,深度和高度都是三丈,賊寇不能繼續前進,老百姓得以回到自己家中,每年節省運輸費用三千餘萬錢。黑水、室韋兩國率五千騎兵來投降到他部下。他在邊地的威望更高。此後,烏承玼與耿仁智謀劃遊說史思明投降唐朝。史思明又反叛了(唐朝),烏承玼與其兄烏承恩謀劃殺死史思明。事情敗露,被滅族,尚書烏承玼獨自逃出得以免死。李光弼將此事上報朝廷,朝廷下詔授予烏承玼為「冠軍將軍」,擔任右威衛將軍,檢校殿中監,封為昌化郡王、石嶺軍使。他集聚糧食,磨礪武器,有戰事就外出打仗,無戰事就回來種田。後因病離職,貞元十一年二月丁巳日死於華陰縣告平里,享年若干,就埋葬在華陰。他的兩個兒子是:銀青光祿大夫烏承玼是長子,次子叫重元,擔任某官。銘文曰:

烏氏在唐初就有其家族……可以用黍稷之禮,莊重地來進行祭祀。


推薦閱讀:

《凈土易行道 萬修萬人去》──定弘法師祖母往生的啟示 2015年5月16日講於香港 香光精舍
安徽省2015年GDP2.2萬億 增幅長三角第一
生肖牛2015運勢
甲方乙方2015-----11
2015年(乙未)值年神煞

TAG:文言文 | 2015年 | 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