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以生為本的語文智慧課堂

追求以生為本的語文智慧課堂

瀏覽次數:239 作者: 編輯:教研(教科)處 來源: 發佈於:2012/11/14

——五省市小學語文特級教師課堂教學峰會見聞與感想

溫嶺市城西街道小學「名師工作室」

一、活動概況

2010年4月2日至3日,城西街道小學「名師工作室」學員與市第二批「瞿梅福名師工作室」學員一起,參加了由浙江省陶行知研究會小教專業委員會主辦、台州市椒江區第二實驗小學承辦的「五省市小學語文特級教師課堂教學峰會」,享受精彩的研討過程。

本次研討觀摩活動包括汪潮、支玉恆等6位專家、名師共同展示的2個經典報告和10節精彩示範課。圍繞著本次峰會主題「讓學」,支玉恆、吉春亞、金明東、胡君、林姍幾位著名特級教師執教的這幾節課,對於參加觀摩的老師來說,這無疑是一次饕餮大餐,不僅享受到了優課的豐富營養,更促使自己更新教育觀念,重新審視語文課堂教學的本質,在課堂教學中更多地關注學生的生命價值、生存方式、生活狀態和生活世界,精心打造「生本課堂」。胡君的課如其人,給人一種自然、清新之感。有效的語文課堂追求簡單和實用,回歸語文本位,讓課堂更具有語文味,胡老師的課堂正向我們傳遞著這樣的訊息;金明東老師的《生命 生命》一課給觀摩的老師展示了名師「潤物無聲」的課堂魅力;尊重學情,潤物無聲,讓各位老師深深折服!《窮人》一課,金老師深入剖析主人公桑娜和丈夫的心理過程是整堂課的高潮部分,金老師的教學是那樣充實飽滿,那樣激情跌宕,學生的段式發言、縝密思維折服了在場的所有觀課者;支玉恆老師執教的《最珍貴的東西》,感受到了他的「以讀代講」式教法,深深折服於他課堂中的那份舉重若輕、收放自如;吉春亞老師《臨死前的嚴監生》的教學,給我們帶來的是清麗、清新、清爽。吉老師執教一年級的一節識字課,讓人感覺到她語文教學的紮實和樸實。

二、走進「讓學」的智慧課堂

(一)濃濃「語文味」

吉春亞老師執教的高低兩段獨具匠心的語文課給人耳目一新。兩節跨度很大的課,一年級識字課《識字八》和五年級閱讀課《臨死前的嚴監生》,所有聽課老師為她精湛的教學藝術所折服。吉老師博採眾長、開拓創新,她的教學自成一派——帶有濃濃的「語文味」且不乏詩情畫意。

1.清麗、清新、清爽的閱讀課

吉老師的語文課猶如串串珍珠,充滿著語文的光亮和濃香,值得我們細細品味,更值得我們去深入地思考。

開課:一石激起千層浪。課始,吉老師巧用猜謎激趣:「我打謎語你來猜,猜出名著中的人物形象。」一時間小手如林,孫悟空、哪吒、諸葛亮、林黛玉等名著中耳熟能詳的名字在課堂上此起彼伏,孩子們興趣盎然,熱情高漲。這樣既複習了舊知,又拉近了教師與學生的距離。為了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吉老師在介紹了嚴監生後,順勢牽引:「假如你們也擁有了這麼一筆巨大的財富,孩子們,你們會怎麼花?」一石激起了千層浪,這個問題猶如催化劑,給孩子們的思維插上了翅膀,答案雖是五花八門,但我們知道孩子們課堂學習的探究元素真正被激活了,這就為後面的學習奠定了最重要的情智基礎。

導學:大珠小珠落玉盤。吉老師的教學圍繞認識嚴監生這個人物展開,通過扎紮實實的語言訓練讓學生走進人物,再通過換位體驗走出人物,建構自己新的認知。起承轉合的教學環節猶如大珠小珠落玉盤,精巧而光亮。

其一,簡介背景,初涉形象。通過向孩子們介紹《儒林外史》,使學生了解到這個故事的大背景;通過介紹嚴監生擁有的財富,讓學生對這樣一個人物有了初步的認識;通過介紹嚴監生相當富有,卻在臨終前因燈盞里點了兩莖燈草,伸著兩根指頭不斷氣,直到趙氏挑掉了一莖,才一命嗚呼的故事梗概,為學生後面的學習打下基礎 ,為認識嚴監生吝嗇鬼的形象埋下伏筆。

其二,范讀引領,催生形象。嚴監生的意外舉動和諸親六眷不解其意的這段描寫,可以說是文章的精妙之處。吉老師指名朗讀水平高的同學先來小試牛刀,但效果不佳。這時候,吉老師亮出了她生動的范讀,隨著她的朗讀課文里的人物形象就像放電影般一個個在我們的眼前滑過。吉老師何以能將人物形象朗讀得栩栩如生,那是吉老師深刻地揣摩了人物的內心世界,走進了他們的心裡。這原汁原味的范讀征服了學生的心,也讓學生快節奏地進入了文本的情境,與文中人物有了更近距離的接觸,使人物的形象躍然紙上。

其三,品詞析句,凸現形象。文章的人物形象和情感內涵所依附的載體是語言文字。吉老師引導學生品詞析句,多法導學,有效提高了學習效率。一是咀嚼關鍵詞,讓學生走近人物。在學習嚴監生與大侄子的那一段時,吉老師花費了較多工夫來指導。先指讀,再讓學生來揣一下嚴監生此時心裡在想些什麼;當學生的理解較寬泛時,吉老師提醒學生注意其中的關鍵詞——「親人」、「搖了兩三搖」等,然後,學生合作交流,揭示嚴監生的心理,同時教給學生如何走進人物內心的方法,再通過材料的補充,讓學生概括出人物的形象。二是擴展重點句,讓學生走進人物。有了第一段的學習基礎,吉老師讓學生舉一反三,自主學習後面的內容。學生依據自己的讀書體驗,設想不同的角色,在想像的創寫中自己走進文本,走進嚴監生的內心,進而把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展現出來。三是品析重點段,建構鮮活的人物形象。在眾多形象的交匯中,吉老師緊扣重點段,讓學生練讀品析,點讀、齊讀、跳讀、串讀、分角色讀、想像表演讀,在讀中領悟,在讀中「誕生」出人物鮮活的形象來。

結課:餘音繞梁不絕耳。吉老師在結課時帶領孩子們回顧了板書的內容,為他們勾畫出一個不折不扣的吝嗇鬼 、守財奴的形象。然而吉老師並沒有到此為止,而是設置懸念,把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向課外,引向原著:像嚴監生這樣的人會為生病的大老婆花錢看病嗎?會為大老婆的喪禮隆重操辦嗎?會為犯事的兄弟疏通關係嗎?「不會!」這是同學們異口同聲的選擇。「大家都猜錯了——事實正好相反。像這樣矛盾的人物、不 可思議的情節盡在《儒林外史》中。」至此,學生的慾望再次被激起,如此多面性格的人物怎能不激起學生前去一睹為快呢!吉老師妙用拓展材料,讓學生意猶未盡,真是得法乎課內,得益於課外!

2.簡單而實在的識字課

吉老師執教一年級的一節識字課,讓人感覺到她語文教學的紮實和樸實,對於如何有效的進行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給了我們很多啟示,如何讓語文教學回歸簡單,踏踏實實發展語文教學做出了範例。吉老師這節課設計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採用了多種識字方法,激發了學生的識字興趣,落實語言文字的學習,讓孩子們在快樂中識字;同時滲透人文精神的教育,做到了語文人文性與工具性和諧統一。

創設識字教學情境,搭建識字教學平台。吉老師識字課堂教學展現生活的情境,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慾。吉老師利用多媒體課程資源,給孩子直觀的感性認識。吉老師把識字與生活情境、識字與認識事物、識字與學習語言結合起來,使孤單的漢字擁有了靈性,讓學生學習漢字不再枯燥無味。學生即認識了字,又領會了詞語的含義。

引導和激勵學生,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吉老師陽光親切,面帶笑容,富有親和力;語言詩情畫意,帶有磁性,富有感染力;她善於引導和激勵學生,讓學生在愉快的活動中學習,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吉老師開展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氣氛活躍。她讓學生「讀詞語玩拼圖」、「走迷宮」的遊戲來鞏固生字新詞,還把生字編到一個新的語段中讓學生讀,既讓學生進行迴環認字,又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諺語的意思。吉老師變換多種識字形式,學生識字興趣始終強烈。

運用多種識字方法,培養學生識字能力。在識字教學中,吉老師通過教師示範讀、學生自己讀生字、讀課文圈生字、同桌互讀、教師指名讀、開火車讀、去掉音節讀等多種形式展開識字教學,並在字形教學中注重識字方法的滲透,重點演示「即、寒、雁」 等字。吉老師寫字指導到位,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和板書示範,寫好每個字一筆一畫。吉老師重點講解了「北、南」在田字格的書寫,教師先示範寫,學生再模仿寫,然後師生互評。

(二)簡約課堂,紮實語文

胡老師的課如其人,給人一種自然,清新之感。有效的語文課堂追求簡單和實用,回歸語文本位,讓課堂更具有語文味。胡老師的《畫家和牧童》正向我們傳遞著這樣的訊息。

1.扎紮實實識字

胡老師並沒有因為這是一堂公開課而忽視了識字教學在低年段中的重要地位。導入後,胡老師先給足時間讓小朋友初讀課文,把字音讀准,指名逐個讀,發現讀錯的字,認真耐心地教會,並講清讀准此音的注意點。接著,胡老師請學生再讀課文,把剛才認為難讀的讀不順的地方找出來,反覆讀,把句子讀通。然後展示讀,讀通讀對課文是第一課時教學中的首要任務,胡老師把握好了這一點。孩子們越來越流利、響亮而積極的朗讀,證明了學生對生字掌握得很好。第二課時,讓我們意外的是胡老師採用聽寫的方式進行鞏固字詞,先是一一出示詞卡請學生默記,然後分別以聽發音、看動作、聽意思等三種方法進行聽寫。通過這種聽寫方式,學生不僅深深記住了字形,而且牢牢記住了字義。這種傳統而新穎的詞語教學法很值得學習。

2.輕輕鬆鬆會意

在課堂中,有很多詞是需要引導學生去理解的,而胡老師運用多種形式引領學生輕輕鬆鬆過了關。最妙的是,在理解「濃墨塗抹,輕筆細描」時,胡老師揮筆在宣紙上畫了一隻小雞,孩子們恍然大悟地驚嘆,兩個詞的詞義也將永遠刻在孩子們的腦海里了吧!後來我還發現胡老師不是為了理解詞語而理解詞語,畫好後請學生仿照課文用「一會兒……一會兒……」說話:「老師一會兒濃墨塗抹,一會兒輕筆細描,一隻小雞很快就畫好了。」胡老師說:「老師剛才畫的是一隻簡簡單單的小雞,可是戴嵩畫的可是一幅非常複雜的鬥牛圖,他也只畫了一會兒功夫,課件他的畫技非常高超。」誠然,本課中胡老師作畫的意義並不在單單體會這兩中作畫技法,更是引領學生體會畫家畫技高超的契機。學生既理解了詞語又感受到戴崧為何 「著名」了。把握了這一點,胡老師請小朋友在練讀中把這種感覺帶入「他一會兒濃墨塗抹,一會兒輕筆細描,很快就畫完了」這一句時,自然精彩了。

3.實實在在讀說

閱讀課,讀說是不可缺的訓練要素,胡老師就從文本中挖掘了很多。在課堂中,胡老師突出以讀代講的學習方式,聲情並茂地引導學生反覆接觸文本,在讀中理解,感悟。在指導讀:「太像了,太像了,這真是絕妙之作!」、「畫活了,畫活了,只有神筆才能畫出這樣的畫!」兩句時,胡老師讓學生進行比較兩句讚揚的話語中,有什麼相同之處。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髮現兩句話中都有「!」,還有語句反覆的現象。胡老師再引導學生將反覆與非反覆的句子進行比較,感受畫家的著名。此時,學生已經深深感受到反覆用詞的好處,於是胡老師創設情境:如果你也在場,你會怎麼誇戴嵩的畫?學生有的說:「太好了,太好了,真是佩服!真是佩服!」有的說:「畫得太像了,畫得太像了,只有大畫家才能畫出這樣的畫。」可見學生已經對這一手法心領神會了。最後,胡老師請學生選擇一句練讀,並可加上動作。孩子們精彩的讀書聲告訴我們,他們是多麼快樂地讀,多麼喜歡去讀,彷彿他們就是圍觀人群中的一員,在盡情誇讚,誇讚大畫家的精湛畫技,深刻體會到了圍觀群眾的讚賞之情。在師生共同分析了兩句商人和教書先生的誇讚後,胡老師告訴學生這就叫「讚不絕口」。幫助學生提煉語言,積累語言,還語文課姓「語」的本色。如果在學生稱讚時語言不夠豐富的情況下,教給學生「上乘之作、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出神入化、活靈活現」等詞語,就能更好地提升積累語言了。

4.本本分分練寫

寫字教學是低年級教學的又一重點。指導學生寫字時,胡老師一絲不苟的態度讓在場的老師們感動。她分別出示「呆、兄、商」和「抹、擠、拱」等生字,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生字,找到共同點,第一行都有一個「口」,第二行都是左右結構「提手旁」。引導學生觀察書寫口字時要上寬下窄,還告訴學生,她觀察過很多書法家寫的提手旁,一提都特別有力,這樣才能添份量。接著教師範寫,再讓學生練寫。學生練寫時,教師輕柔的提示學生應有的正確姿勢,令在座的老師也忍不住直起了腰。教師如果長期創設一個這樣的練字氛圍,還怕學生不能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嗎?

5.點點滴滴養成

汪潮老師說過:「學習習慣與方法的引領是至高無上的」。在課中,我們無處不感受胡老師對養成學生學習習慣的用心。才讀二年級的學生,在自學、預習方面都有相當大的困難,在揭題後,胡老師先幫助學生理解「畫家」和「牧童」的意思,然後質疑,畫家和牧童為什麼放到一塊,到底他們之間發生了什麼事?簡簡單單,教給學生審題的方法,培養學生質疑的習慣。初讀課文時,胡老師請學生說說,讀書時應注意什麼?學生通過對平時學習經驗的回顧,自然明確了讀書的要求,學習起來就目的明確效果高了。看到有部分學生朗讀姿勢不是很好後,胡老師提醒學生讀書時要注意姿勢,又及時表揚坐姿正確的學生。看到學生沒有認真聽講時,又告訴學生「學習要有良好的習慣。」相信只有這樣持之以恆的提醒、指導,學生才能養成習慣。

總而言之,胡老師樸實地教學,真實地引領,讓學生積極而紮實地掌握,讓在場的老師們領略了這份回歸自然的清新和愉悅。

(三)共同的《生命 生命》

金明東老師上的《生命生命》第一課時和福州市群眾路小學林珊老師執教《生命生命》第二課時。我們浸染於這樣情誼濃濃、書聲琅琅的語文課堂,讓人深深感受到了一種濃濃的語文味。

《生命 生命》是台灣十大傑出女作家之一杏林子的一篇勵志作品。通過「求生的飛蛾」無比珍惜生命、「生長的瓜苗」不屈向上的力量,聯想到自己沉穩而有規律的心跳,從而感悟到「好好珍惜生命」、「頑強地活下去」的道理。如何讓活潑單純,生活無憂的四年級學生通過三件看來平常的小事去解讀「生命」,無疑有一定的難度。

1.簡約而不簡單

金明東老師的《生命 生命》一課給我們展示了名師「潤物無聲」的課堂魅力。給我感觸最深的是,金老師的課堂非常的紮實。自從新課改以來,許多公開課都很花哨,老師們經常關注一堂課的「包裝」,卻忽略了「紮實」二字。一堂真正的好課,首先必須要做到紮實,讓學生在40分鐘里掌握基礎的語文知識,這才是我們老師應該深思的問題。一堂紮實的課,才能使課堂更有效。

課一開頭,檢查字詞,看拼音寫漢字;識記生字,指導重點字的寫法,扎紮實實地打下語文的烙印。正如薛法根老師說的,「小學做小學的事,語文做語文的事,這節課做這節課的事。」金老師的課自始至終都在做語文的事。這堂課是以檢查預習情況的形式導入的,教師請兩個學生上台板演詞語,其餘學生自己在紙上寫。這既呈現了新課的字詞,又檢查了學生的預習情況,可謂一舉兩得。接著,金老師讓學生多種形式讀詞語,要求讀出每個詞語的感覺,相機理解生字意思,再讀容易寫錯的詞語,掌握一個擦掉一個。通過一次次不同形式的讀,並且在理解詞語意思之後再讀詞語,這樣子層層深入,我相信學生已經基本上掌握了這些生字詞。

在接下來的環節中,在師生共同努力下,課文的三段話被品成了簡單的三行小詩:生命是飛蛾求生的慾望,生命是瓜苗生長的不屈,生命是心臟跳動的震撼!

當一首詮釋生命的小詩出現在黑板上時,金老師又層層深入,讓學生在一次又一次的朗讀中感悟出了「生命到底是什麼?」金老師用飽含深情略帶磁性富有詩意的語言與學生對答:生命是什麼?是飛蛾求生的慾望,是瓜苗生長的不屈,是心臟跳動的震撼。金老師對生命一次次的拷問,學生一次次的回答,這一問一答,一唱一和,語文的味道躍然而出。緊接著,金老師為學生插上想像的翅膀,鼓勵學生大膽想,用同樣的語言格式說,用同樣的語言格式寫。學生一邊試著用身邊閃現的活生生的生命實例來表達自己對生命的理解、感嘆,一邊又一點一滴地成長起來,對語言文字的聽、說、寫、運用能力漸漸成長起來。這篇課文短小精悍、語言簡潔樸實、思想含蓄深邃。形象描寫與理性思考有機結合,是一篇抒寫感悟人生的好文章。課文開頭首先提出問題:生命是什麼?下面的內容卻沒有從正面回答,而是從飛蛾求生、磚縫中長出瓜苗、傾聽心跳等幾件事中,展示了生命的意義:雖然生命短暫,但是,我們卻可以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作者還表達了自己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一定要珍惜生命,決不讓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通過讀、寫、說三方面的訓練,此時對於生命的含義,學生的心裡肯定有了答案,而這種答案又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其實答案就在學生的朗讀和創作的小詩中。

在金明東老師執教的過程中我領悟到他樸實、紮實的教學風格,課堂聽、說、讀、寫訓練切實有效。在語文教學「返樸歸真」的今天,語文課堂就應該遠離虛偽的美麗,以紮實的訓練,樸實的教風,展示真實的課堂,為學生的生命奠基。正如汪潮教授所講的「簡約語文」之特色――簡約不等於簡單,簡約追求的是實效,是一種高效整合,是語文教學的一種境界。

2.將生命之帆揚起

在課堂上,林珊老師激情洋溢,非常熱情地引導學生品味語言,感悟人生,寓人文教育於生動的語言訓練之中,是一堂語文味十足的閱讀課。

在感悟「生命是什麼」時,教師通過點撥關鍵詞語、比較句子、聯繫資料、指導朗讀等方法著力引導學生品悟語言,體會作者的情感。林老師的閱讀教學體現了指導的層次性。在手把手地指導學生學習了「飛蛾求生」這一部分內容後,老師及時地總結了學習方法。老師說:「請大家伸出你的手掌,我送你兩個法寶:一是抓住關鍵詞,理解句子;二是聯繫作者的經歷,理解課文。」剛才,我們就是用這樣的方法讀懂第二自然段的。下面,就用這兩個方法,自己學習第三自然段。請同學們快速默讀第三自然段,選一個你最想研究的,可以是一個詞語,也可以是一個標點,琢磨琢磨,看能體會到什麼?(生默讀自學。)以方法為引領,歷練閱讀的過程學生自學後,紛紛彙報自己的學習收穫和體會。

本教學片斷體現了「指導—自主學習」的教學策略,在精講「飛蛾求生」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運用學法自主學習「瓜苗生長」這個部分,使學生由「學會」向「會學」發展。另外,教師將生字「屈」與「茁」的字形比較、字意理解與體會句子含義巧妙地融合,也是一個亮點。

從整個上課來看,首先,注重情感交流。課堂教學不僅僅是學習知識、鍛煉能力的過程,更是心靈溝通、情感交流、思維碰撞的「心靈共渡」的生命成長過程。老師認真傾聽學生的發言、聽懂學生的發言——「我讀懂了你的問題了」——就是尊重生命的一種表現。

其次,參與學習,成為學生的「學習夥伴」。這樣,學生自然而然產生一種「老師和我們在一起了」的親和力,是保證有效學習的心理力量。比如學生自讀自悟時,老師「沉」入其中;比如評價學生「讀書就應該向他這樣小小的標點都不放過」「我注意你那句讀得特別好,說說為什麼?」比如老師能夠在學生髮言後及時跟進指導,不知不覺地將學習引向深入。課堂上,我們看到的是學生認真讀書、認真思考,入情入境,呈現昂揚向上的生命狀態。

再者,老師非常注意價值觀的引領和提升。「三維目標」的提出是新課程重大貢獻,「三維目標」是否和諧統一,也是考量課堂教學是否有效、優質的最核心的指標。這堂課是關於「生命」的教育,課文《生命生命》本身是極好的教材,但是,再好的教材必須通過教師的組織和指導、尤其是教師的情感和態度的影響,這座「橋樑」才能通向學生心靈深處。老師不僅用課文中的「生命」、更以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引領學生初步形成對生命的正確態度和情感——「要好好使用生命,不能白白糟蹋它。」

(四)以讓為本,以簡為美

似流水的靈動,有形亦無形,順勢也蓄勢。若黃酒的醇厚,有味亦無味,微微醉的享受。又如一幅簡筆畫,線條簡單而又意境深遠。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位教師、一群學生,這就是金明東老師《窮人》的一課。

1.亮點一:低入

且看金老師的引入過程:

師:板書5+2=

生:7

師:我要問的就是這個問題。有什麼想說的嗎?

師:出這樣一道題我想說明兩點:第一有緣相見——一個人的一生中會有許許多多機會,有的人會抓住機會,而有的人會與機會擦肩而過。機會是給勇敢、智慧而且有準備的人的。

第二5+2指的是——

生:課文中的桑娜原來有五個孩子,後來又收養了兩個孤兒的意思。

師:+號表示?

生:抱養,收養

師:這道題在數學裡的答案是唯一的,而在語文里的答案或許是多種多樣的。5+2還等於什麼呢?

原來一個簡單的等式可以這樣自如地架起數學與語文課堂的橋樑。5和2這兩個再普通再熟悉不過的數字,觸動了金老師敏感的神經,把它們和五個自己的孩子、兩個西蒙的孩子聯結於一體;一個再普通再熟悉不過的加號,因走進《窮人》的文本環境中,即有了「抱養、領養」的理解;「5+2還等於什麼呢?」緊承一問,打開了一閃數學通向語文的門,牽一髮動全身了。這樣的「低入」營造了一種近乎「零於預」的課堂氣氛,使學生易學、樂學、能學,有得於學生積极參与、自由發揮、充分思索。這樣的引入實在是巧!

2.亮點二:智解

《窮人》一課中,金老師以「忐忑不安」為基點,大處落筆,整體構勒,以學定教,順學而導,引領學生全方位多角度地體會桑娜的矛盾心理。

對於段落篇章中的關鍵詞,我們總試圖尋找適當的方法,讓學生理解起來更容易、更準確。就是這個「適當的方法」,綻放課堂教學的美麗,有時,甚至把握著課堂的命脈,決定著課堂的成敗。它彰顯著各位教師的神通。我以為,金老師的神通就在於此,他敏銳地發現了作者的匠心獨運——通過桑娜說話語序的錯亂體現她的「忐忑不安」,以「如果按照事情發展原來的順序應該是——?為什麼課文不按這樣的順序來寫呢?」這兩個問題,指引學生關注主人公說話的順序,從這個矛盾的細節中感受桑娜的緊張、害怕、擔心,以致語無論次。教師及時的點明:這就是「忐忑不安呀!」酣暢淋漓的詞意教學讓觀課者豁然開朗:啊,原來還有這一絕呀!這一絕又一次詮釋和印證了:深入是為了更好的淺出。

3.亮點三:深剖

深入剖析主人公桑娜和丈夫的心理過程是整堂課的高潮部分。金老師的教學是那樣充實飽滿,那樣激情跌宕,學生的段式發言、縝密思維折服了在場的所有觀課者。老師的預設,結合學生的生成,讓課堂在語言訓練中飛了起來。

師:既然已經夠他受的了,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為什麼還要把他們抱過來呢?

師:如果把西蒙的兩個孤兒抱過來……

生:意味著丈夫肩上的擔子更重了,也許會被壓得喘不氣來。

生:意味著要花更多的時間去照顧孩子,沒有精力為丈夫分擔重任。

師:如果不把西蒙的兩個孤兒抱過來……

生:西蒙的兩個孩子將會凍死。

生:那個活著的桑娜會心理不安。

師:這邊是愛,是對五個孩子和丈夫的愛,那邊也是愛,是對兩個孤兒的愛。可桑娜又想到了什麼?

生:寧可自己受苦受累也要把西蒙的兩個孩子撫養成人。

生:寧可自己的日子過得苦些,也要把孩子收養下來。

師:但最後可能桑娜連想都沒有想,這是出自她的本能,什麼本能?

生:出自善良。

生:一個做母親的責任——師:這是一種母愛。

師:這源自一種善良、母愛、良心。

生:她的心跳得很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

通過「抱」與「不抱」後果的聯想與辨析,學生自由地調動心中的語言儲備,調動自己心中的生活積累,大膽地展示自己對桑娜的理解。在這樣的語言實踐活動中,實現了言語與精神同構共生。

4.亮點四:妙結

課堂以5+2=?開始,以一貫之,進行求解,最後又以同個等式結束:

師:再來看開始時的算術題:5+2隻等於7嗎?

生:等於更艱苦的生活。

生:等於美好的心靈。

生:等於沙俄王國的殘暴制度。

生:等於桑娜的樸實、善良。

生:是愛護每一條小生命。

師:這就是5+2答案,是我們用語文的方式得出的。

這不正是寫作中的首尾呼應、點題提升嗎?

5.亮點五:善「讓」

汪潮教授在會上旗幟鮮明地提出「讓學」的主張,把課堂的時間、場所、機會等儘可能讓位學生的學習,教師應儘可能地放手,但這並不是弱化教師對學生的引導作用。課上,金老師盡情體現了以讓為本的本質,學生通過找文中的關鍵詞句,讀一些滲透著主人公內心思想的句子,在學生多元解讀的基礎上,再及時運用多種朗讀的方式,個別讀、小組讀、集體讀、男女生賽讀、表演讀、輕聲讀、大聲讀等等,引導學生讀得有聲有色,讀出自己的味道來,把這種情感和思想都沉澱到了自己的心靈深處。

於是當老師問:桑娜一家很窮,但文中為什麼沒出現任何一個「窮」字的時候,學生就能深有感觸地回答到:他們雖然物質上貧窮,但他們的精神是富有的。當老師要他們給課文換題目時,他們的第一反應就是「富人」。可見,桑娜一家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他人的美德已經紮根於孩子們的心靈深處了,他們發出了自己內心最真切的感受。整堂課上,老師始終尊重學情,把課堂的時間、場所、機會等儘可能讓位給學生的學習,卻能潤物無聲,催發了學生生命。

三、感悟「讓學」的精妙闡釋

(一)構建靈動、多元、開放的課堂

一聲「Hi!Hello!」汪教授以他獨特的方式開始了自己的講座。講座的時間不長,但精彩不斷,期間汪教授用幽默詼諧的語言,結合真實的教學案例向我們闡述了他的「讓學觀」,詳細地從讓學的教學觀、目標觀、學習觀、方法觀、教師觀等多個維度引領我們走進他的「讓學」世界,向我們描繪了一幅以學生主動、深刻的學習為主,教師的組織、幫助為輔的現代教育場景。汪教授的講座可謂深入淺出,語言淺顯易懂,加上他獨特的表達方式,使聆聽者在忍俊不禁中豁然開朗。

1.學多於教

語文教學猶如「植樹」,樹木是自己長的,別人替代不了它的生長。而且,外界對樹的作用主要是根部,而不是枝葉。學多於教才是最優化的課堂教學。「學多於教」,即教師根據新課程標準的理念,突破教材、突破教參,讓課堂教學閃起亮點,教師的教學有新意、學生的學習有創新,教師善導、學生想學,所學內容大大超過教師所教內容的量,師生合作常常出現「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

2.深入理解

「為理解而學習」是「讓學」的一條得要信念。「深入」是相對於「膚淺」而言的。語文課堂表演盛行、平移明顯,學生的學習只浮游於文本的表面,一堂課下來學生所獲了了無幾。「深入」有深思熟慮、深情厚誼、深入淺出之意,更多地深入到語文素養之中,深入到學生的內心世界之中。當然,不能把「深入」簡單地理解為深奧、深刻,這裡指的是相對「深入」,相對學生的認知水平而言的,是在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基礎上,創設「最近發展區」,引領學生去探索和發現,提升學習能力。

3.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指的是學生對學習過程進行自我調控的學習方式。其一,主動性。語文學習的主動性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語文學習興趣。興趣有直接和間接之分。二是語文學習責任。學生自己意識到學習的責任,把學習與自己的生活、生命、生長有機地聯繫起來,這種學習才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學習。其二,獨立性。如果說主動性表現為「我要學」,那麼獨立性則表現為「我能學」。從某種意義上說,學生的語文學習過程就是一個爭取獨立和日益獨立的過程。「讓學」把語文學習建立在學生獨立性的基礎上,要求學生擺脫對教師的依賴,獨立自主地開展學習活動。「讓學」的學習不是為了「佔有」別人的知識,而是為了獨立「生長」自己的知識。第三,非同步性。「讓學」的非同步性充分尊重學生的原始狀態和個別差異,促進不同水平的學生都得到差異發展。我們在倡導「讓學」的同時更應注重有效的「讓學」,防止學生學習的「形式」、「惰性」和「虛假」。

4.合作導師

「讓學」強調學生的主動學習,但也關注教師在學生建構知識過程中提供一定的幫助和支持。「讓學」不弱化教師對學生的引導作用,也不提倡學生的「無師自通」。

教師是語文課堂的「組織者」。低入:設計簡約、適度的內容和方式為開端,用最適合學生的為起點,用最直接的方式交給學生,為學生的主動探究提供更大的空間。先學:教師要設置「前置性學習」,讓學生在學習新知識之前嘗試自主學習,了解學習內容。理答:對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全面而有效的梳理,並設計有效的應答、應對策略。

教師是學生語文學習的「導師」。導師的職責是「嚮導、夥伴、顧問」,學生帶著教材走向教師,師生之間是一種坦誠的碰撞、交流和溝通,教育者應置於學生之間,為學生指明前進的方向,為學生的學習活動提供指導。

教師是語文課程的開發者。教師不僅是課程的執行者、使用者,同時還是課程的建構者、開發者。隨著教學進程的推進,某些偶發事件、情感的閃念、思維的火花、學生的觀點等都可能是新的課程資源和教學內容。

教師是語文教育研究的「專家」。研究語文是教學的規律和特點,教師成為研究者是促進教師形成「讓學」意識和提升「讓學」水平的重要保證。

(二)用語文的手段來解決語文的問題

支玉恆老師指出:從語言文字上著眼、著手、著力,教師上課不要太注重形式,用語文的手段來解決語文的問題。語文的手段就是聽、說、讀、寫,通過聽說讀寫來學習語文,從而達到解決語文的問題的目的,才是真正意義上學習。就如支玉恆老師在執教《最珍貴的東西》這一課時,沒有精美課件的渲染襯托,沒有精心預設的場景演練,胸有成竹的支老師手拿一支粉筆,只是引導孩子反反覆復地讀,從讀正確、到讀流利、再到讀出感情,悟出哲理,只是用實實在在、簡簡單單的聽、說、讀、寫等「語文的手段」,解決了在許多人看來複雜艱難的「語文的問題」,讓我們感受到了語文的本味,看到了返璞歸真的語文課堂。

1.讀——可以出神入化

支老師的課上,學生大部分的時間都在誦讀文本,讀著讀著課文理解了,情感出來了,思維激發了,讀竟然能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有的教師覺得初讀部分太過「平淡」,不易出彩。往往在學生初讀一、兩遍課文後,便開始引領學生進入朗讀的「最高境界」──有感情地朗讀。只讀幾遍課文,學生對文本內容還不怎麼熟悉,讀課文還處在磕磕碰碰階段,要想讀得有感情是很困難的。由於情感的跨度太大,「有感情地朗讀」往往難以落實。

支老師常以「讀」為主線,輔以「聽、說、寫」等「語文手段」,引導學生學習領會語言文字,提高語文的學習能力。讀,語文最普通的教法,又是語文教學中最珍貴的東西。學語習文、讀寫結合,是語文教學的要務主旨和有效策略。支老師讓學生在優美的範式語言中涵泳熏染,悄然無聲地受到文本秘妙的浸潤,讀中明理,讀中學寫。在引領學生反覆的誦讀中,將本文在謀篇布局、語言組織上的特色明確清楚地告知學生,並不斷地以讀的方式,讓學生來體會和感受這些特色的妙處,然後遷移到自己的寫作中去。

語文課上,最動聽的聲音便是書聲!智慧的語文課堂,「讀」有多重?支老師告訴我們:從激發興趣到調動情感,從整體感知到個性解讀,從言語習得到拓展仿寫,從思維訓練到精神發展,都不能也不應該捨棄有效的「讀」——語文教學最珍貴的東西。

2.悟——找准源頭活水

過去我們常聽說一句話:「在理解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文本浸潤了作者的情感,也是學生情感的「生髮源」。與文本充分地對話,是達到有感情朗讀的關鍵。學生通過想像、聯想,能夠充分感受形象,揣摩作者真摯的情感,同時使個體感受和文本意義交融。因此,要創設濃厚的教學情境,渲染課堂氣氛,給學生鋪墊一個情感基調;還要充分挖掘文本的內涵,誘發學生的真切體驗,引領他們進入課文所創設的境界,激活形象思維,促進平等對話,讓他們藉助語言來感受形象。

3.寫——恰在水到渠成

閱讀是吸收,寫作是表達。由讀到寫是一種由「入格」到「出格」的過程,這就是遷移,通過遷移能使已有的知識、技能得到進一步檢驗、充實與熟練。在語文的讀寫中就存在著語言的遷移,結構的遷移,寫作方法的遷移等諸多因素,而遷移是學習中的重要環節。只有遷移是有效的(甚至是高效的)、積極的,才能通過學生的語言表達清晰地欣賞到如虹的讀寫之橋,欣賞到學生用心譜寫的習作新篇章。閱讀教學中的「運用」,是對語言的理解、吸收、內化和運用的綜合性訓練。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找准適當的時機,在學生「情動而辭發」時進行寫的訓練呢?請看支老師課堂教學的最後一個片斷:

師:現在課文學完了,我們來做一個練習。現在你們每人寫一段話,仿照第二到第七自然段那樣,寫一種珍貴的東西……誰有勇氣到黑板上來寫?

生:希望是免費的。在絕望之中不放棄,那是希望;在失望之中有信念,那是希望;在困境之中會堅持,那是希望,讓你不斷堅持下去的希望是一份金錢買不到的力量。

生:信念是免費的。信念,那份對自己的堅持;信念,那份對自己的考驗;信念,那份對自己的證明,只要努力奮鬥就不會成功嗎?

在反覆讀文中,孩子們與作者的心靈一次次碰撞和對接後,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啟發,有了很多心裡話。支老師緊緊抓住這一契機,激發孩子們把這些心裡話「傾訴」出來。

正如支老師自己所追求的那樣「用語文的手段解決語文的問題」。教學手段如此簡單,而支老師竟能帶領學生走入文心從而受到美的感染,情的熏陶,理的啟迪,他用心靈引導心靈,讓學生在閱讀體驗中去感悟文章的靈魂,教學的內涵又如此豐富。「簡單最難」,能把「簡單」做到這樣的「極致」,支老師是真正的大師。

四、結語

幸福在哪裡?不在柳蔭下,不在睡夢裡,幸福在孩子們快樂的學習中,幸福在大師們閃動的智慧里……

大家風範,妙語連珠,妙趣橫生,情智共生,心靈碰撞,似曾相識的故事,豐厚的人文底蘊。聽大師們的課猶如品一杯醇厚的酒,清冽、甘甜,樸實中見智慧,從容中顯實效;猶如飲一杯濃厚的咖啡,細細品味,回味無窮。

令我們折服的除了名師們那充滿靈性的生本課堂教學藝術之外,還有他們那極深的文化底蘊及語文素養,引經據典,信手拈來,而且感情飽滿。某些方法可以加以修改,創造性的拿來為我們所用,可那種深厚的語文功底和文化底蘊以及基本功卻不是學來的,而是需要長期的積累,需要感悟。更重要的,是要把課堂的時間、場所、機會等儘可能讓位給學生的學習,促進學生生命與智慧的生長,讓學生成為語文課堂教學真正的主體。

一切不平凡都是由無數個用心深思的平凡鑄就的!是靈動的智慧,智慧如芬芳的野花一路散落,每踏出堅實的一步,便會看到一程的山花爛漫。只要我們保持一顆關愛學生、勇於探索的心,一定會在自己的教學中有所悟有所得。

(本文由溫嶺市城西街道「名師工作室」學員鮑曉瑩歸總張麗君、季秀華、陳宇星、應海鷗、蔣靈君的個人心得體會,工作室聯絡員江瑾琦調整修改,領銜人瞿梅福校長最後審核指導。)

二○一○年四月十八日
推薦閱讀:

聖徒的追求 來到天父賜恩的寶座前
湯唯《色戒》里露腋毛是為了凸顯女權還是追求美?
追求和解的政治
談人的不同追求
追求一種淡泊,坦然面對生活的賜予【生活感悟】

TAG:智慧 | 語文 | 追求 | 課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