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地震為什麼刺痛了我們的心 - 信力建的日誌 - 網易博客

日本地震為什麼刺痛了我們的心

默認分類 2011-03-12 00:36:05 閱讀14596 評論133 字型大小:大中小訂閱

當地時間2011年3月11日14時46分,日本發生里氏8.8級地震,震中位於宮城縣以東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10公里,地震引發海嘯及傷亡。據日本共同社報道,日本宮城縣警方表示,在該縣仙台市若林區荒濱發現了200-300具受災者遺體。本次地震,牽動著多數中國人的人,微博上幾乎都是關於日本地震的消息,我們對友邦的災難從未如此關注和心痛。笑蜀說:天災面前,人類是一個整體。是基於對生命的信仰,基於人類一體的感同身受,基於愛和善。我很認同。

人類的愛心如同花朵,需要小心呵護精心培育。在我們這個絕大多數人缺少虔誠的宗教信仰,在這個金錢與物慾的誘惑無處不在的現代社會,培育和發揚全民族的愛心,倡導和鼓勵人心向善,無疑是一個既艱難又重大的課題,又是一個非解決不可的大課題。在對待日本的這場災難中,外面卻透過種種跡象看到:一個成熟的公民社會正迎著災難的血雨腥風向我們漸漸走來。

所謂「公民社會」,乃是指圍繞共同利益、目標和價值的,非強制的行動團體。此一團體,乃是又由思想接近價值趨同的個體組成,因而他們在人格與地位上,是人人平等的。實際上,真正的公民社會無所謂誰輕誰重:生命一律平等,彼此之間只有平等的左右關係,而沒有主奴的上下關係。為什麼日本的地震我們能夠感同身受?除了人之同情悲傷之自然感情的顯現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這讓天下平民看到了自己的生命被尊重了。因為遇難者大多是老百姓,而天下還是百姓為多。你是百姓,我也是百姓,我們都是平凡普通的人,都是地球村裡的一員。在公民社會裡,每一個人都是權利主體,每一個人也都是義務主體。在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社會大家庭中,每一個人都能時刻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溫暖,整個社會呈現出欣欣向榮的和諧狀態。

而讓我們感到極其驚訝的是,此次日本史上最嚴重的地震災害,竟沒有出現像汶川大地震那樣的幾近毀滅性的破壞,日本民眾秩序井然,紛紛跑到學校里這個「最安全的地方」避難,全國的711便利店免費供給水和食物,在街上避難的群眾吃完送來的食物後沒有在地上遺留一點垃圾,讓我們對這個民族頓生由衷的欽佩。

日本國面積37萬平方千米,人口1.3億,四川省面積45萬平方千米,人口9000萬,人口密度比四川還大。為什麼日本可以做到災難減到最小?紐約大學政治教授亞拉斯達·斯密斯已經在《為何地震對民主國家傷害較小》中回答了我們的疑問:政府無法阻止地震及其他自然災害的發生,但卻可以預防它們或降低其危害程度。應對措施是眾所周知的。例如,世界上很多地震頻繁地區的國家對建設沒有足夠的規範,這看起來似乎是違背邏輯,但卻是事實。然而,當面臨在建設工程中是該堅持選用可靠的水泥建材,還是發包工程給那些不傾向使用安全材料的親信時,政客往往選擇後者,因此帶來了災難性的後果。

一個民主國家為了保持政權,領導者必須維持大部分人民的信任。而為了獲取人民的信任,他們需要通過實施建築法規和確保官僚機構由能幹的管理者管理運行,以保護人民免於自然災害的傷害。因此,當政客無法履行承諾,例如當太多的人在災害中死亡的話,他們就將失去職位。讓我們來看一些統計數字:平均39%的民主國家,在任何兩年之間,都會經歷反政府的抗議活動,而在大地震之後,這個比率幾乎是倍數地增加,所謂的「大地震」,定義是導致超過兩百人傷亡的地震。而在1976年到2007年之間,有40%的民主國家,在兩年之內替換了他們國家的領導者,而91%這類領導者都是在一次大地震之後被更替掉的。

日本地震深深刺痛著我們,不僅因為我們的人性光輝正在閃耀,更重要的是提醒我們公民社會進程不應中斷而應加快推動,才能不再讓汶川的悲劇繼續重演,要知道,好了傷疤忘了痛只會帶來更大的傷痛!


推薦閱讀:

嘴唇看健康 雲海博客中醫藥診斷
大阿哥泡沫——溥俊儲君地位立廢始末 - 綦彥臣的日誌 - 網易博客
【邊走邊拍】白雲在天——有雲有路有景 - 新華博客 - News Blog
【網易博客】中國新一代運載火箭評析之三
誰是最漂亮的古裝美女?[圖] - 顰兒的日誌 - 網易博客

TAG:日本 | 地震 | 網易 | 博客 | 日本地震 | 網易博客 | 日誌 | 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