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還原中觸摸文字背後的情感——《水調歌頭》教學實錄及反思

在還原中觸摸文字背後的情感

——《水調歌頭》教學實錄及反思

劉春文

課堂回放

一、閑話中秋,引出課題

(課前播放鄧麗君版的《水調歌頭》,渲染氣氛。)

師:大家知道即將到來的9月30日是什麼日子嗎?

生:中秋節。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份與中秋有關的禮物。大家能說幾句與中秋有關的詩句作為我們初次見面的禮物嗎?

生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生2: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

生3: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師:這位同學的詩句出自哪裡呢?

生:《水調歌頭》。(屏幕出示,引出課題。)

師:胡仔《苕溪漁隱叢話》:「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 余詞盡廢。」既然如此,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這「千古絕唱」,來領略蘇軾筆下的中秋的味道。但是蘇軾是在怎樣的背景下寫這首詞的呢?

二、藉助背景,了解小序

在走進詞之前,大家試著想想,此種可能會寫些什麼呢?

生1:仙宮。

生2:嫦娥。

生3:吳剛伐桂。

師:這是仙界啊。

生4:抒情。

生5:老酒。

師:不錯,有酒會有什麼呢?

生:人。

師:人在喝酒,意境不錯。詞是抒情的,詞中有人,讀詞眼前就會呈現一個畫面。(教師板書:畫、人、情)

師:大家覺得這三者中我們先從哪裡講起?

生: 畫。

師:好,那就從「畫」入手。下面請大家朗讀這首詞,你覺得這是怎樣一幅畫?你從哪裡發現的?請找出相應的句子。

(教師讀題目、小序;女生讀上片;男生讀下片。學生讀,教師乘機在黑板上板書「闕」。)

師:讀完全詞,大家請看黑板上這字讀什麼?

生:闕qu?。

師:請組詞。

生:宮闕。

師:還有一字也讀qu?,板書「闋」。可以組詞為「上闋」「下闋」。詞可以分上下兩闋,或者上下片,一般不說第一段第二段。(隨文落實生字難詞,還有關於詞的相關知識。)

師:蘇軾當時又是在怎樣一個背景下寫下這首詞的呢?我們不妨來看一下背景資料(教師朗讀)。

(出示並朗誦背景資料:蘇軾是在密州任太守時寫下這首詞的。此時他和唯一的親人蘇轍(即子由)已有七年沒有團聚。蘇軾兄弟年齡相差兩歲,當年兩人一起離家赴京應考,同登進士第,感情很深。蘇轍當時在濟南,相隔千里。值此中秋之夜,詩人把酒問月,浮想聯翩,感慨萬千,於是在酒酣興濃之際,揮筆寫下了這首傳誦千古的中秋詞。)

師:大家看哪裡暗示了這個背景?

生:小序。

師:不錯。可見這裡的小序的作用是什麼呢?

生:交代了寫本詞的原因與背景。

三、想像畫面,尋句印證

師:此時你的眼前出現了怎樣一幅畫面?

生1:我從「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中讀出了這樣一幅畫面:月兒轉過硃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沒有睡意的人。(教師乘機落實學生讀錯的字「綺」qǐ,並引領學生對「綺戶」的理解。)

生2:我從「把酒問青天」讀出了詩人端著酒杯喝酒問天的畫面。

師:你從哪裡讀出詩人是端著酒杯?

生2:從「把酒」上,把是「端起」的意思。

師:不錯。除此外,你還可以讀出怎樣一幅畫面?提示從小序去找。

生:從「丙辰中秋」可以讀出,這是一個天上掛著滿月的中秋夜。

四、還原背景,感受人物

師:大家可以發揮想像試著再紙上勾勒眼前的這個畫面。在這麼一個有月的晚上,詞中的人又在幹什麼呢?你可以找出相關的動詞。

生:「欲乘」「歸去」「恐」「起舞」「弄」。

師:詞人「欲乘風歸去」,想要到歸到哪裡去?

生:瓊樓玉宇。

師:也就是說詞人將自己的歸宿定位在天上,但是他當時的心理又則那樣那個呢?請大家在文本中尋找。

生:「恐」。

師:這是為什麼呢?

生:「高處不勝寒」,「何似在人間」。

師:「勝」是什麼意思呢?

生:承受、經受。

師:你能說出解釋為「承受」的關於「勝」的其他短語嗎?

生:美不勝收。

師:這裡的「勝」應解釋為「盡」。

生:不勝感激。

師:不錯,或者「不勝重負」,意思是不能承擔沉重的負擔。此時詞人能做的是什麼?

生:「起舞弄清影。」

師:什麼意思呢?

生: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著做出各種舞姿。

師:那是一種自我欣賞,一種自憐。那到底是什麼原因促使他這樣的心理呢?

(教師出示並解讀蘇軾的坎坷人生: 既不惟荊(荊國公王安石)是師,也不惟溫(溫國公司馬光)是隨。神宗時:他反對王安石變法,先後被貶多處;哲宗時:廢新法,信舊黨,軾被召回,但與司馬光意見不合,不同意盡廢新法,而再次被貶。以後新黨再得勢,他被遠謫惠州,瓊州;徽宗即位:蘇軾被赦回,途中病死於常州,終年65歲。寫這首詞時,蘇軾政治失意,被貶在密州任太守。)

師:大家結合蘇軾的坎坷人生,再次朗讀上闋,說說詞中涉及的「高處」「瓊樓玉宇」暗指什麼?

生:皇宮、朝廷。

師:是的,詞人想要回到朝廷去,可是為什麼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呢?請結合詞人的坎坷人生回答。

生:因為詞人被朝廷一貶再貶,所以內心深處雖想回歸朝廷但不免有「恐」,覺得哪裡比得上在人間呢。

五、誦讀品味,觸摸情感

師:這是一個帶著愁思的詞人,這是一個懷著矛盾心理的被貶臣子(教師結合上闋板書詩人的心理軌跡:懷——矛盾(欲乘--歸去--恐—何似);此時詞人「起舞弄清影」,心情又如何呢?請從文本中尋找詞人的心境,並找出相關的語句。

(請學生相互推薦,邀請一同學朗讀下闋,要求讀出感情。)

生:此時詩人心情很難受,我從「照無眠」中讀出詞人現在「也不成眠」。

師:此時月光照著沒有睡意的人,暗指詩人自己,也泛指那些政治上失意的人(板書難受、失意)。面對這份難受與失意,詩人又是如何面對呢?

生:「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詩人繼續把酒問天:「(月兒)你不該(對人們)有什麼怨恨吧,為什麼偏在人們分離時圓呢?」

師:這是一種指責,對月的指責啊!詩人將滿腔愁緒倒向了月兒。於是不禁發出深深的感慨,那是什麼樣的感慨呢?請同學有感情地朗讀。

生1: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語速快而輕鬆。)

生2: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語調緩而慢,最後用降調並帶拖音。)

師:請問這裡的「此事」指的是什麼呢?

生:指人的「歡」「合」和月的「晴」「圓」。

師:句中的「全」應該如何理解呢?

生:成全。

師:不錯,也可以理解為「周全」,不能理解為「完全」。大家試著用自己的話來表達詩人的感慨。

生:人的「歡」「合」和月的「晴」「圓」自古以來就難以周全啊。

師:按照常規的思維,面對「難以周全」之事,情感勢必低落。然而詩人的情感又怎樣呢?你從哪裡發現的?

生:積極樂觀。從最後的兩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可以看出。

師:這兩句表達的是什麼呢?

生:表達的是作者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師:你理解這句子的內涵嗎?

生:只希望人長長久久,雖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

師:你從哪裡讀出是「只希望」。

生:「但願」。

師:你能從已學的文言中再舉例一個類似的用法嗎?

生:「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中的「但」是「只」的意思;「願馳千里足」中的「願」是「希望」。

師:很好。《木蘭詩》中類似的用法確實不少。那麼你從哪裡讀出是「共享這美好的月光」呢?

生:共嬋娟;「嬋娟」這裡指「月亮」。

師:「嬋娟」在文言文中只有「月亮」的解釋嗎?

生:嬋娟是美女,是「貂蟬」。

師:不是「貂蟬」,嬋娟還有一個出處是屈原的丫鬟的名字。這裡卻是指「月亮」。大家再能說幾個類似的月亮的別名嗎?

生1:蟾蜍

生2:玉兔

生3:素娥

生4:玉輪

生5:玉盤

生6::嫦娥……

師:古詩詞中月亮的別名很多,月亮總是與思念聯繫在一起。你能從古詩詞中找出與此句意境一致的詩句嗎?

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師:多美的意境啊!請大家深情朗讀最後兩句,將其送給你最想送的人。

(學生朗誦。)

師:此時詩人的情感是積極高亢,樂觀向上的。情感的基調此時已有先前的低落轉為高揚。而這也恰恰體現了蘇軾「豪放」的風格。

屏幕出示:字子瞻,自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宋代文學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書法與黃庭堅等人合稱「宋四家」,他的詞與南宋辛棄疾並稱「蘇辛」,共為豪放派代表詞人。他多才多藝,詩、詞、文、書、畫都是一代大師。

師:蘇軾的詞與南宋辛棄疾並稱「蘇辛」,首開豪放派先河。這裡引用一個典故,蘇軾曾讓人評價他的詞和柳詞(指柳永)的高低,答曰:「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東大漢,執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 」。這段評語視柳永和蘇軾分別為婉約派與豪放派的宗主,「大江東去」正是蘇軾的得意之作。而蘇軾和辛棄疾先後引領宋代的豪放詞風。「鐵板銅琶繼東坡高唱大江東去」這句就很容易明白了吧。

屏幕出示:

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師:大家回憶一下蘇軾其他的有類似情感的詩句嗎?

生1:《浣溪沙》中:「誰到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

生2:《記承天市夜遊》中「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六、穿越時空,古今對話

屏幕出示:

蘇軾,我能理解「 」一句中的情感,因為你 。

(設計目的:當堂構思,口頭作答,考查學生對詞的理解程度。)

七、詩詞拓展,中秋賞月

師:中秋賞月詩詞很多,我們不妨一起來看一首,大家一起來朗誦品味:

念奴嬌?中秋對月

明 文徵明

桂花浮玉,正月滿天街,夜涼如洗。風泛鬚眉併骨寒,人在水晶宮裡。蛟龍偃蹇,觀闕嵯峨,縹緲笙歌沸。霜華滿地,欲跨彩雲飛起。

記得去年今夕,釃酒溪亭,淡月雲來去。千里江山昨夢非,轉眼秋光如許。青雀西來,嫦娥報我,道佳期近矣。寄言儔侶,莫負廣寒沈醉。

八、課外延伸,合作探究

蘇軾的詩詞在大家的印象中是以豪放著稱的,他的詞與南宋辛棄疾的詞並稱為「蘇辛」詞派,開創了一代豪放詞風。但據統計,蘇軾的詩詞中風格豪放的作品不多,更多的是婉約風格的詩詞,尤其是後期的作品更是寄情山水,體悟人生,表達了他淡泊曠遠的心境。大家試著搜尋相關的詩詞。探究是什麼改變了蘇軾的創作風格?現在我們就初中階段節選的幾篇蘇軾作品,來探討一下詩人的創作風格轉變的原因。

【執教反思】

9月27日,筆者帶領全區初中語文「青教聯」成員赴東湖本部研討市優質課事宜,參賽選手沈雪萍展示了一堂蘇軾的《水調歌頭》,但從教學設計與課堂的反響來看,還存在一些問題。中午,針對沈的問題,大家圍在一起進行了討論,提出了進一步修改的意見。筆者對相關的環節進行了調整,於下午第三節,臨時借了一個班級,對自己提出的修改版進行了課堂實踐,將先前自己單純的「紙上談兵」走向了「臨場實踐」,在課堂上向隨行教師驗證哪些建議是有效的可行的,哪些建議需要進一步調整,這樣試著與一線教師攜手做理論與實踐的探索——

一、資料整合,明晰詩詞重點

《水調歌頭》現編入人教版八(下)冊第五單元第25課《詩詞曲五首》。這著詞是詠中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當時,作者在密州太守任上,政治失意,與弟弟蘇轍也已七年不見,所以中秋對月,心情抑鬱惆悵,懷念兄弟。這首詞的層次十分清楚。詞的上闋即寫作者在「天上」「人間」的徘徊、矛盾,下闋寫對月懷人,表現積極樂觀的曠達情懷。全文借月將寫景、敘事、議論、抒情融為一體,天上人間虛實並述,寓哲理於抒情之中,將抽象的人生哲理具體化、形象化,千百年來膾炙人口,流傳廣泛。解讀全詞的難點就是隱藏在文字背後的作者情感的變化及對抽象的人生哲理和作者積極樂觀豁達的情況的理解。

二、藉助背景,還原作者心路

詩的大意是:丙奈年的中秋節,酒喝得很暢快,一直喝到天亮,酩酊大醉,作這首詞,同時表達對弟弟子由的懷念之情。但這只是表層的意象。小序呈現的創作背景很簡單,詩人展示的也只是一個淺層的思緒,思緒背後的複雜的情感讀者看不到,此時教師必須藉助資料還原兄弟兩人分別七年的痛苦思念。上闋中對作者的徘徊與矛盾的心理的理解,也必須還原作者坎坷的遭遇,才能讀透隱藏在比喻背後的那份渴盼與恐慌,那份「起舞弄清影」的無奈與自慰。

三、資料拓展,感受詩詞魅力

走進蘇軾,必須走進蘇軾的心境。蘇軾被稱為開「豪放」派先河,那麼這種「豪放」不是一首《水調歌頭》就能承載的,必須帶領學生去感受蘇軾的豪放,在已經學過的蘇軾的詩詞文中去尋找感覺。這裡教師推薦鏈接了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藉助典故在與柳永婉約詞風的對比中個感受了蘇軾的豪放。為了進一步感受詞牌名「念奴嬌」與「中秋」的味道,教師進一步拓展了明代文徵明的《念奴嬌?中秋對月》,可謂水到渠成。詩詞的在資料的拓展中增添了廣度、厚度及深度,增添了詩詞的別樣魅力。

四、知識滲透,注重隨文而教

詩詞的教學,最忌過多肢解,深度解剖,但也不能迴避知識滲透。因此隨文而教不失為上策。在「宮闕」的字詞教學中落實「上下闋」的概念。在尋找畫面與人的活動及情感中,滲透字詞句子的理解,可以順著學生的理解用逆向追問法,去尋找原字的內涵,這樣的落實不失趣味。如對同音字、同義詞的落實;同意境的詩詞的尋找;月亮的別稱;詩詞的拓展;作家作品等,這些知識都需要教師在課堂上隨文而教,文本的廣度、厚度與深度,需要教師在課堂上靈動駕馭。

2012.10.3


推薦閱讀:

一清二白
測試:你的TA為什麼不愛你,你反思過這是為什麼嗎?
雙十一購物狂歡節帶來的反思
一位媽媽寫給孩子的信:每一句都是肺腑之言!看完真應該好好反思

TAG:情感 | 文字 | 教學 | 反思 | 背後 | 還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