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江在新型城鎮化中傳承文化的實踐與思考
晉江在新型城鎮化中傳承文化的實踐與思考
土耳其詩人納喬姆·希達梅說過:「人的一生中,有兩樣東西永遠不會忘記,這就是母親的臉龐和城市的面貌。」一座城市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不僅在於她有現代的建築,更因為她有內生而鄉土、源遠且深厚的文化積澱。城市因文化變得豐富,呈現出蓬勃的生命力,透過一棟建築,可以讓人讀懂她的歷史;透過一條河流,可以讓人體驗她的靈氣;透過一種民俗,可以讓人感知她的地域風情。
晉江是一座很有文化底蘊的城市。中原文化和閩越文化、海洋文化在這裡交融共生,集中展現閩南文化的獨特魅力。在推進新型城鎮化進程中,晉江始終把文化傳承貫穿整個過程,著力彰顯地域文化特色,致力打造「外地人嚮往、本地人留戀」的品質城市。
——注重挖掘文化積澱。晉江在片區改造啟動前,就對有保護價值的文化遺迹進行全面調查、分類保護:對能夠整體保護的古村落,規劃建設傳統街區進行集中保護。梅嶺組團的五店市傳統街區、金井組團的福全古城,都保留了原有的建築布局,延續鄉愁的集體記憶。對部分散落的古民居,進行遷移重修。五店市傳統街區從各組團遷移過來的古建築有8000多平方米,每一棟都真實再現歷史原貌。對必須原址保護的名人故居、宗祠、廟宇等,通過完善周邊設施,進行分散保護。對一些難以復原的建築,則通過專業評估,統一收集展示,進行構件保護。正是通過把城市各個角落的文化遺迹留存下來,為晉江增添了更多的歷史厚重感。
——注重實現規劃引領。「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是中國最鮮明的地域文化傳統,晉江致力於把這種傳統發揚光大,將地域文化個性融入城鎮、鄉村的一磚一木。首先是預留文化發展空間,堅持「三個先行」,組團開發2/3以上的建設用地用於基礎設施、安置房和公建配套建設,其中包括文化設施。比如五店市傳統街區,佔地252畝,處在最繁華的城市核心區。
在城市建設過程中,晉江始終以文化的「軟規劃」引領建設的「硬規劃」,把整體風貌、文化坐標、傳統建築天際線等要素,一併納入規劃指標體系,讓城市建築既有現代功能,又有濃重的地域特色。
——注重多元文化延續。除集中保護閩南建築群、傳統藝術精品、特色風味小吃等閩南文化元素外,晉江還積極籌劃設立閩南語發展研究中心,發揮語言的符號功能,促進閩南文化傳承,彰顯出地道的閩南文化特質。
晉江人與海為伴、靠海而居,受海洋文化的影響很深。這幾年,通過對草庵、五里橋等海絲古迹的保護修繕,對水密隔艙福船技藝、深滬褒歌等傳統技藝的整理傳習,彰顯獨有的海洋文化特質。
晉江被稱為「世界宗教博物館」,包括世界僅存的摩尼教遺址草庵、台灣450座龍山寺的祖寺安海龍山寺、閩檯燈俗起源地東石三公宮、極具伊斯蘭風韻的陳埭清真寺在內,有「四大宗教」開放場所101處,民間信仰建築達1064處。各種宗教和民間信仰在晉江得到了充分尊重、傳揚,實現共同發展,彰顯出融合的宗教文化特質。
在城市改造更新中,晉江始終把宗祠、祠堂作為城市改造征遷的安置重點,對近千座僑親宗祠進行保護修繕,開展譜牒研究,使之成為維繫海內外晉江人的重要親情紐帶,彰顯出溫暖的祖地文化特質。像青陽「蔡氏家廟」和「庄氏家廟」,每年都會迎接3000多名華僑宗親回鄉謁祖,成為一道獨具魅力的文化景觀。
——注重保留鄉愁記憶。在城市,依託現有的自然生態、山水格局,把山脈、水系梳理出來,讓城市空間疏密有致,既有喧囂熱鬧的都市繁華,又有寧靜優美的田園風光。不僅建成了29公里「一山一水」城市慢道,引山水入城,讓城市擁抱山水,還策劃一個萬畝的田園風光項目,把生態與文化、農業現代化融合,為市民打造城市生活的「減壓器」。
在農村,以美麗鄉村和宜居環境建設為抓手,突出功能配套完善和自然生態保護,不僅讓農村人像城裡人一樣,享有相同的生活品質,更擁有城裡人嚮往的寧靜而安詳的鄉村氣息。
——注重文化活態傳承。晉江現有非物質文化遺產54項,包括南音、掌中木偶劇、高甲戲等,通過開辦37個「非遺」傳習所,不斷為「非遺」傳承注入新鮮血液。
民俗是最鮮活的集體文化記憶。晉江在片區改造盡量就地安置,保留原有的社群關係,並留出專門地塊,安置宗祠、公媽廳等民俗活動場所。貼春聯、敬天公、鬧花燈、數宮燈、嗦啰嗹(俗稱「採蓮」),形形色色的民俗活動,在晉江的鎮村、街巷輪番上演,十分熱鬧。
回顧總結晉江在文化傳承保護方面的實踐,我們深刻體會到,在推進新型城鎮化過程中保護好彌足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傳承歷史文脈,不僅是刻不容緩的歷史責任,更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因為文化是塑造城市靈魂、展現城市個性的重要力量,更是市民自豪感與認同感的重要來源和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內生動力。
在新型城鎮化中傳承與發展文化,需要我們堅定保護決心,提升保護理念,完善保護模式,其核心就是要始終牢牢把握四個原則。
——牢牢把握文化傳承的真實性原則。文化遺產中蘊含的歷史信息與其真實性直接相關,歷史文化價值只有在真實的原物中得以體現。對文物史跡,我們不能推倒重來,不能拆「真古董」建「假古董」,而是要採取堅決的態度和剛性的標準,老街區有一條保護一條,老房子有一間保護一間,並儘可能保持系統性、完整性,在保護和修繕中進行延續和傳承。
——牢牢把握文化傳承的開放性原則。一座城市要有海納百川、兼容並蓄的胸懷,致力於推動多元文化交流融合、共同繁榮,不斷增強文化軟實力。
晉江自古商通四海,成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使晉江多了一份包容,增添了日益開放的文化性格。在文化傳承中,晉江十分注重開放精神的傳承,既弘揚「愛拼敢贏、輸贏笑笑」這種海洋文化烙印十分鮮明的人文特質,又積極倡導開放包容的現代城市文明。通過這種傳承,充分吸收借鑒優秀文化基因,在交流、激蕩中,使晉江呈現出迷人的文化特質。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晉江與台灣有著明顯的「五緣」優勢,晉江在做好歷史文化街區、村鎮保護,守護好台灣同胞的祖地根脈的同時,不斷推進晉台文化交流,每年舉辦數百場民間活動,人員往來從未間斷,兩地文化薪火相傳、水乳交融,在服務祖國和平統一大業中日益展現更大的作為。
——牢牢把握文化傳承的生態性原則。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指出,城鎮建設要體現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託現有山水脈絡等獨特風光,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把握好這一要求,除了保護好自然生態,更要保護好一個地方的文化生態。
鄉土自然的田園風光、恬靜悠閑生活意境,是每個人都嚮往的精神家園。在推進新型城鎮化進程中,晉江加強城市紫線管理,對歷史古迹和古民居、古村落、古建築群、古河道、古樹名木等,採取最嚴格的保護措施,保留傳承原生態的歷史風貌和自然景觀。通過這種傳承,延續鄉愁記憶,延續人文特質,在晉江,不少華僑感慨地說:「家鄉城市改造變化這麼大,我們還能找到回家的路,找到故鄉的根。」
——牢牢把握文化傳承的群眾性原則。文化不能只存放在博物館,而是要根植於群眾中。只有讓群眾從歷史文化保護中獲益,讓文化保護的意識在群眾中紮根,文化才能實現可持續的保護和傳承。
近年來,晉江持續加大民生投入,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向常住人口全覆蓋,不分本地外地、城市農村,基本實現「保障全覆蓋,待遇均等化」。在推進發展中,晉江尤其注重加快發展文化事業,以系列文化活動為載體,加強文化活態傳承,促進文化融入百姓生活。通過這種傳承,讓來自大江南北、五湖四海的人們,在文化認同中加快族群融合,讓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人真正愛上晉江、融入晉江。
(作者為福建省晉江市人民政府市長)
推薦閱讀:
※晉江蘇姓源流
※晉江10家飲品店熱飲大測評!KOI、莓超瘋、享甜、珍寶寶…你站誰?
※晉江吳姓源流
※晉江五里橋
※晉江市永和鎮古厝村陳氏三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