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當我們談論「師德」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麼

當我們談論「師德」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麼發布時間:2013-7-3 16:38:33作者:簡玉通過觀摩師德演講,令我對「師德」二字有了更深的感受。

但我們也確實看到,在涉及這個話題的時候,學生、家長、老師和校長們談論起來,其內容和態度是大不相同的。

老師們所講的,大多集中於自己的感受,如何愛,如何付出,如何辛苦。旁人聽了以後,不免對這個職業寄予深深的同情;家長們的尊敬程度則多從教師的行為與工作效果出發,希望孩子在學校得到愛護;校長們講師德,一般會著重於兩點:一、職業規範;二、責任感。

學生們怎麼想呢?問過一些學生,他們說,老師們所做的是為他們好,一般都能感受得到,不過少年心性沒那麼多道理講,他們更願意接受一些方法和態度得當的老師,和那些與他們溝通自然的老師。

最近媒體的教育報道較多地集中在負面個案。一方面這是媒體傳播的特點,非聳人聽聞不為新聞;另一方面,也是對以往將教師職業神聖化、無限拔高師德形象的一種反彈:看,你們說老師多高尚,不過和普通人一樣嘛!毛病一樣不少,壞事也常有份。

至此我發現:對於師德,單純從道德角度談論,效用是不大的,應該落實到具體的職業素養和職業規範上去。教師要成為一個受人尊敬的行業,它的從業人員應該是在社會各階層中整體素質和層次較高的一群,同時享受相對有保障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待遇。教師的專業性則主要體現在智識與溝通方面。至於道德,毫無疑問,教師應該達到公民的基本要求,也就是法律規定的行為底線。如果說有所不同,應該是,教師的責任意識和自我約束力應該落實為兩點:1、保護學生,絕不可傷害學生;2、盡職盡責提升教學質量。

還原「師德」本義是很有必要的。教師不是道德完人,也不是聖人,單純在道德層面說教和批判,以期提高教育的整體水平,其實是個誤區。對一個尚在為生存而工作的群體來說,實在無力承擔起這類期待。「萬世師表」的牌匾還是讓孔子們去背吧,教師的形象怎樣,應該以他的職業水準和學識修養來定義,由他所影響的學生來評價。那些自認有管理他人資格的官員或領導,手握權柄和公共資源,他們才更有責任、也有能力成為道德示範。所以,所有關於「師德」的高標準嚴要求,應該更多地落在承擔教育管理的官員們、領導們身上,只有他們正心誠意、以德為先,全社會的才可以放心,家長們才可以放心。

身處這個行業,主動地反思、批判,糾正一些過高過虛的期待與不切實際的評價標準,重新釐清「師德」的內涵與具體內容,也許是擺脫尷尬處境的最有效方法。

推薦閱讀:

婁師德如何對待別人吐的唾沫
太平中心幼兒園教師師德師風責任書
師德論文愛與責任
師德「紅線」需要更明確的操作性
神吐槽:「違反師德」並不能回答公眾想要的正義

TAG:師德 | 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