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現代西方心理學的實證主義與現象學方法論之比較
在現代西方心理學一百多年的發展中,占統轄地位的方法論主要是實證主義和現象學。心理學界稱之為現代西方心理學的兩大方法論基礎。我們已經撰文分別討論了這兩大方法論與心理學相結合之緣由、它們與現代西方心理學各派別之間的關係、它們各自在心理學中的方法論含義,以及它們作為方法論對心理學發展所產生的正面與負面影響等等問題。我們旨在比較這兩大方法論,分析它們之間的異同,以有助於深化對西方心理學發展歷程的認識,並從中得到啟發,從而思考我國心理學發展的經驗教訓與未來走向問題。
(一)兩大方法論的哲學意義之比較
不言而喻,現代西方心理學兩大方法論的哲學背景,分別是進作為哲學派別的實證主義與現象學。就這兩個學派產生的時間來看,實證主義早於現象學近半個世紀,但是,兩者都是現代西方社會現實的產物,近一個半世紀以來,資本主義社會發生了重大變化,社會經濟和政治都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大振蕩。在思想文化領域,一方面是科學興旺發達,另一方面是傳統哲學的危機,誕生於這一相同背景下的實證主義和現象學在某些方面表現出它們的一致性。
首先,它們都不觸及傳統哲學有關本體論的問題。實證主義強調用實證精神改造、統一各門科學,反對採用思辨方法研究傳統的哲學問題,傳統哲學中的主客觀關係問題被它們視為形而上學問題而遭拒斥。它們既不贊成唯物主義,也不贊成唯心主義。其次,他們都視自己的哲學為「科學的哲學」或「科學的科學」。實證主義和現象學對什麼是真理、如何獲得真理之類的問題尤為關切,因此都把自己的哲學主張看作是有關認識或方法的科學。
現象學與實證主義雖然共處於一個時代,但所接受的時代影響是有差異的。正是由於這些差異,它們的思想也存在著鮮明的對立。
1.哲學研究重心的對立:科學與人
實證主義,特別是邏輯實證主義以科學為研究重點。它們認為哲學就是科學哲學。胡塞爾則認為,實證主義在原則上排斥了我們時代的人面對命運攸關的根本改革時必須作出回答的問題。他還認為實證主義導致了歐洲的人性危機。為了擺脫歐洲危機、歐洲人性危機以及哲學危機,現象學特彆強調對人,特別是對人的的主體性的研究,將人的價值和意義問題作為研究的重點。他認為主體性之謎是一切謎中之謎,一切個別危機都應聯繫到主體性法之謎加以討論。
2.認識論與真理觀的對立
實證主義強調運用歸納法或概率式的歸納推理,它認為科學是從特定的事實上升到關於現象的理論概括,但是,胡塞爾認為自然界的事物是分散的、個別的,對它們的研究可以採用歸納法,但哲學不能使用歸納法,因為純粹自我意識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使用歸納法不能把握它。再說,歸納法所獲得的知識是或然知識,而非必然知識,它對於尋求相對真理的科學來說行之有效,但對於尋求絕對真理的現象學來說卻完全無用。在他看來,要認識純粹自我意識,把握永恆的絕對真理,必須採用直覺的、本質的直觀。實證主義強調真理的證實,它著力於研究作為最後成品的科學理論如何證明,認為發現問題不是哲學的任務,它否認絕對真理的存在,主張相對真理。相反,胡塞爾重視未來的探索和發現,不重視通過實驗和經驗檢驗真理的問題。實證主義者企圖把真理等同於感覺經驗,但感覺經驗是相對的,因人而異。胡塞爾認為哲學的任務是尋找絕對真理,如果利用他的現象學,就可尋求永恆的真理。
3.科學觀的對立
實證論認為,科學無非是事實的科學,因此,科學不應回答有關價值的問題以及有關什麼是理性、什麼不是理性的問題,因為它們超過了純粹客觀事實的範圍。實證主義主張把一切涉及主體的問題排除在研究的大門之外,科學的對象是客觀的事實和規律,從客觀事實出發是科學的基本原則。胡塞爾認為實證主義的科學觀是片面的,科學應以全部存在為研究對象,既包括客觀領域中的東西,也包括主觀領域中的東西。有關意義、價值、理性的問題是科學研究的重要對象。科學的任務不就局限於「純粹的」客觀事實。他還認為實證主義的科學觀沒有看到主體與客體之間的統一關係,沒有看到客體的意義是主體授予的。在他看來,與其把科學定義為事實的研究,不如把科學定義為「理性的啟示」。
(二)兩大方法論的心理學意義之比較
一定的哲學觀在心理學中就成為一種哲學方法論。這種哲學方法論制約著心理學家對待心理現象的態度和處理心理問題的特殊角度,也制約著心理學家對研究方法的使用。因此哲學觀的差異,在心理學中往往表現為方法論含義的差異,更具體地說,表現為心理學家在規定心理學的研究對象、任務、策略諸方面的差異。
1.研究對象的比較
接受實證主義觀點的心理學家強調心理學對象的可被觀察性。馮特、鐵欽納雖主張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主觀經驗,但是這種主觀經驗是能夠進行內部觀察的。當然,在馮特的主張中,也包括統覺、意志之類的概念。可是他的繼承者鐵欽納將這些既不能觀察,又不符合經驗證實原則的東西統統當做思辨的產物予以擯棄。鐵欽納在心理學對象的可觀察性問題上比馮特堅定得多,但是,他的這一主張仍不為行為主義者所接受。在行為主義者看來,即使是可覺知的直接經驗也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心理學不應以這種虛無的東西為對象,它的研究對象應是可觀察的行為。行為當然是易於觀察的,但是行為有內隱與外顯之分,有分子式與整體性之別。新行為主義者拋棄了華生的分子行為和內隱行為,強調可觀察的大件行為或操作。現代認知心理學雖折中了主觀心理學與客觀心理學,但它將認識過程看成是電子計算機的操作過程,所以它仍然強調心理學研究對象的可觀察性。與此相反,受現象學影響的心理學家主張將直接經驗作為心理學的對象。這裡所言的直接經驗含有人的意向、理解、體驗、目的、價值,需要等,它強調主觀經驗的動態性和動力性,如意動、動機的研究。它不僅停留在表面的心理現象或外顯行為,而且也深入到了主觀經驗的的深層次,如需要、人格等。這些方面正是人的主觀性和主動性之方所在。
2.研究任務的比較
受實證主義關於描述性科學理想的啟發,許多心理學家將心理學的任務規定為對心理現象的描述。他們拒絕回答心理的本質及其發展規律。鐵欽納、斯金納的思想以及現代認知心理學的理論體系中,雖然包含有許多概念和規律之類的東西,但是這些概念只是對直接觀察的結果的論述,所涉及的規律只是實驗框架中相關變數的函數關係。在他們看來,心理學與解釋、與為什麼沒有關係。描述在現象學中也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因此,受現象學影響的心理學家也十分看重描述。不過,描述不是他們的最高目標,他們的描述意在揭示心理現象的本質,儘管這種本質只是一種主觀性的東西。可見它不像實證主義那樣極力反對解釋,相反,它極為重視解釋。儘管兩種方法論都主張科學的任務是描述,但是二者對描述的理解是不一樣的。現象學提倡的描述是一種真實的描述,在下述三個方面與實證主義方法論不同;第一,它是為了把握事物的本質而非事物的前後聯繫、相繼或相似的關係;第二,它不需要任何前提,它排除一切假設和科學觀念;第三,它是整體性的,是對事物本身的描述,而不是對分割的部分的描述。
3.研究原則與方法的比較
關於如何開展心理學的研究,實證主義與現象學兩種方法論也基本上處於對立的兩極。
(1)問題中心與方法中心
實證主義哲學強調實證方法,為此將許多難以實證的哲學問題排斥在外。這一方法論思想為許多心理學家所賞識。鐵欽鈉為了在心理學中運用實驗內省法,寧可將意識封閉與肢解,使之面目全非,脫離實際,行為主義為了適應客觀方法,竟然否定心理學的真正對象──意識,用能夠觀察和實驗的行為取而代之。現代認知心理學在一定程度上糾正了行為主義的錯誤,恢復了意識心理學的地位。但是它也有方法中心的傾向。在它運用先進的電腦技術進行精緻的實驗時,人類複雜的意識實際上被簡化和人為化了。實證主義的方法中心論遭到了現象學的反對,現象學主張將人的主體性,特別是人的價值和意義問題作為哲學的中心,這一立場為反方法中心的心理學家所擁護。馬斯洛就曾在心理學中明確提出問題中心,他認為方法和手段是為目的服務的,其意義為問題所規定。他們所指的問題主要是社會問題和人的問題,特別是人的潛能、價值和自我實現等問題。
(2)整體觀與原子觀
受實證主義特別是馬赫主義「要素論」的影響,許多心理學家採用原子觀來研究心理現象。馮特就將意識分析為感覺和情感兩種元素。鐵欽納也對意識進行元素分析,並且分析得更為精細。行為主義者在對象問題上反對馮特和鐵欽納,然而在原子觀上則與他們保持一致,他們把複雜的行為簡單化,將它們視為刺激與反應的聯結,現代認知心理學的著名代表西蒙還論證過複雜的行為是簡單行為的集合。以現象學為哲學背景的心理學家與之相對,提出了心理的整體觀。他們認為整體不是部分或屬性的機械相加,它不為部分所決定,相反還決定部分,苛勒說:「我仰望單純的藍天,看見天空是綿延不斷的,簡直看不出它由什麼原子組成,更看不到任何界限和間隙……我們所需要的是那些可用以了解我們的直接經驗的概念,至於感覺之類的分子,我們憑自己的觀察沒有發現這些分子。」考夫卡也說:「看見一幢房子或一株樹並不是看見x數目的感覺相當於房子、y數目的感覺相當於樹,例如說,189個房子感覺,124個樹感覺。」格式塔心理學所極力主張的整體觀後來被人本主義心理學所採納,成為其重要的方法論思想。
(3)定量分析與定性研究
實證主義將可證實性和精確性作為科學的至高無上的目標。受到這一思想的影響,許多心理學家在心理學中著重強調定量分的析。鐵欽納就曾將心理現象量化,聲稱發現了30 500種視覺元素、4種味覺元素和3種消化道元素。行為主義,特別是新行為主義將法其研究重心放在如何揭示刺激和反應或環境和行為之間的數量關係。現代認知心理學更是普遍採用實驗和數量方法來研究心理過程。現象學則將先驗本質的發現與揭示作為哲學的最高目標。追隨現象學的心理學家多將質的研究作為心理學的重心,他們並不絕對排斥定量研究,他們只是主張以質為中心,走從質到量的研究之路。格式塔心理學是這樣,人本主義心理學也是這樣。
(4)還原論與非還原論
為了體現實證主義所提倡的可證性和精確性,許多心理學家在研究心理現象時採用還原方法。馮特用生理學方法研究感知問題,他將經驗分解為元素,認為心理學的任務就在於研究這些元素之間的複合,這是受到化學的影響,所以馮特有方法還原的傾向;鐵欽納的構造主義主張物理、化學還原,把心理過程還原為物理、化學過程;華生的行為主義強調生理還原,將行為歸結為生理變化;新行為主義也推崇生理還原,用動物的行為來取代人類的行為;現代認知心理學傾向於機械還原,將人類認知過程當做計算機的操作過程。在實證主義心理學家們看來,唯有還原,才能對心理現象予以精確的解釋。贊成現象學的心理學家反對還原論。他們認為還原無助於理解人性,相反還扼制人性,使心理學陷入危機。他們提倡在心理水平上研究心理,在行為層次上研究行為。格式塔心理學、人本主義心理學就特別提倡獨立地研究心理現象,即通過對心理現象本身的如實全面的描述,以發現現象本身的結構和關係。
(5)主觀方法與客觀方法
接受實證主義哲學的心理學家在研究心理問題時多採用客觀方法。馮特主張用實驗內省法研究心理學。實驗內省法是哲學思辨和實證方法的拼合,不是純粹的客觀方法,但是,它是心理學方法客觀化的轉折點。因為,在此之前,心理學所採用的方法基本上是純粹的哲學思辨。鐵欽納的構造主義認為,科學不過是對觀察結果的精細的描述。因此,他也強調客觀方法,他將馮特創立的實驗內省法作了許多限制,提出了許多約束實驗的規則。機能主義者如安吉爾等人提出實驗在內省和客觀觀察兩種情況下的運用,前者用於研究經驗,後者用於研究行為。行為主義則只強調後者。華生極力主張採用客觀觀察法、條件反射法、言語報告法和測驗法等。現代認知心理學採用精緻的實驗、計算機模擬和客觀觀察等方法,雖然在對自我觀察法的態度上較行為主義有大的轉變,但它更偏愛的還是客觀方法。接受現象學的心理學家則偏重於主觀方法。儘管他們也使用一些現代科學所提供的實驗法,但其主流是對經驗的描述,是自我觀察和內省。格式塔心理學、人本主義心理學均屬於這一類。
(三)兩大方法論的價值取向比較
自誕生之日起,現代西方心理學便陷入紛爭迭起、學派林立的局面。這種百家爭鳴局面的形成與心理學的特殊對象以及它所面臨的特殊任務有關,但更深層的原因是哲學方法論的多元性以及心理學家對方法論的選擇性。
方法論的多元性造成了心理學的不統一性。不過在眾多哲學方法論中,對西方心理學起著最基礎、最主要作用的主要有兩個:實證主義和現象學。說它們最基礎是因為影響心理學的其他哲學流派大都與它們有直接的聯繫。說它最主要是因為現代西方心理學大小流派中絕大多數以它們為主要哲學依據。可以說,西方心理學的哲學基礎處於實證主義和現象學的交替之中。所以,現代西方心理學固然紛繁複雜,但實際上可以劃分為兩大陣營:實證主義心理學和現象學心理學。從學術研究的價值取向看,這兩大陣營又分別代表兩大研究取向:科學取向與人文取向。實證主義的心理學主要是科學取向的,現象學心理學主要是人文取向的。
1.科學取向的心理學法
科學取向的心理學以實證主義為方法論基礎。為了達到實證主義所倡導的可證實性和精確性的科學理想。它遵循著實證主義所倡導的種種原則。馮特將通過內省知覺可直接感知的意識內容確定為心理學的主要對象,並在研究中進行要素分析。他建立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宣布用研究自然科學的客觀方法研究心理學問題。鐵欽鈉全面繼承了馮特的主張,而且拋棄了馮特在科學取向上某些不甚徹底的東西。他更崇尚對經驗的直接觀察,堅決捨棄那些不能直接觀察的東西。他不僅吸收了馮特的實驗內省法,而且為了更加客觀,他對這種方法規定了種種限制,更為突出的是,他更加強調元素分析,強調意識的結構,他的分析極為精細、煩瑣。
真正將科學取向推向極致的是行為主義。一方面它繼承了馮特和鐵欽納的描述性和科學理想以及還原論和元素分析等研究策略;另一方面,它又拋棄了他們的貌似客觀、實則主觀的實驗內省法,強調嚴格控制的實驗方法和操作主義策略。為了適應這種方法和策略,它將內在的意識活動、心理過程擱置一邊,將人的行為諸如肌肉運動和腺體分泌當做心理學的研究對象。現代認知心理學最接近可證實性和精確性的科學理想,它通過對外部行為的分析推論心理過程,然後通過計算機模擬,驗證假設的正確性。在模擬心理學家所編製的計算機程序中,可以再現、重複、驗證人的認識活動中的某個環節,如感知、記憶、思維、解決問題等,基本上避免了由被試受主觀經驗和客觀環境影響所引起的個體差異和報告誤差給實驗的客觀性、精確性所造成的困難。
2.人文取向的心理學
人文取向的心理學以現象學為方法論基礎。人文取向的心理學不同於人本主義心理學,它比後者寬泛,人本主義心理學只是現代心理學的一個較晚近的流派,人文取向的心理學則可追溯到歐洲源遠流長的人文傳統。
在現代心理學的範圍內,人文取向的心理學堅持現象學原則,它可上溯到布倫塔諾的意動心理學,隨後的符茨堡學派也帶有一定的人文色彩。格式塔心理學重視質的分析,強調整體性原則。勒溫將這些原則用於研究人的動力系統和群體之中的人際關係,將極權與民主問題納入到心理學的具體研究中,所以格式塔心理學和勒溫的動力心理學主要是人文取向的。真正代表人文取向的心理學是人本主義心理學,它吸收了格式塔心理學的整體觀和如實描述原則,同時強調對人的經驗,特別是人的需要,價值、尊嚴、自我實現、自我超越等能體現人類真正本性的特殊領域的研究,強調問題中心,反對方法中心,強調從質到量的解釋原則,從而將人文取向的心理學推向高峰。
現代認知心理學也在一定程度上帶有了人文色彩。它一改統 治心理學達40年之久的行為主義的基本主張,強調心理學以人的內部心理過程為對象,強調心理過程的整體性,在重視提高方法客觀性的同時,也重視經驗報告之類的主觀方法。這些主張與人文取向相一致。不過,從認知心理學的主流和實質來看,它主要還是科學取向的。精神分析學派則較為複雜,弗洛伊德接受了19世紀的科學理念,如經典物理學和生物進化論的觀點,但他的學說的更廣闊的背景則是西方人文主義傳統。新精神分析學派又幾乎全然是人文取向的。
(四)簡短的討論
可見,實證主義和現象學作為現代西方心理學的兩大方法論,它們在心理學的對象、任務、原則與方法等問題上的回答存在著明顯的分歧,這些分歧是由實證主義和現象學的哲學思想的分歧決定的。而現代西方心理學的兩大方法論則分別代表了心理學研究的科學和人文兩大價值取向。這兩大方法論、兩大價值取向能否整合,在什麼基礎上整合,則是有待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最近,陳立先生指出,要反對「方法論的帝國主義」,因為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本來內涵複雜,如果用某種方法來限制它,結果當然會扼殺心理學的生機。這是針對實證主義的統治地位而言的。陳立先生還提出人文科學的主觀方法,認為它與自然科學的方法完全不同,並且無法調和。但他似乎又認為應該將自然科學的方法與人文學科的方法結合起來。我們認為。在最高層面上,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是相通的。科學的終極關懷就是人文的,真正的人文精神也是尊重科學的。科學與人文是心理學的兩翼。既是兩翼,就意味著二者屬同一有機體。現在的問題是,這兩翼的發育不平衡。在中國大陸,人文取向的心理學似乎還沒有降生。如此漫長的難產過程也削弱了心理學的科學性,因為缺乏終極關懷的科學只是材料的積累而不是真理的揭示。欠缺人文精神的另一個結果是,心理學對社會、人生的影響力太小。這樣,心理學既不能與成熟的自然科學對話,又不能與人文學科對話。因此,科學取向的心理學有待進一步發展,人文取向的心理學則有待孕育成熟並得到精心呵護。心理學的科學與人文兩翼的平衡而豐滿地成長之時,也就是心理學真正成為人認識自己的重要知識領域之日。
(郭永玉 陶宏斌)
2010-07-14人教網
下載:
推薦閱讀:
※致女兒書。
※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驗證性因素分析的區別?
※挫折商低?小心孩子跳樓!
※「有種你再說一句!」這句話的威懾力到底在哪裡?
※系列專題之「小效應大作用」(1/8):功能固著|巴納姆效應
TAG:心理學 | 心理 | 方法 | 比較 | 現象 | 方法論 | 西方 | 現代 | 主義 | 實證 | 實證主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