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求實》 第三節 消化系統疾病 (20個醫案解析)

《中醫求實》節選

第三節消化系統疾病

我國胃病患者佔總人口的平均比例達42%,其中萎縮性胃炎患者佔12.42%,所以,故俗傳「十人九胃病」。

我在臨床治療了大量胃病患者,有的是單純性的胃病,有的是與肝膽疾患,甚至有的與癌症並存。

從臨床中我總結出針對「病因,病症,體質」 即「葯病相對」「葯症相對」「葯體相對」的簡潔用藥法,十分容易掌握和容易複製,特公布出來。

胃病的「三因對照用藥法」

1全身陽虛或胃陽虛:胃怕吃冷物,舌淡苔白。

用藥如:制附子,桂枝,乾薑,生薑等。

2全身氣虛或胃氣虛:飯量減少,吃點食物,胃就脹。

用藥如:黃芪,党參,炒白朮,炙甘草,茯苓,麥芽糖,大棗。

3胃陰虛或肝鬱有熱:胃熱或胸膈熱,口苦,燒心。

用藥如:炒白芍,柴胡,黃芩,梔子,淡豆豉,生石膏,黃連。

4肝氣犯胃:一生氣就胃或肋骨兩邊脹痛,難受。

用藥如:柴胡,香附,川芎,元胡,紫蘇。

5痰飲不化:胃悶,嘔吐清水。

用藥如:姜半夏,炒熾實,陳皮,厚朴。

讀者掌握以上的病證了,就可以組方應用了,十分簡單。現舉一些臨床醫案,以便讀者可以應用。

醫案1:兩個「+」號的胃炎,六副痊癒的驗方

周某,男,60多歲,2015年初夏就診,青島醫院檢查:胃炎,胃有兩個「+」號,心口痛(實際上是胃痛,但患者述說是心口痛),患者自從得了胃病後,不愛吃飯,舌淡苔白。

綜合辨證:胃陽不足,痰飲郁阻

治則:補胃溫陽 化痰逐飲 佐以理氣

中醫辨證:胃陽不足,痰飲郁阻

組方思路:桂枝湯 附子理中丸 去乾薑加姜半夏,生黃芪,陳皮,紫蘇葉。

方葯:制附子6克先煮一小時 桂枝30克炒白芍30克炙甘草30克姜半夏25克炙黃芪50克紫蘇葉20克 生薑絲50克大棗6枚去核 陳皮30克生白朮20克(當時沒有炒的,只好用了生的),水煮服用,一天一副,每天服用2—3次,連服六副。

藥效:患者六副葯服後,癥狀全無,我讓其去醫院複查一下,患者卻說好了,不用複查。

我與患者經常見面,到目前寫稿為止,四年了,也未再犯病。

本醫案臨床分析思路總結

男,60多歲—--年高五臟六臟功能衰退減弱,切莫單用攻伐葯,當用補脾養胃的炙黃芪(生者偏走上達四肢,炙者偏守中補脾胃),党參,炒白朮。

胃炎,胃有兩個「+」號----西醫的胃炎症,中醫分寒和熱兩個類型,年高多為寒證,用藥當有制附子,生薑,桂枝,紫蘇葉。

心口痛(實際上是胃痛,但患者述說是心口痛)----胃虛,胃寒,胃有痰飲當用姜半夏,陳皮,胃氣不降當用枳實,以上病因皆可以令胃疼痛。

患者自從得了胃病後,不愛吃飯---脾胃虛弱,當用芪參術和大棗。

舌淡苔白---胃陽氣虛,當用附桂姜。

醫案2:淺表性胃炎的驗方(附子曾經中過毒)

張某,男,43歲,體瘦形弱,當地醫院檢查「淺表性胃性」2--3年,每天下半夜,胃就會隱隱作痛,難受的無法入睡,偶爾感受如針扎一樣,胃吃冷物加劇,舌淡苔白,多方醫治無效。

綜合辨證:胃陽不足,痰飲郁阻

治則:補胃溫陽 化痰逐飲

組方思路:小建中湯 附子理中丸合方加半夏

方葯:桂枝30克 炒白芍30克姜半夏25克制附子30克先煮一個半小時炙甘草30克 乾薑20克 党參20克 炒白朮20克 茯苓20 生薑絲100克大棗12枚去核,水煮服用,服用時兌入麥芽糖2兩,一天一副,每天服用2—3次,連服六副。

患者一看我開的方子中有附子,就害怕了。患者說:「以前服用過別的中醫師開的十幾克附子,中了毒,當時很危險」。

我仔細一問,原來以前的附子沒有先煮。我告訴他沒有關係,這個方子中的附子,你先煮上一個半小時,再與它葯一起煮,就不會中毒了。如果還害怕,你在喝第一頓時,先少喝十分之一,身體沒有不適,再加大藥量,正常喝,就會很安全了。

藥效:患者按照我的囑咐服用後,沒有出現中毒現象,病症也大大緩解。患者於是連續服用12副,胃病基本康復,下半夜胃痛的癥狀也消失了。

我讓其打成粗粉,服用小煮劑,以善其後。

本醫案臨床分析思路總結

43歲,體瘦形弱---陽氣下降的年齡階段。

當地醫院檢查「淺表性胃性」2--3年---病史數年,多病多虛即使開始是實證,拖延一久,正氣也虛。

每天下半夜,胃就會隱隱作痛,難受的無法入睡---後半夜為陽氣生髮之時,陽氣受損,故而生髮不足,而病症加重。

偶爾感受如針扎一樣---陽氣不足則寒凝而痛。

胃吃冷物加劇---胃寒無疑。

舌淡苔白---陽氣不足。

醫案3:胃痛胃脹膽囊炎三副見效的驗方

楊某,男,中年人,胃痛胃脹,怕吃冷的,而且胃痛時連著後背也疼痛,一生氣胃痛就更嚴重。同時伴有身上出汗的癥狀,舌淡苔白,患者尚有膽囊炎。

綜合辨證:

病症之標為---胃陽不足 寒飲不降 兼有氣鬱而滯;病症之本為-----氣虛陽弱

治則:溫胃化痰理氣治病 補元溫陽調體

組方思路:桂枝湯 四逆湯 玉屏風散加味

開方如下:

桂枝30克炒白芍30克炙甘草20克 麻黃10克 生黃芪60克 防風15克 炒白朮20克 党參20克乾薑20克陳皮10克 川芎10克 香附10克姜半夏20克 梔子10克 淡豆豉15克制附子30克先煮一個半小時 生薑絲100克大棗12枚去核,水煮服用,服用時兌入麥芽糖2兩,一天一副,每天服用2—3次,連服六副。

藥效:患者吃了三副葯後,胃痛大大緩解,患者吃藥積極性很高,又連續著吃了二三十副,防止複發。

本醫案的臨床分析思路總結

胃痛胃脹----胃虛或肝鬱則胃脹。

怕吃冷的---胃陽不足或胃寒。

胃痛時連著後背也疼痛-----病情比較重。

一生氣胃痛就更嚴重----肝鬱克胃。

同時伴有身上出汗的癥狀----桂枝湯表虛證或玉屏風散氣虛證。

舌淡苔白---陽氣虛。

患者尚有膽囊炎---肝膽郁滯或少陽證。

醫案4:胃冷後背發熱的治療

張某,女,45歲,山東省荷澤地區人,胃脹氣,胃吃多了就難受,胃怕吃冷的食物,但後背競然發熱,同時有便秘。

其哥哥是醫院的院長同我熟悉,告知其妹妹,這個病西醫沒有好辦法,於是,介紹其找我來醫治。

分析思路:

女,45歲---年高多虛證。

胃脹氣,胃吃多了就難受---脾胃虛弱。

胃怕吃冷的食物---胃寒或胃陽氣不足。但後背競然發熱---鬱熱非實熱。

同時有便秘---氣虛腸胃運功能緩慢。

綜合辨證:脾胃虛寒 胃氣不降 兼有鬱熱。

治則:補脾胃,溫寒飲,降胃氣,清鬱熱。

為其開方如下:

生石膏120克 梔子10克 生黃芪180克 制附子30克先煮一個半小時桂枝30克炒白芍30克炒白朮20克 生龍骨30克 生牡蠣30克 炙甘草15克 茯苓20克 澤瀉36克 炒枳實50克生薑絲25克 大棗12枚去核,水煮服用,一天一副,每天分2—3次服用,連服六副。

藥效:患者服了6副葯後,胃脹氣和便秘消除,頭也不暈了,後背熱好轉一半。後來,在此方的基礎上調整了調整,患者又來抓了二十幾副葯,後背熱也消除了。

醫案5:胃病噁心嘔吐時眼淚都能出來的醫案

王某,男,53歲,胃病有3—4年,胃部疼痛,拉肚子,早晨起來就噁心嘔吐,噁心嘔吐時眼淚都能出來,抽煙則頭暈,胳膊一下雨就疼痛,腿也疼痛但下雨時不加重,舌淡苔白,脈沉。

分析思路:

53歲,胃病有3—4年---年高久病多虛。胃部疼痛---虛寒疼痛。

拉肚子----脾胃虛寒或腸寒。

早晨起來就噁心嘔吐,噁心嘔吐時眼淚都能出來---胃氣上逆。

抽煙則頭暈---肺氣不足或肝膽有鬱熱。

胳膊一下雨就疼痛---內陽氣不足,外胡寒濕氣。

腿也疼痛但下雨時不加重---經絡不通,但同寒濕無關。

舌淡苔白,脈沉---陽氣虛。

綜合辨證:陽氣虛弱 脾胃虛寒 濁飲上逆 外有寒濕

治則:補氣溫陽 益脾溫胃 化飲降濁 宣經散寒

方葯:葛根60克 麻黃10克 桂枝50克炒白芍50克 炙甘草20克姜半夏30克 制附子50克先煮一個半小時生黃芪100克 生龍骨30克 生牡蠣30克 炒白朮20克 茯苓20克 党參20克生薑絲150克大棗12枚去核,水煮服用,一天一副,每天服用2—3次,並每天有一次蓋被取微汗,連服六副。

藥效:患者服完6副葯後,胃痛和噁心嘔吐好轉三分之二,患者一口氣吃了30幾副葯,胃病徹底痊癒,胳膊疼痛也見輕。

中醫同行對此醫案的領悟

許仙言醫: 此方甚妙,妙用經方思路,儼然有古醫之風,升降出入之道隱乎其間,非杏仁聖手難為!別開生面,思之甚契仲景之法!以桂枝湯法化裁,少佐麻黃,非麻黃法也,桂枝強心陽,和營衛,少量麻黃開玄府之門,透寒邪於表,此之一法用之妙!附子,龍牡,四逆之變化,潛用陰陽,熱自下而化,透於少陰,大陰,則三陰寒凝得化,虛火不作。

廣龍:周老師,看了這個案例 ,我有個分析, 請您看看是否有道理?此病噁心欲嘔,舌白脈沉,系中陽虛,胃氣上逆 為本。另有肩痛,陰雨加重,此為濕邪困表,肺衛失宣;至於雙腿痛,應是脾腎兩虧,筋骨失養所致。

因此,此病可分三階段治理。

第一階段:苓桂術甘湯合附子理中湯加減. 第二階段:葛根湯合麻黃附子細辛湯加味.第三階段:桂枝湯合金匱腎氣湯加味,請老師點評。

醫案6:胃竇炎反酸灼熱,吃冷吃辣皆難受的醫案

高某,男,胃竇炎,吃冷的難受,吃辣的也難受,胃反酸水有灼熱感,同時伴有酒精肝,梅核氣。

分析思路:

胃竇炎,吃冷的難受,吃辣的也難受—脾胃虛弱則胃不耐冷物,也不耐辣物。

胃反酸水有灼熱感---郁而有熱。

酒精肝----需養肝。

梅核氣---痰飲不化。

辨證:脾胃虛弱 痰飲不化 郁而有熱

治則:補脾溫胃 散郁清熱 化飲降濁

姜半夏50克 乾薑50克 黃芩30克 黃連50克 党參50克大棗干50克 炙甘草50克 烏賊骨50克 梔子30克 淡豆豉60克 桂枝50克炒白芍50克 制附子50克先煮一個半小時 研粉過細篩,一天三次,每次沖服10克----15克,並囑咐其需戒酒。

藥效:患者吃完一料葯後,胃病痊癒。

正是:

反酸灼熱胃竇炎 飲食冷辣皆難受

補脾溫胃散鬱熱 化飲降濁是病機

醫案7:胃竇炎和頭痛的臨床驗方

王某,女,43歲,胃竇炎,吃冷物的則加重,覺得嗓子有口痰,一早晨起來就打噴嚏打的頭痛,頭痛遇冷加重。

辨證:陽氣不足 經絡不通 胃寒痰凝

治則:大補陽氣 舒經通絡 溫胃化痰

方葯如下:

制附子40克先煮一個半小時 生黃芪150克 川芎30克 白芷15克 麻黃15克 細辛15克 党參30克 當歸30克 姜半夏25克桂枝50克炒白芍50克 炙甘草15克 炒神曲20克 生薑絲150克 大棗12枚去核,水煮服用,一天一副,每天服用2—3次,連服六副。

藥效:六副葯,病症大大減輕,十幾副葯後,胃竇炎與頭痛皆愈。

本醫案的臨床分析思路總結

女,43歲---元氣開始下降的年齡。

胃竇炎,吃冷物的則加重---胃陽氣不足。覺得嗓子有口痰----陽虛痰飲不化。

一早晨起來就打噴嚏打的頭痛,頭痛遇冷加重-----更加確定陽氣不足。

醫案8:胃寒渾身天冷就痛伴有多種病的醫案

邱某,女,50歲,青島人,長年胃寒胃痛,皮膚干,痛癢,腎囊腫,膽囊息肉,乳腺纖維瘤,身上有結節,手腳冰涼,渾身天冷就不舒服,骨節疼痛,冬天皮膚乾裂,天冷時頭痛,痛的厲害時,眼睛睜不開,大便兩天一次,同時有子宮肌瘤。

辨證:胃陽不足 經絡寒凝

治則:溫胃益氣 舒經通絡

方葯如下:

熟地20克 當 歸30克 獨活10克 白芷15克 制附子50克先煮一個半小時 麻黃15克 桂枝50克炒白芍50克 炙甘草15克 生黃芪100克 細辛10克 生薑絲150克 大棗20枚去核,水煮服用,一天一副,每天服用2—3次,連服六副。

藥效: 10副葯後,胃病,頭痛和骨節疼痛,皮膚干,痛癢,皆已大大好轉,繼續治療別的病症。

本醫案臨床分析思路總結

女,50歲------年高,陽氣和陰血多虛。

長年胃寒胃痛----胃寒。

皮膚干,痛癢----陽氣不足,不充養皮膚。腎囊腫,膽囊息肉,乳腺纖維瘤,身上有結節----陽氣不足則血不易運行而為腫瘤。

手腳冰涼,渾身天冷就不舒服,骨節疼痛,冬天皮膚乾裂,天冷時頭痛,痛的厲害時,眼睛睜不開-----元陽不足,元氣不足。

大便兩天一次---正常範圍。

同時有子宮肌瘤----氣滯血瘀。

醫案9:胃脹打嗝的驗方

謝某,女,47歲,青島人,胃覺得飽脹,打嗝不斷,胃怕吃冷的,好幾年了,渾身不舒服,身上出熱汗,左下腹疼痛,腿沉,腰沉重,膝蓋疼痛,脈沉。

辨證:胃寒膈熱 太陽傷風 營衛不和

治則:溫胃清熱 舒肝理氣 調和營衛

方葯:梔子豆豉湯,桂枝湯,小柴胡湯,柴胡舒肝散合方加減

梔子15克 淡豆豉30克 桂枝30克炒白芍30克姜半夏25克柴胡24克 黃芩15克 党參30克 炙甘草15克 枳殼15克 陳皮25克 川芎15克 香附15克生薑絲50克大棗12枚去核,水煮服用,一天一副,每天服用2—3次,連服六副。

藥效:吃了6副中藥後,胃部癥狀大大見輕,於是連著吃了十幾副中藥,徹底痊癒,至今未再犯病。

本醫案的用藥總結

女,47歲-----年高胃氣功能開始下降,用党參, 炙甘草。

胃覺得飽脹,打嗝不斷---胃氣不舒,用川芎,香附,柴胡,枳殼。

胃怕吃冷的,好幾年了---胃寒,用生薑絲,桂枝。

渾身不舒服,身上出熱汗---柴胡桂枝湯證。左下腹疼痛----桂枝湯證。

腿沉,腰沉重,膝蓋疼痛,脈沉----陽氣不足。

醫案10:少兒消化不良的精簡方

胡某,7歲,其母親領來看病,胃經常感覺噁心,常年不愛吃飯,胃怕吃冷的,體質弱而形偏瘦。

辨證:脾虛胃寒

治則:補脾溫胃

方葯:小建中湯加味。

我當時一為了替患者省錢,二為了照顧小孩子長期服用方便,於是將湯劑改成粗粉的小煮劑。

桂枝30克炒白芍30克姜半夏25克 蒸附子25克 炙甘草15克大棗干15克,一副的量,開了10副葯,打成粗粉,每次取30克,同生薑絲30克,水煮服用一天2---3次。

藥效:一個月後,其母親告訴我的朋友:「孩子的病完全好了,那葯挺神的」!

正是:

脾虛體瘦消化弱 噁心胃寒怕食冷

病症簡潔辨證易 補脾溫胃藥勿多

本醫案的用藥經驗總結

胃經常感覺噁心,姜半夏必用。常年不愛吃飯,這是小建中湯的適應症。胃怕吃冷的,加附子以散胃寒。

醫案11:胃病伴有惡性肺腫瘤的醫案

某女,66歲,青島人,惡性肺腫瘤,同時伴有以下諸症:面暗黃,體形虛胖,從2007年開始,胃燒心,飯量偏少,吃地瓜,土豆和甜食就反酸,加重甚至喝稀飯,飲紅茶也燒心,但喝綠茶不燒心,整天打嗝,大便一天一次不成形,高血壓145/100,糖尿病六七年,打著胰島素,吃著葯,最近牙痛,有口腔潰瘍2—3年,脈沉實。

我先讓其先吃生薑一小塊,燒心沒有加重,患者說以前吃辣的葯反而覺輕。

於是我大膽為其開方如下:

枳殼10克 梔子30克 乾薑10克 蒸附子50克生大黃15克 姜半夏15克 黃芩20克黃連20克 党參10克生甘草10克 炙甘草15克 桂枝15克 茯苓10克 炒白朮10克 生莪術20克,將以上藥研粉,溫開水沖服,一天三次,每次5克----10克。

藥效:服完一料葯後,胃的癥狀基本消失,兩料葯後,地瓜土豆,甜食皆可以服用,後患者長期讓我其調理身體。

本醫案臨床分析思路

女,66歲------年高注意扶正氣。

惡性肺腫瘤----陽氣不足則凝為腫瘤或氣滯血瘀。

面暗黃----脾胃虛弱。

體形虛胖---陽氣虛則水濕不化。

從2007年開始,胃燒心,飯量偏少---久病多虛且有鬱熱,胃虛則食量少。

吃地瓜,土豆和甜食就反酸,加重----脾胃虛弱不消化則反酸。

喝稀飯,飲紅茶也燒心,但喝綠茶不燒心----陽氣不足不運化水飲,故而怕喝稀飯。紅茶為熱,綠茶為涼,有鬱熱故而喝綠茶不燒心。

整天打嗝----胃氣不降。

大便一天一次不成形---次數為正常,但不成形,脾虛之象。

高血壓145/100-----慢性高血壓多為陽氣不足。

糖尿病六七年---氣陰兩虛。

打著胰島素,吃著葯,最近牙痛,有口腔潰瘍2—3年----有虛火或鬱火。

脈沉實---沉為陽虛,實為火。

我先讓其先吃生薑一小塊,燒心沒有加重,患者說以前吃辣的葯反而覺輕---更加確定胃陽氣虛是根本,鬱熱是標。

醫案12:生氣後腹痛胃痛,兩副即愈的醫案

王某,女,52歲,生氣後就腹痛和胃痛,而且胃痛時連著後背痛,口苦。

辨證:肝鬱克土 肝氣犯胃

治則:舒肝和胃 緩急止痛

方葯:柴胡舒肝散加味

柴胡20克 炒枳實20克 炒白芍20克炙甘草15克 桂枝20克 陳皮10克 川芎6克 香附10克 生薑絲50克大棗12枚去核麥芽糖50克沖服,一天一副,連服兩副。

藥效:患者吃了兩副葯病症即愈。

本醫案的臨床經驗總結

本醫案的患者在中醫里屬於情志失調抑鬱惱怒,肝失條達,氣機不暢;引起的臟腑經絡氣血郁滯,故而腹痛和胃痛。

如《證治匯補·腹痛》謂:「暴觸怒氣,則兩脅先痛而後入腹。」

方中以柴胡功善疏肝解郁,用以為君。香附理氣疏肝而止痛,川芎活血行氣以止痛,二葯相合,助柴胡以解肝經之郁滯,並增行氣活血止痛之效,共為臣葯。陳皮、枳殼理氣行滯,芍藥、甘草養血柔肝,緩急止痛,均為佐葯。甘草調和諸葯,為使葯。諸葯相合,共奏疏肝行氣、活血止痛之功。

醫案13:胃疼脹熱兩副速愈的醫案

康某,女,青島人,2016年夏天就診,一個星期前吃了冷的香瓜,開始出現胃疼,胃脹,胃熱的難受癥狀。

患者在當地打了幾天點滴,吃了西藥也不見好轉,脈沉,面黃體瘦,月經量少。

我診斷完後說:「你這個胃病癥狀好消除,因為是新得之病,憑著我以往的臨床經驗,兩副葯應該能夠痊癒,但面黃體瘦,月經量少,就沒有那麼快,需要慢慢補脾生血。」

患者又問:「需不需要西醫檢查」?

我說:「兩者不衝突,檢查完了來吃中藥也可以,不檢查直接吃中藥也可以,隨你」。

患者決定先不去檢查,先吃我兩副葯,試試,我於是直接辨證開方如下:

辨證:胃虛不運 寒郁化熱

治則:養胃助化溫運清熱

方葯:梔子豆豉湯,生薑瀉心湯加炒神曲

梔子15克 淡豆豉 30克 党參30克 姜半夏25 克 黃芩15克 黃連6克 乾薑20克 生石膏60克 炙甘草20克 炒神曲20克 生薑絲50克大棗12枚去核 一天一副,兩副。

患者看完病後,加了我微信,我將煮葯事項也發了過去:

煮葯及相關注意事項:

1別忘記放生薑絲50克大棗12枚去核,用1--2斤冷水將中藥和姜棗浸泡30分鐘,然後猛火煮開。

2然後改成小火再煮30分鐘,倒出葯汁。

3再加開水1斤,然後猛火煮開,改成小火再煮30分鐘,倒出葯汁。

4將兩次的葯汁合併,放到火上濃縮成7—8兩。

5然後,將湯藥一分為二,最好是早上空腹和晚上臨睡覺前各喝一次,效果最好。

6如果喝葯後,大便稀,次數多,是正常現象,在清熱消炎。

藥效:兩副葯後,微信反饋,喝完葯當天胃就不痛了,兩副葯喝完,胃病癥狀完全消除。

正是:

平時脾虛胃弱體驟食寒涼反化熱

本虛症實需兼顧溫胃清熱雙向調

兩副中藥勝點滴誰說中醫慢郎中

醫案14:常年胃不敢吃冷物並有內痔便血的治療

一男性很瘦的出家師父,在四川的山區濕熱地,長期修行,患有口腔潰瘍,胃不敢吃寒冷食物,並有內痔伴隨便血,手腳冰涼,多方求醫問葯無效。

2014年與我相遇,便為其開方治療。

分析思路:

很瘦---形弱多虛證。

在四川的山區濕熱地,長期修行,患有口腔潰瘍----氣虛不養肌膚,故而成潰瘍。

胃不敢吃寒冷食物----胃寒。

並有內痔伴隨便血---氣滯血瘀。

手腳冰涼------全身陽氣不足。

辨證:元陽不足 胃寒氣虛 夾有濕熱

治則:補陽益氣 散寒化濕 兼以清熱

內服藥:

制附子10克先煮一個半小時 生甘草20克 炙甘草20克 制半夏30克乾薑25克 黃芩15克 黃連6克 党參30克 炒白朮15克炒白芍30克 赤芍30克 柴胡20克 當歸100克生薑絲60克大棗12枚去核,水煮服用,一天一副。

外敷藥:

川烏50克 草烏50克 細辛50克 吳茱萸50克,打成粉,分成十份,同蔥白250克外敷,用電熨斗,熨熱每天半小時。

外敷藥放在肚臍上,上蓋粗布,用電熨斗加熱,以散胃寒。患者吃了8劑中藥後,胃就敢吃冷物了,手腳也覺得溫熱暖和了,便血的現象消失了。

正是:

莫道出家皆清閑,修行疾苦幾人知?

若能紅塵脫俗出,無人無我天人師!

醫案15:生莪術70克治療胃病

2017年7月13日星期四,一位長期患有胃病的患者找我來治療,第二次複診,效果不錯。

該患者的配方生莪術用到了70克,在胃病的用量上有所突破,特公布出來,供中醫同行借鑒和參考。 張某,男,老年人,吃點飯,胃就發脹,打嗝,胃氣上頂,長年有胃病並伴有腳冷,最近這些天開始嚴重,飯量大減,特來求診。左手脈:心脈弱,肝脈濡,腎脈浮;右手脈:沉。舌淡苔白。 辨證思路:年高,久病,多氣虛,心脈弱,肝脈濡為氣虛,右手脈:沉,腳冷為陽虛,腎脈雖浮奈何總體氣虛陽虛,此浮,為虛浮也應肝鬱導致胃氣上逆。 綜合判斷:補氣溫陽 疏肝解郁 降胃化飲 方葯如下:柴胡20克 黃芩15克 姜半夏25克 党參30克 炙甘草15克枳殼15克 炒枳實30克 制附子40克有毒先煮一個半小時 生黃芪160克 生莪術70克 茯苓30克 炒白朮30克 桂枝30克 豬苓30克 澤瀉30克 香附10克 生薑絲100克大棗12枚去核 一天一副,3副。藥效:患者服用3副葯後,病症大大見輕,又原方不動抓3副葯,共吃了6副中藥,病症基本上沒有了,於是將原方湯劑,保持不變動,換成熬制的膏方,以補養善後。

關於「守方」和「改方」的解答:

問:臨床時什麼條件下需要「守方」?

答:慢性病,內傷,虛證,病因明解下,一般情況下需要「守方」治療。

問:臨床時什麼條件下需要「改方」?

答:如果患者服藥後沒有達到預期效果,或者發現開過的方子有失誤,或者病情有新的變化時,就需要「改方」。一般是,急性病,變化快的病,發現有新病症時,疑難病「改方」或者「變方」的次數相對會多。

當然,有的醫生怕藥方外泄,即使慢性病見效了,也有不斷「改方」的,或者見效了想提升價格,也會出現「改方「現象,通過加減點無關緊要的葯,讓患者難以對比具體葯的價格,從而達到多謀利的目的。這種做法也是中醫行業比較流行的,是不公開的秘密。中醫師不按照患者病情需不需要,而改方,這與中醫技術本身無關,而同人心有關。

醫案16:多種胃藥不及小建中湯的醫案

2017年7月7日,某網上患者因胃病而求診。

患者主訴:

胃難受,找的中醫建議吃中成藥,喝過木香順氣丸,昨天買的大山楂丸和保和丸配著吃,但感覺還是不好。

我有段時間肚臍敷了南師肚臍貼,可能也和吃的有關係,後來就開始肚子脹,不通氣,去年也有過,喝那個桃仁承氣湯有用,今年就不行。

有時得摁著肚子,揉一揉,才輕鬆些。到後來,這幾天,胃尤其到下午時就感覺隱隱微難受,不舒服,肚子又感覺帶點脹,不舒服。

並發來舌苔照片給我看。

我一看病因很簡單,脾胃虛寒,完全符合小建中湯,讓其服用看看。

過了幾天,發微信反饋:

周大夫,中午好,跟您反饋下,我買的是泡水喝的藥粉,前提晚上開始喝,昨天喝了一天,現在起碼感覺胃沒有那種特別不舒服的感覺了。

本醫臨床經驗總結

本患者是久病多虛,摁著肚子,揉一揉才輕鬆些,更印證是脾胃虛寒。另外從患者服用木香順氣丸,大山楂丸和保和丸效果都不理想,也可以排查不是肝氣鬱結和食積。

所以,選用了主治中焦虛寒,腹中拘急疼痛,喜溫喜按,的小建中湯,果然一服即效。

醫案17:食管發熱的醫案

(相當於西醫返流性食管炎)

劉某,男,賓州患者,在一次飲白酒過量睡醒後,出現食管發熱,燒心反酸,下午到晚上時加重,並且經常打嗝,飯量減少,多方醫治,花費萬元以上,效果不顯。

中醫辨證:膈熱肝鬱胃虛

治療原則:清熱舒肝養胃

方葯思路:小柴胡湯 半夏瀉心湯 梔子豆豉湯合方

我為其處方如下:柴胡20克 姜半夏20克 乾薑20克 黃芩15克 黃連10克 党參30克 生甘草10克 生大黃10克 梔子15克 淡豆豉30克 枳殼15克 生石膏60克 烏賊骨10克 水煮服用,一天一副,給寄去十副葯。

中間回訪:現在吃了四副很見效,食管不那麼熱了。

醫囑:下午病症要嚴重時,可以加服一碗。

至今此病未犯。

本醫案臨床經驗總結

本醫案患者在飲酒睡醒後,出現食管發熱,燒心反酸,是因為白酒性熱,鬱結在肝膽胃所致。故而,治療是清膈熱之梔子,和胃散郁之淡豆豉配以疏肝散郁的小柴胡湯。此病表現在膈,肝,膽經的病證,邪不在表,也不在里,汗、吐、下三法均不適宜,只有採用和解方法。方中柴胡透解邪熱,疏達經氣;黃芩清泄邪熱;法夏和胃降逆;人蔘、炙甘草扶助正氣,抵抗病邪;生薑、大棗和胃氣,生津。使用以上方劑後,可使邪氣得解,少陽得和,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得和,有散郁清熱之功效。

醫案18:每天早晨起來都會噁心嘔吐的醫案

張某,男,青島人,2016年就診,長期飲酒,現在出現,每天早晨起來都會噁心嘔吐。

辨證:肝熱而郁,胃虛而寒。

治則:清肝散郁,溫胃補虛。

方葯:小柴胡湯加枳殼。

具體藥味如下:

柴胡20克黃芩15克 姜半夏25克 党參30克 枳殼15克 炙甘草15克生薑絲50克 大棗12枚去核水煮服用,一天一副。

反饋:三副後,噁心嘔吐已見輕,想繼續服藥。於是,又開了三副,患者拿葯高興而去。

本醫案臨床經驗總結

小柴胡湯出自張仲景《傷寒論》,究組方奧義,約為三端:一是柴胡配黃芩,柴胡味苦微寒,氣質輕清,以疏解少陽經中之邪熱;黃芩苦寒,氣味較重,可清少陽膽腑之鬱火,二葯相合,經腑同治,清疏並行,使氣鬱得達,火郁得發,樞機通利,膽腑清和。

二是半夏配生薑,一則調理胃氣,降逆止嘔;一則佐柴胡,黃芩以疏郁逐邪;一則行甘草,大棗之泥滯;一則化痰消飲以利三焦暢達。

三是人蔘、甘草、大棗相伍,其用有三,一者,扶正祛邪,因病入少陽,正氣有衰,故入此益少陽正氣,助正抗邪;二者,防邪內入,因少陽為陽明之樞,正虛之時,外邪易入三陰,故遵「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之旨,預為固護,使邪氣不得內傳。三者,抑柴,芩之苦寒,以防傷害脾胃之氣。如是寒熱並用,攻補兼施,相輔相成,既能疏利少陽樞機,又能通達氣機升降,更使內外宣通,氣血調達,而成和解之良劑,故後世稱其為「和劑之祖」,洵非虛譽。

醫案19:柴胡桂枝湯一副治癒急性腸胃炎

周某,男,青島人,2015年秋末冬初,求診:昨晚半夜拉肚子,嘔吐,自我感覺低熱,實際上一量體溫37.2。

辨證:太陽傷風,少陽不和,太陰有寒。

治則:祛風散寒,和解少陽,溫補太陰。

方葯:柴胡桂枝湯。

柴胡24克黃芩15克 姜半夏25克 党參30克 生薑絲30克 大棗12枚去核炙甘草12克 桂枝20克 炒白芍20克 水煮服用 ,一副。

反饋:一副即愈。患者還說:「沒想到一副葯就治好了,這麼快,比西藥快多了。」

本醫案的臨床經驗總結

柴胡桂枝湯,具有和解少陽,調和營衛之功效。主治外感風寒,發熱自汗,微惡寒,或寒熱往來,鼻鳴乾嘔,頭痛項強,胸脅痛滿,脈弦或浮大。

本方為少陽、太陽表裡雙解之輕劑,取小柴胡湯、桂枝湯各半量,合劑製成。桂枝湯調和營衛,解肌辛散,以治太陽之表,小柴胡湯和解少陽,宣展樞機,以治半表半里。

柴胡桂枝湯作為小柴胡湯和桂枝湯的合方,源為傷寒太陽少陽合病而設。既有和解少陽,解肌發表之功,可治外感傷寒太少兩陽之病,又有外和營衛,內調氣血之效,可治內外雜病營衛氣血經脈不通之病。

醫案20:舌苔白厚,胃脹氣上頂,泛酸的胃病治療

陳某,男,年近五十,是溫州知名畫家,其母親與大姐皆是西醫師,並在市醫院工作。陳某的外公在世時是溫州名中醫,故本人也常看些中醫書籍。

陳某長期患有胃病,舌苔白厚,胃脹氣上頂,泛酸,吃冷或吃熱的食物,皆加重,飯量比未得病前減少,身體別無它病。身體高而瘦,骨骼框架很大,多次服用中藥,皆無效。

2014年與我有緣相遇,請我為其治療。

於是我開方半夏瀉心湯,重用姜半夏30克,並詳解醫理,陳某高興而去。

過了幾天,患者偕同妻子一起高興地說:「吃了半夏瀉心湯後,效果很好,癥狀幾乎沒有了」。其妻子還說:「我去經常抓藥的地方,藥店的坐堂醫生說,嗯!這分時是半夏瀉心湯嗎!我說,那你們知道,咋不早說,人家開出來了,你們又說是半夏瀉心湯。藥店的坐堂醫生啞口無言!」

其妻在訴說的時候,我和陳某都為其妻子直爽的話語,引得發笑。

陳某說:「中醫關鍵在於辨證,方劑中醫師都知道,就是辨證不準,所以才用不對方葯」! 看樣,陳某不愧是懂得醫理的人,說話都能說關鍵呀!

陳某又進一步相問,如何能讓此胃病不容易複發,我說:「附子理中丸和半夏瀉心湯以2:1的比例,長期服用」。

陳某問:「醫理何在」?

我答:「中焦陽氣不足故而導致胃中痰飲不化而有鬱熱,急則治標「溫化痰飲,兼以清熱,緩則治本,理中溫陽,可斷病源」。

陳某恍然大悟,信服而去!

《傷寒論》中的半夏瀉心湯的常用劑量

半夏12克(洗)黃芩 乾薑 人蔘 甘草(炙)各9克 黃連3克 大棗12枚(擘)

用法用量:上七味,以水1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再煎取300毫升,分二次溫服。

功能主治:和胃降逆,散結消痞。主寒熱中阻,胃氣不和,心下痞滿不痛,或乾嘔,或嘔吐,腸鳴下利,舌苔薄黃而膩,脈弦數者。

註解:方中半夏和胃降逆,消痞散結為君;乾薑溫中散寒,黃芩、黃連清泄里熱為臣;人蔘、炙甘草、大棗益氣健脾,和中補虛為佐。凡因寒熱互結於心下,胃氣不和,見證如上所述者,均可用之。

醫案3:八旬老翁嚴重頭暈卧床不起的醫案

王某,男,83歲,山西陽泉人,嚴重頭暈,全身感覺在振動,噁心嘔吐,一生氣時就加重,胃脹,一喝水就想吐,當時請我看病時人半躺在床上,無法下地行走,舌頭偏暗紫,右脈細,左脈數。

分析思路:

男,83歲-----年高體衰,元陽不足,生黃芪,附子,党參不可少,用藥切禁單用攻伐葯。

嚴重頭暈-----陽氣不升,濁飲不化,皆可以出現此種病症。

全身感覺在振動-----陽氣不升於頭也,類似於《傷寒論》中的真武湯。

噁心嘔吐-----胃氣不降。

一生氣時就加重----肝鬱氣滯,柴胡,香附當有。

胃脹----脾胃不運化。

一喝水就想吐----胃有水飲內,姜半夏,生薑不可少。

當時請我看病時人半躺在床上,無法下地行走----病情嚴重,用藥需謹慎。

舌頭偏暗紫-----有血瘀證。

右脈細---肺氣虛脈。

左脈數---肝鬱有熱。

綜合辨證:元氣大虛 ,元陽不足,痰飲上逆,兼有肝氣鬱結。

治則:大補元氣 回陽救逆化痰降逆 疏肝理氣

我便將「元陽升降湯」進行了加減,開方如下:

蒸附子30克姜半夏25克 乾薑25克炙甘草20克炒白朮25克澤瀉36克桂枝25克茯苓25克莪術75克 生黃芪180克 生龍骨50克 生牡蠣50克 枳實30克 厚朴15克柴胡30克党參30克川芎10克香附10克炒白芍15克生石膏80克生薑絲100克大棗12枚去核,水煮服用,連服三副。

三副葯後,其兒媳婦在微信上告知:「那個我公公,喝上您開的那個中藥後,現在頭不暈了,也能起來走路了。嗯!效果挺好的,謝謝你啊!周大夫!」。

本醫案臨床總結

明代張景岳在《內經》「上虛則眩」的理論基礎上,認為眩暈的病因病機「虛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過十中一二耳」。所以凡治上虛者,猶當以兼補氣血為最,故而,首選具有大補元氣,升清降濁,化痰化瘀的「元陽升降湯。」

醫案17:花費萬元的複雜病醫案

蔡某,女,67歲,從年前得病開始出現,心慌,渾身無力,胸悶咳嗽,咳嗽需要趴著睡,才能緩解點,並影響到睡眠不好。胃覺得堵得慌,幾乎吃不下東西,平時胃怕吃冷的,越吃熱的胃越舒服,眼睛看不清東西,看人和東西都是「花里胡哨「的模糊。

西醫診斷胃下垂,前段時間有過口苦的現象,目前還有口乾,還有痔瘡,脈細數,舌淡苔白。患者體形原本就很瘦,因為年前患病後,胃吃不下東西,體重掉了很多,胳膊伸出來真的有種骨瘦如柴的感覺,但患者說話氣力尚可並很健談。

分析思路:

女,67歲-----年高體弱,陽氣偏虛,用藥慎單用重用攻伐葯。

從年前得病開始出現,心慌---心陽氣不足。

渾身無力-----元氣虛。

胸悶----肺氣不足或胸陽不振。

咳嗽----體虛又久病,多為虛證。

咳嗽需要趴著睡,才能緩解點---虛證喜按喜壓,實證懼按懼壓。

並影響到睡眠不好----病症影響出的伴隨症。

胃覺得堵得慌,幾乎吃不下東西----脾胃虛弱則不運化而堵。

平時胃怕吃冷的,越吃熱的胃越舒服----胃寒。

眼睛看不清東西,看人和東西都是「花里胡哨「的模糊----元氣不足,不能上養於目。

西醫診斷胃下垂-----氣虛則垂。

前段時間有過口苦的現象,目前還有口乾----肝膽有郁,少陽病症。

還有痔瘡----瘀血痰凝。

脈細數---陰虛而有浮熱。

舌淡苔白---陽氣虛的舌苔。

患者體形原本就很瘦,因為年前患病後,胃吃不下東西,體重掉了很多,胳膊伸出來真的有種骨瘦如柴的感覺—脾主肉,脾胃虛弱則肉減而瘦。

但患者說話氣力尚可並很健談---神有餘而形不足。

治療方案:先治主症,逐步治療。

主證:心慌胸悶,渾身無力,咳嗽,胃堵。

辨證思路:元氣虧虛,心陽不足,胃寒上逆,濁飲不降。

治則:大補元氣 溫補心陽 散寒降逆化飲養胃

方葯如下:

生黃芪80克蒸附子30克杏仁10克桂枝30克炒白芍30克炒枳實10克梔子15克淡豆豉30克厚朴10克炙甘草15克生薑絲50克 大棗12枚去核 水煮服用一天一副,連服三副。

醫囑:半空腹服用,有利降胃氣,喝完葯後,靜卧兩小時,以便補氣昇陽葯從內往外透出來。

患者問:「村子裡的醫生讓輸血,可不可以輸血?「

我答:「輸血一般適合體內健康,突然外傷大出血,自身血液不夠用的情況下,你這個病是體內原因造成的氣不足而不能生血,化血,要調整體內的病因,才是正確的治療思路。「患者信服而去。

患者複診時說:「吃第一副葯,心慌就停止了,胃也不堵,能吃飯了,今天還吃了一大碗豬血湯----睡覺呼呼的,渾身也有氣力了,而且痔瘡,眼花也有好轉。三副葯才66元,以前花的那一萬多,太不值了。「

正是:

患病兩月費萬金 點滴吃藥要輸血

補氣溫陽調胃氣方葯相符祛病易

本醫案的經驗總結

本患者我是以生黃芪補元氣治渾身無力,附子桂枝溫心陽治心慌和胃寒,桂枝加杏仁厚朴治咳嗽,梔子豆豉湯,理胃清郁,加炒枳實助理氣,同時有小建中湯之義。

醫案4:祝俊波醫生應用青龍虎嘯湯

患者:董某某,男性,67歲,主訴:近來咳喘加重半月,服西藥無明顯效果而來就診。

辯證分析:

67歲(經言:人過四十氣陰自半,這句話實際上是指人過了四五十歲陽氣虛弱對於人體津液調節功能也下降了!)

患者面色黃黯,面部輕微浮腫(陽虛水飲之象)。

唇色暗(久病多淤)。

舌苔白膩舌質淡紅(陽虛)。

患者剛坐下那會兒說話氣不能接,必須坐五六分鐘才可以不那麼斷續說話!(氣虛非常明顯,前人說言喘皆耗氣)!

脈象:寸脈稍微浮尺沉無力(久病及腎,腎不納氣)。

患者這次病情加重是因為玉米機脫粒灰塵刺激而加重(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本來就氣虛陽弱,再加外邪刺激只會更重)。

患者咳吐粘稠痰,咳吐費力(氣弱不行津,郁而化熱)。

自覺胸部滿悶,精神不振。飲食睡眠尚可,大便稍微干費力,小便一夜兩三次(陽氣不足之象)。

平時不喜歡喝茶(體內水飲多)。

辯證:陽虛水飲不化,遵醫聖之教,當溫腎通陽化飲,融溫清攻補升通澀為一方。覺得在周老師的青龍虎嘯湯的基礎上略為加味,最合適不過了。

方葯:麻黃20克 桂枝20克 乾薑20克白芍20克 清半夏20克 炙甘草20克 細辛20克 五味子20克 杏仁20克 烏梅20克厚朴20克雲苓20克 枳實20克 白朮20克 制附片40克 龍骨40克牡蠣40克 葶藶子40克 蜂房40克 大棗12個切開,生薑60克切碎 生石膏150克 黃芪90克

水煎服。

醫囑:先喝幾口看看有啥不舒服的沒有?以觀療效,如果沒啥不舒服的繼續服用!

病人只拿了一副中藥,過了兩天來複診說:「那麼大劑量的中藥,還是第一次服用,效果很好!一副葯吃了兩天,所以才來複診。」一共吃了九副中藥,病人癥狀完全消失!

用方感悟:人本來就是個複雜的整體,有升有降,有出有入,所以我們的治療就是要恢復人體相對的平衡。青龍虎嘯湯用麻桂姜辛附去其寒,內經曰:「形寒飲冷則傷肺」,故肺病大多跟寒濕有關。

上述之品辛散,還必須用石膏,葶藶子,半夏,杏仁,厚朴降之,此即有升有降也,剛才所說之品辛熱為事,故仍需佐以寒涼之味石膏,葶藶子是也!發散是為泄,當以黃芪附子,蜂房重用補也,細辛,半夏,麻黃,枳實,通行之性太過,需要龍骨,牡蠣,蜂房駕弩之。如此則處理的當,效果也喜出望外!

(作者:祝俊波 河南鄧州市彭橋鎮)

周忠海與祝俊波醫生關於青龍虎嘯湯的交流探討

祝:我以前也用過小青龍湯治療過,就是對於體弱之人沒法處理。學了您的經驗後,思路一下子打開了。就像您說的解決了禁忌症就把這個方子應用面無限擴大了!

周:我以前也是有這樣感觸,早期我就是基於對小青龍湯的禁忌證,是望而生畏,可是患者又有咳喘,又想用,心裡痒痒,左右為難,在這種情況下,才慢慢想的辦法,逐漸形成的青龍虎嘯湯。

祝:我把這個方子打粉加醋調和敷臍。然後再艾灸效果也不錯,也算一種創新,我覺得可以推廣的。其實打粉塗後背穴位也可以艾灸的,還是用您的方法,這樣中藥艾灸完美結合,有的人不想吃藥也算一種辦法吧!

周:是你的悟性好,同行有很多人,不敢用的。我粗略統計了下,看了我文章以千算,敢用的同行不會過百。

祝:我在此方中小孩的很多葯都用到了二三十克。其實每次喝幾口這樣下來,也沒多少。

周:對!重劑分服法,即安全,還讓藥效持續,重要的是,每味葯的危險性,配伍時都考慮進去了,有大補元陽的葯,不會損傷正氣的。青龍虎嘯湯,本身就是從臨床中總結出來的,安全性,早就經過眾多患者驗證過了,很安全的。如果不敢活用,原方不動應用也可以。當然,要排查燥熱證和實熱證。

祝:是的,您說的非常清楚了,就是有的人不敢用,慢慢會有更多的人受益的。

周:儘力隨緣吧,我已「無隱也「!

祝:所以說您是大德之士!能在網路認識您也是我的福分!感恩!

周:大德可當不起!做為一個醫生,效果不好時,心裡難受,不想別人也有這個經歷。我不怕人知,不怕人會,唯怕人不知,人不會,全說出來,還不信,我也只能無語了。

這有點像撈魚,得要從眾多的閱讀中才能」撈出「為數很少的,像你這條會用,敢用的魚來!呵呵!

醫案3:頑固肺氣腫的醫案(詳解)

吳某, 67年生人,7歲那年得上氣管炎,後來又來了肺氣腫,到現在病好多樣。現在痰多很,喘的特別很,走不了路,有沒有好的葯?我喘的很,吐黃白痰多,吐滿口痰,不能面朝上睡覺,面朝上睡覺咳嗽不停。

辨證思路:

我67年生人------患者50歲,人體陽氣正走下坡路階段。

我7歲那年得上氣管炎,後來又來了肺氣腫,到現在病好多樣-----從小體弱多病,更印證是先天元氣不足。

現在痰多很-------痰飲不化。

喘的特別很------氣機不降或腎虛不納氣。

走不了路-----久病則易多虛。

吐黃白痰多,吐滿口痰-----痰多為痰飲不化,白痰多寒,黃痰多為熱,故而此為陽氣不足,痰飲不化,寒中夾有鬱熱。

不能面朝上睡覺,面朝上睡覺咳嗽不停----氣不肅降或內有水飲,多會出現平躺加重的現象。

綜合辨證:元陽不足 腎不納氣 痰飲夾熱

治療原則:大補元陽 補腎納氣 化痰疏熱

方性分析:配方當以溫熱為主,少佐涼葯。 甘溫大補之葯絕不可以無,辛開苦降葯化痰平喘必不可少。

選方:臨床驗方「青龍虎嘯湯」。

具體藥味:

麻黃20克 桂枝20克 炒白芍20克 乾薑20克 細辛20克 炒烏梅20克 炙甘草20克 姜半夏20克 杏仁20克 葶藶子(布包)15克 生石膏180克 澤瀉36克 生黃芪80克 蒸附子40克 枳實15克 炒白朮20克 茯苓20克 生龍骨30克 生牡蠣30克 厚朴10克 生薑絲60克 大棗掰開12枚一天一副,連服三副。

藥效反饋:2017年9月22日星期五:

患者發來語音:現在不喘的那麼很了,不吐的那麼很了,能走走站站了,能吃能喝了,好多了,非常感謝周先生----。

正是:

肺氣腫來氣管炎痰多咳喘難行走

腎虛氣少久病因青龍虎嘯顯神威

《方義解析》本病是多年的頑固病,故而治療時要標本兼治,本方的組成分為以下幾部分:

一 宣散止咳平喘類葯:方中麻黃、桂枝相須為用,發汗散寒以解表邪,且麻黃又能宣發肺氣而平喘咳,桂枝化氣行水以利里飲之化。乾薑、細辛為臣,溫肺化飲,兼助麻、桂解表祛邪。然而素有痰飲,脾肺本虛,若純用辛溫發散,恐耗傷肺氣,故佐以炒烏梅斂肺止咳、芍藥和養營血,二葯與辛散之品相配,一散一收,既可增強止咳平喘之功,又可制約諸葯辛散溫燥太過之弊;半夏燥濕化痰,生薑,和胃降逆,亦為佐葯。炙甘草兼為佐使之葯,既可益氣和中,又能調和辛散酸收之品,大棗補脾養胃,使葯不傷脾胃。藥味配伍嚴謹,散中有收,開中有合,使風寒解,水飲去,宣降復,則肺寒內飲,諸症自平。

二 利水化飲類:重用澤瀉,取其甘淡性寒,直達腎與膀胱,利水滲濕。配以瀉肺平喘,行水消腫,善於治療痰涎壅肺,喘咳痰多,胸脅脹滿,不得平卧的葶藶子。輔以茯苓之淡滲,增強利水滲濕之力。佐以白朮健脾而運化水濕,轉輸精津,使水精四布,而水飲自消。諸葯合用,利水滲濕化飲,使水行氣化,水飲上逆之咳喘得解,脾氣健運,則蓄水留飲之咳喘自除。

三 溫陽益氣化飲類:生黃芪大補元氣,化氣行水同時防止辛散和利水葯耗傷元氣,制附子即溫陽化飲,還能防止麻黃拔少陰之本。方中有了生黃芪和附子就不怕用麻黃耗散元陽了。

四 重鎮降逆理氣類:生龍骨收斂固澀,助腎納氣 ,生牡蠣重鎮下氣降逆,枳實理氣化痰消積,厚朴燥濕下氣寬胸。

五相牽相制相佐類葯: 生石膏即可以清水飲不化之鬱熱,又可以防止辛溫葯化燥傷陰,還可以重鎮降逆與升發宣散相牽,有利氣機恢復正常的升降功能。

本醫案臨床經驗總結

《黃帝內經》雲:""痰之本,水也,源於腎。""明代醫家李時珍指出:""腎主水,凝則為痰飲。""李中梓指出:""在腎經者,名曰寒痰。

本患者的病症:「痰多,喘的特別很,黃白痰多」,又是久病不愈,故而病源根本在腎陽不化水飲,上逆凝而為痰。所以,治療時不僅僅要化痰止咳,還要配伍溫陽補腎之品,本醫案中用蒸附子40克即是此義。

《景岳全書》曰:「見痰休治痰, 喘生休耗氣」,就是說不要一看見患者有痰就僅僅知道化痰,看見虛證之喘不可服耗散元氣之葯,反過來說,就是要大補元氣。

本醫案中用生黃芪80克就是「喘生休耗氣」的逆向思維的推理應用。

此患者雖然有黃痰的現象,但縱觀全部病症信息可知,患者的根本病因是陽氣不足,痰飲不化。故而此黃痰之熱非實,而是痰飲不化,產生的鬱熱所致,切莫,單用或重用清熱止咳藥,否則,犯了「寒者寒之」之戒,必會加重病情。只可以酌加清熱葯,同時加枳實,厚朴之辛溫葯來理氣疏郁散熱。

本醫案生石膏雖然是180克,但在大量的辛溫葯比例中,其藥力的涼性僅佔兩成,故而整個方劑呈現的藥性還是辛溫苦降的特點,與寒證禁止單用和重用清熱葯這個治療原則,是不相衝突的。

假如沒有大量的辛溫葯,哪怕僅僅用1克的生石膏都會使「雪上加霜」,讓患者病情加劇。這一點讀者一定要引起注意。

5 一味益母草調月經

19歲夏天,我被莘縣朝城鎮東關診所,每逢集市聘去坐堂看病。

有一天,我見診所院後荒地上,長滿益母蒿。我於是對其屋住說:「這個益母蒿是味中藥,有活血調經,調理月經的作用,益母,益母,有益女性,所以學名叫益母草」。

屋主問我如何具體應用,我告訴他,只要水煮加點紅糖即可以。婦女凡是月經偏黑有血塊和痛經,月經不調的都可以服用。

屋主於是取來鐮刀,割了一些益母蒿,用家裡的大鍋一煮,然後過濾掉,兌了些紅糖,裝到瓶里出售。

等到下個集市,我去坐堂時,屋主高興來告,好多婦女來買,效果很好。我已經把院子里的益母蒿全部割掉,水熬後,兌上紅糖出售了。

註:益母草孕婦禁服。

正是:

常人不識葯當草 中醫眼裡草成藥

天地大愛遍良藥 但問君者知不知?

6 一味赤小豆外敷消瘀腫

我公布的外傷瘀腫的速效方:梔附赤豆散。此方的基礎,最早來源於一味赤小豆散,赤小豆乃平常食用之物,容易購買,而外傷瘀腫特別常見,故而在此公布出來。

一切跌打損傷導致的「瘀腫」, 只要沒有出現骨折的患者,皆可外敷「赤豆散」。

赤小豆散:赤小豆三兩,研面,溫水調成糊狀,外敷患處即可。

快者一兩天,慢者兩三天,即可以達到腫消瘀散的效果。

第十節 單方一味的醫案

中藥的效驗不在於葯的經濟價值,而在於組方配伍,廉賤之葯同樣可以治病。這就如同個人的經濟價值和為社會的貢獻價值並不是劃等號的道理一樣。

在瘧疾治療上,能夠挽救成千上萬個生命的屠呦呦教授為全人類做出的貢獻,不是哪個時代,哪個國家,哪個富豪的經濟價值,可以相提比論的。

做為一個中醫生臨床時,如非大病,重病和複雜病,用藥要多注重於使用價廉、速效, 方便易尋的中藥,如此才可以為患者減少經濟負擔。

我在臨床時因為信仰佛教,很少用動物葯,同樣為了減少患者經濟負擔,價格高昂的中藥也盡量避免使用。

有些中藥,單方一味,在治療病因單一的病症時,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這也真正的體現了中藥的「價廉,速效,方便」的優勢。

1 單方一味大黃治胃熱

我19歲那年碰到的一個患者,當時去山東省莘縣朝城鎮看一個親戚。當時碰到的是一個在親戚家做工的中年人,請我為其治療多年的胃病。主要癥狀就是胃熱燒心,但飯量一點不減少,反而很能吃。本人體力也可以,正從事重體力工作。

我一看患者別無它病,於是讓其用生大黃研粉沖服,一天兩次,每次5---10克。

數日後,相告其病症完全消失。

大黃這味葯在臨床中我很少單獨使用。因為其性苦,味寒只能對體格壯實,脾不虛胃不寒者方可單獨使用和重用。如實熱引起的:面紅目赤、口唇乾裂、口苦燥渴、口舌糜爛、咽喉腫痛、牙齦出血、鼻衄出血、耳鳴耳聾、癤瘡乍起,身熱煩燥、尿少便秘、尿血便血、舌紅不潤苔干黃、或黑或紫或有芒刺、脈實滑數。

2 單方一味生石膏治尿頻尿熱

我在江西定慧寺時碰到的一個信佛的老年女性患者。她當時得了一個病症,就是每天尿頻尿熱,多方治療無效。我於是開給她了一個復方,吃了幾副,但無效。

患者於是打電話,詢問我如何繼續治療。

因為我正在外地的路上,調整藥方不方便,於是便針對「尿頻尿熱」的主症,讓其單用生石膏一到二兩,水煮服用。

沒想到,患者當天服用其病症馬上就減輕,確實大出我的意料之外。

生石膏臨床經驗總結

生石膏這味葯我在臨床復方中應用的比例非常高,僅次於附子,生黃芪,桂枝,炒白芍。

我總結出生石膏的應用規律如下:

脾胃虛寒症不用或禁止單用;外感鬱熱要配合辛溫藥用;陽明氣分證,實熱證可以重用;陽氣虛寒證夾熱者用量不可以大過溫熱葯;肝鬱有熱,心熱煩燥,陰虛之熱皆需酌情配伍而用;還有就是如果治療風寒濕用大量辛溫葯時少佐生石膏防止辛溫葯過燥,治療寒咳虛喘大量的補陽氣和辛溫葯,配以少量的生石膏,即可以清寒飲不化之鬱熱,還可以鎮逆降氣,有利氣機的升清降濁。

3 一味蔥白治小腹脹和宮寒痛經

在臨床中經常碰到肚臍以下小腹脹和宮寒痛經的患者。我就讓其將平常吃的蔥白二三兩搗碎,肚臍上放塊薄布,將搗碎的蔥白蓋住肚臍,上面再蓋厚點的布,然後用熱水袋放在上面,讓蔥白的熱力透入肚臍,每次15---30分鐘,每天2次,效果出奇的好。

4 一味灶心土能迅速長皮的效驗

我20多歲在東北時遇到一位青年,因為在家自行拔火罐,將臉部燙傷一小塊,雖然深度不大,但是表皮脫落,不斷有滲出液流出。我給其塗抹燙傷藥膏,全被滲出液衝掉。

無奈之際,忽然想到灶心土是極干極燥之物,應當能中和滲出液。於是,我就抱著試試的心理,從當時還燒柴草的爐子里扣出一小塊黃土,對著其傷口,輕輕一捻,黃土便成面,撒在其傷口上了,當時滲出液就停止了並與灶心土形成一個痂。

更神奇的是第二天,結的痂就自行落了,並無疤痕。

後來,隨著所讀醫書的增加,見古人有用灶心土,治療初生兒無皮膚的記載和安全,想必也是有可能的,可惜現實中沒有見到過。

畢竟全身沒有皮膚和一小塊燒傷能夠迅速長出皮來,這兩者的嚴重程度是大大不同的,而且病因也未必相同。

但灶心土製止滲出和長皮的作用,簡直也是太神奇了!至今,記憶深刻!

5 一味大蘿蔔專助手術後排氣

這是我在縣醫院腹外科實習時,一個很大年齡的西醫女大夫,告訴我的。

腹外科最多的就是闌尾炎手術,想想那些我見過的患者,當是還是滿遭罪的。

患者中上到80歲高齡的老人,下到10來歲的小孩子,體壯如牛的壯漢,弱不禁風的少女,做完手術的一個星期內中是最遭罪的時期。如:麻藥退後的傷口疼痛,飲食不適,排便,難以入睡等等。就如一個患者說的一樣,做個手術如同扒了一層皮。

西醫有個護理規定:闌尾炎手術後,如果肛門不排氣,則提示腸道功能沒有恢復,此時不可給予流質飲食。

這個西醫大夫懂點中藥知識,於是便採取手術後,讓患者將平常食用大蘿蔔煮水服用。結果,大多數患者當天就排氣,用她自己的話說:「那屁放得咣咣的」,這樣就可以讓患者早點進食。

這個女大夫的姪女---等親人做手術時都使用過這個方法,後來也告訴別的患者服用。

嘻!嘻!這也算是一個中西醫結合吧!

6 李時珍與黃芩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曾記載單用黃芩退熱的親身經歷。

李時珍年二十時,因感冒咳嗽既久,且犯戒,遂病骨蒸發熱,膚如火燎,每日吐痰碗許,暑月煩渴,寢食幾廢,六脈微洪,遍服柴胡、麥門冬、荊瀝諸葯,月余益劇,皆以為必死矣。

先君偶思李東垣治肺熱如火燎,煩燥引飲而晝盛者,氣分熱也,宜一味黃芩湯,以瀉肺經氣分之火。遂按方用片芩一兩,水二鍾,煎一鍾,頓服。次日身熱盡退,而痰嗽皆愈。

7 張錫純與一味薯蕷飲(即懷山藥)

張錫純是清末民初著名臨床中醫家,甚至有「前有張仲景,後有張錫純」的說法。

張錫純說:治勞瘵發熱,或喘或嗽,或自汗,或心中怔忡,或因小便不利,致大便滑瀉,及一切陰分虧,生懷山藥(四兩,切片)煮汁兩大碗,以之當茶,徐徐溫飲之。

山藥之性,能滋陰又能利濕,能滑潤又能收澀。是以能補肺補腎兼補脾胃。且其含蛋白質最多,在滋補藥中誠為無上之品,特性甚和平,宜多服常服耳。

嘗治一室女,溫病痰喘,投以小青龍加石膏湯,又遵《傷寒論》加減法,去麻黃加杏仁,喘遂定。時已近暮,一夜安穩。至黎明喘大作,脈散亂如水上浮麻,不分至數,此將脫之候也。取葯不及,適有生山藥兩許,急煮汁飲之,喘稍定,脈稍斂,可容取葯,方中仍重用山藥而愈(詳案在仙露湯下)。

一室女,月信年余未見,已成勞瘵,卧床不起。治以拙擬資生湯,復俾日用生山藥四兩,煮汁當茶飲之,一月之後,體漸復初,月信亦通。

一婦人,產後十餘日,大喘大汗,身熱勞嗽。醫者用黃 、熟地、白芍等葯,汗出愈多。後愚診視,脈甚虛弱,數至七至,審證論脈,似在不治。俾其急用生山藥六兩,煮汁徐徐飲之,飲完添水重煮,一晝夜所飲之水,皆取于山葯中。翌日又換山藥六兩,仍如此煮飲之。三日後諸病皆愈。

一人,年四十餘,得溫病十餘日,外感之火已消十之八九。大便忽然滑下,喘息迫促,且有煩渴之意。其脈甚虛,兩尺微按即無。亦急用生山藥六兩,煎汁兩大碗,徐徐溫飲下,以之當茶,飲完煎渣再飲,兩日共享山藥十八兩,喘與煩渴皆愈,大便亦不滑瀉。

直隸青縣張××來函∶

侄女××,已于歸數載,因患瘰 證成癆,喘嗽不休,或自汗,或心中怔忡,來函索方。余揣此系陰分虧損已極所致。

俾先用一味薯蕷飲,每日用生懷山藥四兩,煮汁兩大碗,當茶頻頻溫飲之。不數劑,喘定汗止,咳嗽亦見輕。繼又兼服薯蕷粥,作點心用之,漸漸全愈。

奉天法庫縣萬××來函∶

家慈患痰喘咳嗽病,三十年於茲矣。百方不效,且年愈高,病癒進。乃於今春宿病既發,又添發灼、咽干、頭汗出、食不下等證。生雖習醫,此時惟戰兢不敢處方,遂請一宿醫診視,雲是痰盛有火,孰知是肺氣與脾陰腎陰將虛竭也。與人蔘清肺湯,加生地、丹皮等味,服二劑,非特未效,遂發灼如火,更添泄瀉,有不可終日之勢。於是不敢延醫,自選用資生湯方,服一劑,亦無顯效。轉思此時方中於術、牛蒡子、雞內金等味有未合也。因改用一味薯蕷飲,用生懷山藥四兩,加玄參三錢。服一劑見效,二劑大見效,三劑即病癒強半矣。後乃改用薯蕷粥,用生懷山藥一兩為細末,煮作粥,少調以白糖,每日兩次當點心服之。又間進開胃之葯。旬余而安。

8 張錫純與生石膏

瀋陽縣尹朱靄亭夫人,年過五十,與戊午季秋得溫病甚劇。先請東醫治療,所服不知何葯,外用冰囊以解其熱。數日後熱益盛,昏昏似睡,大聲呼之也無知覺,其脈洪實搏指。愚使其將冰囊撤去,用生石膏細末4兩,粳米8錢,煎取清汁4茶杯,約歷10點鐘,病人將葯服盡,豁然頓醒。靄亭甚喜,命其公子良佐從愚學醫。

9 張錫純與茯苓

友人竹××曰∶「嵊縣吳氏一家,以種苓為業。春間吳氏之媳病,蓋產後月余,壯熱口渴不引飲,汗出不止,心悸不寐,延余往治。病患面現紅色,脈有滑象,急用甘草、麥冬、竹葉、柏子仁、浮小麥、大棗煎飲不效;繼用酸棗仁湯,減川芎加浮小麥、大棗,亦不效;又用歸脾湯加龍骨、牡蠣、萸肉則仍然如故。

當此之時,余束手無策,忽一人進而言曰∶『何不用補藥以緩之』,餘思此無稽之談,所云補藥者,心無見識也,姑漫應之。時已屆晚寢之時,至次日早起,其翁奔告曰∶『予媳之病昨夜用補藥醫痊矣。』余將信將疑,不識補藥究系何物。乃翁持渣來見,缽中有茯苓四五兩,噫!茯苓焉,胡為雲補藥哉?余半晌不能言。危坐思之,凡病有一線生機,皆可醫治。茯苓固治心悸之要葯,亦治汗出之主葯。仲景治傷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不渴者茯苓甘草湯。傷寒厥而心下悸者宜先治水,當服茯苓甘草湯。可知心悸者汗出過多,心液內涸,腎水上救入心則悸,余葯不能治水,故用茯苓以鎮之。是證心悸不寐,其不寐由心悸而來,即心悸亦從汗出而來,其壯熱口渴不引飲、脈滑,皆有水氣之象,今幸遇種苓家,否則汗出不止,終當亡陽,水氣凌心,必當滅火,是誰之過歟?余引咎而退。」

觀竹××此論,不惜暴一己之失,以為醫界說法,其疏解經文之處,能將仲景用茯苓之深意,彰彰表出,固其析理之精,亦見其居心之濃也。

湖北天門縣崔××來函雲∶一九三○年,李姓婦,頭目眩暈、心中怔忡、嘔吐涎沫,有時覺氣上沖,昏憒不省人事。他醫治以安神之葯無效,繼又延醫十餘人皆服藥無效,危險已至極點。生診其脈,浮而無力,視其形狀無可下藥。

恍悟《衷中參西錄》茯苓解中,所論重用茯苓之法,當可挽回此證。遂俾單用茯苓一兩煎湯服之,服後甫五分鐘,病即輕減,旋即煎渣再服,益神清氣爽,連服數劑,病即全愈。後每遇類此證者,投此方皆可奏效。

一方三效 扶正散熱

醫案19:高燒細菌感染免疫球蛋白淋巴細胞指標高

一副退熱的醫案

范某:我是一個5周歲女孩的爸爸,在2018年5月18日(星期五)下午,老師突然通知她媽媽說下午午覺之後發燒在37.9度,叫奶奶先接回來。

當時在家裡邊再一次測量體溫已經39度多,由於我們都在上班,奶奶打電話給我說小孩發燒厲害,溫度比較高,我趕緊說先服用5ml美林,先控制一下體溫。

下午下班後回家測量溫度38.5度,溫度有所下降。當時就讓女兒多喝水,才發熱就沒有說直接到醫院檢查,到了晚上溫服又上到了39度多。整個晚上都是用美林來控制的體溫。

直到第二天早上7點左右,耳溫槍測量體溫已經41度,趕緊送往醫院檢查。通過化驗血來看是細菌感染,其中免疫球蛋白和兩個淋巴細胞指標都很高,醫院建議掛水治療。

第一天掛水直到下午,檢測體溫一直是39.3度左右。隨後我微信詢問周老師小孩這種情況怎麼能夠退燒,因為我知道用西醫掛水只會打壓體溫,要用中藥幫助身體把熱量排出來才是最好的辦法。

隨後周老師回復我用柴胡桂枝湯服用。

當天晚上就到藥房抓了柴胡桂枝湯一劑,熬好後晚上6:50喝了葯的四分之一,當時體溫39.3度,一個小時後微微出了汗,測體溫39.1度,晚上8:50又服用第二個四分之一,服用過睡覺,到了晚上12點就沒有出汗了,測體溫38.9度。叫小孩一直睡,第二天早上7點測體溫37.7度,等小孩睡醒後,把剩餘的葯全部喝完。就一副中藥解決了發熱問題。

由於小孩也掛了水,我又問周老師掛水之後用什麼中藥可以調理一下小孩身體,周老師回答說用小劑量的桂枝湯三副即可。感謝周老師!

註:醫案中的提到的柴胡桂枝湯其實是一首在柴胡桂枝湯的基礎上加味形成的扶正散熱劑。特別是對風寒,傷風症,同時伴有氣虛,體弱,或年高,少兒具有很好的扶正退熱的作用。

附原方:

柴胡桂枝加芪湯

柴胡25克,炒白芍30克,生甘草15克,姜半夏15克,炒黃芩15克,潞党參25克,桂枝20克,生黃芪60克,生薑絲60克,2劑,水煎服,每日一劑。

下面,再舉兩例同行關於「柴胡桂枝加芪湯」的臨床應用,以便讀者更好地學會應用。

兩例少兒高熱咽喉痛 一方柴胡桂枝湯加芪

作者:龐愛國

案例一:體溫40℃扁桃體腫大

兩天前(2017-3-26),我於無錫市某單位坐診,該單位院長小兒子,十一周歲,游泳著涼,突發高燒,測體溫40℃,「滿面紅光」,觸之滾燙,咽喉腫痛已使嗓音改變,扁桃體腫大,煩躁不安,哭哭欲睡。察舌示絳紅黃苔,脈洪數。

此當為外感高熱伴發扁桃體腫大,急則治其標,法亦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即抒方如下:半枝蓮30克,生甘草15克,杭白芍15克,青蒿6克,薄荷3克,連翹6克,2劑,水煎服,每日一劑。

囑其即刻按方抓藥取來煎服,先喝一碗。我見高熱40℃,恐傷其臟器,故於服藥後急取小針刺一側耳尖,擠出紫血數十滴,然後命其回家食白粥自養。大約一小時後,院長來信,訴患兒面烘熱和躁煩現象已明顯改善,測體溫已退至37.9℃!葯中病所,療效待觀。

當晚九時許,患兒體溫有所回升,測示38.6℃。囑取內服藥湯少許,以軟布沾取擦拭雙足心各半小時,並將餘下葯湯盡服之。

至夜半體溫仍偏高,其自取另一側耳尖刺絡出血少許,凌晨三點,體溫降至正常。

至次日下午三時許,患兒體溫復燃,測示38.2℃,仍有咽喉腫痛、扁桃體腫大,且出現鼻衄現象。

去信追問病史,家長訴患兒過去發燒亦有鼻血流出,平素易患扁桃腺腫大,每次均要掛水幾日方能消退。

余深思之:熱退復燃,無咳嗽咳痰,此邪毒未入於肺,必是摶聚於咽喉而不散,咽喉乃肝經所循行部位,發燒有少陽病變,此時用柴胡湯應合拍。

未及遣方,先向余所敬重之周忠海醫師請教,周師曰「柴胡桂枝湯加生芪兩半」,於是我以小柴胡湯加桂枝、生芪治之。

第二處方:柴胡25克,炒白芍30克,生甘草15克,姜半夏15克,炒黃芩15克,潞党參25克,桂枝20克,生黃芪60克,生薑絲60克,2劑,水煎服,每日一劑。當晚服下,患兒安然入睡。次日晨起,體溫36.6℃!

患兒自我感覺較好,咽喉痛改善,但仍有鼻衄,囑其查血常規,示:白細胞13.40*10^9/L,中性粒細胞78.7%,血常規提示患兒仍有炎症感染,西醫診示訴無大礙。

既無大礙,便靜觀其變。至下午五時許,體溫仍控制在36.8℃,再查血常規示:白細胞白細胞11.36*10^9/L,中性粒細胞70.1%,且患兒自我感覺良好,咽喉疼痛癥狀進一步改善,療效穩定。效不更方,囑其繼續服藥,盡劑而愈。

余按:

其一,此患兒發病時體溫高達40℃,咽喉腫痛,扁桃體腫大,症情確是危重,醫者果斷於耳尖刺血,折其熱勢,體溫得到控制,此處當值得借鑒。

其二,當其咽喉腫痛、扁桃體腫大之時,以半枝蓮重劑合芍藥甘草湯急用之,取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作用,從結果看療效確實,此處用之應無甚過錯。半枝蓮治療咽喉痛系某日一病家向余所言,吾信之,其後試用之,果然,因此感慨,病人亦是吾師,學無止境!

第三,柴胡湯善治高熱,前人早有明述,今接受周師建議以之加桂枝和重劑黃芪,扶正抗邪之力度明顯增強,不僅退燒迅速,且亦無復燃,邪毒終被克服,此柴胡桂枝湯能抗邪毒感染之又一明證也。」

案例二:熱峰40℃ 扁桃體Ⅱ°腫大

患兒李某,男,五歲,發熱2天後入院治療(2017年5月1號入院),熱峰40℃,入院前口服「頭孢替安、熱毒寧」抗感染治療1天,無效。

既往有「青黴素、頭孢菌素」過敏史。

入院時查體示:咽部充血,扁桃體Ⅱ°腫大,雙側見白色點狀膿性分泌物。查血常規白細胞、中性粒細胞、紅細胞、血小板等均偏高,血紅蛋白偏低。給予阿奇黴素抗感染、阿糖腺苷抗病毒治療。入院第二天,體溫仍反覆升高,得不到有效控制。

下午一點左右,始服中藥柴胡桂枝湯加生黃芪,處方如下:柴胡25克,炒白芍30克,生甘草15克,姜半夏15克,炒黃芩15克,潞党參25克,桂枝20克,生黃芪60克,生薑絲60克(因其未取得生薑,故用乾薑15克替代)。

葯煮好後要求患兒分六次服用,下午一時許服藥六分之一,以後每隔兩小時服藥六分之一。下午五時許測體溫:37.2℃;次日晨起,體溫36.6℃,體溫從此正常,遵醫囑又留院觀察幾日便康復出院,出院後繼續中藥調理數日,患兒至今一切正常。

據患兒父親訴說,患兒服藥第二個六分之一後,小便便開始明顯增多,且伴有汗出,飲水多,隨即測體溫開始下降,至午夜時分,體溫已基本降至正常,從此未再起熱,舌象膩苔亦於次日轉好。

體溫降至正常後,患兒仍依原方續服兩日,飲水、汗和小便如常,不再似先前「多飲、多尿、多汗」,此處值得深入思考。先賢曰:「有故無損,亦無殞也」。

自我總結:

兩例高熱患者,處方完全相同,竟未有加減,卻均獲良效,可謂藥到病除!

「重症上呼吸道感染症見高熱、咽喉腫痛,是否能用中醫藥治療且快速見效呢?若是半年以前,我必將此類疾病交與西醫治療,或門診或住院任由他們決策,因為在我看來,類似這種急性感染性疾病的治療是西醫的特效優勢所在,其療效是穩定的、可靠的,而中草藥就顯得有些落後了。

但是經過幾次特殊的治病經歷後,我改變了那些看法,我以為重症上呼吸道感染完全可以中藥治療,且見效更快,療效更好,對人體的整體改善更大,遠期療效更可靠!

周忠海有關以上醫案的注釋

這兩則醫案對臨床治療高燒和急性扁桃體炎有很大的價值,故而詳細剖析。

案例一:體溫40℃扁桃體腫大

辨證思路:

該單位院長小兒子,十一周歲----小兒患病若非先天元陽不足者,身體多為「稚陽之體」呈陽旺升發之態,一受外感,正邪交爭,極易化熱。

游泳著涼-----有外感史,初得為寒邪。

突發高燒,測體溫40℃滿面紅光」,觸之滾燙-----寒邪外襲郁表,正氣抗邪化熱。

咽喉腫痛已使嗓音改變,扁桃體腫大----少陽經循行咽喉,故而化熱之邪,不僅僅是寒郁太陽體表,並已入半表半里之少陽。

煩躁不安-----熱擾心神。

哭哭欲睡-----邪已傷正,氣虛之象。

察舌示絳紅黃苔---為熱證的舌苔,但整個舌體濕潤,此熱證夾有外寒與水飲不化。

脈洪數---為熱證的舌苔。

患兒服苦寒葯,點刺放血後又體溫復燃-----苦寒之葯,單能去熱,但不能散寒解郁,需加昇陽散寒,解郁清熱之葯,如柴胡桂枝生薑。

結合患兒過去發燒亦有鼻血流出,平素易患扁桃腺腫大-----有氣虛之象,所以平素才易患扁桃腺腫大,需加生黃芪。

余深思之:熱退復燃,無咳嗽咳痰,此邪毒未入於肺,必是摶聚於咽喉而不散,咽喉乃肝經所循行部位,發燒有少陽病變,此時用柴胡湯應合拍----分析有理,一語中的。

未及遣方,先向余所敬重之周忠海醫師請教------不恥下問,真誠負責。

周師曰「柴胡桂枝湯加生芪兩半」-----清少陽熱的同時加桂枝湯以散太陽寒郁之表熱,同時加生黃芪以扶正氣。

綜合辯證:

少陽實熱為主,兼有太陽寒郁之熱,同時氣虛不能抗邪,防止苦寒傷脾胃。

治則:清少陽之實熱,散太陽之寒鬱熱,兼補氣益脾胃。

案例二:熱峰40℃ 扁桃體Ⅱ°腫大

辨證思路:

患兒李某,男,五歲,發熱2天後入院治療(2017年5月1號入院),熱峰40℃----小兒患病若非先天元陽不足者,身體多為「稚陽之體」呈陽旺升發之態,一受外感,正邪交爭,極易化熱。

入院前口服「頭孢替安、熱毒寧」抗感染治療1天,無效----西醫在退燒方面未必有中醫快喲。

既往有「青黴素、頭孢菌素」過敏史----氣虛則易過敏。

入院時查體示:咽部充血----熱入咽則充血。

扁桃體Ⅱ°腫大----熱入扁桃體或寒,風,血等邪郁在扁桃體則腫,如果陽氣不足,難以充養,也會虛腫而大。

雙側見白色點狀膿性分泌物------有寒郁水飲不化之象。查血常規白細胞、中性粒細胞、紅細胞、血小板等均偏高,血紅蛋白偏低------人體抗邪的應急反應,從中醫角度是正邪交爭階段,需扶正祛邪。

下午一點左右,始服中藥柴胡桂枝湯加生黃芪,處方如下:柴胡25克,炒白芍30克,生甘草15克,姜半夏15克,炒黃芩15克,潞党參25克,桂枝20克,生黃芪60克,生薑絲60克(因其未取得生薑,故用乾薑15克替代)。

葯煮好後要求患兒分六次服用,下午一時許服藥六分之一,以後每隔兩小時服藥六分之一。------此服藥方法非常妙,一避免藥量過大,患者和家屬驚懼,二藥力均勻,要以達到24小時不間斷,持續退熱。

下午五時許測體溫:37.2℃;次日晨起,體溫36.6℃,體溫從此正常---效果立竿見影,體實邪急,只要方葯相符,邪來得快,去得也快也。

據患兒父親訴說,患兒服藥第二個六分之一後,小便便開始明顯增多,且伴有汗出,飲水多,隨即測體溫開始下降,至午夜時分,體溫已基本降至正常----熱邪隨汗,尿,上下而出,邪有出路矣。

從此未再起熱,舌象膩苔亦於次日轉好---水飲也得宣化利導。

體溫降至正常後,患兒仍依原方續服兩日,飲水、汗和小便如常,不再似先前「多飲、多尿、多汗」,此處值得深入思考。先賢曰:「有故無損,亦無殞也」-----當有外邪或人體機能出現反常時,對證的方葯是調動人體的機能來祛病,故而,高熱時「多飲、多尿、多汗」;病邪去則人體機能自然恢復也,故而飲水、汗和小便如常。

有關本醫案的疑問解答

問:明明是高熱,咽喉腫痛,為何還要用辛溫的桂枝,生薑和苦溫的姜半夏?這都是溫熱葯,難道不怕助熱嗎?

答:外感受風,遇寒後的高熱患者,只要全身或局部沒有出現很燥,沒有出現很乾的感覺,都往往是「寒包火,飲裹熱」的病因。

如果再單用苦寒清熱的中藥,往往會產生「冰滯」現象,即趙紹琴老師所說的「寒凝」,患者的高熱會纏綿難退或退而又升。

這時,須在清熱中加些辛溫以散寒的中藥和苦溫化痰飲的中藥,不但不會助熱,反而「寒郁一解,其火易散,水飲一化,其熱便消」,幫助清熱葯更好的發揮退熱消腫的效果。

問:請詳細說一下「寒包火,飲裹熱」的高熱辨證要點?

答:「「寒包火,飲裹熱」的高熱辨證點:

1患者的身體氣力少,比較弱。

2受風或傷寒後,高熱的同時具有怕冷,怕風。

3舌雖紅但多為鮮紅或紫紅,很少會出現絳紫或醬紫色,黑紫更為少見,而且舌體必不幹,舌苔多為白苔或厚白苔,即使是有黃苔,黃苔的底苔是白色的,而且整個口腔是濕潤的。

4如果局部有紅腫,如咽喉,扁桃體,眼睛,口腔雖然紅腫,但其也多是鮮紅有濕潤之象或有白色粘膜。

5患者雖然發熱但不願意多飲水或者願意喝熱水,不喜歡喝冷水和吃西瓜。

6大便多不幹燥,尿量與平時基本相差無幾。

以上多為「寒包火,飲裹熱」的辨證要點,占的越多「寒包火,飲裹熱」的程度越嚴重。

問:請詳細說一下「燥熱」的高熱辨證要點?

答:「燥熱「的高熱患者辨證要點:

1相對來說身體比較健壯,氣力強,如運動員,重體力勞動者,患者多能夠勝任長期的重體力工作。

2患者受風或傷寒後,身體能夠往往快速化熱,而且不怕冷,怕風,全身或局部除了高熱以外,患者還感覺高熱的同時,還有又干又燥的感覺。

3「燥熱」的高熱,舌多為深紅或絳紫或醬紫色黑紫,而且舌體又干又燥,舌苔整體為黃苔甚至無苔,整個口腔很少有水濕氣是又干又燥。

4如果局部有紅腫,如咽喉,扁桃體,眼睛,口腔的紅腫,其少有濕潤之象和少有白色粘膜。

5患者發熱的同時,非常願意多飲冷水,而且越熱越喜歡喝,飲冷水量非常大,特別喜歡吃冰鎮的西瓜。

6大便多乾燥,尿量比平時要少得多。

以上多為「燥熱」的高熱,占的越多,可能性越大。「燥熱「患者萬不可加辛溫葯,否則,辛以升發,溫以助熱,火借風勢,熱邪極易入心或入營血,導致昏聵或熱閉營血,出現危證。也不可以用苦溫的化痰消飲之葯,否則更加灼傷陰液,加重病情,只可以用大寒和甘涼滋潤之品。

問:能不能談一談柴胡桂枝湯的對哪些病有突出的療效?

答:柴胡桂枝湯的應用十分廣泛,特別是以下兩大類疾病,要引起重視。1:病毒感染性發熱 柴胡桂枝湯有良好的解熱、抗病毒、抗感染的作用。用於治療某些病毒感染引起的發熱有良好的效果,並對感染引起的驚厥有效。據報道有人以本方加生石膏、川芎和蒼朮治療病毒感染性發熱112例,每日1劑,重者可1日2劑,一般服藥5劑有效,總有效率為87.5%。

2:神經衰弱

神經衰弱是大腦皮層興奮和抑制過程失去平衡所致,多見頭痛頭昏,焦慮煩躁,疲倦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健忘,心悸氣短,胃納減退,脘腹痞滿,甚至皮膚過敏、陽痿、遺精等。研究表明柴胡桂枝湯對人體內分泌系統有一定的調節作用,尤對腦皮質的興奮和抑制有雙向調節作用,可調節和消除神經衰弱引起的一系列癥狀。有人以柴胡桂枝湯加味治療神經衰弱60例,每日1劑,14天1療程,一般1~2療程即可獲效。

醫案14:眼睛視物不清,頭痛兩副見效的醫案

2018年4月17日,一位在山區修行的師父,發來求診信息。

患者眼睛視物不清,兩邊太陽穴和頭邊頭頂都會痛。同時明顯感覺中氣不足,容易累,打坐直不起腰來,胃口也不是很好,有頸椎腰椎胸椎增生和突出,腰椎間盤突出還壓迫左邊神經。

每次月經前心情煩躁乳房有脹痛,怕冷又怕熱,情緒一激動就心跳加快,全身抖。

有慢性盆腔炎盆腔積液,常年小腹難受,小便頻繁,如果蹲在馬桶上不立即起來,尿過一會兒又有一點,一會兒又有一點反正不斷。

大便常年便秘,感覺有,但沒力氣拉出來,每次大便都不能徹底乾淨,大便很少成形,這些毛病都有很多年了,以前也看了好多地方,怎麼也看不好!比別人更怕冷怕熱,有二十年左右吧!

小的時候有一次跟媽媽到鄉下去住幾天,天冷,那次她睡柜子上,到天亮發現掉泥巴地上睡了一晚,全身感覺冷到骨髓和心臟去了。

那時家裡窮,沒說挺過去了,再後來莫名地經常半夜感覺凍醒了,癥狀跟那次一樣,冷得發抖。

辨證:陽氣不足 寒邪侵襲 肝鬱脾虛

治則:大補陽氣 散寒通絡 疏肝健脾

方葯:元陽升降湯加減

生黃芪180克 桂枝50克 炒白芍50克制附子40克有毒需要先煮1.5小時

生龍骨50克生牡蠣50克 乾薑20克炙甘草30克生地30克川芎15克黃芩15克柴胡30克姜半夏25克党參30克炒白朮30克茯苓30克澤瀉36克 梔子15克淡豆豉30克懷牛膝30克熟地60克麻黃15克細辛15克白芷15克生薑絲50---100克大棗12枚去核赤小豆100克核桃仁100克一天一副,連服三副。方中藥量非常大,第一頓先喝十分之一的量,身體沒有不適,再逐步加大藥量。

醫囑:喝完葯,蓋被取微汗,靜卧兩小時。

2018年4月23日星期一,患者發來反饋信息如下:

阿彌陀佛!今天早上吃完兩副葯了,真的沒有想到效果這麼好,本來眼睛越不好了,現在眼睛感覺亮了很多!

還有天天頭難受,兩邊太陽穴和頭頭邊頭頂都會痛,現在不痛了,但是還感覺迷迷糊糊的難受!小便稍微少了一點,晚上睡眠也好了許多,大便還是不成形,像米糊狀!

總體來說,全身感覺到輕鬆了!我現在煮第三副葯,我想請您再開藥,提前去抓藥,因為寄過來還要幾天,怕斷了,您看行嗎?

附註:石家莊的中醫愛好者張凱對元陽升降湯臨床應用

一方治兩人 元陽升降湯

第一次看到周忠海老師的這個元陽升降湯,是在2017年上半年,在這個期間結識周老師。

2017年8月份,我岳父心臟不舒服,身上也沒有力氣,一個身高超過1米8突然摔倒,2017年摔倒過好幾次。摔倒的時候頭腦沒有意識,你想一下1.8米的大個子突然摔倒會是什麼樣的。來的非常迅速,正常的人下蹲,如果氣血不足,起來的時候會頭暈。

我給把脈,代結中間有停頓,不用說心臟有問題,大腦肯定堵塞。

我馬上想到周老師的元陽升降湯。他今年72歲了,本身已經糖尿病差不多15年了,我媳婦及家人非常的擔心,問我怎麼辦,我說吃點中藥吧!

我不是醫生,只是中醫愛好者,最近看周老師的公眾號,經常看到周老師的分享。 抱著試試看看的態度,我把元陽升降湯列印出來,仔細閱讀了好幾遍。

當時岳父的舌苔白厚膩,我就加了50克生南星與50克生半夏,化痰祛濕,當我拿到葯,去熬藥的時候,岳父岳母看到藥量很是驚訝,很擔心,藥量這樣大呀!行不行呀?會不會把身體吃壞。(岳父及岳母不識字)

我就把列印的元陽升降湯,給媳婦看,媳婦看了看我列印的資料,沒有說同意吃,也沒有說不讓吃。

第一次我熬藥,熬了6個多小時,因為當時我用的是生附子。我熬的時間長。等熬完葯之後,我先嘗了多半碗,之後親自看著岳父,把一大碗的葯喝了,農村的碗都大,在岳父吃藥一個多小時之後我才走,沒有發現問題。

第一次沒有問題,那就下次多喝點。我也是擔心,那幾天整天打電話,有什麼不舒服呀,喝葯有啥反應什麼的。每次問都是沒啥反應,(沒有不好的反應)脈結代,第一次喝葯喝了5天,後來的葯平均3-4天就喝完了。他的脈呀在喝第四付葯的期間,就沒有結代脈,脈像有力也沒有中間停頓了。非常的讓我驚訝。

最重要的是他喝葯期間,澆玉米地從早上5點多一直幹活的晚上8點多,幹了活也不是很累。覺得身上有力氣。我岳父總共喝了7付葯,因為每次加生附子,到最後附子的用量是100克。沒有經過辯證,只要勇敢的試試,沒有發現副作用。

我媳婦家人都很高興,我對大家說這是偷學了網上周忠海老師的升降湯。

在後來的就是2017年11月的下旬,我用同樣的辦法,調理我岳母的心臟不好。她本身風濕30多年,風濕性心臟病十幾年了,現在的手指頭變形了,冬天就是她們非常害怕的季節。因為著涼驚風,突然覺得前胸及心臟堵得慌,呼吸有困難。

趕緊讓我給開藥,我就把元陽升降湯合上胸痹的枳實薤白桂枝湯,加上50克生南星與50克生半夏。

兩付葯下去之後,癥狀大大的緩解。5付葯之後就是心裡舒服多了,我都是用的生附子。藥房的制附子怕不安全,生附子熬的時間長。岳母安全度過了冬天。

真是感恩周忠海老師,您間接的拯救了兩位老人。

非常感恩周老師的元陽湯,以及他本人分享的醫案。對我這些愛好者有非常非常大的幫助。

北京的徐領中醫師從公眾號看到「元陽升降湯」後,將「元陽升降湯」結合針灸,用來治療全身頑固的牛皮癬患者。沒想到競然取得了驚人的效果,真是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並超出了我當初制定此方的範圍,故而說出此事,以供大家打開配方思路時借鑒。

第二篇 臨床驗方選錄

第一節 元陽升降湯

元陽升降湯是周忠海在經方,歷代名方基礎上並結合20多年的臨床經驗,總結出的一套針對心腦血管和全身調理的有效驗方。

元陽升降湯分:「活用法「和」模板方「。

元陽升降湯「活用法「適合有中醫基礎者,能夠靈活加減者使用。

「元陽升降湯」模板方「使用者即使沒有中醫基礎,只要抓住患者」舌不紅,苔不黃,體形體力偏弱,過了四五十歲之人「,皆可以使用,如果擔心量大,先從小量開始服用,感覺良好,就可以逐步加大藥量,放心服用。

現在皆公布出來:

一 元陽升降湯「模板方「篇

方葯:

生黃芪180克 桂枝50克 炒白芍50克 制附子40克有毒需要先煮1.5小時 生龍骨50克生牡蠣50克乾薑20克 炙甘草30克生地30克 川芎15克黃芩15克柴胡30克姜半夏25克党參30克炒白朮30克茯苓30克澤瀉36克 梔子15克淡豆豉30克懷牛膝30克葛根60克麻黃15克細辛15克白芷15克生薑絲50---100克大棗12枚去核赤小豆100克核桃仁100克一天一副,連服三副。

方中藥量非常大,第一頓先喝十分之一的量,身體沒有不適,再逐步加大藥量。

功能:大補元氣,溫補元陽,升清降濁,活血化痰。

主治:腦供血不足,腦缺血,老年痴呆、腦梗死,心律失常、心肌梗塞、動脈硬化、冠心病、心絞痛、先天性心臟病中風之氣虛血瘀證。頭暈目眩,噁心,心慌氣短,渾身無力,半身不遂,口眼?斜,語言謇澀,口角流涎,小便頻數或遺尿失禁,舌暗淡,苔白,脈緩無力。

臨床常用於治療腦血管意外後遺症或腦外傷引起的偏癱、截癱、或單側上肢、或下肢痿軟等屬元氣虧虛,元陽不旺,血瘀痰盛者。神衰欲寐,面色蒼白,腹痛下利,嘔吐不渴,舌苔白滑,脈微細。

辨證要點:只要患者舌不紅,苔不黃,體形體力偏弱,過了四五十歲之人,皆可以使用,如果擔心量大,先從小量開始服用,感覺良好,就可以逐步加大藥量,放心服用。

煮葯及相關注意事項:

1附子用冷水浸泡四十五分鐘,猛火煮開,改成小火,再煮一個半小時。

2別的中藥,別忘記放生薑絲和大棗,用3--4斤冷水浸泡四十五分鐘。

3然後猛火煮開,然後把煮過一個半小時的附子一起倒入並再次煮開,然後改成小火再煮40分鐘,倒出葯汁.

4再加開水2---3斤,然後猛火煮開,改成小火再煮30分鐘,倒出葯汁.

6將兩次的葯汁合併,放到火上濃縮成1斤。

7湯藥最好是早上空腹和晚上臨睡覺前各喝一次,效果最好。8因為藥量大,喝第一頓湯藥時,可以先少喝,身體適應後再逐步加量。

9採取重劑分服法:將煮好的葯汁平均分成5---10份,第一次先服用其中的1份,身體能夠適應,沒有不適,第二次服用就可以加大藥量。喝葯後,大便稀,次數不超過3次,全身沒有出現無力加重的情況為正常現象,不用害怕。湯藥可以一天之內喝完,若有不適,就可以減量或2—3天之內喝完。

附註三則完全使用「元陽升降湯」「模板方」的醫案,以供讀者有信心在臨床中應用。

元陽升降,模板照搬,一葯不增,

一葯不減,一克不多,一克不少!

醫案1:前神庭神經炎三副效的醫案

2017年3月16日星期五,06:39早上,發現以前的同事大姐,昨晚發來語音信息。

大姐語音:忠海老師,你睡了嗎?

又發來字幕:前庭功能紊亂綜合症有什麼中藥可以吃?

我於是回復:可以中藥治療,但還需要提供詳細癥狀信息和舌苔照片。

大姐便發來舌苔圖片。

大姐語音:忠海老師,這是我姐姐喔,她比我大兩歲。然後呢,他昨天的去做的腦CD,顱腦裡面都拍了沒出血哦。然後呢,醫生診斷為神經元炎,這樣。

我:我還需要提供詳細癥狀。

大姐語音:嗯!是前庭神經元炎。

又發來打字:前庭神經元炎。

大姐語音:然後呢,人很頭暈,很暈,噁心,嘔吐,人很瘦,然後就這樣子。

我:現在的癥狀也需要提供詳細。

大姐語音:忠海老師,視頻開起來,讓你看看,能看出來不。

-------

我:一會兒開個方子給你。

大姐語音:好的,好的,謝謝忠海老師,非常感謝。她說用西藥,強的松啊,那些激素的葯,那些激素的葯我沒讓她用,人用起來會很胖很胖,很虛。還有呢,這幾天大便都不好,都便秘這幾天。還有呢,我姐姐她48歲,怎麼月經沒有來呢?

我:先治療「前庭功能紊亂綜合症」月經以後再說。

我看了患者的舌苔照片,見不是舌紅苔黃的實熱證,所以便將常用治療腦血管病的「元陽升降湯」「模板方」發了過去,讓患者連服三副。

大姐打字:謝謝中海老師

我又發過去煮葯事項:

2017年3月19日星期日,11:46。

大姐語音:忠海老師,您好!我姐姐那個吃完了三貼葯,那個效果好啊,效果非常好,我再把舌苔發過去。這個明天還要繼續再開嗯!她不是月經幾個月沒來嗎,這個葯吃下去,月經也來了。並發來患者舌苔照片。

大姐語音:忠海老師,當天她不是頭很暈很暈嗎?!那個前—前神經元,吃了西藥(時),不但頭暈而且還噁心,嘔吐,喝了你的葯,當天就頭不暈了。

我:效不更方,接著服用即可以。

大姐語音:好的,好的,謝謝忠海老師,比那天氣色也好多了,那天她氣色很黃很黃,現在氣色回來了。

忠海老師,那你說還要喝幾天啊?要再開三貼嗎?

我:可以。

大姐語音:好的,好的,非常感謝忠海老師,非常感恩,非常感謝!

註:前神經元炎,我也是第一次聽說,但是我按中醫辨證,進行理法方葯,治療效果卻比西醫還好!

可見,中醫能夠治療的病症,神奇之處在於「就是不管西醫叫什麼病名,只要會中醫的辨證,就可以進行有效治療」。

正是:

西醫萬變應萬變 中醫不變應萬變

千變萬變實不變 不變方能應萬變

醫案2:「腔隙性腦梗死」13副完全痊癒

2017前,有一位患者姓鄧,得了「腔隙性腦梗死」,僅僅吃了13副中藥,拍了片子前後一對比,證明完全康復。

那是我去菏澤地區鄆城縣永安醫院碰到我治療過的一個「腔隙性」腦梗死。

有一天,菏澤的趙某之妻打電話說:「有一個患者要感謝你------」我很奇怪,不記得是哪個患者。

我見了患者的面,才想起,原來是趙某之妻介紹的患者-----鄧某。當時,找我看病時候,趙某之妻只是在微信上發了個醫院的門診病歷,是「腔隙性」腦梗死。因為不是患者本人當面主訴,僅僅靠趙某之妻轉訴,又是轉發的門診病歷,這種重病,為了避免誤診,我一般是不開方的。

無奈的是患者鄧某,在醫院治療半個月,頭痛嘔吐一直沒有緩解,趙某之妻,幫人心切,非要讓我開方。我只好勉為其難,將我經常治療心腦血管病的「元陽升降湯」「模板方」沒有加減,發過去了。

因為此方藥量大,即使我們公司葯價低,一副葯也恐怕很貴,所以,我將公司工作人員的微信發過去,估計患者未必能夠抓藥。沒想到的是此次,見了面,才知道要感謝我的,競然是這個患者。

患者—鄧某告訴我,在我開了藥方後,還是從我們公司抓的葯,吃到四五副,頭就不痛,不嘔吐了,一連吃了十幾副,共花了一千多元。聽說我來了菏澤,故而特別前來感謝。

我進一步了解到,鄧某將我開的方子,一副分三天吃的。我囑咐:腦梗死病多是本虛標實,將你這個方子打成粗粉,煮來常吃,防止複發,患者連連感謝!

醫案3:老年人頭暈頭痛欲倒的醫案

胡母,女,67歲,頭暈十幾天,一走路就想摔倒,頭痛,頭頂前額疼痛,舌淡有齒痕,早起,口苦,口乾,心煩,燒心,胸悶,心慌,受驚的感覺,左手心肝脈數浮,腎沉,整體脈濡緩有活力,右手肺沉弱,脾腎數。

辨證:元氣不足,心腎陽虛,虛陽上浮,痰濕上逆,肝鬱膈熱。

於是,便將「元陽升降湯」即「模板方」給其服用,連服三副。

醫囑:藥量比較大,第一頓喝先少喝,身體適應,再逐步加量。

藥效:三副葯後,其子告知,大大緩解,又抓三副葯而去。

二, 元陽升降湯「活法「篇

心腦血管通用方:

元陽升降湯(心腦乾坤湯)

元陽升降論

萬物始於陽,終於陰,人活則體溫,人死則身涼!

故中醫治療疾病,先要「元氣不虛,少陰陽旺」為基,而後「陽主陰從」,陰陽相濟,互升互長,陰陽和合,寒溫不偏,氣機調達,血脈和暢,而五臟自安,六腑自通,體自安泰。

清陽上升,濁陰下降,升降不亂,頭無昏暈,腳不失衡,升清降濁,此為安腦之法。

體內氣機,升降有序,五臟六臟功能,方不失常;元陽充沛,是一身之動力。

人體之外,有四氣六淫而傷之;人體之中,有七情六慾以亂之。故人體之元陽,一到中晚年,元陽只能一天天減損,斷無增加之理,即使偶有一時之熱症,但人體之元陽比之自己青壯年時,只能是減損。這是人體生理的普遍規律,也是不可違反的人體自然規律。

臨床時需要觀察每個患者的元陽,盛衰程度是有個體差異區別的,有青壯年,虧損如中老年者,也有中老年,尚強過青壯年者。

為醫者,需知常,也需知異。知常達變,方可,辨證觀病,視人察體而不失亦!

西醫的心腦疾病,在中醫來說,不外乎「元氣虛,少陰衰,升降反」,遣葯不外乎「補之溫之升之降之兼以清之」,心腦之治,僅此而已。

生老病死,自然之律,心腦疾病,大勢所趨,雖難逆轉,補氣溫陽,升降不失,不能永生,卻可延年!

余持「補元溫陽,升降復常,偶或清熱」之理法而立方,方名為「元陽升降湯」。用」元陽升降湯」,而心腦之諸症復歸調順,此即「執簡馭繁「,」尋病溯源「之道。

元氣不虛,少陰陽旺,升降不失,心腦諸病潛消。是西醫心腦血管之大法也。所以元陽升降湯就是西醫心腦血管病的仙湯,所以又名心腦乾坤湯。

正氣內存,邪不可干,心腦諸虛,宜元陽升降湯,溫和氣血,安調五內,恢復正常體質。

心腦諸疾,一方調治,這就是捷徑療法。以至簡之法,用至廉之葯,醫至多之病,用這麼一個方,就是元陽升降湯。

今之心腦諸疾,古之醫方有:四逆湯,桂枝甘草湯,補陽還五湯,鎮肝熄風湯,地黃飲子,大小遂命湯,雖各有所長,亦各有所偏,當代俊傑,山西高允旺,李可之醫案,各有精華而可取,今周某集二十多年臨床經驗,融匯古今心腦之精粹,而成元陽升降湯,供有緣有心者的同行借鑒。

心腦血管病的患者為什麼普遍是中老年患者?

說到實質,此病在中醫屬於本虛,即「元氣大虧,少陰陽虛」,同時往往兼有「氣滯血瘀痰涌,清不升,濁不降,也有少數患者夾有熱郁腸阻的病證。由此周忠海研創出:「大補陽氣,兼以活血化痰為輔,升清降濁為樞,極少數者或兼以清熱通便為助」的元陽升降湯。

周忠海將歷代治療血管疾病的方劑:補陽還五湯,鎮肝熄風湯,大小續命湯,血府逐瘀湯,地黃飲子,太陽病和少陰病的方劑,在臨床中進行了融會貫通,提煉,開創出「補氣溫陽為主,活血化痰為輔,升清降濁為樞,滋陰清熱通便為助」的元陽升降湯。

這樣除了大量的急性腦出血和急性心臟猝死,元陽升降湯,在對心腦血管的預防,治療及後遺症恢復方面,大大提高了療效。

元陽升降湯

功能:大補元氣,溫補元陽,升清降濁,活血化痰。

主治:腦供血不足,腦缺血,老年痴呆、腦梗死,心律失常、心肌梗塞、動脈硬化、冠心病、心絞痛、先天性心臟病中風之氣虛血瘀證。頭暈目眩,噁心,心慌氣短,渾身無力,半身不遂,口眼?斜,語言謇澀,口角流涎,小便頻數或遺尿失禁,舌暗淡,苔白,脈緩無力。

臨床常用於治療腦血管意外後遺症或腦外傷引起的偏癱、截癱、或單側上肢、或下肢痿軟等屬元氣虧虛,元陽不旺,血瘀痰盛者。神衰欲寐,面色蒼白,腹痛下利,嘔吐不渴,舌苔白滑,脈微細。

辨證要點:只要患者舌不紅,苔不黃,體形體力偏弱,過了四五十歲之人,皆可以使用,如果擔心量大,先從小量開始服用,感覺良好,就可以逐步加大藥量,放心服用。

補氣溫陽葯:生黃芪80—240克蒸附子30克---80克乾薑30克---60克 炙甘草30—60克 桂枝30克 炒白朮30克茯苓30克

活血化痰葯:莪術75克----120克 姜半夏20--30克 丹參20--30克 桃仁 紅花 柴胡 當歸 川芎 桔梗以上各葯10---15克

升清葯:麻黃 細辛10---20克 葛根30---80克

降濁葯:懷牛膝(鎮肝陽引血下行)30---80克生龍骨 生牡蠣枳實30---60克厚朴10---30克

滋陰清熱通便藥:炒白芍30克、生地黃、巴戟天、山茱萸、肉蓯蓉、石斛、五味子、肉桂、麥門冬、石菖蒲、遠志以上各葯10---30克

生石膏20—120克梔子芒硝10---15克生大黃10---30克

糾偏葯:辛熱葯防止過燥,配以生石膏30—80克;麻黃提氣防過小便少,濟以赤小豆50---100克,和胃配以淡豆鼓20—30克

藥引(溫胃化飲補脾益血):生薑絲50---150克大棗12枚掰開

配方要點把握:

如何補元氣?非生黃芪,莫屬!

如何溫少陰?舍制附子,難當!

舍此二物,元陽難復!

配方組葯原則:寒體進熱葯要有度,莫生燥;熱體進涼葯不可過,防傷陽;虛體進補藥需能化,戒成壅;實體進伐葯要知止,忌傷正,否則,皆失「中和「之道。」中和中和「非僅僅指用藥平和為中和,更是指用藥之偏,恰能糾正病與體之偏,此乃中和之真義亦!

注意事項:

一:如果有心慌,心律不齊者蒸附子只用到30克,不宜再加量,如果沒有心慌,心律不齊者治療腦血管疾病,蒸附子還可以逐步加量到80克。

二:採取重劑分服法,逐步加量法。

三:出現大便稀,排泄多為正常。

原因:

一是喝的藥水總要排出,二是推陳出新,排瘀滯的好現象。

對治方法:

1順其自然,從臨床觀察有的會自然停止。

2減量。

3加炒車前子,懷山藥。

四:患者急性腦出血達後面的危險指數時,或急性腦出血還在持續惡化,必須配合西醫的急救,這即是對患者的負責,也是對自己的負責,切莫逞強,於患於己,皆是有害無利的!切記!切記!切記!

只要患者度過危險期,無論發病前還是發病後,皆可以放心大膽使用「元陽升降湯」!

腦出血的危險指數:大腦半球30ml,小腦10ml,腦幹5ml,就很多了。通常我們說大腦半球的初學大於30ml,小腦的大於20ml,丘腦的10ml.就十分危險。顳葉的腦內血腫因可能對側裂靜脈造成壓迫引起嚴重腦水腫,顳葉的腦內血腫20ml就算危險。

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

心腦之諸疾,年高體衰,元陽漸熄,急時非大劑周全之方難以取效,平時需常服久服,提前預防和鞏固。

善師者不讓後學,困於己言,善教者不讓閱者,死於句下,故而附註,元陽升降湯的加減實際臨床應用,大家可以參悟第一篇,第一節中的心腦血管系統疾病醫案,從而更好的融會貫通和靈活發揮,防止局限。

自 序

《壯美中醫》輕了病痛。這是中國對世界人民貢獻的一筆巨大財富。

如實地說,中醫不可能治癒所有的疾病,但是適合中醫治療範圍的疾病,其效果非常迅速,其方法非常簡單,其費用非常廉價!

我曾經看過一篇文章:某中醫學院請了一個非常有名的中醫臨床大家來講座,這位中醫大家說:「其實,我這一輩子掌握的中醫要領,三天就可以講完」,聽者無不面面相覷,一頭霧水。

中醫的「真正過來人」聽了,這位臨床大家的話,必會心一笑。因為他們知道這位中醫大家講的中醫歷程是真實的切身體會和沒有「粉飾」的大實話。

中醫臨床技術的實際要領,求實的說並沒有那麼繁瑣和複雜,甚至十分簡單。但是如果沒有真正的具有臨床經驗的老師,告訴你這些要領,你一輩子也不可能掌握和領悟。無論讀再多的書,還是僅僅停留在中醫的表面和理論上的夸夸其談。

中醫技術本身並不難,悲催的是,人心複雜加上每個人領悟不同,導致中醫出現了:或不得其要,或故弄玄虛,或牽強附會,或空談理論,或標新立異,或西醫死搬,或江湖習氣,或搞門派鬥爭,或自私隱秘等等醜態百出的現象。

如此以來,就搞得整個中醫界,外行人不知道的,說的好聽是「萬象紛呈,百家爭鳴「,中醫界是一派繁榮昌盛;內行人知道的,說的不好聽,那就是」烏煙瘴氣,迷人眼目」,中醫早已是岌岌可危,更讓後學者「望洋興嘆」而不得其要領。

此乃世聰劣智者,為私利虛名,而將「中醫大道的至簡至實」之法,變成「中醫離道的至繁至亂」之術,此非繼道,實乃亂道亦。

釋迦牟尼佛預言:佛子(不遵佛訓,不守佛戒而又披袈裟或妄稱學佛者)自破佛法,非外道天魔能破。國民黨亡於國民黨自身不仁不公不正也。同理,中醫若亡,必亡於中醫人自己,若是中醫能夠做到「不亂不虛不空」力求「至簡至實至效」,中醫想不興都難,西醫只有反過來學習的份,又如何會來壓制中醫呢?!

中醫原本是「治病尋本,見症溯源,以簡馭繁」之道!得其要者,數言而盡知,不知其精者,萬卷而難述。

古今仁智賢者唯恐世人不會中醫,每每 「化繁為簡,化虛為實,化理為驗」,一一剖析,詳述於眾。

今余雖不才,但二十多年,略有所得,不忍私秘,願公之於眾,供有緣者醫門一助。

故而我集結這本《中醫求實》幫助有緣者,讓有志學習中醫者,少走彎路,盡量避免誤區,讓其在最短的時間裡掌握中醫要領。

《中醫求實》計劃分四篇:第一篇是:臨床醫案選錄;第二篇是:臨床驗方公布;第三篇是:醫案注釋舉例;第四篇是:常用中藥選講;第五篇是:中醫的有效學習方法。

周忠海

2018年4月11日星期三


推薦閱讀:

中醫診療:看面色診五臟
中醫糖尿病腎病的食療方
治療皮膚病中醫驗方
中醫減肥9大招,女中醫教你一次全掌握?
名老中醫趙炳南:皮膚病十法

TAG:消化系統 | 疾病 | 中醫 | 消化 | 系統 |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