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胖樊振東乒超「剋星」張超技術解析

小胖樊振東乒超「剋星」張超技術解析 原創 乒乓網 2017-01-07 11:04

張超,中國男子乒乓球隊隊員,6歲開始打球,1992年進入廣東省隊,2000年進入國家隊。他和王皓、郝帥、陳玘、邱貽可、單明傑一起在當時被稱為國乒隊的「六小龍」。

2016年9月29日張超的婚禮在鉑爾曼大酒店舉行,奧運冠軍馬龍、世界冠軍方博、閆安當伴郎,馬琳、李曉霞、劉詩雯等奧運冠軍到場祝賀。

2015年8月22日乒超聯賽八一大商隊在主場大連海事大學體育館迎戰衛冕冠軍山東魯能隊,在張超與樊振東的比賽中雙方打到決勝局,在7分制的決勝局中,樊振東發揮失常,以1比7敗北,27連勝的不敗金身就此告破,也是樊振東15賽季輸掉的唯一一場比賽。

2016賽季乒超聯賽第13輪,樊振東2-3決勝局再次輸給了張超,連續兩屆乒超輸個張超,也顯示了張超作為老將在比賽中的經驗十分豐富,小胖在大比分領先的情況下未能拿下比賽,也顯示了對比賽準備不夠充分,心態不夠成熟。張超連續兩屆乒超聯賽戰勝樊振東。

張超正反手實力均衡,反手的銜接速度很快。2011年,張超和曹臻搭檔獲得了第51屆荷蘭鹿特丹世乒賽混雙冠軍,實現了自己世界冠軍的夢想,成為中國乒乓球歷史上第102位世界冠軍。

發球搶攻

發球搶攻是比賽中力爭主動、先發制人的一種戰術。運動員利用發球的旋轉、落點變化來控制對方,使其回球較高,然後再以有力的扣殺或用前沖弧圈球等技術進行攻擊。

發球之後要準確判斷對方回球的旋轉、落點,利用步伐迅速跟進,進行搶拉。

搶拉直線空擋 側身搶拉斜線

正手拉球

拉球時左腳在前,右腳稍後,身體向右轉腰,重心放在右腳,右肩略下垂,前臂向右膝側下放引拍,在來球下降初期摩擦球中部或中上部瞬間手腕往前上方發力,上臂往上提並快速收縮前臂,球拍揮至額頭高度身體轉向左前方,重心移到左腳。

正手封堵弧圈球

防弧圈球時要找好擊球點,在上升期擊球,掌握好力度,板型稍微前傾,手臂略高於檯面,靠腰和手臂擊球,手腕調節弧線。

防弧圈球的落點一般選擇對方側身後的正手空擋,讓對方來不及進行下一板的銜接。

挑打

挑打的動作小、速度快、落點變化靈活,可以直接通過台內挑打直接搶先上手,佔據主動進攻的優勢。

挑打時右腳插進球台內部,前臂自然彎曲,拍面向來球中下部插入,擊球時上身前傾轉動手腕,觸球中部或中上部,略帶摩擦,前臂快速收縮,靠手腕爆發力將球擊出;擊球後右腳用力蹬地還原。

挑打後對方對球速度很快,所以動作的還原非常重要,有效的進行下一板的銜接

正手連續拉球

正手連續拉球時首先要保證第一板的上手質量要高,如果第一板質量不高很容易被對方牽制;拉球迎前意識要強,連續拉球要求動作還原要快,多用小碎步調整搶位,身體重心在兩腳之間迅速轉換。

反手擰拉

反手擰拉時要根據來球調整步伐,右腳上步並將重心調整至右腳,同時左腳稍向後撤步,在擊球前身體大體與球台端線平行;引拍時首先要注意時機,確保來球與前臂保持一定的距離,然後上半身收腹前傾降低重心從而使得手臂在擊球時保持一定的穩定性,最後手腕大幅度內斂並確保球拍與球台為近似水平狀態。此時球拍頭部應指向己方腹部位置。

張超的擰拉相對於年輕一代樊振東的擰拉技術要「溫和」許多。

擰拉後正手進攻

擰拉後球變為上旋球,判斷清楚球的落點,使用正手或反手完成進攻。主要是注意回球變為上旋後拉球的動作與處理下旋球的區別。

擰拉後反手變直線

反手拉球

拉球時拍型略前傾或者垂直,但不可過於前傾,擊球時腿部先向上發力,然後轉腰帶動前臂,向右上前方發力揮出,在來球的上升後期或高點期擊球的中部;拉球的過程中注意收腹,以增大擊球空間。

反手連續拉球

反手的連續快拉相對於正手而言,在發力和控制上面難度要更高。正手可以將手臂向右側打開,而反手卻位於身體前方,球過來短了、長了都需要雙腳快速地進行調整,否則就很容易錯過最佳的擊球時機。

先保證吃住球擊球拍面不要壓太死,動作幅度控制要小保證快速還原。

正反手銜接

正反手攻球轉換是乒乓球相持對攻中的一項重要技術。

擊球過程中要始終左腳在前右腳在後,讓重心在兩腳間轉移,正手擊球時重心先在右腳,然後向左腳轉移,反手擊球時重心先在左腳然後向右腳轉移,在重心交換的過程中轉腰擊球,同時在左右移動中主要以並步的調整為主,擊球時保持這種重心交換更有利於兩邊把台的穩定性,提高擊球的命中率。

正反手的銜接同時還要注意還原過程中不僅僅只是形體動作的還原,更主要的重心的還原,即便是需要同一個進攻動作,去連續重複上一個引拍動作重心也要及時還原,而不可以只去拉手引拍,要做到快還原、慢引拍。

正手搶攻+反手拉球

乒乓網-白開水


推薦閱讀:

安琪釀酒技術60問答
適合6個月寶寶穿的華貴毛衣、毛褲編織教程!|棒針技術教學分區
臭氧同時脫硫脫硝技術介紹
得到|管理大師的思考技術 (下)
多邊形建模技術

TAG:技術 | 樊振東 | 解析 |